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股票市場,是我們平日里津津樂道的話題。每支大型公司的股票漲幅也一直是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當然,股票作為主要的金融投資模式,跟實體市場以及國家政策其實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股票市場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今年的股市也是一樣的變幻莫測,我們的
股票市場,是我們平日里津津樂道的話題。每支大型公司的股票漲幅也一直是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當然,股票作為主要的金融投資模式,跟實體市場以及國家政策其實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股票市場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今年的股市也是一樣的變幻莫測,我們的“股王”茅臺就在今年年初發生了近乎腰斬的大幅度跌落,遭遇了股市中前所未有的滑鐵盧。除去貴州茅臺這一爆炸性新聞以外,股市在保險的版塊也有著很大的變動。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平安,今年股票漲幅的情況也是發人深思。
(股王茅臺)
一、中國平安的“底”在何處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于1988年在深圳的蛇口建立。整個公司總體實力十分強勁,早年間就邁入了世界上市公司2000強的行列當中,并且名列前茅。中國平安除了在行業之上的成就以外,在國內也是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由于其經營的業務范圍,中國平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是眾多人民群眾非常熟悉的一家公司。
但是近期,中國平安在股市中的表現,確實是讓人感到十分吃驚。截止到本月22日,中國平安的個股單價已經達到了58.54元,商場估值降低到了1.1萬億人民幣。而有趣的是,中國平安的個股單價其實在2007年10月就已經達到了每股149.28元的高額價值,并且當時的估計市值也是1.1萬億人民幣。
這也就是說,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中國平安在發展了14年之后股價還是跟當時持平。除去中國平安在這14年之間將近2000億的分紅以外,中國平安在這14年間的發展幾乎是停滯的狀態。這不禁讓人感到十分驚訝。
中國平安在2007年上市自己的A股股票,當時的發行價是每股33.8元。僅僅七個月的時間就上漲到了歷史最高的每股149.28元。股價上漲幅度幾乎達到了3.5倍之多。
并且從2012年到2020年開始,中國平安的整支股票的上漲趨勢也十分的明顯,讓人覺得中國平安股票的發展潛力跟當時的“股王”貴州茅臺一樣受人青睞。但是在股票市場當中,中國平安已經連續跌幅了近大半年的時間。從上一年12月的每股93.22元一直跌到如今的每股58.54元。這樣大的一個現象不禁讓投資平安股票的眾多投資者心灰意冷。
這種現象不禁讓人深思,中國平安股票的“底”到底在何處。股票是否還會繼續的跌幅下去。眾多網友也都表示,中國平安股價馬上就會跌入50元的時代,中國平安已經不再那么的“平安”。但是也有些樂觀的網友認為,中國平安股票的持續下跌只不過是進入了戰略發展的部署階段,股票走勢也勢必會觸底反彈。
我們再對中國平安股票近年來的表現做一個分析,近年來的壽險改革,暴雷投資以及新冠疫情等事件應該會對中國平安的股票有不少的影響,但是中國平安在近三年來的走勢其實浮動都不算太大,這其實也說明企業內部將外部所帶來的壓力徹底的轉化完畢。因此,中國平安股價的持續跌幅很有可能只是因為整個企業在進行著內部的行業整頓以及戰略化發展的策略影響。
當然這只是網友比較樂觀的想法而已,但是從當前的股市形勢來看,眾多說法還是偏向于中國平安股價還會持續的進行跌幅。那么這一點的原因又在何處呢?
