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是粒神奇的果子,可食用、可制油、可做藥引,營養富豐,一身是寶;這又是一個落魄的植物,“挺立地頭人未知”,常被視為雜草除之。近些年,中國大豆對外依存過高牽掛人心,各方面都在為端牢國家的“油瓶子”出謀劃策。這其中,被定為大豆的最佳替代品,讓這
這是粒神奇的果子,可食用、可制油、可做藥引,營養富豐,一身是寶;這又是一個落魄的植物,“挺立地頭人未知”,常被視為雜草除之。
近些年,中國大豆對外依存過高牽掛人心,各方面都在為端牢國家的“油瓶子”出謀劃策。這其中,被定為大豆的最佳替代品,讓這粒神奇的小豆子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它,就是“油莎豆”!
“超級食物”大有來歷
油莎豆,莎草科莎草屬植物,也稱油莎草,又名虎堅果、鐵荸薺、糖根果、油渣子、人參果等。事實上,相對名目繁多的稱呼,“油莎豆”的名字對其來說可謂最為名副其實,也非常有趣。第一個字“油”表示了它富含油,油脂含量高達20%~36%,是目前已知植物中畝產植物油最高的品種;第二個字“莎”是它的屬性,屬莎草科,是長在地上的草;第三個字“豆”是它的形態,地下莖根或曰果粒如花生豆一樣,結在地下,大小也與花生相似,既可直接食用,還可以作為種子繁殖。
油莎豆果粒
那么,油莎豆吃起來如何?食者這么形容它“其味既如花生,又似核桃,吃起來滿嘴油香,但比花生多一些甜味,比核桃又多一些水分。”因此,有人稱油莎豆為“濃縮食品”“天然食品加工廠”,還有人稱它為“油料之王”“生命之果”。
科研顯示,油莎豆的確不負眾望。油莎豆果子富含脂肪、蛋白質、氨基酸、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其中蛋白質含量8%-10%,亞麻油酸20%左右,亞油酸29%,總油酸高達90%以上;蛋白質是牛奶的3倍且不含膽固醇,富含17種氨基酸。美國宇航局將其作為宇航員首選食品,贊譽它為“最古老偉大的超級食物”。其油的品質可與最好的橄欖油、杏仁油相媲美,也可作潤滑油,與蓖麻潤滑油相似。
更為重要的是在種植方面,油莎豆不擇地,產量高,比較效益、生態環保優勢明顯。首先它葉莖高可達1米左右,柔軟而又堅韌,是營養豐富的飼草和編制工藝的好原料;其次,它的適應性廣,耐旱、耐澇、耐瘠薄,較少發生病蟲害,可有效利用邊際土地資源種植;再次,生長期短、產量高,只需110天~120天,一般畝產鮮豆為1000公斤,干豆500公斤,種1畝干油莎豆產油相當于種2畝花生或3畝油菜。此外,還便于儲藏。成熟后的塊根,因干物質比重大,不易腐爛發霉。散落土中的果子,第二年春季會萌發新苗。可謂易種好管,“一勞永逸”,為綠色生態型植物。
而考古發現,油莎豆的確大有來歷。原產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的它,在古埃及時代,即是一種廣受歡迎的食用植物。從2000多年前的埃及十二王朝的古墓里,考古學家就發現了當時作為供品陪葬的油莎豆。公元8世紀,油莎豆傳至西班牙及南歐多國,并逐步在世界多地開枝散葉。
推廣之路“一波三折”
油莎豆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漂洋過海來的我國,由于其適應性強,無論是在荒地、沙地、灘涂、山坡播種,還是植于茶林、果園、瓜地間套作,對其來說均不在話下,后逐漸在黑龍江、河北、山東、湖南、四川等地繁殖開來。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曾出現過一次油莎豆種植熱。一部名為《油莎豆》的科教片還曾在1976年春節期間全國上映。但因為銷路不暢、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民種植油莎豆的熱情在短短幾年內又消退了。而當時散落地頭的油莎豆,由于生長、繁殖旺盛,常常會壓制住周邊作物生長,有些地方農民將其視為雜草或入侵植物,每年總想法設法斬草除根。
