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周末閑來無事逛油管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神奇小哥靠著磨刀成功爆紅網絡。這個倒霉孩子頭腦一熱,買了一把銹掉渣的破刀。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但是經過一番精準的操作,居然把這刀救了回來,變成了這樣···這到底是是把什么刀啊“從武士刀到廚刀”細心的
周末閑來無事逛油管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神奇小哥靠著磨刀成功爆紅網絡。
這個倒霉孩子頭腦一熱,買了一把銹掉渣的破刀。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
但是經過一番精準的操作,居然把這刀救了回來,變成了這樣···
這到底是是把什么刀啊
“ 從武士刀到廚刀 ”
細心的老爺應該已經看到了,廚刀上面明晃晃三個大字—關孫六 !
這是日本有名的廚刀品牌,和號稱日本第一廚刀的“旬”一樣,目前隸屬于日本最大的刀具公司貝印(KAI)公司旗下。
它的名字來自于,鐮倉幕府時期( 1185 年— 1333 年)美濃國關市一個名叫孫六的刀匠。不過人家當時做的還是正經武士刀,街頭火拼斗毆用的那種~
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的時候,就是由學生手執名刀關孫六介錯。
這里要說一下,日本人切腹是為了明志。但是為了減輕切腹后的痛苦,一般都有專人在儀式完成之后給他一個痛快,就個過程就叫介錯。
不過隨著日本明治維新之后全面禁刀,刀匠都改去做廚刀了……現在關孫六的打造工藝,已經傳承了 27 代。雖說已經成為了批量制作的包丁,但是在技術上一點不含糊。
(日本管菜刀叫包丁,以及就是包丁我沒寫錯)
而且因為是從武士刀工藝演化而來,它制作方法也是一脈相承。鍛造的時候用有韌性耐腐蝕的低碳鋼,包裹住堅硬的高碳鋼。再通過打磨把外面的低碳鋼磨掉,露出高碳鋼內芯。
這樣做出來的刀,既有堅韌的刀背又有鋒利的刀刃,這也是和普通菜刀最大的不同~
“ 砍瓜切菜一刀到底 ”
正常情況下這種菜刀,用完之后水沖一下就能清洗干凈而且不會生銹。像那磨刀小哥那把,明顯是放了很長時間又受到了非人的折磨,才會變成這奶奶樣!
不過小哥是個不服輸的少年,他家工具齊全他自己也是手藝精湛。
先把刀銹洗的七七八八~
再仔細的磨一磨,徹底把被頑固的銹跡都去掉,然后拿出專業設備拋一拋光。
把刀刃磨得更加鋒利一些,做一下收尾工作,齊活!
為了證明就算銹成這樣,磨亮了照樣快的飛起。他還買了一把一美元的廚刀做了對比,1美元的刀切紙是這樣的。費力不說還根本就切不開!
小哥自己磨出來的刀,一刀劃開根本不費勁,還能像做刀削面一樣,做一碗新鮮的刀削紙~
西紅柿掉到上面直接一劈兩半,動圖已經是我放慢動作的了。還是一閃而過看不清···
飄在水面上的葉子,也能一刀兩斷絕不含糊。
小哥還炫技削了個蘿卜,手活很不錯么少年,看的我幻肢隱隱作痛。
“ 神奇的日本菜刀 ”
除了刀夠快之外還有一點很有趣,視頻里這小哥的菜刀形狀很別致啊。這就要說到日本的菜刀文化了~和咱們用慣的大片刀不同,日本廚房里面根據用途對每種刀的外形有嚴格的劃分。
比如剛才大秀技術的小哥,用的就是單邊開刃的薄刃,專門用來切菜。切片切絲那是一刀到底!
切魚切雞有專門的出刃,也可以用來切一切魚骨和雞骨,但是剁豬骨刀就會壞掉。
還有非常有名的三德刀,這是從歐洲牛刀演化出來的。單邊開刃,可以切魚、切肉、切蔬菜~
要是想給食材切皮,還有專門的切皮刀(Petty knife)。
還有咱們中國的大片刀,名字簡單粗暴就叫中華包丁!
另外還有專門剔骨的、切筋的、切面包的,日料店的廚刀劃分就更細了。鮭魚、章魚、河豚都有不同形狀的刀具來切~
(面包刀)
看著這些我唯一的感慨就是,在日本當個家庭主婦可真不容易啊。考驗手藝不說還考驗智商,咱們自家做飯沒有那么多講究,一把大片刀足夠了!
以及…如果你發現自己做菜超難吃,相信我,刀是無辜的!
---------------END-------------
想讓生活更精致?想知道怎么科學剁手不吃土?
快來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極果網”吧~
馬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