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證券,謝楠)1總覽:全球糧價延續漲勢,化肥景氣不斷攀升1.1全球糧價延續漲勢,地緣政治加深供需緊張農產品價格處于上升通道。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農產品進口需求強勁復蘇,而2021年夏季北半球干旱導致供應減少以及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證券,謝楠)
1 總覽:全球糧價延續漲勢,化肥景氣不斷攀升
1.1 全球糧價延續漲勢,地緣政治加深供需緊張
農產品價格處于上升通道。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農產品進口需求強勁復蘇,而2021年夏季北半球干旱導致供應減少以 及主要出口國收緊,進一步推升農產品價格上升趨勢。根據WIND,截至4月14日,CBOT小麥/玉米/大豆的連續合約價格分別為 1096/791/1681美分/蒲式耳,相比同期+69.1%/+33.11%/+19.24%,較2020年低位漲幅超過100%。
地緣沖突加深農產品供需緊張。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俄羅斯是全球主要小麥生產國及最大出口國,2021年小麥產量達 8535.2萬噸(占全球11%),2021小麥出口量達2974萬噸(占全球20%);烏克蘭擁有優質的土地資源,是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國, 占全球出口總量超過15%。2022年2月俄烏沖突后相繼禁止出口部分農產品,且運輸途徑受阻,全球農產品短缺進一步加深。
供需緊平衡將延續。美國農業部(USDA)4月月報再度上調2022年全球小麥產量/消費至7.79/7.91億噸,較三月分別增加 30/270萬噸,產需缺口擴大至1280萬噸。玉米方面,由于巴西、印尼、巴基斯坦及歐盟等產量增加,德國、羅馬尼亞和捷克 玉米豐產,USDA再度上調2022年全球玉米產量/期末庫存預期至12.1/20.6億噸,較3月調增440/410萬噸,仍處緊平衡狀態。
1.2 人口增長帶動種植面積,單位用肥逐步提升
人口增長提升糧食需求。據聯合國統計,全球人口在過去十多年內均保持每年1%以上的人口增長率,至2030年全球人口有 望達到83.85億,人口的持續增長對糧食產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內種植面積止跌反升,提振化肥需求增量。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0年全國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67億公頃,同比 2019年增加0.94%,結束了連續4年的下降趨勢,預計農作物種植面積的提升將為化肥開辟新的增量空間。
糧食需求目標增長,全球肥料單位消耗量逐步提升。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耕地面積增長空間有限,未來極限可能 在120億畝。人口持續增長下,人均耕地減少對糧食產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糧食產量的提高依賴農資品的持續投入, 全球肥料需求較為剛性,全球肥料單位消耗量逐步提升下化肥長期需求向上。
1.3 國際化肥價格強勢運行,國內穩價形成全球洼地
化肥價格強勢運行。受俄烏沖突、政策嚴控、全球糧食價格大漲等利好刺激,化肥價格強勢上漲,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22 年3月,尿素平均價格907.89美元/噸,同比+157.3%,環比+22.0%;磷酸二銨平均價格938.13美元/噸,同比+75.6%,環比 +25.56%;氯化鉀平均價格562.5美元/噸,同比+177.8%,環比+43.59%,漲幅明顯。
短期需求快速增長,中期或將平穩增長。根據IFA數據,隨著疫情的恢復,2020/21年全球肥料消費量達1.982億噸,要比 2019/20年高出1000萬噸(5.2%),也是自2010/11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氮素占全球肥料消費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長430萬 噸(4.1%),IFA預計2021/22至2025/26,全球肥料需求的年增長率將依然保持在1%左右。
國家部署保供穩價工作,國內成全球價格洼地。截至2022年4月24日,國內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價格分別為 2980/3970/3900元/噸,國內外價差較大。國家發改委2022年2月召開化肥保供會議,要求根據今年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形勢, 切實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
1.4 化肥為農作物必需品,全球施肥周期有所差異