二、中國平安股票大跌的原因
對于中國平安股票市場的長期跌幅,我們首先從企業的整體來進行分析。中國平安一直以來其實都是靠著傳統的保險業務來進行發展,但是在我們如今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之下,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整個國家的實體經濟都進入了一段時期的停滯,互聯網產業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對傳統的實體經濟進行了一個代替。這其實對于傳統行業是一個無差別的沖擊。
中國平安也是一樣,保險的銷售增長其實一直都是靠“人海戰術”在推動著。但是現在的大環境趨于數字化的影響之下,不僅僅是保險行業,任何傳統的實體行業都會受到不小的沖擊。許多保險已經開始登上互聯網,而中國平安將不能再保險行業當中占有優勢。
那么,如果中國平安進入互聯網保險,收效又將如何。首先,互聯網保險需要發展的平臺以及場景。如果跟其他的大型平臺進行合作,那么利潤勢必會被分化流入其他的產業當中,還會弱化自己的品牌優勢與企業競爭力。如果企業自行開發平臺其實得不到太多的流量,并且成本也是一大問題,這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還有一點,保險行業在之前的發展當中,普遍進行地推以及電推的模式。由于從業人員的數量非常之多,這樣的一種“人海戰術”其實已經在社會當中引發了很不好的風評。當保險行業登上互聯網之后,保險行業的信用程度在群眾的心中將會得到銳減,更加不利于企業進行發展。因此,當前中國平安整體的行業競爭能力其實已經在不斷地減少了。
這次疫情的爆發其實推動了整個市場都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傳統企業的優勢不在,而新興行業的已經開始逐漸占據主體。相對于保險行業來說也是一樣,傳統的保險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提升能力開始下降。不只是中國平安,相信所有的保險企業都已經開始進入一個企業或者行業的“老齡化階段”。如果想要繼續的發展下去,勢必要進行一定程度的企業轉型。
在整個行業都處于下滑模式的情況之下,中國平安再想要上漲恢復其實已經是不太可能了。大量的資金開始流入其他的高新技術產業,傳統行業已經不再受到資本眼光的關注。中國平安的企業競爭能力以及保險行業的競爭能力都已經在下降。因此股票跌幅,市值下降其實也是時代因素作用,大勢所趨。
三、平安保費收入降低
除了股票市場的日趨低迷以外,平安保險在今年的保費收入也在降低。在2021年上半年,平安保險的保費收入達到4222.1億元。但是保費的收入較上年已經降低5.71%,成為了五家保險企業中唯一的負增長企業。
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這四家我國的大型保險企業在今年上半年的保費收入則分別達到了4426億元、3415.28億元、2231.86億元和1006.1億元,較之去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41%、1.93%、3.67%和3.85%。但是盡管保費收入是在增長當中,但是增速一樣還是在降低的。
通過對保費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保險企業在今年的保費收入皆是呈現出一種虛浮無力的狀態,這可能更加印證了上文中保險行業生命力下降的說法。而平安保險在今年的保費收入明顯下降則是已經由股票的走勢凸顯了出來。
我們再來看另一組數據,中國平安現在擁有四家保險子公司,分別運營著不同板塊的保險。在這四家保險子公司當中,只有健康險版塊在今年呈現出增長的狀態,個險保費同比增長了2.34%。但是在人壽和財險方面不容樂觀,6月與5月相比,這兩家子公司的保費收入分別下降了0.47%以及1.31%。而本來就不太好的車險版塊增速也下降了0.6%。
我們可以看到,這就是當前保險行業的一個現狀,人民群眾對于保險的態度已經不再像之前一樣,雖然說這跟保險行業大面積進行市場營銷而導致的風評不佳有關,但是這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真實的情況就是人民群眾已經不再運用保險的方式來進行一種長期的保障性投資,而是將錢財挪作他用。
僅有健康險著一個版塊實現這正增長的狀態,那是因為這個版塊可能確實還是具有一定的市場作用力,但是在今后的大環境影響之下,其他幾個版塊的下降趨勢可能還會再度擴大。而這其實就是保險行業的一個現狀,其他的保險在今后的增速可能一樣會得到下降,平安保險只是率先將市場選擇的情況凸顯出來而已。
四、小結
保險作為一個現代的企業來講,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國家對于這個行業其實也是非常的重視,甚至是寄予厚望的。但是就現在的情況看來,保險行業在當前的社會中風評還是不佳,并且負面新聞不斷。而且,就中國平安而言,保險行業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是不負眾望,整體的市場價值也開始不斷下降。并非僅僅是中國平安,其他的保險企業在今后的發展可能也會如此。
如此看來,保險行業就必須進行一定的改革。那么,如何突破當前的現狀,調整企業形態與營收模式就成了我國保險企業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其實也涵蓋著不少復雜的小問題,首先必須優化保險的形式,做到最大化的讓利于民,其次便是更改以往的銷售模式,將銷售渠道更真實更有效的進行轉變。只有完成這些小的方面,保險企業在市場當中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行業競爭力。
高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