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楊秀山中將回憶賀彪給賀炳炎上將截肢:這是奇跡賀彪原名賀永年,是湖北江陵沙崗鎮賀家灣人。他出生于1909年,17歲就參加了革命,在農運中擔任少先隊隊長。由于為人機警聰明,年輕的賀彪被湘鄂西根據地創始人之一的周逸群(1931年犧牲)選為通信員。
楊秀山中將回憶賀彪給賀炳炎上將截肢:這是奇跡
賀彪原名賀永年,是湖北江陵沙崗鎮賀家灣人。
他出生于1909年,17歲就參加了革命,在農運中擔任少先隊隊長。
由于為人機警聰明,年輕的賀彪被湘鄂西根據地創始人之一的周逸群(1931年犧牲)選為通信員。他深得周逸群的喜愛,也是周逸群把他的名字從“賀永年”改為了“賀彪”。彪者,小老虎也。
不久后,賀彪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并成了一位共產黨員。他在紅軍中先后擔任護士長、醫生、醫務處長等職。由于工作負責,意志堅定,醫術高超,賀彪后來被組織任命為紅二軍團和紅二方面軍的衛生部長。
賀彪一生,救死扶傷無數,曾有“紅軍華佗”,“紅色神醫”的美譽。經他救治過的戰士不計其數,經他救治過的干部將領也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任弼時、賀龍(開國元帥)、關向應、王震(開國上將)、甘泗淇(開國上將)、廖漢生(開國中將)、頓星云(開國中將)等。
我們知道在紅二方面軍中,有一位獨臂猛將,他就是賀炳炎上將。1935年,賀炳炎在戰斗中右臂中彈,粉碎性骨折,就是賀彪給賀炳炎做的截肢手術。
賀炳炎將軍的夫人姜萍回憶,當時賀彪和衛生員把賀炳炎反綁到門板上,給他塞了一塊毛巾,賀彪親手持木工鋸,將其受傷右臂鋸掉。
整個手術在極端簡陋的環境中持續了兩個多小時,賀龍曾下令部隊再堅持打三個小時,給賀彪和賀炳炎爭取足夠的手術時間。
1999年,賀彪病逝后,他紅二方面軍的老戰友——開國中將楊秀山曾專門撰文《憶軍事醫療戰線上的優秀戰士——賀彪》紀念賀彪。
楊秀山在文章中回憶了賀彪三次為他治療的經過,也回憶了賀炳炎的這次手術。他深情地寫道:“賀彪同志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度負責的精神治療傷員……如果沒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相當高的技術和勇氣,在極端的困難條件下,這個手術是不會成功的,這是奇跡。”
賀彪妙手救賀龍性命,賀龍成就賀彪姻緣
賀彪也用他高超的醫術救治過賀龍元帥。
那是1936年8月初,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后奉命北上,隨即踏入了茫茫的大草地。
一天,突然有總指揮部的人找到了賀彪,告訴他賀龍生病了,很嚴重,關向應政委讓他立刻返回總部,親自組織搶救工作。
二天,賀彪聽后連夜騎馬,于第二天早上趕到總部。
當時賀龍面色蒼白,雙頰凹陷,身體已經非常虛弱。賀彪立刻吩咐警衛員準備兩大壺涼開水,再拿些醋備用。
賀彪的首要工作當然是確定病因,但當時部隊里完全沒有診療設備,一切只能憑借醫生的經驗來判斷。賀彪通過賀龍的糞便初步判斷,賀龍感染的是中毒性菌痢。
賀彪詢問賀龍這些天吃了些什么,警衛員回答每天就是青稞和野菜湯,別的沒有了。
賀彪又問,有沒有吃過什么生冷食物或者可疑的野菜?賀龍想了想回答,幾天前在行軍的路上吃了一點羊肉,但那塊羊肉好像變質了。
賀彪吩咐警衛員將醋加在涼開水中,幫助賀龍瀉腹,排出腸道中的有害物。又讓他服用了“甘汞”和“列曹爾清”,這兩種藥可以給腸道消炎滅菌。吃完藥后,賀彪告訴賀龍,要經常用手搓揉腹部,促進腸道蠕動。
第二天,賀龍就說:“肚子已經不痛了,只是餓得很。”賀彪這才松了一口氣。
紅二方面軍到達陜北后不久,全面抗戰爆發,二方面軍也被改編為八路軍120師。賀彪繼續在120師擔任衛生部長。