全球農作物施肥周期有所差異。中國、法國、俄羅斯大規模玉米、水稻等春耕用肥自3月開始逐漸進入需求旺季,并持續 至8月中旬,中國北方、黃淮等地區的冬小麥播種還將帶來一定的冬季用肥需求。印度和巴基斯坦用肥高峰相對我國延后 約兩個月,美國和墨西哥約提前國內一個月,拉美地區的用肥高峰聚集在每年的8-9月份。從區域結構上看,中國、印度、 美國、巴西四大農業生產國是全球化肥的主要使用國家,根據IFA數據,2019年使用占比分別為24%、15%、11%、8%,合計 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58%。(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 鉀肥:全球資源長期錯配,鉀肥景氣持續向上
2.1 鉀肥:作物營養三要素之一,處于產業鏈中游位置
鉀是作物營養的三要素之一。鉀存在于植物所有的組織結構,并且較多的存在于作物的莖葉。鉀能夠加強作物的光合作用, 促進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形成,因此土壤施鉀肥成為提高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措施之一。鉀肥主要有氯化鉀、 硫酸鉀、草木灰等,大都能溶于水,能被土壤較快的吸收。
鉀肥是重要的化肥之一,處于產業鏈的中游。鉀肥原材料主要是礦山鉀礦和鹽湖鉀礦。鉀肥下游產品主要是復合肥以及鉀 化學產品等。肥效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其氧化鉀含量。目前主要鉀肥品種有氯化鉀、硫酸鉀、磷酸二氫鉀、鉀石鹽、鉀鎂 鹽、光鹵石、硝酸鉀、窯灰鉀肥等,其中以氯化鉀為主要品種。
2.2 供給:全球資源分配不均,國際巨頭長期壟斷
鉀元素主要來自于鉀巖石礦和鹽湖。鉀元素以鉀鹽的形式存在于鉀礦石中,自然狀態下鉀鹽存在于鉀鹽巖石或地下鹽湖含 鉀的鹽溶液中,可以分為鉀巖石礦和鉀鹽湖礦。
以亞鉀國際為例的鉀巖石礦工藝路線。從地表打豎井進入礦床,以巷道掘進和定向爆破的方式采取礦石,使將開采的鉀混 鹽礦進行破碎、分解結晶、篩分后,通過浮選、過濾、洗滌、脫水、干燥等工序后生產成氯化鉀產品;母液進行蒸發濃縮后 與浮選后的尾鹽混合充填于井下采空區,形成閉環式生產模式。
以鹽湖股份為例的鹵水提鉀工藝路線。根據鹵水的不同,采用反浮選-冷結晶氯化鉀生產技術、固體鉀礦的浸泡式溶解轉化 技術、熱溶-真空結晶法精制氯化鉀技術、冷結晶-正浮選氯化鉀生產技術、冷分解-正浮選氯化鉀生產技術5種技術工藝,真 正做到將鹽湖資源吃干榨盡。
2.3. 需求:全球供需錯配,貿易占比八成
南美和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對鉀肥的進口量最高。據Potash數據,在2017-2019年鉀肥進口前十的國家和地區中,南美洲以 巴西1000萬噸以上進口量位列第一;亞洲方面,有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4個國家進入前十,美國、比利時、 韓國、波蘭也均位前十。
根據IFA,全球鉀肥貿易量占總產量達八成。其中,加拿大、白俄、俄羅斯是全球鉀肥出口量最高的三個國家,2020年三 國合計出口鉀肥4456萬噸,占全球出口總量的79%。
2.4.成本:我國鉀肥成本或逐步凸現競爭力
我國產能處于成本曲線偏左側位置。根據EuroChem的數據,我國的鉀肥平均成本在110美金/噸左右,左側產能有俄羅斯的 Uralkali(烏拉爾),白俄羅斯的belaruskal和Volgakaliy,美國Potashcorp和Mosaic(美盛)的原料成本雖然低于中國, 但是由于其需要支付較多的陸運和海運費至消費市場,因而價格上喪失競爭力;同時在EuroChem預測的2018-2022的需求 下限情況下,中國產能的成本仍近75美元/噸的超額收益。
老礦、淺層礦產能逐漸退出,新礦高建設、高開采成本。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以三四十年代建立的老礦為主,現在陸續也 步入枯竭的階段,根據bloomberg,必和必拓投建Jansen礦,投資額為67億美金,而且建設周期都是7~8年,投產在10年以 后,折算噸建設成本約1萬人民幣,對比亞鉀國際于今年2月達產的100萬噸項目(投資大概21億元)噸投資成本在2100元人 民幣,海外新礦競爭力存疑。
3 尿素:供需格局持續優化,成本高位支撐價格
3.1 尿素:氮肥核心品種,下游用途廣泛
尿素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尿素又稱碳酰胺,是無色或白色針狀或棒狀結晶體,由氨和二氧化碳在高壓下合成,約含 46%氮,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作為一種中性肥料,尿素適用于各種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對土壤的破 壞作用小,是化肥市場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產品。尿素理論上不存在保質期,可長時間儲存,但是實際應用中尿素易受 潮板結,影響使用。尿素分為大小顆粒,差異源于造粒工藝與設備的區別。大顆粒相對小顆粒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 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價格也相對略高,中小顆粒尿素占市場總流通量的80%以上。
