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木子_LEE創作立場聲明:支持國產,挺國貨!近些年,跑步運動在大眾運動中越來越盛行,根據2021年Q1悅跑圈&天貓跑鞋大數據,2021年與2020年同期相比,跑步人群日活用戶占比提升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木子_LEE
創作立場聲明:支持國產,挺國貨!
近些年,跑步運動在大眾運動中越來越盛行,根據2021年Q1悅跑圈&天貓跑鞋大數據,2021年與2020年同期相比,跑步人群日活用戶占比提升了44.39%,而悅跑圈數據顯示,2021年跑者平均配速比2020年提升了18秒,比2018年更是提升了1分31秒。以上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跑步運動中,而且跑者的能力也在增強。
從近些年國產跑鞋品牌頻頻發力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跑步人群的擴大,以及專業競速跑鞋的科技下沉到日常慢跑鞋,從而占據更大的慢跑鞋市場。
國產跑鞋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市場份額,除了較高的性價比這一有效手段外,不斷進步的中底科技才是底氣。我們耳熟能詳的匹克態極、李寧?、中國喬丹巭Pro等無不在昭示著中國運動品牌對研發的重視與投入。
那么,幾大國產運動品牌有哪些科技與鞋款值得關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多威】
多威這個品牌在普通大眾跑者圈子里的知名度并不高,原因無他,因為這個品牌的定位就是為專業運動員服務,在體育生、運動員圈子里誰還沒有一雙多威的跑步鞋啊,不過近些年多威也在嘗試拓寬產品線,生產更多面向大眾跑者的鞋款。下面來看看多威的熱門鞋款。
「神行者」
這款跑鞋中底使用的是獨家的suder F3科技、采用的是peba超臨界發泡技術。緩震很強,緩震極限高,緩震行程長,同時反饋迅速,回彈率高達80%,沒有了珠粒發泡的緩震行程短的問題,但抗衰減性能需時間驗證。
外底方面,全掌CPU橡膠,耐磨性和抓地表現都是經過時間驗證的。鞋面方面全tpu網紗材質,網紗強度中等,同時鞋楦做了內收,在足弓處還加了麂皮彈性布料,作用類似于飛線,加強包裹,在前腳趾處做了防撞補強。后跟特地根據腳踝進行人性化設計,海綿填充飽滿,整個鞋面質感很好,包裹貼合鎖定很舒適,鞋腳一體性感覺完美。
這雙鞋3月26日20:30分開賣,喜歡的小伙伴可以蹲守一波。
「戰神」
提到戰神系列,不得不提MR9666沁檸這款跑鞋,雖然這款跑鞋發布時間較久,但口碑卻著實不錯。
戰神MR9666沁檸是一款競速馬拉松跑鞋,DWMOTE中底+壓力緩釋窗口+前掌穩定引導性的配置,引導跑者落地步態,足中部的TPU穩定系統起到穩定防扭的效果,外底的耐磨橡膠大底在增強抓地力的同時也有著不錯的耐磨性。
鞋面方面使用植絨柔軟舒適的三明治網布,透氣性不錯。APOR緩震帶的配置可在落地時提供緩震和反饋,減少能量損耗。
而戰神二代更是在一代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
首先中底使用了升級的超臨界發泡科技材料,相比戰神一代,二代的回彈提升了62%,足弓部位ESSpro穩定系統增強足弓支撐,減少扭力變形。足跟的Apor緩震系統出乎意料的竟然好于預期,在長距離跑步的過程中依然能夠給予足夠的緩震與支撐。
戰神2代的口碑要比1代口碑好,一個是反饋磨腳的情況少了,另外就是緩震性能相比1代也有所提升,還是比較值得入手的。
「征途」