1940年,賀龍和關向應等老戰友見到賀彪獨身一人,便決定為他撮合一段婚姻。這時候,正好有一位叫陳凱的女演員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陳凱本名竇守瑜,祖籍安徽,34年在天津上學,受同學影響,她成了一位進步青年。他加入了婦女救國會,不久后加入了共產黨。39年3月她經地下黨介紹來到了晉察冀軍區,在120師戰斗劇社工作。她能寫會唱,才藝突出,很快成了劇社的骨干。
當時陳凱20歲,賀彪31歲。在賀龍和關向應的撮合下,兩人喜結連理,并在此后相伴終身。兩人的兒子賀平也在后來成了鄧小平的女婿,鄧榕的丈夫。
得知兒子和鄧榕談戀愛,賀彪:好好對她,她爸爸是個好人
據鄧榕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中的回憶,她和賀平認識于1971年下半年。
當時鄧榕還在陜北的一個村子里工作,一天,她在五公里外的公社醫院偶遇了在這里當醫生的呂彤巖。呂彤巖是開國上將呂正操的女兒,她小名叫“胖胖”,鄧榕從小就叫她“胖胖姐姐”。
呂彤巖性格開朗,聊著聊著就替鄧榕找起了對象,她說:“我認識一個叫賀平的人,和你一定合得來,我介紹你們認識吧!”
不久后她回到北京,硬生生撮合鄧榕和賀平通上了信。事實證明,呂彤巖的眼光還是很準確的,賀平和鄧榕很快就確立了戀愛關系。
1972年2月,賀平到江西永修探望他的父母賀彪和陳凱,途中經過南昌,而鄧小平一家正好就在南昌。賀平和鄧榕雖然已經戀愛,但兩人只有書信往來,還沒有見過面呢。賀平決定趁此機會見一見鄧榕,也看看她的家人。
鄧榕高興地捧著信對父母說:“賀平要來江西了!”
這句話沒頭沒腦,搞得大家都很疑惑:“誰是賀平呀?”
“前中央衛生部副部長賀彪家的老三。”鄧榕答道。
鄧小平笑著說:“賀彪我認識,這個人有本事,骨頭也硬。”
鄧榕親自去南昌火車站迎接賀平,但她是近視眼,反而是賀平首先認出了她。
這是兩人認識半年多以來的第一次見面,他們自己并沒有多想什么,但是家里的三個長輩,鄧小平、卓琳和鄧小平的母親卻已經進入了“緊急狀態”。
賀平一進家門,卓琳就問東問西,仿佛已經在挑選女婿了。鄧小平的母親也親自下廚,給賀平燒了很多菜,桌子都被擺滿了。
賀平當時26歲,正是年輕的大小伙子,又剛從軍墾農場來,上了飯桌后他也沒有客氣,把一桌子菜掃了個精光,吃完后他面前的盤子碗摞了一大堆。
四川人的待客之道就是客人吃得越多他越喜歡,鄧榕說,奶奶收拾碗筷的時候,“樂得喜上眉梢”。
吃完飯后,大家就去種絲瓜了,賀平個子很高,力氣也大,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個絲瓜架搭好了。
晚上,賀平把自己聽來的各種消息繪聲繪色地告訴了大家,他是男孩子,常在外面跑,人緣廣消息也靈通。他說起事來條理清楚,又不拘謹,再次贏得了鄧榕一家人的好感。
賀平在南昌住了兩天后,就動身去永修看他的父母了,臨走前,他知道鄧小平愛抽煙,就把自己帶給父親的一條云煙分了一半留給鄧小平。這種煙當時還是很不好買的,他留一半給鄧小平說明他很大方,拿一半給自己父親說明他很有孝心。
鄧榕送走賀平回到家里時,發現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奶奶三個人一人拿一個小凳子在絲瓜架下熱烈地討論著什么。卓琳看見女兒回來,一臉正式地叫她過去。隨后鄧小平一臉高興地對家人宣布說:“我看,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吧!”
鄧榕后來回憶說,當時自己的母親很擔心因為家庭的原因讓女兒找不到對象,父親鄧小平做這個決定也和決定國家大事一樣正式。他們都為兒女的幸福感到高興。
在另一邊的賀彪夫婦很快也收到了兒子賀平的來信,那封信中除了慰問外,還夾帶了一個濃眉大眼的姑娘的照片,這個姑娘當然是鄧榕。
陳凱最先看出了端倪,對丈夫說:“賀平是不是在和鄧小平的女兒在談戀愛啊?”