以煤炭和天然氣為原料,下游應用需求廣泛。縱觀尿素產業鏈,從上游原料端來看,其合成主要依靠煤炭和天然氣。從下 游消費端來看,尿素在農業和工業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業方面,尿素一般用作肥料,工業方面,尿素主要用于加工 復合肥、人造板、三聚氰胺、煙氣脫硝、車用尿素、氰尿酸、尿醛樹脂等。
3.2 需求:農業剛需穩增長,工業需求或提速
尿素消費以農業為主,工業為輔。根據百川盈孚,2021年我國的尿素表觀消費量為5,032萬噸,同比減少25萬噸左右,主要是 因為出口端受限導致。下游主要是農業需求,直接農施與復合肥生產的使用占比為69.13%,施用的農(經濟)作物包括但不限 于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甘蔗等。目前國內作物種植面積較為穩定,使用尿素量波動不大,農業需求偏剛性;其次三成 需求為工業領域,主要包括有工業板材、火電脫硝、車用尿素以及三聚氰胺等領域,在農業需求增量空間有限背景下,工業需 求成為推動尿素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全球需求穩步增長。根據IFA預測,未來幾年尿素需求將維持每年超1%的增速成長,2024年將增加到1.83億噸,主要以農業需 求為主,屆時工業領域將達尿素到2024年將占全部尿素需求的20%,主要來自于脲醛樹脂和脫硝應用。
3.3 供給:東亞地區為主,全球產能增速放緩
全球尿素產能分布結構:根據IFA,世界化肥的生產集中分布在亞洲,占據世界尿素總產能的67%左右,中國為世界尿素 最大國家,產能為6600萬噸,占比為31.7%;印度產能為2600萬噸,占比為12.5%;美國產能為1250萬噸,占比為6%;俄羅 斯產能為990萬噸,占比為4.7%。
全球產能增速放緩:2008年后全球尿素產能隨著氮肥需求的擴大而迅速增長,其中除中國之外,主要來自中東、東歐和東 南亞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和地區,以及美國、印度和南美等尿素主要進口國家和地區,但產能快速擴張后開始出現供給 過剩狀態。2015年國內尿素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整體利潤迅速下滑,尿素行業開始淘汰落后產能。據IFA統計,從2016年 開始,全球尿素產能增速放緩,東亞地區產能有所下降。未來幾年
4 磷肥:行業新增產能有限,出口有望帶來彈性
4.1 磷肥:作物營養三要素之一,切入新能源需求廣闊
磷肥主要用于春夏秋三季。磷肥全稱磷素肥料,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加速谷類作用分蘗和促 進籽粒飽滿;促使棉花、瓜類、茄果類蔬菜及果樹的開花結果,提高結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提升油菜 籽的含油量等。磷肥主要用于促進植物開花結果,因此,使用時間多為春(3-4月花前)、夏(6-7月果期)、以及秋(8- 9月花果期)的盛花、結果季節。(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磷肥主要用于玉米、蔬菜等農作物。我國磷肥絕大部分用于農業消費,其中90%以上用在種植領域。根據磷復肥工業協會, 玉米、蔬菜、小麥和水稻是磷肥施用的主要作物,其消費份額分別占磷肥總消費量的22%、16%、15%和14%。
4.2.需求端:全球消費量穩定增長,亞洲是主要消費區域
預計全球磷肥需求量將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全球磷肥施用量同比增加7%,這是2010年以來的最大增長,其他年份每年 同比增速不超過3%。據FAO,未來十年,全球農產品需求增速預計將略低于前十年,但仍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據商 務部,2021年3月,越南企業曾因為磷肥短缺,建議政府暫時取消針對磷酸二銨的自衛稅,并簡化企業化肥進口手續。總 體來看,預計2021年以后,全球磷肥施用量增長將較為穩定,保持每年1%左右的增長速度。
亞洲是全球磷肥最主要的消費區域,非洲有望成為長期增長最快的市場。據IFA,東亞和南亞的磷肥消費量占據全球一半 以上,南亞和拉丁美洲是2020年全球磷肥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拉丁美洲有望在2021/22年繼續保持在增速首位,而長 期來看,非洲有望成為磷肥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
4.3.供給端:全球磷肥產能進入緩慢擴張期
2015-2021年期間,全球磷肥產能(折純P2O5)年均復合增速為2.5%。據IFA,2015年到2021年,全球新增產能主要來自非 洲、西亞和EECA地區總計500萬噸P2O5 ,同時北美和東亞地區部分產能退出。預計未來5年磷肥產能(按折純P2O5計算)將 增長360萬噸,大部分都位于非洲和EECA地區,主要預計從2023年開始。在未來2-3年內,產能擴張僅限于EECA、突尼斯和 巴西。
2015年到2020年,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的年均產量復合增速分別約為4%和0%。2020年,盡管Covid-19引發全球磷肥生產中 斷,但各政府在國家封鎖期間將化肥歸類為基本商品,使得化肥供應保持彈性。
報告節選: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