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生老病死,皆可貸款?近日繼“彩禮貸”、“月子貸”后,云南一陵園——昆明晉龍如意園還打算和云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聯合推出“墓地按揭貸”,最高可貸款20萬元。此事一經報道,立刻引發網友熱議,“活著還房貸,死了還要還墓貸。”“墓地貸”背后,反映出一
生老病死,皆可貸款?近日繼“彩禮貸”、“月子貸”后,云南一陵園——昆明晉龍如意園還打算和云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聯合推出“墓地按揭貸”,最高可貸款20萬元。此事一經報道,立刻引發網友熱議,“活著還房貸,死了還要還墓貸。”
“墓地貸”背后,反映出一些地方墓地價格貴、一墓難求的事實。據了解,近年來“天價”墓地屢禁不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分墓地一平米價格高達二三十萬,甚至更高,遠超當地房價。為什么墓地越來越貴?“天價”墓地現象又該如何整治?
“天價”墓地越來越多
“我們這里是高尚社區,上風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園,按均價僅售人民幣三萬元整,值得一生典藏。”十多年前,在《瘋狂的賽車》中,黃渤飾演的主角耿浩為了安葬師傅的骨灰,來到了徐崢所在的提供喪葬服務一條龍的公司。在徐崢賣墓地像賣豪宅一樣的推銷下,黃渤猶豫地問道:有沒有再便宜點的?答案是:沒有。
如今,影片中的一幕逐漸成為現實,“天價”墓地頻現,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葬不起”的情況。
在此次引起爭議的“墓地貸”中,云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信貸部相關工作人員曾表示,“和對方合作是因為有好多墓地確實有點貴,為了解決客戶需求,所以推出針對墓地的消費貸。”
隨著輿論越演越烈,昆明晉龍如意園相關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是有意向推出‘墓地貸’,但3月18日這個項目就已經停止,不再開展了”。
中國新聞周刊從上述負責人處獲悉,目前昆明墓地的均價在3萬左右,4萬-6萬的墓地比較受歡迎。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昆明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為15036元/平,約為墓地價格的二分之一。
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墓地價格直逼房價或者超過房價的現象,已不罕見。
根據無憂選墓網統計的2021年北京公墓價格表,北京城六區及周邊各區的墓地起售價為5800元-210000元不等,十萬、二十萬的熱銷墓型不在少數。秋葉網數據顯示,在昌平區天壽陵園普渡園中,占地面積為1平的墓地官方參考價為35.68萬元。同樣位于昌平區的德陵公墓,其占地2平的祥云碑墓地官方參考價為68萬元,價格之高,令人咋舌。
上海、深圳的墓地價格也高得“嚇人”。上海墓地平臺網數據顯示,福壽園雙墓價格25萬元起售;長安公墓雙墓18.2萬元起售;清竹園雙墓16.29萬元起售。而墓團網平臺數據顯示,位于深圳鹽田區的大鵬灣華僑墓園墓地起售價為50萬元,最高可至400萬元。在二三線城市買一套房,價格也不過如此。
安葬,原本是人們表達對逝者的敬意、悼念與哀思之情,如今似乎成為了一種負擔。是什么在助推墓地價格?
