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收拾抽屜翻出結婚戒指,這么多年過去戒指托兒都變色了。因為當年覺得這玩意兒太虛,看的上的又太貴,所以干脆花100多塊錢買了對兒仿冒的,反正也沒人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收拾抽屜翻出結婚戒指,這么多年過去戒指托兒都變色了。因為當年覺得這玩意兒太虛,看的上的又太貴,所以干脆花100多塊錢買了對兒仿冒的,反正也沒人注意。老婆拿著戒指問我:咱們當年是不是太不拿這些儀式當回事兒了?
我還真沒覺得什么,只能回一句:咱們當年買房可是沒偷工減料,不比這鉆戒實惠?就算當年買了個上萬幾萬的,結完婚之后也就是抽屜里放著,再也沒戴過,不實用。
在我結婚的時候已經有說法,鉆石是史上最大的營銷騙局。房子也一樣,都是人為的把價值給炒高了。所以那會兒我對鉆戒就沒什么好印象,但自己是賣房子的,也就相信至少會漲到2008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吧。
一、
那今天再還原一下這兩種商品,看是不是營銷騙局。
先明確一下什么叫營銷吧。按照書面解釋,那就是發現需求后滿足或引導,乃至創造消費者需求的行為。其實簡單一句話就是:編故事,把不值錢的東西以高價賣出去,最快的實現最高收益。
鉆石這東西其實挺符合這標準的。在古代,至少是中國古代,根本沒人拿鉆石當好東西。即便是形容婚姻愛情也是用金子,情比金堅,金玉良緣。
而鉆石呢,咱們的老話是: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兒。說明這就是個工具,不是什么寶石。中國人自古喜歡寶石的是玉,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到后來甚至成了君子品德的象征。
玉是中國寶石的代表,其他文明沒有。英國使節馬嘎爾尼訪華的時候,乾隆皇帝賜了他一柄玉如意。這小子還挺不高興的,日記里說我們送了大清皇帝這么多好禮物,竟然只回了個石頭權杖,真小氣。這就是東西方文明差異,互相不了解。
但東西方乃至全世界也有相同的喜好,首先就是愛真金白銀。馬克思就說過,金銀天生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生就是金銀。說明貴金屬能引起人類本能的喜好,哪兒的人都一樣。然后就是都喜歡帶顏色的石頭,紅綠寶石什么的,看著就吸引眼球。可能是當年的鉆石還沒有打磨技術吧,又太小,并不引人注意,所以沒人拿它當寶石。
可能在800年前,也就是13世紀,中國南宋的時候,法國宮廷就開始追捧鉆石了。但畢竟這東西數量太少,并沒有引起跟風。之后到了中國明朝的時候,歐洲開始流行用鉆石戒指來訂婚。但這仍然只是宮廷權貴階層的時尚,和普通百姓無關。直到大航海之后,印度等地的鉆石被開采出來,又趕上了法國太陽王這么個時尚界領軍人物,從此后鉆石開始走入民間,土豪們也開始購買佩戴。
但雖然說比較流行了,但并沒有到追捧的程度,也不是說結婚必須就得買鉆戒,憑自己的喜好了,無所謂。所以即便這是個寶石交易,但商人們也談不上發大財,和經營其他寶石的差不多。
畢竟這世上的寶石種類多了,紅寶藍寶的哪個都好像比鉆石更醒目。就算是說鉆石經過打磨之后更炫,那也得有燈光反射湊近了看才行,不是特別注意的話都發現不了。所以民間并不覺得這有什么特別的價值。除了權貴們追求大克拉稀有的,普通的碎鉆沒什么人買,貴了就更不要了。
二、
