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類幼崽身體柔弱、抗病性差,可以說是全世界的共識,一年到頭哪有從不生病的孩子呢?給寶寶用藥就成了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沒躲開的事情。由于孩子身體各項功能都尚未發育完全,對藥的安全性要求也就更高,一旦用藥有誤,輕則延誤病情,重則甚至可能危機生命!
人類幼崽身體柔弱、抗病性差,可以說是全世界的共識,一年到頭哪有從不生病的孩子呢?給寶寶用藥就成了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沒躲開的事情。
由于孩子身體各項功能都尚未發育完全,對藥的安全性要求也就更高,一旦用藥有誤,輕則延誤病情,重則甚至可能危機生命!
可話又說回來了,我們家長對用藥知識也沒那么熟知,況且人人都說“是藥三分毒”,什么時候掉進用錯藥的“大坑”都不知道,這可怎么辦。
所以,今天小編就請到了育學園診所的逄毅藥師,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畢竟,老生常談還得談,談談談……談走大誤區!
逄 毅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藥房主任
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的逄毅,曾就職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和北京和睦家醫院,后被育學園兒科診所聘為藥房主任,被就診的孩子們親切地稱為“逄藥師”。十余年的臨床工作經驗使她熟悉各類藥物的藥效、藥理及不良反應等。2012-2014年,逄毅曾參加北京藥學會主辦的“紫禁城國際藥師論壇”,擔任國外講者的同聲傳譯工作,并作為主題講者進行報告演講。
關于家長究竟應不應該自主決定給孩子用藥,用什么藥,還是建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先看醫生,然后遵醫囑用藥。
中國藥學會曾發布公眾用藥誤區,家長重要需要關注的,是以下幾點:
誤區1 追求療效濫用藥
你有沒有見過這種做法:成人藥減量當成兒童藥,或者為了追求療效快主動要求輸液治療。
我們應該知道,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患病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處方合理用藥。
家長要詳細了解藥品說明書和注意事項,要關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隨意用成人藥減量給孩子服用。
以最近極受家長關注的“流感神藥”奧司他韋為例:給孩子服藥時,除了年齡,家長還得關注孩子的體重!
誤區2 自行停藥無危害
一些家長總是擔心毒副作用,而在感覺孩子病情有好轉或者癥狀減輕后就自行停藥。
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對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夠的療程,才能徹底控制感染,療程不夠就有可能轉為慢性感染。
誤區3 使用藥品不得法
錯誤的吃藥方法有時會直接影響藥效,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比如:有些藥品需要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這是因為藥片除了含有主藥外,還含有崩解劑等輔料,所以藥片在腸胃中會逐漸崩解、溶解、吸收,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而一些家長可能因為給藥困難,孩子不肯好好吃藥,有時會先將藥品碾碎,溶在果汁、牛奶等溶液中給孩子送服,這種方法也不可取,是否可以粉碎后給藥一定要先咨詢醫生或藥劑師,再選擇給藥方式。
而且有些劑型有特殊的給藥意義,緩釋、控釋片和膠囊,腸溶衣片,普通膠囊、膠丸,雙層糖衣等,隨意改變給藥方式都有可能影響藥效,因此不可擅自改變給藥途徑和方法。
比如:
誤區4 別人能用我就用
這個是兒童家長群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往往有相似問題的家長之間非常喜歡相互交流給藥經驗,但是忽視的問題是兒童個體差異是最大的。
如果不考慮個體差異,只憑道聽途說跟風用藥,只會用錯藥,甚至引發嚴重后果。
兒童用藥還是謹慎些好,別人適合的藥品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還是先看看醫生的好。
誤區5 不良反應很可怕
家長總是擔心藥品對孩子身體影響大,總認為不良反應多的藥不安全。
其實,藥品說明書中記載的不良反應越詳細,代表企業對該藥品研究越透徹。對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了解得越清楚,醫生和患者在使用藥品時越能明確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以更好地權衡用藥利弊。
不良反應的發生有一定概率,藥品說明書中所列的不良反應,有可能實際發生的概率并不大。
當然,孩子用藥后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避免引發嚴重后果。
誤區6 偏方秘方治大病
孩子個體差異大,很多疾病的恢復過程比較長,特別是容易焦慮的家長往往會失去信心,從而盲目崇信偏方、經方、驗方、秘方和網絡各種廣告,盲目治療。
但家長們容易忽視的是,欲速則不達,“速效”往往隱含著更大的風險。
有可能一些“偏方”藥品里偷偷添加了并不適合兒童使用的藥品,而這些藥品會導致病情加重,使病情復雜,貽誤治療時機,引發更加嚴重的后果。
有些偏方已成為江湖游醫行騙的幌子,療效并不確定,毒副作用也不為人們所了解;有些偏方藥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較大毒副作用,普通人難以分辨。一旦身體出現異常信號,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相信科學,遵循醫生和藥師的建議用藥。
參考:《育兒迷惑行為大賞:這屆孩子也太慘了吧?!》
誤區7 海淘藥品更高級
隨著互聯網及電商的發展,家長偏愛海外“進口”藥品。
我們需要提醒的是: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在購買藥品時應根據病情對癥下藥,不要盲目跟風,選擇藥品前最好咨詢醫生或藥師。
網絡購藥、海外購藥應注意幾點:
誤區8 回避風險不接種
在沒有疫苗的時代,普通流感都足以使人喪命。而疫苗接種是世界公認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手段。
雖然接種疫苗也偶然可見發燒,接種部位腫痛等常見的不良反應,但其帶來的好處遠遠高于這些風險問題。
疫苗的普及接種,能有效避免兒童殘疾和死亡發生。我國的兒童免疫規劃工作已經極大的改善了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進程,現在的孩子已經極少見脊髓灰質炎的發生了,這就是疫苗的功勞!
因此,不要“因噎廢食”,與其焦慮極小概率的不良反應,不如關注疫苗接種的更多優點。
以上是關于兒童用藥過程中非常常見的錯誤認知,而除此以外,成人用藥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誤區:
誤區9 胰島素有依賴性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誤認為,打胰島素就像吸毒一樣,一旦用上就會成癮。
實際上,“需要終生使用”和“成癮”不是一回事,是否產生藥物依賴,并不是以“是否終生使用這種藥物”為依據。
研究表明,新發現血糖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夠采用一段時間胰島素血糖強化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胰島細胞功能,對患者長期控制血糖大有好處。
誤區10 換季就去洗血管
有些老年人一到換季的時候,就到醫院要求醫生為其輸液“洗血管”,對于這一做法,醫生強調,人體血管里并沒有所謂“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質斑塊。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過程比較漫長,不會因為每年輸1~2次液而改善,即使輸液會對人體局部血管有擴張作用,也不會產生長期的血管“修復”作用。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均衡膳食,控鹽、減油、少糖,堅持規律運動,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需要藥物控制的患者還需遵醫囑規律服藥,有效監測各項指標。
最后,再次希望大家合理用藥, 關注用藥安全。
小編說
除了孩子用藥需要注意的問題,逄藥師還特別列出了家里老人可能存在的一些用藥誤區。
老話說“老小孩”可不就是這么個意思嗎,老人、小孩放在一起,都需要我們格外去關注!
好了,廢話不多說,轉發,愿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健健康康的~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