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依農家里一遠房親戚,從去年開始在我們當地種了5畝“有機”韭菜。這里“有機”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他并未申請相關的有機認證,只是在種植生產過程中完全不用化學農藥、不施化肥。決定種植韭菜之前和我有過溝通,他的初心在于,韭菜與其它蔬菜相比,是一種容
依農家里一遠房親戚,從去年開始在我們當地種了5畝“有機”韭菜。
這里“有機”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他并未申請相關的有機認證,只是在種植生產過程中完全不用化學農藥、不施化肥。
決定種植韭菜之前和我有過溝通,他的初心在于,韭菜與其它蔬菜相比,是一種容易出現農殘問題的蔬菜,因此他認為不施農藥、化肥的“有機”韭菜,會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的確近年來國內時有韭菜農殘超標事件發生,19年,依農一個做中小型連鎖超市的朋友,就因被抽檢的韭菜農殘超標挨過重罰,從哪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他超市蔬菜貨架上再沒見過韭菜。
依農的親戚對這件事有所了解,種有機韭菜的想法就因此事萌生,種后想找的銷路就是依農的這個朋友。
雖然說起初我并不看好這件事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親戚特別堅持,依農確實難推掉這份人情世故,就讓雙方見了一面。
依農做超市的朋友愿意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韭菜,但前提是必須保障韭菜的安全性,要絕對的杜絕農藥殘留。
一開始親戚準備種30畝,好說歹說才攔下,讓他先種5畝嘗試一下。
親戚是老農民出身,我雖做農業,但總被說:“腳不沾地”。有關種植方面的事情,他并未和依農交流,依農也不好主動去管。
到韭菜采收時,因為沒有相關的有機證明,超市采購要求提供詳細的農殘檢測報告,依農幫親戚找了我們省內一家權威的第三方農殘檢測機構,給韭菜做了詳細全面的農殘檢測,因為親戚確實沒用過農藥、化肥,各項均符合標準。
第一年確實盈利了,依農就不詳談了,主要和大家聊一聊清明假期發生的事情。
其實春節的時候,親戚又一次談了要擴種,我去看了他扣了拱棚的韭菜田,趕緊攔下了,一個百余米的拱棚側面竟然沒有通風口,韭菜種植的密度非常大。
當時我就告訴他,指定會出問題,并督促他用一些生物農藥預防病害的發生,但是他沒聽,開春之后的第一茬韭菜,就染病了。
我趕緊讓他放棄了這一茬韭菜,并再一次督促他科學用藥預防,估計又是沒聽。
清明小長假的前一天,親戚和我通了電話,說依農朋友的超市不再收他的韭菜了,原因是采購去地里看了,部分韭菜已經染病。
他通過關系在蔬菜批發市場又找了臨市一家超市的采購,同樣要求做農殘檢測,不過在我們當地的批發市場做就可以,希望我找找關系帶著韭菜去幫他做檢測。
當時我很納悶,后來他告訴依農割完染病韭菜后,他用煙熏劑熏了棚,有些擔心。
放假之后我去看了他用的煙熏劑,是農藥不假,但時間上已經過了安全間隔期,理論上講是不會出現農殘超標問題的,依農直接帶他去了蔬菜批發市場。
蔬菜批發市場的農殘檢測確實讓我大吃一驚,竟然不是通貨抽檢,而是允許自己送樣,大家深思一下,這種檢測方式太不負責,存在較大的漏洞,當然也可能是清明假期的緣故。
(因為要寫這一點,依農不能確定平常是否也是如此,本文的人物地點都是泛化也沒用一張實圖,不過我后續一定會跟蹤這個問題)。
因為該批發市場規模較大,農殘檢測設備和流程(快速檢測)沒有任何問題,我們送檢的韭菜各項也均合格。
依農的親戚用去年和我們當地超市簽訂的采購合同與臨市的超市談了價格,定價在2.6元/斤,比平常韭菜的批發價格要高上不少,不過超市要求是一斤一把的凈菜。
假期里我去看了韭菜,看后我直接告訴他:一定賺不到錢。
這是因為韭菜的種植密度較大,部分植株已經現病,生長良莠不齊,因此一定會增加采收和凈菜時的難度,人工成本會很高。
第一天與客戶定下的是1000斤韭菜,結果從早上五點到下午兩點,不算他自家人總共11個工人只摘出了360斤。
我給大家算一筆賬,10個工人的工錢是770元,早餐50元,親戚家小貨車把韭菜運到批發市場的油費大概是50元,捆扎帶5元,自家人不算工錢但送韭菜人的午飯錢是30元。
這合計下來總共是905元,而360斤韭菜總共的收入才936元,因此等于360斤韭菜只賣了31塊錢。
當然第一次賠錢不可怕,就當積累經驗結交一個客戶了。
但就在今天,親戚打電話告訴我,那個超市也不收他韭菜了,嚷著要告他(試送,并未簽訂合同)。
詢問了原因,我覺得 該!
由于第一天量少,當天下午回來后他又采收了韭菜,并且分揀出來了,韭菜放置了一整夜,第二天繼續分揀。
為了加快速度、提量,分揀時比第一批韭菜粗糙很多,并且他還把部分已經現病的韭菜夾雜進去,同樣的用工量第二天分揀出了700多斤,那超市采購并未仔細檢查,送貨的時候沒有出現問題。
但今天中午的時候,超市采購打電話說:韭菜質量差不用送了,下午就給結了前兩次韭菜的貨款,說實話,超市立即付貨款的行為我實在沒想出為什么。
但我覺得該采購打電話的時間點應該是故意的,因為這個時間點親戚的韭菜已經快分揀結束了,故意要費了這一批韭菜。
親戚問我該怎么辦?沒合同,能怎么辦!再說錯又不在人家。(當然這話沒直接告訴他)
然后我勸了他,要繼續種韭菜,一定要改棚、降低種植密度,有機模式可以,多掌握種植生產技術,注意細節;要么就算了!
依農很少寫這種紀實性的文章,絕不是想講個故事水一篇內容,確實是真實發生。
另外其實這件事中的許多細節,為什么農業難發展?為什么農民難賺錢?為什么仍有農產品安全時間發生?
這件小事中,就給了答案,深諳農業的朋友不用深思就能發現。
我就不一一再總結了,困了,評論區見。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李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