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種問題最終會陷入到一個永無止境的死胡同:人類源自類人猿,那么類人猿來自哪里?一直這么追問下去,最終一定會演變為: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怎么來的?我們的宇宙是怎么來的?
在神話故事當中,我們很容易找到世界上第一個人是怎么來的。比如《圣經》中的亞當,我國神話故事當中的“女媧造人”等。
其實無論是亞當還是女媧,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神造人”。如果真的是神創造了人類,那就“好辦”多了,問題就變得非常簡單,我們就不用糾結“地球上第一個人”的問題了。
當時,我們都知道,神話畢竟只是神話,從科學角度來講,達爾文的進化論更能科學地詮釋人類起源,而那些神話故事也只是傳說而已。
隨著現代生物學發展,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發現,更有現代基因胚胎學的證據支撐,現代的生物進化論早就成為了詮釋物種起源的主流理論。
不過,問題還是存在:如今地球上幾十億人口,難道都是一對夫妻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的嗎?那對夫妻是如今全人類的共同祖先?
這種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大自然法則并不允許一對雌雄物種能夠成功繁衍出一個龐大的種群,人類當然也不可能完成如此壯舉。理論上來講,一對夫妻確實可以生下來很多子女,但也僅此而已。且不談之后這對夫妻后代可能會出現道德倫理問題,單單是“近親結婚”引起的后代基因缺陷就是致命的,這種致命的缺陷會很快導致這對夫妻的后代走向滅絕,更不可能繁衍幾十億人口。
所以,地球上并不存在所謂的“第一個人”,存在的只會是最早的“人類種群”,是一個群體物種,而非個體。
按照進化論的詮釋,最早的人類起源于“類人猿”,到后來的南方古猿。當然,這里的“類人猿”與現代猿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類人猿在進化的過程中走向了不同的分支,人類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而已。
人類從類人猿進化而來,但最早的人類遠沒有進化成現在的樣子,中間還經歷了幾個階段,比如說后來的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階段,經歷了非常緩慢的過程才形成了人類如今人類的模樣。
即使人類的祖先智人的進化過程也遭遇了其他人種強有力的挑戰,比如說尼安德特人,當時他們的智力水平并不比智人差多少,但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只有智人延續了種群,其他人種都走向了滅絕。
然后智人開始走出非洲,開始了世界大遷徙。在大約6.5萬年前,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為何要離開歐洲?因為當時的智人隨著腦容量增多,身體和裝備等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強,生存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非洲已經滿足了智人的生活需求了。
而即使在智人走出非洲的時候,地球上仍舊有不少其他人種,但最終都因無法適應地球環境而滅絕了。
肯定有人會這樣問:如果說人類是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何現在的猿類還有猩猩猴子等沒有進化成人呢?
這是對進化論的誤解。如今的大猩猩還有猴子等靈長類物種其實與人類是“平等”的,它們都是進化的結果,只是走向不同的進化分支了而已。
進化的過程就像一個大樹,最原始的生命位于樹根,然后大樹長出很多分叉,每個分叉就是進化出來的不同物種。所有物種都有共同的祖先,那就是樹干或者說是樹根。
如今的人類與大猩猩猴子等沒有什么因果關系,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祖先,僅此而已。同時,進化并沒有特定的方向,是非常隨機的。大猩猩和猴子等并沒有停止進化,但并不一定朝著人類的方向進化。
即使是我們人類,未來會進化成什么樣子,也是很難預測的。進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大自然選擇的過程。大自然會對隨機的基因土表面做出選擇,不適合生存的基因突變最終會被淘汰。
總之,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謂的“第一個人”,當然也不存在“第一個其他物種”。任何物種的進化都是群體性事件,而非個體。同時,人類也并非特殊的物種,從進化的角度來講,人類與豬牛羊等物種沒有區別,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都是經歷漫長時間進化來的。
馬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