賀彪卻沒有多想:“年輕學生們經常在一起,這不是挺正常的嗎?”
賀平來了后,賀彪和陳凱才明確知道了兒子確實是和鄧小平的女兒談戀愛。賀彪知道后,語重心長地對賀平說:“她爸爸是個好人,你是個男孩子,一定要照顧好她。”
兩個年輕人以心相許,雙方的父母也都同意了,鄧小平回到北京后,賀平和鄧榕就舉辦了他們的婚禮。
由于賀彪之前在二方面軍和120師工作,而鄧小平在一方面軍和129師工作;建國后兩人也不在一個系統里,所以他們之前只是互有耳聞,并沒有正式見過面。這次結為親家,兩人才有機會好好聊了一會兒。
鄧小平握著賀彪的手,笑著回憶道:“當年賀龍同志到西南的時候,還推薦過你這個衛生部長,但彭老總舍不得放呦!”可見兩人很久前就有過一段緣分。他知道賀彪是湖北人,就讓卓琳做飯時多準備了幾條魚。
兩家人落座后,鄧小平和賀彪談起了過往的一些故事和對孩子的教育,這次聚會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
賀彪的遺言:還將老骨去沃野
賀彪的一生,為軍隊和國家的醫療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的120師衛生部是我軍最早的醫療衛生人才培訓基地,也是后來的第四軍醫大學(即中國空軍軍醫大學)的基礎和前身。
他也是我國最早主張“中西醫結合”的一批醫療工作者,這是他當年在西北防治疾病時得出的經驗。1949年10月,在第一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上,他明確提出了這一點。毛澤東當即表示肯定:“賀彪剛才談到要以預防為主,發揮中西醫藥的作用,這個方針是對的。”
發展祖國的醫療事業是賀彪一生的追求。鄧小平出來工作時,賀彪還處在半閑置狀態,但他從未向鄧小平提出過只言片語的要求,這足以說明賀彪是一個講組織原則的人。
關于賀彪講組織原則,他的下屬張自寬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1963年11月,張自寬陪同54歲的賀彪去湖北麻城林店的一個衛生所視察工作,視察結束后天色已晚,兩人不得不在當地的林店中學借宿。
當地的領導得知賀彪到來,就熱情地說明天一定要設宴招待他們,賀彪再三拒絕無果,便在第二天清晨校門未開之際和張自寬一起翻墻而走,不辭而別了。
后來張自寬還寫了一首打油詩紀念此事:
借宿林店中學堂,攪亂師生心惶惶。
又聞明日酒宴待,拂曉不辭學跳墻。
1982年,賀彪正式退休后,便開始致力于黨史、軍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了60多萬的專著。
為了豐富賀彪的退休生活,幫助他治療類風濕病,家人們都勸他出去釣釣魚,鍛煉一下身體。幾次勸說后,賀彪終于同意了。
1986年,賀彪到北京某軍下屬的農場釣魚,這里的負責人得知后立刻前來親自接待。賀彪擔心誤了他的工作,這位負責人卻堅持要留下來招待。
釣完魚后,這位負責人又讓賀彪吃飯完再走,他知道這位老將軍原則性很強,便特地說明飯桌上沒有酒,食材也都是戰士們生產的,一分錢也沒有花。
話說到這份上,賀彪也只好客隨主便了。
走的時候,賀彪發現自己的車上多了幾十斤的鮮魚,忙問這魚是哪里來的,搬運的戰士告訴他:“是首長見老首長沒有釣到魚,吩咐我們從魚塘里打撈上來的……”
賀彪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回家之后,他鄭重地告訴家人:“從今天起,我不會再釣魚了。”
1990年3月31日,賀彪因病逝世于北京。他生前曾寫過一句詩:“還將老骨去沃野”,這也是他的遺愿。他病逝后,家人遵其遺囑,將他的骨灰撒在了京西那片肥沃的土地上。
本文參考資料:
《我的父親鄧小平》 鄧榕
《中國共產黨重視中醫藥史料兩則》 張冰浣
《開國將軍軼事》 吳東峰
《憶軍事醫療戰線上的優秀戰士——賀彪》 楊秀山
《鄧小平和親家賀彪的無間交往》 肖思科
《長征精神永放光芒——長征路上救死扶傷的幾件事》 邊齊
《跳墻罷宴》 張自寬
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