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中華大地發生。毫無疑問,這將重塑乃至徹底改變中國經濟,最終改變世界。有這樣的感觸,是看了一個名叫《助力實體經濟》的短片。伴隨著《我的祖國》旋律響起,短片中的鏡頭對準了祖國河山:山河屹立,川流不息;阡陌交通,青云萬里
(一)
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中華大地發生。毫無疑問,這將重塑乃至徹底改變中國經濟,最終改變世界。
有這樣的感觸,是看了一個名叫《助力實體經濟》的短片。
伴隨著《我的祖國》旋律響起,短片中的鏡頭對準了祖國河山:
山河屹立,川流不息;
阡陌交通,青云萬里。
鏡頭同時也對準了一些新的變化:
街邊的小店,能夠鏈接來自遠方的大生意;
田野里的土豆,正在沐浴數字科技的陽光
車水馬龍的城市街道,有序運轉;
工廠傳送帶上的元器件,有質有量;
熟悉的土地上,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正在融合……
很唯美的畫面,但看了還是讓人心潮澎湃。
因為這正是當下中國正在發生的場景,這不僅僅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更在促使中國實體經濟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最終,必將助推中國經濟走上新的巔峰。
別以為吹牛,至少在這方面,我們還真不是。
因為變革的關鍵,就是數字技術,而中國過去20年互聯網沉淀的技術,培育了龐大的在線消費市場,可以說,中國正站在全球變革的潮頭。
最大的受益者,則是中國的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最讓其他國家羨慕的,也是龐大的實體經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目前擁有1.5億各類市場主體,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支撐,其中,絕大多數是實體經濟企業。
但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縱深推進,實體經濟怎么辦?
只有與數字技術融合,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助推中國經濟實現新的蝶變。
用專家的話說,數字技術既是創造者,也是推動者。
說推動,是數字技術會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推動制造業、農業、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向更高水平發展。
說創造,是數字技術會創造出新的產品、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從而形成新的供應鏈、產業鏈,最終實現實體經濟總量擴張。
對中國來說,我們是追趕者,但有了數字技術的加持,我們可能成為引領者,甚至實現中國經濟的彎道超車。
在這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林毅夫看來,優勢有四個方面:
一是中國有較好的通訊、互聯網網絡基礎;
二是大城市人口多并且較為集中;
三是中國有發達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
四是中國人工成本相對較低。
那怎么融合?
以騰訊為例,正如《助力實體經濟》短片所展現的,騰訊正在邁出關鍵的步伐。
比如,工業領域,騰訊與三一重工合作,已實現58萬臺高價值設備的物聯接入,通過大數據預判和智能調配,實現挖掘機等大型設備的故障維修,2小時內即可抵達現場,24小時內完成維修。
這將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讓基建狂魔越來越有底氣。
還有,富馳高科。這是一家生產金屬粉末注射成型產品的專業制造商。小型精密零部件的生產表面精度高,傳統依靠人眼質檢,難度大、耗時長,企業招工非常困難。
怎么辦
大數據來幫忙。
騰訊云結合先進的光度立體、遷移學習等算法,形成質檢方案。在AI幫助下,人工1分鐘完成的質檢,可壓縮到幾秒鐘,缺陷檢出率可達到99.9%,每年可節約數千萬元的質檢成本,同時也將勞動者從高度機械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科技向善,最終科技是要解放人。
在農業領域,騰訊整合在產品溯源、區塊鏈、品牌保護及營銷風控方面的核心技術和能力,推出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平臺——安心平臺。按照騰訊的規劃,三年內,將助力一百個優秀地標農產品品牌建立數字化新動能,成長為家喻戶曉的優秀品牌。
在人工耳蝸生產中,騰訊將騰訊會議的“降噪”技術深加工,植入聽障人群的人工耳蝸,可懂度和清晰度提升了40%。
還有,智慧能源,可以給電力加上算力,讓電網調控更智能;智慧零售,可以讓兩平米小店線上做大生意;智慧交通,讓數據實時聯網,交通系統高效運轉,大幅減少堵車等頭疼問題......