再之后,危機出現了,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了,拿破侖三世被俘,德意志在鐵血宰相的領導下正式崛起歐洲。與此同時,南非的鉆石礦被發現了,此后便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規模大到什么程度?到一戰前夕,這里一共開采出了3噸鉆石。
要知道鉆石是論克拉的,1克拉的就已經是大鉆石了,那才0.2克。這可是3噸啊,就算絕大多數都是工業級的碎鉆,那也對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鉆石不值錢了。
那怎么辦,鉆石價格下降,資本家們都賺不到錢了,這就是內卷啊,卷到最后就是同歸于盡。而資本家們又都明白一個道理,資本主義的終極目標就是壟斷。于是,在南非賺到大錢的戴比爾斯公司上場了。
這就是資本家的高明之處,危機危機,別人看到危險,他們看到了機會。只有危機中才隱藏著暴富的可能,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用現在的說法這就叫“反脆弱”,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在此之前戴比爾斯就是個普通礦石公司,既開采也做鑒定,算行業龍頭但達不到壟斷的程度。但人家可以整合啊,我也記不住怎么操作的了,反正或是聯手或是并購,最終在上世紀30年代組成了托拉斯,幾乎壟斷了鉆石開采行業。
壟斷之后的第一步自然是降低產量,商品價格是供需關系決定的,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應量減少那價格就得漲啊。這叫什么,制造稀缺,人為的制造稀缺。
但是,市場就是市場,非剛需商品,不是你想漲就能漲的,那得看消費者是否買賬。已經買慣了便宜鉆石的人們,根本不給資本家面子。稀缺的東西多了,正值大蕭條期間,普通人賺錢太難了。所以你漲價是你的事兒,我可以不買啊。
三、
這下子戴比爾斯懵逼了,這怎么和成功學大師教的不一樣啊?看來還得想辦法。他們先是和各大品牌合作,抬高鉆石的社會地位,但也不是太成功,寶石那么多,何必非得買鉆石。
可能是靈光乍現吧,或者是有懂歷史的人指點,戴比爾斯找到了歐洲王室用鉆戒當定情信物的案例。于是乎就制造故事和場景唄,拼命的宣傳鉆戒的定情功能,強行增添附加值。
此時,正是德國納粹崛起的時候,估計戴比爾斯的人聽說了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名言:謊言重復1000遍就是真理。
另外,有一本書當時正在歐洲流行,那就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思想家勒龐的名著《烏合之眾》。書中講述了一個觀點,要想讓群體相信一件事情,那就要做三個步驟:斷言,重復,傳染。
于是,戴比爾斯開始照方抓藥,先是斷言,就說鉆石的硬度高,代表了愛情的堅定信念。誰管你有沒有道理啊,反正我就這么說,不解釋,也不接受反駁。然后就是重復,就這一個理念,沒完沒了的重復,不由得你不信。
這世上成本最高的是什么?共識。只要能達成共識,那就是真理。這根本不管你什么階層有沒有文化,一旦被裹挾入群體意識,智商自然降低,也就不琢磨什么道理了。子曾經曰過:傻叉的共識也是共識,能賣錢就行。
第三步,傳染。我買了鉆戒你沒買,那你就是對愛情不尊重,如果要想表現出對老婆好,那你就必須買。人家老公買了我沒有,那說明老公不愛我,那就必須買。別人給老婆買了我沒買,那老婆肯定會不高興吧,那就必須買。傳染是最可怕的,指數級增長才是爆發式的擴散。于是乎,沒用三年時間,整個歐洲就達成了共識:結婚必須買鉆戒!
