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造車遇阻,造床風靡。文/吳鶴鳴編輯/范婷婷冬奧健兒們在賽場上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回到冬奧村都想睡個好覺。去年東京奧運會號稱能承重200公斤的紙板床,被運動員們調侃為“人類奧運會上最摳門的床”,這次北京冬奧會的床,卻因為太舒服上了熱搜。“It’
造車遇阻,造床風靡。
文/吳鶴鳴
編輯/范婷婷
冬奧健兒們在賽場上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回到冬奧村都想睡個好覺。去年東京奧運會號稱能承重200公斤的紙板床,被運動員們調侃為“人類奧運會上最摳門的床”,這次北京冬奧會的床,卻因為太舒服上了熱搜。
“It’s phenomenal!”美國雪橇運動員薩默·布里奇(Summer Britcher)通過鏡頭,給粉絲們展示了自己在北京冬奧村睡的智能床,她一邊按遙控器上的按鍵,旁邊的床就會自動切換到“閱讀”、“看電視”、“零重力”等不同模式,“極度舒適!”薩默介紹完還不忘大力夸贊。
這條視頻發布后,迅速獲得35w點贊,智能床一夜躥紅,當天的百度指數、新聞資訊指數迅速上漲,而這張智能床背后的供應商甚至來不及反應,它的天貓旗艦店就迎來流量高峰,銷售同比增長了300%,冬奧村同款智能床目前促銷價格只要5800。
從無人知曉,到冬奧會一夜出圈,讓這款智能床背后的麒盛科技董事長唐國海和他的團隊始料未及,他的初衷只是,“參與冬奧會,讓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體驗中國制造,這很驕傲”。
但其實,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床供應商,連續十年拿下美國智能床的銷量第一。
從造汽車到造床
1953年出生的唐國海已經69歲了,年近古稀的老人精神矍鑠,依然保持每天只睡5個小時的生活作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走在春風里,也跨過世紀,唐國海這代人有一種特有的紅色精神。
年輕時的唐國海響應知青上山下鄉的號召,來到家鄉嘉興的鄉下。他年輕時就對技術有種莫名的追求,閑暇時看書自學機械工程,“那時候機床都是手動的,不像現在都是自動化了”,難度不小。靠著自學,唐國海成了當地最優秀的鉗工,“整個嘉興市我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這種事情口說無憑”,1989年,唐國海參加第二汽車制造廠一款大卡車駕駛室開發的競標,“當時卡車的駕駛室都是兩座的,我們開發1.8-2m的駕駛室”,那時并沒有這么大的沖壓模設備,他硬是帶著團隊,用手工的方式啃下技術攻堅,這個項目讓唐國海賺到了1000萬,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當時二汽技術中心的主任對唐國海說,“唐廠長,你這個成果不單是技術方案通過,還做出來了,是可以申請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而對唐國海來說,能完成項目,獲得1000萬的項目費用,已經是對他和他的團隊最大的認可。
汽車夢,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汽車,在當時是中國工業振興的口號之一,也是唐國海心中作為工業技術人的夢想。手拿一千萬,唐國海果斷投資研發家用造車,并于1998年通過了天津技術中心檢測,但最終因為各種因素無法投產,資金耗盡。
唐國海抱憾解散公司,但是他沒有拖欠任何人一分錢,包括銀行。去年唐國海從車庫里拉出96年自己生產的汽車,“25年了,竟然還能開,車架都沒有生銹”。
雖然造車失敗,但造車的經歷讓唐國海積累了核心技術團隊——從90年到96年期間加入團隊的不少人,至今還一直跟著唐國海,這為他后期研發電動沙發和智能床打下基礎。
冬奧走紅
造車失敗后,唐國海沒有閑著,千禧年前夕,他帶著團隊開始造電動沙發,對跟了他多年的技術團隊來說,“跟造車比,造電動沙發、電動床,真是降維打擊。”
造沙發類似造汽車里的座椅。他們讓沙發靠背能用電動的方式“躺”下來,變成“一張會動的沙發”,這在智能家居林立的今天,也許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1999年的中國,可以說很前衛。
“讓家居動起來,是我們當時的口號”,造完沙發,很容易就聯想到造電動床,“與沙發相反,是要讓床立起來”,這個技術難度并不同于沙發,“需要將床架分成七個部分獨立驅動”,為了讓整個過程更加順滑,唐國海帶隊研發線性驅動器,并成功投入使用。
2019年,麒盛科技在主板上市,它生產的智能床和智能電動床也已經遠銷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如今全球最大的智能床制造商。不知不覺,唐國海在智能床的領域里已經走了17年。