辦法總比困難多。
如果說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中國,那么數字技術,正如魔棒一樣,繼續助力中國經濟突破瓶頸,創造新的奇跡。
(二)
大國競爭,不進則退,對中國而言,不容任何閃失。
正如品牌片中展現的場景,數字化轉型,關系到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的命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正從過去的“選答題”,變成了每個行業都要面對的“必答題”。
也必須看到,在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中國有優勢,也存在著諸多的短板。
綜合一些專家的看法。
1,融合相對落后。
比如,在制造業領域,當前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仍建立在國外基礎產業體系之上,94%以上的高檔數控機床、95%以上的高端PLC、95%以上的工業網絡協議、90%以上的高端工業軟件,都被歐美日企業壟斷。
2,融合不夠自覺。
一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受知識、技術、資金、成本、人才、數據安全等條件的制約,不會轉、不能轉、不愿轉、不敢轉的問題,依然很突出。
3,過程不乏梗阻。
對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是巨量的投入、是流程的再造,更是企業的重生。此外,在產業互聯網標準、國家整體政策體系、生態建設方方面面,存在各種體制機制、技術、資金、人才、數據流動等堵點、梗阻。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中國經濟之所以能迅速發展,有頂層決策者的運籌帷幄,有基層打工者的努力,也有企業家的智慧和打拼。
騰訊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更可以發揮特殊的作用。
事實上,按照騰訊的說法,它的定位,就是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具體是三個方面:
通過做好“連接器”,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最豐富的數字接口;
做好“工具箱”,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
做好“生態共建者”,提供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
數據顯示,騰訊已在30多個行業,與9000多家合作伙伴,打造了超過400個行業解決方案,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加速向前,效果已經顯現。
發展實體經濟,是中國未來的重中之重;幫助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是中國一流互聯網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鐘雄看來,對一些“沉默的大多數”中小科技企業而言,僅靠自身力量實現數字化轉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但中國有騰訊這樣的企業,這些企業完全可以發揮“數字連接器”的作用,讓規模不那么龐大、資本不那么充裕的“大多數”,切實地注入數字化變革的動能,進而滲透到企業和行業的每一個“細胞肌理”。
那真的就是重塑了,讓一個個企業煥發新生。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金幣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看來,騰訊有深度的工程師文化,通過數字技術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用戶便利性,本身就是騰訊所擅長的。
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通過進一步向實體企業賦能轉型,通過自身擁有的數據量、用戶流量,通過多種渠道來賦能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企業。
當然,從未來看,實現大數據共享開放,實體企業獲得更多數據和公平機會,將推動中國經濟更快的數字化轉型。
(三)
一切才剛剛開始。但如果不能及時抓住機遇,我們將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過去100多年,我們有太多的教訓了。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清醒我們有優勢,但更有劣勢,在核心技術上的劣勢,在軟件創意上的不足。
具體到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結合,綜合一些專家的看法。
至少三點吧。
第一,不要急功近利。
數字化轉型,非常重要,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是想著走捷徑、比速度,甚至搞大躍進,往往欲速則不達。
第二,不能越俎代庖。
政策要引導,但企業才是主體,必須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如果越俎代庖,那往往造成決策性失誤,甚至引發災難性的后果。
第三,要從實際出發。
尤其避免拍腦袋、想當然。實體經濟畢竟有實體經濟的特點,以數字企業的思維來推進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忽視實際,硬塞一個行業解決方案。輕則水土不服,重則就是全盤傾覆。
在曹鐘雄看來,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是數字科技企業和實體經濟企業的深度融合,要形成“數字共識”,否則,容易貌合神離,費盡周折后,最終結果還是數字技術落不下去,實體經濟執行不下去的尷尬局面。
這肯定不是我們所要的結果,這還將耽誤我們數字化轉型的時間。
按照騰訊的說法,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擔當和責任,騰訊正把技術和能力,投向數字化的“無人區”,決心也簡單:運用我們的數字技術和平臺能力,發揮數字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
放大、疊加、倍增。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循環:中國廣闊的社會場景,產生了世界領先的數字技術,而數字技術,又最終回到社會場景,助推更多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讓數字技術更向前邁進……
這一循環,帶給中國經濟的,將是一場深刻的變革。
我們正在目睹這場變革。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