四、
但這還沒完,這只是定位了鉆戒的市場和功能,好像還是缺點兒什么。缺什么?標準。一流的企業必須制定行業標準,所有的跟風者必須按我定的規矩辦,否則就是不合格。
這不算難辦,戴比爾斯本來就是搞鑒定的,又有了壟斷的市場地位,那就制定一套標準唄。大概是1939年,二戰爆發前夕,戴比爾斯搞出了4C標準。具體內容我記不住,懂行的情侶們肯定都知道,都能被洗腦。這是什么行為,這就是營銷心理學中的:權威。
從此,戴比爾斯行業老大的地位真正形成。不僅是原料壟斷商,更是行業標準締造者,同時也是他在不遺余力的宣傳著鉆戒的定位,給所有的情侶勾畫出了場景。那結果是什么?發大財唄,在戰爭期間都發了大財,但凡有點兒錢的都必須買鉆石。
五、
不過戴比爾斯還是有些憂慮的,畢竟鉆石這玩意兒太硬了。那結果是什么?永遠存在唄,除非是拿錘子砸或者拿火燒,否則想給毀了都費勁,也沒有磨損。那就是說,這玩意兒有可能成為二手商品,再次出現在市場上。畢竟窮人多,當初一沖動就被忽悠著買了,后來覺得沒用了給賣了可怎么辦?這將嚴重沖擊新鉆市場啊!
戴比爾斯找來了全球頂級的策劃專家,最終研究出了一句廣告語,那就是:鉆石恒久遠,一個永流傳。
這句話太tm經典了,既描繪出了愛情婚姻的長久,有給消費者了一個承諾:不許賣。營銷心理學再一次發揮作用,承諾,用婚姻的神圣承諾綁住了消費者,一輩子不許賣。那這也就沒什么二手貨了,想買鉆戒就得買我的新產品,全世界獨一份!
六、
但是,戴比爾斯的危機永遠存在,畢竟這世界上只要有人賺了錢,就一定會出現競爭者。鉆石不值錢的時候沒人當回事兒,而一旦看見你暴富了,那探礦的動力就會大增。于是,全世界各地都在尋找鉆石,想要分一杯羹。
那戴比爾斯怎么辦,沒什么好辦法,只能見招拆招唄。只要聽說哪兒發現的鉆石礦,無論遠近就立刻趕過去談判。萬水千山總是情,減點兒產量行不行?有錢大家賺,有事兒好商量。你降產量,我給你分點兒份額,咱們聯手賺那些小兩口兒的錢多好啊。
據說最大的鉆石礦在俄羅斯,如果開采到極限,能讓現在的鉆石市場崩盤。但人家和戴比爾斯聯合了,就是不著急的慢慢開采,就不讓你買到便宜鉆石。這種手段叫什么?互惠。還是營銷心理學,只不過用在了同行身上。
七、
當然,也有不聽話不合作的,那就是非洲的軍閥們。人家就是要錢,有多少要多少,明天指不定還能否活著呢,沒工夫賺慢錢。戴比爾斯也去各家談判了,還是那套話,萬水千山總是情,給個面子行不行?軍閥都懶得理他們,直接說了:人間哪有真情在,先賺一塊是一塊!
戴比爾斯這回抓瞎了,咋辦呢?
要說也好辦,按既有規則辦。打不過對手就聯合,聯合不成就孤立他。于是,戴比爾斯在國際上大肆宣傳非洲鉆石是“血鉆”,是軍閥們強迫工人勞動挖出來的,買了這種鉆石不道德,會加重工人的壓迫。還拍了一部電影增加效果,挺轟動的。
這事兒其實真的講不通。軍閥為什么要強迫工人挖鉆石啊?不就是因為鉆石價格高利潤大嗎。那如果非洲鉆石賺到了錢,工人的待遇或許還能提高些呢。而且,如果非洲鉆石涌入市場,那價格自然大幅下跌,軍閥們賺不到錢還或許不干了呢,工人也就被解放了。你以為他們愿意費勁巴拉的撿小石子兒啊,不就是因為你們把價格給抬高了嗎?
