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大家體檢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自掏腰包進行體檢。體檢是個利潤很大的市場,成為各家機構爭奪的蛋糕。為了吸引體檢人群,每個體檢機構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各種體檢新方法更是層出不窮,價格昂貴。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往往搞不清楚各項檢查的意義
隨著大家體檢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自掏腰包進行體檢。體檢是個利潤很大的市場,成為各家機構爭奪的蛋糕。為了吸引體檢人群,每個體檢機構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各種體檢新方法更是層出不窮,價格昂貴。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往往搞不清楚各項檢查的意義,容易被忽悠。那么,哪些是體檢中心的套路呢?下面這幾個檢查又貴又沒用。
1、PET-CT
被宣傳成可以發現全身早期癌癥的神器。前些年,在PET-CT在國內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很多有錢人跑到國外去做體檢就是沖著PET-CT去的,當然被被忽悠的就是”可以發現全身早期癌癥”。不得不說,PET-CT確實是目前最先進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但PET-CT對早期腫瘤的篩查效果并不比專項檢查高。PET-CT在臨床上主要用于癌癥的分期、癌癥治療效果的評價、鑒別癌癥原發病灶等。由于其對早期癌癥的特異性不高,并且價格昂貴,通常在1萬元左右,所以常規體檢不建議做PET-CT。以肺癌為例,篩查肺癌僅做個CT檢查已經可以確診,只需要300多塊錢。懷疑有全身轉移時或者找不到原發病灶時才有可能需要PET-CT,并不是必須選擇的項目,比如我媽媽就是個肺癌病人,當CT和MRI 已經確診肺癌轉移, 不能手術治療,只能放化療時,我們便沒有做PET-CT檢查。所以,并不建議體檢篩查時選擇PET-CT。
2、腫瘤遺傳基因檢測。
許多體檢機構打出大大的廣告牌,宣稱:一滴血就可以查出癌癥。其實這完全是一個噱頭。癌癥發生確實與遺傳基因有關,但這項檢查只能查出患癌概率的高和低,并不能查出是否患癌。幾率高不代表一定患癌,幾率低也不代表一定不患癌,做了相當于白做。而且其價格高昂,動輒上萬元,實在沒有必要花。
3、腫瘤標志物
除了某些特定的腫瘤標志物(AFP、PSA),AFP用于肝癌篩查,PSA用于前列腺癌篩查,其他的腫瘤標志物檢查的意義不大。腫瘤標志物易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假陽性,如炎癥、慢性疾病,其特異性不強。也就是說:腫瘤標志物高不一定有癌癥,腫瘤標志物正常也不一定沒有癌癥。所以,腫瘤標記物只查有特異性的幾個就夠了,不用查全套。
4、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檢查結果并不準確,不能明確地反應體內微量元素的水平,尤其是頭發查微量元素記得前幾年我兒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很多體檢機構開展頭發查鉛元素的項目,號稱可以發現早期鉛中毒,把家長們忽悠得紛紛慷慨解囊,生怕耽誤了自家孩子。但其實早在 2013 年,當時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已經明確規定: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也就是說已經在官方層次否定了這種檢查。
5、亞健康檢測儀
亞健康檢測儀是個新鮮事物,多存在于民營的體檢機構,或者美容院,或者一些保健品的銷售現場。亞健康是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毫不夸張地說,幾乎人人是亞健康。亞健康只是一種狀態,并不是一種疾病。在臨床診斷上根本不存在這個名詞,也不能用具體的數值來表示,用儀器做出診斷更是白扯。
希望今天簡單的科普讓大家在體檢上不要花冤枉錢,對體檢而言原則是選對不選貴,畢竟
失財事小,傷身事大!
王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