征途MR3900也是多威的明星鞋款,這是一款競速訓練跑步鞋,也是最便宜的碳板跑鞋。這雙鞋的主要賣點就在于超耐磨的橡膠外底以及內嵌的碳板。對于日常跑量較大的人群尤為友好(比如月跑量500km),這也是這雙鞋定位訓練跑鞋的原因。當然對于這雙鞋的評價也是好壞參半,有的人穿著它突破PB,有的人穿著它硌的腳板疼。
建議有一定基礎的專業運動人員穿著,日常慢跑,養生跑,慢搖跑繞道。
因為定位是日常競速訓練,所以對中底的耐用性要求較高,我們知道若中底材料的緩震和回彈性能突出,那么耐用性就要差一些,如果耐用性好,那么鞋底就會偏硬,而競速訓練鞋為了減輕重量一般都會選擇薄底的設計,所以若腿部肌肉不夠的話強上薄底訓練鞋反而容易受傷。
「馬力」
多威的此款跑鞋專門針對大體重入門跑者而設計,為降低大體重跑者在跑步過程中受傷的風險,多威在此款跑鞋上使用了九大科技,從鞋面的v-fit立體環抱到鞋墊的DBI除菌科技,再到中底上層AGF泡棉+下層DWmote泡棉、APOR緩震系統、X-ESS支撐抗扭系統等,組成了這款單只鞋重將近400g的怪獸。這些科技的運用最大程度的為大體重跑者提供安全防護。
因為是專為大體重入門跑者量身定制,且適合足跟落地跑法的跑者,所以小體重、前掌落地的跑者可能會有踩不動、緩震不夠等感覺,這部分跑者可以考慮下邊這款反重力跑鞋。
「反重力」
這雙跑鞋的定位是舒適緩震、無傷開跑。中底方面搭載多威AGF科技泡棉,提供全掌的緩震與回彈,而足跟處的APOR緩震膠則為足跟落地跑者提供多一重的緩震保護,中足足弓部位的QS-Carbon X形碳片的加入,也提升了鞋子的抗扭性能,提升穩定性,降低受傷幾率。
鞋面部分則使用Inner-Fit system內置3D織帶,提升包裹性。
以上介紹的多威跑鞋涵蓋了大眾日常慢跑、大體重慢跑、競速訓練已經馬拉松等跑步場景,跑鞋矩陣更為完整,難得的是多威的跑鞋在價格上依然保持高性價比的優勢,期望多威能夠被更多跑者所喜愛。
【李寧】
提到李寧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個綜合性的運動品牌近年來在跑鞋上也是開足了馬力,尤其以?科技材料為代表的各個科技的使用使得李寧的跑步鞋在跑鞋圈里占有了一席之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李寧的跑步鞋。
?(bèng)科技
?科技是李寧2019年發布的中底科技,李寧?輕彈科技平臺,結合PEBAX材料與超臨界流體發泡工藝的特性,將材料與工藝進行了完美的結合以及創新性延伸,經過針對這次創新的調校、測試,參數優化等方式,呈現出李寧全新輕彈科技平臺,這一全新中底科技將在籃球、跑步、羽毛球等全品類專業產品線進行使用。比傳統EVA材料輕60%,能量回彈高達80%。
當然李寧的?科技平臺不只有這一種材料,還有一種是tpee材料發泡而來的?科技泡棉,其性能上要比Pebax材料泡棉略差。
下面來看鞋款。
【競速】
飛電
飛電系列為李寧家的競速系列跑鞋,分為3款,分別為飛電2.0 Elite,官方售價2099元;飛電Challenger,官方售價1299元;飛電Discovery,官方售價799元,涵蓋高中低端。
下面來看一下頂配飛電2.0 Elite的配置。
最先介紹的當然是當家中底科技:?。此款跑鞋使用的為Pebax為基材通過超臨界流體發泡工藝制成的中底泡棉,輕量與高達80%的能量回彈為這雙跑鞋注入了無限動力。
中底內置全掌異構碳板,助推力較上一代飛電提升10%。一體織+mono網紗的鞋面在保證透氣性的同時包裹性和舒適性也非常不錯,GCU大底兼具防滑性和耐磨性。
飛電Challenger和飛電Discovery則在飛電2.0 Elite的基礎上逐步簡配,不再介紹。
天馬
李寧2021年還未發布天馬的新款跑鞋。天馬這雙跑鞋使用的同樣是?科技泡棉,鞋面方面則是單層mono網紗,大底方面則使用了GCU大底。這款鞋吊牌價1299元,期待今年的新款。
【緩震】