但人家戴爾比斯的能量就是大,真的聯合了很多國家拒絕非洲鉆石。而且在前幾年好像還簽了個協議,就是如果沒經過戴爾比斯鑒定的鉆石,不準進入市場流通,相當于小產權。
說到這兒,看清楚戴爾比斯的營銷模式了嗎?先形成壟斷,然后再制造稀缺,之后創造需求形成喜好,勁兒引導從眾,再進一步形成權威,然后誘導消費者承諾,同時也用上了互惠。營銷學的六大模塊一個不落的全用到了,絕對的高手。
八、
說完了鉆石,甭管騙局不騙局的可以對比一下其他商品,看是否也有這些套路。比如Iphone、LV包、瑞士表、冬蟲夏草跟阿膠,甚至是大益普洱茶、茅臺酒等等,有沒有戴爾比斯的影子呢?
那就再看看房子,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套路。
中國的房子最開始不算多好賣,除了海南等地炒作過一陣子,到了上世紀末的時候全國都陷入危機。但從2003年之后房價開始暴漲了,一直延續到今天。
2003年8月,國務院18號令發布,講房地產確定為支柱產業,并在開頭就提成: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問題。第二年,2004年4月,國土部11號文件發布,831大限明確了以后必須以招拍掛形式從政府手中拿地,土地壟斷開始了,越來越稀缺。
再之后,也不知是誰創造了“可以不買房,但得搞定丈母娘”的廣告詞,把房子跟結婚綁在了一起。據說是從馮侖的觀點中引出的,因為他曾宣稱是丈母娘推高了房價。
再之后,到了2013年,房子徹底和學位綁定了,學區房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不買房,你的孩子連好學校都上不了。
到這年的時候,可能所有人都明白了,這買的不僅僅是房子啊,還有起背后的各種權利。沒有房子,一切都不能享用。那怎么辦?大家都買那就跟著買唄。
其他的也沒什么可說的了,標準早就制定好了,小產權也是必須打擊的,公寓是不可能取得同樣待遇的。政策房保障房5年之內不許賣,2年5年的稅費高,這就是承諾,減少市場上的二手房貨源。
在這種情況下,誰和誰是一頭兒的,開發商、銀行、政府?不聊了。可以和鉆石對照一下,壟斷、稀缺、權威、從眾、承諾,互惠,應該都齊了吧?
九、
那房子到底是不是騙局?
我不知道。其實這世上也沒有什么騙局,丘吉爾有句名言:你可能欺騙所有人一時,或欺騙部分人一世,但絕不能一世欺騙所有人。如果是騙局,那決定不長久。但如果是長久存在的,也就無所謂是否騙局了,反正你身處局中,無可逃避。
十、
最后說說鉆石的現狀吧。其實我也不知道什么行情,反正肯定還在賣。但是前兩年曾經火了一陣子“中國鉆石”,也就是人造鉆石。據說是河南生產,義烏銷售,一下子把戴比爾斯又給砸懵了。
人造鉆石的質量比真鉆石還好,也就是更漂亮,但售價只有10%。具體的我也不知道,大概就是這意思吧。但這肯定給了戴比爾斯巨大的壓力唄,據說好幾家銷售公司都快破產了,弄得曾經牛叉到極點的壟斷公司都開始打折了,但還是沒什么好辦法。
我曾在網上看了挺搞笑的帖子。說是戴比爾斯的老板宣稱:“真鉆石是有瑕疵的,而人造的沒有,這說明假鉆石沒有靈魂。”消息傳到義烏和河南,中國人輕蔑的一笑,這種要求還是很少見的,那你想要多大的瑕疵,我給你加進去不就完了,多大點兒事兒啊!之后好像就沒有之后了,聊不到一塊兒去。
但我不相信戴比爾斯這么大的老牌公司就這樣認輸,那是不可能的。多少大風大浪都闖過來了,怎么可能輕易服軟兒。還是老辦法,打不過就聯手唄,實在不行再想其他辦法。好像前些日子戴比爾斯也推出人造鉆石了,窮則思變嘛,都是商人,賺錢是第一位的。
那鉆石可以有人造的,而房子本身就是人造的,有沒有替代品呢?我還真沒想的太明白,歡迎大家幫忙。
僅供參考。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眾號,點擊“提問”即可。
陳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