直到今年北京冬奧會,國人才通過外國運動員的口,發現中國的智能床竟這么能打。薩默甚至說這是她參加國際運動賽事以來睡過最舒服的床,還有運動員在“零重力”模式下,一覺睡到天亮,中途都沒有醒來,很多參加了東京奧運會的運動員都說羨慕,妥妥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成為網紅床后,“智能床”關鍵詞百度搜索指數翻了5倍,資訊指數在冬奧會前幾乎每日都是0,冬奧會后的峰值達到將近47萬,日均值環比增加1264165%,舒福德的線上運營告訴「賣家」記者,天貓店目前的銷售同比增長了300%。
智能床終于在國內市場迎來了它的元年。
新的萬億市場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智能床,薩默就用了“舒適”,這也是唐國海一直強調的,但為了這句火出圈的評價,他等了太久,“用戶的評價,一句頂我們說一萬句”。
剛出海的日子并沒有想象中順利,所有的技術對接都是唐國海親自完成,自學英文,學習比常用語更加拗口的專業詞匯,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學習能力極強,是下屬對他的評價,即便到了今天這個身價,他依舊每天堅持閱讀學習。
從OEM到銷售電動床,因為價格高,麒盛科技出海的頭年只賣出1千多張,也只在歐美發達國家有市場。到2008年,每年已經能賣出1萬張電動床,2012年,銷量暴漲至20萬張,也是在這一年因為一個的偶發事件,麒盛科技的一名德國工程師在睡眠中不幸去世。唐國海感到痛心的同時,萌發了用研發智能床的想法。
所有人都很震驚,一個正當壯年、看著身體健康的男人怎么會在睡覺時候突然離世?“他的妻子就睡在他旁邊,也沒有發現”,唐國海心想,熟睡中的妻子沒發現,但他的床“知道”,床卻不會說話,如果床能及時發現并通知醫院,是不是悲劇就不會發生?于是他開始研發智能床,在床上加點人性的東西。
唐國海想在床上加上非接觸式的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人的身體健康數據,發現問題后能及時反饋。“不研究不知道,這個在當時是尖端技術”,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產品,“如果只靠我們自己的能力,是沒辦法研究成功的,我們借了很多力。”
唐國海聯合中國、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其中包括一些知名高校的研究所——美國斯坦福大學睡眠研究所,同時與清華長三院聯合成立公司研究睡眠大數據應用,在監測身體數據的同時,能及時反饋并推測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這個跟現在很多所謂的智能床或智能床墊不同,他們只是監測”。
這一研究,時間一晃又過去了三年,才最終研發出第一代產品,到如今已經是第五代,除了監測身體數據外,還可以監測睡眠周邊的環境數據,“我們的技術,不要說中國,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所以我們入選冬奧供應商很順利,剩下都是細節問題”。
2017年,唐國海在烏鎮發布智能床,闡述智能床的屬性和各項功能,也是這年,被稱為全球人工智能元年,而唐國海在五年前就已經領跑出發。2018年,唐國海出產的智能床在全球銷量首次突破100萬張,2019年,麒盛科技在中國主板上市。2021年已經占據美國市場1/3的市場份額,連續十年美國銷量第一。2022年,麒盛科技智能床和智能電動床產品全球累積銷量已超800萬張。
“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合作伙伴都是高端養老院、酒店”,但智能床在中國滲透率非常低,普通人家依舊會礙于價格,“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智能床’的存在,我們也沒有大力推廣”,唐國海預計,在未來7年內,中國的智能床市場需求,會超過700萬張,僅在中國就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
隨著冬奧會智能床的走紅,今年被很多人稱之為“智能床元年”,80后、90后受科技因素的影響對智能化的家居接受度非常高。有調查結果顯示,有76%的消費者認為智能床有市場前景,因為年輕一代鐘情于高科技智能化的事物。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研發,價格逐步下降,智能床市場逐漸成熟,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床或許會成為真正的“大眾產品”。
劉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