媒體曾報道這樣一個案例,1994年,一名種植戶在陜西眉縣一個農場包27畝灘地上種植了油莎豆。由于灘地本身生長的雜草香附子和油莎豆植株的外形十分相似,除草效率低下;油莎豆表面粗糙,人工收獲很難快速高效從土壤中將它分離出來。最后該種植戶所收獲的油莎豆畝產只在300-500斤,和投入大量成本不成比例,不得不偃旗息鼓、中途放棄。
好東西終會有人惦念。隨著中國“多油并舉”策略的推進和國外油莎草產品的開發,近些年,油莎豆的優點和功能被重新審視。基于油莎豆對彌補我國目前大豆產量不足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在農業部制定的《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中,油莎豆與油用牡丹一起入列,成為我國增加新油源重點推薦示范推廣的兩個油料作物。
盡管還存有觀望,但一些創新者已先行一步。目前,油莎草收獲機械已有多款產品上市,解決了油莎豆易種難收的世界性難題,種子研發也齊頭并進不斷取得成效。2018年1月,我國農業科學家宣布研制出中國首個高油高產 “中油莎1號”,畝產量干重568千克,該品種塊莖種子含油量達31.3%,成為長江流域含油量最高的油莎豆品種。同年8月該團隊又培育出“中油莎2號”,比1號的果粒表面更加光滑更便于收獲,畝產量達800千克。
更讓人欣喜的是來自一線種植方面的實踐。2018年,山東東營援疆引來種子,在新疆疏勒縣比納木村里的棗樹林、核桃樹試套種2200畝油莎豆。據報道,當年11月收獲時,每畝產油莎豆500公斤,平均畝收益3000元,遠高于種植棉花、小麥或玉米的畝收益。
產業發展恰逢其時
不過相對于產業鏈發展和銷售推廣,農業科研上的進步依然不能掩蓋油莎豆“曲高和寡”的窘境。在淘寶網上,油莎豆相關產品搜索結果只有不到20個,大多數為出售的干豆,其中只有一款為油莎豆油,截至8月22日,當月交易記錄顯示為1筆,價格為500毫升88元。
既然油莎豆渾身是寶這么牛,緣何不被社會重視和認可呢?從上述產品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對油莎豆的產業開發還有些粗獷,缺少系統性、全產鏈的產品。
事實上,油莎豆其塊根不僅可以用于加工食用油、制成休閑食品,也可以制作酒品、生物能源。其壓榨油后的餅粕提取物質,可用于熬糖、做酒和養殖飼料。有資料顯示“榨油后每100公斤油莎豆餅粕可產淀粉50公斤;提煉淀粉之后每100公斤油莎豆餅粕可再產飴糖40公斤;提煉淀粉、飴糖后每100公斤油莎豆餅粕還可再釀50-70度高檔白酒25公斤。余下的粉渣還是上好飼料。”再加上其天然可以作為養殖所用的葉莖,經濟利用價值驚人。
在國外,油莎豆主要加工成各種糕點、糖果、咖啡代用品、酒類和飲料等。西班牙用油莎豆制成一種乳汁清涼飲料,作為全脂牛奶的代用品,供斷乳嬰兒食用。美國將其制成糕點、糠果和一種叫TVS的飲料。油莎豆作為生物柴油的優質作物原料之一,也受到一些國家的關注。
因此,發展油莎豆一舉多得,不僅能促進國家糧油安全、食品加工和現代畜牧業發展,而且如果出現全國性種植面積擴大,還可以隨時以油莎豆生產生物柴油。眾所周知,我國汽柴油對外依存度也非常高,2018年中國進口原油4.6億噸,對外依存度達70.9%。
“毫無疑問,集油糧飼于一體的油莎豆,是當今最有發展前景的經濟作物之一。現在人們還不夠了解油莎豆,一旦了解,銷量不成問題。”一位種植戶堅信油莎豆有著燦爛的前景。目前他們已開發出油莎豆飲料、減肥餅干等延伸產品。
政府的助力也不斷加碼。2018年以來,科學技術部等部門先后組織召開油莎豆科技創新講座、油莎豆產業科技創新座談會、油莎豆產業發展研討會,深入探討開發油莎豆全產業鏈開發和作為大豆替代品的意義,加快推進油莎豆產業規模化高效健康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扶持推廣,加之冠之大豆最佳替代品的政策加持,油莎豆“卷頭重來”,發展可謂恰逢其時。但有關專家也建議,對于油莎豆產業的開發,不能再走常規老路,要以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式進行全產業鏈開發利用才能有其生命力,同時建議國家加大對新型食品的宣傳力度,讓這個不可多得的作物造福于民。
丁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