“白色”暴利
“民間有厚葬的傳統風俗,有些民眾有攀比和從眾的心理,墓地市場也有供給不足的機制難題,一些開發商盯上了這個‘商機’,為了‘死有葬身之地’,以稀缺為噱頭、以貸款為杠桿,推波助瀾,助長炒墓風氣,加重家庭負擔。”墓地貸事件后,有分析人士點評道。
墓地價格越來越高,不僅有供給和需求方面的原因,還與傳統的百善孝為先、消費者的心理以及政策有緊密的聯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76億,比重增至12.6%,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速,以及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對墓地的需求逐漸增加。但墓地卻供不應求。
根據中泰證券此前發布的研報,2011年-2016年我國死亡人口復合增長率為0.38%,同期殯儀館數量的復合增長率為0.34%,公墓數量的復合變動率為-0.29%。再以北京、上海為例,2009年-2017年兩個地區經營性公墓及殯儀館的數量都沒有增加,可見墓地資源十分緊缺。
在此背景下,墓地價格一路上漲。同時商家抓住消費者“孝字當先”的心理,推出一系列附加服務,也加重了喪葬負擔。
“這是我們物業公司最新推出的服務項目,十八相送一水黑,看上去就像黑社會,要的就是氣氛,絕對的莊嚴肅穆,絕對的氣勢如宏,搭靈堂,送紙錢,喪葬服務一條龍。”在《瘋狂的賽車》中,徐崢扮演的墓地銷售經理說道。
而在現實生活中,殯葬經營者推出的喪葬服務項目,有過之無不及。
根據秋葉網,要想逝者安息,并非買塊墓地那么簡單,還包括購買守靈獅、床、香爐、搖錢樹等裝飾品、器具,以及禮儀費、安葬費、安葬車等等,雜七雜八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此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墓地經營者也看準了商機,推出更側重于個性化、高端化的殯葬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群的需求。而這不僅變相推高了墓地價格,還助長了盲目攀比的風氣,導致墓地市場混亂,甚至出現一些通過低買高賣提高墓地價格、賺取差價、獲取巨額利潤的“炒墓客”。
多重因素之下,墓地價格越來越高,“天價”墓地越來越多,導致一些銀行借機推出針對墓地的消費貸,墓地經營者也賺得盤滿缽滿。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4月1日表示,“墓地貸”的本質其實就是居民消費貸款,個別銀行通過制造噱頭的方式來宣傳獲客,引導居民過度負債,觸及社會公序良俗的底線。
根據中國最大的殯葬服務提供商福壽園的財報,自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以來,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逐年攀升,且毛利率較高,2017年以前均在80%左右,2017年后雖下降至60%-65%,但也遠超房企20%-40%的毛利率水平。
如何整治?
在福壽園2020年財報中,其主席白曉江致辭表示,“傳統的殯葬禮儀中貫穿著儒家的‘孝’文化,是殯葬行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孝’文化的傳承下,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日趨繁榮,以及人口朝著老齡化快速推進,殯葬服務業的增長空間大大增加,亦推定中國殯葬市場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殯葬市場之一。”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將由2013年的1295億元增至3170億元。
但規模上升的同時,殯葬行業價格虛高、炒墓、盲目攀比等亂象也在滋生。如何整治這些亂象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總校校長崔建梅表示,殯葬改革是民生大事,“天價”墓地頻現,關乎人民群眾能否“逝有所安”。經營性公墓不僅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資源,也暴露出價格虛高等種種弊端,“部分經營性公墓盲目開發高檔、豪華墓穴,且普遍存在違規超面積的情況。”
崔建梅建議,加快修訂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在相關條款中明確“取消經營性公墓建設,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設”,同時她建議將公益性公墓的建設管理列入民生工程,全面推廣公益性公墓。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本刊表示,取消經營性公墓可行,“一方面,不能死人占了活人的地,我國土地本身就緊張,經營性公墓既然是經營性的,則容易出現過度占用土地的情況。另一方面,公墓要體現出公益性,土地國有之下,墓地需要規劃。不過在取消經營性公墓之前,難點在于如何解決存量經營性公墓。”
著名歷史學者、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曾表示,要加快、深入進行殯葬服務公立機構分類改革和改制,讓公益的歸公益,市場的歸市場。
他認為,從事公益服務的,立足不以營利為目的,確保基本殯葬服務,滿足公眾基本殯葬需求,在托底保障的基礎上發揮好對市場的制衡作用。從事市場服務的,應遵循市場規律和法則,填補殯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不足,滿足公眾日益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
盤和林稱,土地是自然壟斷資源,不可再生,加大供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解決墓地“天價”的問題,在于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定價。
我國公墓分為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為農村村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安葬服務的公共墓地。經營性公墓是為城鎮居民提供骨灰或遺體安葬實行有償服務的公共墓地,屬于第三產業。
早在此前,我國各地就開啟了移風易俗的殯葬改革,不僅成本較低,并且更加生態、環保。
近年來,遼寧、寧夏、內蒙古、山東等多地推進移風易俗;海南制定綠色殯葬標準,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四川持續實施殯葬改革;江西深化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規范安葬設施規劃建設,重點完善殯儀館、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落實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制度等等。
“在殯葬改革中,綠色殯葬是重要的形式與改革的方向。”在今年江蘇省兩會上,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陳慶琳建議,推動綠色殯葬試點,將林地與生態葬有機結合、復合利用,創新樹葬、草坪葬等現代安葬新模式,推動各類公墓從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的可持續轉型。
民政部曾多次發文推廣生態葬,摒棄傳統的喪葬陋習,選擇海葬、樹葬、花葬等生態葬,寄托對親朋摯友的思念。
李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