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2月7日下午,原本一直推遲開學的深圳哈羅禮德學校(國際學校),突然以電話及郵件的方式通知家長,將暫停民辦學校(中國籍),一至九年級的辦學許可申請工作。如果說,14天前,海口哈羅的高中因無法拿到高中辦學資質,是個提醒,那么,這次深圳哈羅民辦
12月7日下午,原本一直推遲開學的深圳哈羅禮德學校(國際學校),突然以電話及郵件的方式通知家長,將暫停民辦學校(中國籍),一至九年級的辦學許可申請工作。
如果說,14天前,海口哈羅的高中因無法拿到高中辦學資質,是個提醒,那么,這次深圳哈羅民辦校停辦事件,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
顯而易見,對于規范整頓民辦學校已經延伸到了國際學校。
哈羅暫停辦學并非個例
在11月初,英國頂尖私校威斯敏斯特公學突然宣布,其在海外授權的唯一一所學校——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以下簡稱“成都威敏”)已經結束運營。
籌備4年、幾經變更開學日期,最終還是胎死腹中,讓人不免唏噓。
可以說,2020年以前,北京上海的國際學校可謂是門庭若市,一些家庭父母甚至不惜砸鍋賣鐵送孩子去上國際學校,不過這種情況在目前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隨著一項通知的下發,或將讓國際學校走下神壇!
▲深圳哈羅禮德學校校區效果圖
國際學校要“涼”了?
12月10日在北京舉辦了教育盛典,國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發表了關于國際學校未來發展的主題演講,她表示:
“2021年國際學校褪去浮華,回國教育本質,今后會更加注重學校的內在修煉,未來可能沒有公辦學校和國際學校之分了。”
此消息一經發布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是否說明國際學校將走向末路,涼涼了?
其實此通知并不突然,國際學校走下坡路早已有預兆。
不少省份在今年9月就明確表示:要先開展“公參民”學校專項治理,力爭到2022年底基本消除“公參民”辦學模式,2023年底徹底整改到位。
比如:西安:西工大咸陽啟迪中學更名為咸陽啟迪中學;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南校區更名為雁塔雁南小學;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區學校更名為西安雁南中學....北京:部分2022年9月之前遞交“轉公”材料的學校,確定,像人分和人北聯合在第一批之列....廣州:10月29日,廣州市白云區教育局發布通知,批復培英實驗學校、廣園小學實驗學校、廣大附屬實驗小學、華師附中新世界學校等12所學校變更辦學名稱......
換句話說,學科培訓全面熄火的另一邊,也將民辦學校改革推向新的階段。
還有2020年4月至6月期間,多所百強國際學校退費風波引起兩次輿情高峰。
第一波:4月22日至5月11日,媒體根據家長爆料,報道了全國多家國際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退費矛盾。
第二波:6月24日至6月30日,家長不滿校方的解決方案,引發媒體持續關注。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國際學校的地位將大幅下降,越來越多家長不愿意當冤大頭。
國際學校家長:每年幾十萬的學費,最終被擠回高考這條單行道。
其實,自從去年傳出哈羅學校學費一學年要32萬后,就引起許多討論聲。
這個價錢,直接登頂全深圳最貴的國際學校。
有家長分享:前海哈羅一學年的學費從K3階段開始,就已超過30萬,直到G6-G8階段的32萬。
按32萬計算,如若再加上平均10萬的寄宿費(不強制寄宿),那么一年學費+寄宿費共需繳納42萬。
以上為哈羅官網發布的深圳各年級學費一覽
有家長進一步地算了一筆賬,如果PreK-G8都選擇在哈羅讀的話,光學費就要350多萬。
如果接著讀完整個PreK-G12階段,學費會突破500萬,加上寄宿費、餐費、活動費用等,甚至會接近千萬。
譬如約25000的入學押金,可選擇的18000元/年的校車費、38.5元/餐的午餐等等。
當初家長頂著高昂的學費也選擇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是打著“佛系家長”的旗號,不想加入學區房斗爭,想讓孩子免受中考高考壓力,但眼下,孩子怕是要被擠回了高考這條單行道了。
那么想要繼續學習優質的國際教育資源的家長,無非就下面兩種選擇:
1、出國留學
全球多國高校承認中國高考成績
還記得之前“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的消息曾刷屏網絡。二隨后,劍橋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承認中國高考成績并非是學校新規,此規定已執行數年。
據了解,世界范圍內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認中國高考成績,其中也包括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熱門留學目的國。
海外各高校認可高考成績意味著中國學生增加了一個可選擇的升學出口。但同時,有家長疑惑:如果我可以在體制內一直讀到高中畢業,再用高考成績申請海外高校,那就不用“高價”讀國際學校再出國了嗎?
怎么說呢,因地制宜吧,有些可能需要移民身份約束,但像德國,除了個別,本身人家大學就是免費的,即使外國學生也可以直接申請。
2、擁有海外身份
就如前面提到的哈羅國際學校,暫停的是民辦學校(中國籍),外籍還是不影響的,所以說擁有個海外身份有時候也挺香。
王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