絕影
絕影有兩款,分別為絕影和絕影essential。
滿血版絕影搭配了雙層?科技中底以及雙層的異構碳板,外底搭配GCU耐磨防滑大底。
中底方面使用的是Pebax材料發泡泡棉,分為上下兩層,而異構碳板也分為上下兩層,這就構成了上層泡棉+碳板和下層泡棉+碳板的結構,這兩個結構中間鏤空,組成了李寧的弜(jiàng)科技,實現了結構緩震+材料緩震的雙緩震效果。同時因為這個結構的特性,回彈性能進一步提升。
這款鞋子不但可以作為緩震鞋日常慢跑,馬拉松也不在話下。
另外一款絕影essential則簡配了上層的?科技泡棉,替換為lightfoam泡棉,性能有所下降,大底也由GCU替換為透明橡膠,雖然性能有所下降,但定價也低了不少,適應人群更廣。
【休閑慢跑】
超輕18
超輕18代定位為日常休閑慢跑,科技上使用了李寧的?科技平臺中底材料,這款中底使用的是e-tpee材料發泡的?科技泡棉,足弓半透明TPU抗扭曲板及鏤空設計,鞋面賈卡鞋舌單層網布,輕透彈。
這款鞋有多款配色可選,慢跑和日常穿著都非常合適。
【361°】
361°為大眾津津樂道的是它的國際線跑鞋,站內有文章專門介紹國際線的三款跑鞋,我這里就不再多說了,說一說最近大熱的鞋款。
「飛燃」
飛燃PB是361°的首款碳板跑鞋,有361國際線產品的經驗積累以及長達兩年的研發,這雙鞋一上市就吸引了無數目光,尤其是李子成穿這雙鞋完成了全馬2小時14分52秒的成績后,更是讓這雙鞋的熱度飆升。
中底QU!KFLAM發泡尼龍彈性體,提供緩震回彈性能,內置的QU!KAONE全掌鏟型碳板,充分支撐穩定跑姿的同時,給予足部向前的推進力,助力跑者每一步。MONO網紗鞋面透氣輕薄。外底方面則使用RPU材料大體,耐磨防滑。
飛燃PB是一雙專業的競速跑鞋,腳感方面偏硬彈,可能需要適應一段時間,配速需要達到一定程度(配速跑進5分鐘)的跑者才能體會到飛燃的科技性能,大眾跑者可能比較難駕馭。
「三態」
361°另外一款比較值得關注的跑鞋則是三態科技跑鞋,這款跑鞋搭配了361°的三大科技,包括NFO、QU!KBALANCE、QU!KFOAM∞。
其中NFO科技中底是361°較為成熟的科技中底,緩震性能非常出色,QU!KFOAM∞更是用在了專業競速跑鞋上,其緩震回彈性能更是不用多說。全掌NFO提供輕量舒適腳感,后跟的QU!KFOAM∞則保證了快速充分的回彈性能。而QU!KBALANCE內置的TPU模塊幾乎達到了全掌覆蓋,保證了足部過渡的流暢性,上層的纖維片則提高了響應速度。
總體來說,三態科技跑鞋是一雙緩震、回彈性能都比較不錯的跑鞋,比較適合大眾跑者,日常穿著也不錯。
【特步】
特步今年年初也甩出來個王炸,一下發布了三款競速跑鞋,分別是160X Pro、160X 2.0、300X,其中160X 2.0已經上市,其他兩款在各個商城還未見到上架銷售。那么我們就來看看160X 2.0如何吧。
從官方宣傳可以看出,這款跑鞋定位為精英跑者PB神器,適合330速度型跑者,我這種6分配的跑渣不配穿這鞋。
配置方面,160X 2.0中底搭載動力巢PB超彈尼龍發泡加厚泡棉,能量回彈達75%,腳感軟彈。中底內嵌的全掌碳板彎曲剛度提升30%,推進力up。外底方面則使用的CPU耐磨防滑大底,X的紋理設計有助于提升抓地力。
鞋面采用MONO紗,輕薄透氣。中底造型上在足弓部位做了X型的硬角造型,給鞋子增加了鋒銳的氣息。
與160X 2.0一同發布的還有160X Pro,這款跑鞋為頂級競速選手打造,性能更為突出也更為激進,而300X則為普通馬拉松跑者提高成績而打造。因此相對的300X在緩震與穩定性上做的更好,而160X Pro則在回彈方面性能更好。
期待競速大神分享穿著體驗。
【安踏】
安踏在跑鞋領域似乎影響不大,除了幾年前的C202外,似乎也沒什么大動靜,但2020年發布的星巒跑鞋的口碑還是不錯的。
這雙跑鞋官方指導價達1099元,那么是什么樣的科技給了安踏這樣的底氣呢?
這款鞋子中底使用的是安踏獨家研制的智能分子吸震科技,根據足底運動軌跡在中底后掌外側延伸至中足區域內置智能分子吸震科技材料,在跑步過程中減少沖擊傷害。
關于這個材料的相關信息,可以參考微博博主@一無所有兩手空空sadias 的介紹:
實質為非牛頓流體聚氨酯,通過將聚氨酯(pu)的原料液分成AB兩份料,A料主要為聚醚多元醇和催化劑,B料主要為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并在A料加入非牛頓流體。AB澆注后再經過脫模修邊等工藝制得非牛頓流體聚氨酯部件。
同時,安踏對非牛頓流體在中底的應用角度也不同,主要將這種材料定位于“緩震吸能”和“穩定”。
首先是“緩震吸能”方面,這種材料對于沖擊能量吸收率很高,并且不會隨著溫度下降而劣化。在常溫下普遍有75%以上的能量吸收率,,某些溫度下甚至能到95%以上。零下15℃時,雖然材料硬度增加,但是能量吸收率反而提升到87%以上。而常溫同等條件下的eva和flash foam的能量吸收率只有40%左右。
其次是“穩定”方面。安踏認為目前結構緩震和泡棉緩震的缺陷在于,觸地發揮緩震吸能作用的瞬間,緩震結構和材料變形,這會讓足部在觸地瞬間變得不穩,增加了膝關節、踝關節損傷的幾率。而非牛頓流體受沖擊時瞬間硬化的特點,使鞋子在觸地的瞬間基本不發生形變,可以保持完美的觸地形狀,從而實現了使用者足部各關節穩定的觸地,更好地減少了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幾率。
同時為抗扭轉,提升穩定性,中底內嵌了全掌碳板,抑制形變,提升安全性。而為了提升回彈性能,中底使用了超臨界氮氣回彈科技,比普通EVA回彈率提升25%。
這款鞋子重點突出緩震性能,在能量回彈方面要略差一些,也就是夠軟卻不夠彈。比較適合較大體重的慢跑人群。
【喬丹】
這里的喬丹是中國喬丹哈!
喬丹在籃球鞋領域擁有著不錯的口碑,也有很多經典款籃球鞋,而跑步鞋領域,同樣也有能打的鞋款,飛影就是這樣的一款鞋子。
「飛影PB」
飛影PB是喬丹推出的碳板跑鞋,中底搭載的是超臨界科技巭(gū)pro發泡材料,中底內置全掌勺形碳板,大底則是Q-ASU防滑單元。
關于巭pro,原料主要是eva,混入一些tpe進行改性,使用超臨界流體發泡。能量回彈達80%,緩震性能稍差(也就是有點硬)。飛影PB也是一雙競速跑鞋,大眾跑者不建議入手。
「風行」
那么匹克有沒有緩震鞋呢?有,就是這款風行10。
這款風行10沒別的,就是中底使用的全掌巭Pro科技泡棉,重點就在于緩震性能上,是一款適合慢跑的跑步鞋。
【匹克】
說到匹克,肯定就避不開態極,而態極也是匹克最為火熱的科技。
「態極UP30 」
匹克的競速碳板跑鞋,這款跑鞋應用了匹克的當家三大科技,分別是澎湃科技、碳板科技、態極科技。
中底方面自上而下分別是全掌澎湃科技泡棉、全掌鏟型碳板科技、全掌態極科技泡棉。
中底上層的澎湃科技是將ETPA材料通過超臨界物理發泡工藝發泡而成,回彈性能高達75%,中間的鏟型碳板在提供穩定性能的同時,提供助推力,下層的態極自適應科技則可動態調節材料的緩震與回彈性能。
「態極3.0Pro 」
匹克態極3.0Pro中底使用了匹克自適應科技,在緩步慢行與跑步狀態時中底的回饋是不同的。
在緩步慢行時更偏向于緩震性,柔軟舒適,而在快速跑步時,回彈感更佳。
此外,匹克還在中底內置了一個TPEE的穩定片,起到穩定抗扭的作用。
從定位上來看,這雙鞋比較適合大眾跑者慢跑以及日常穿著。
態極3.0與3.0Pro,兩者中底科技基本一致,3.0更偏向日常穿著,而3.0Pro則更偏向運動穿著。
【總結】
時代在發展,國貨當自強,如今的國產跑鞋在中底材料方面的不斷探索與投入,各個廠商都有了不錯的技術積累,也發布了很多口碑不錯的跑鞋,雖然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國產廠商的努力和進步還是看的到的,在專業賽場上國產跑鞋的身影也不斷的增加,雖然在大眾跑者人群里的影響力還不夠大,但相信隨著技術不斷下放以及技術不斷升級,會有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認可國產品牌跑鞋,也希望國產品牌跑鞋越做越好。
最后給大家放個導圖吧,做的比較匆忙,很多不足的地方,以后有時間專門開貼再寫。
金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