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便常規檢查、血常規和尿常規是健康檢查的三大常規項目,能及時發現疾病。大便常規檢查是消化道疾病的一面鏡子,通過觀察糞便的顏色、性狀、質地以及化驗等來診斷疾病,了解胃腸道有沒有出血,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炎癥,有沒有出現胃腸道癌前病變,同時也能判
大便常規檢查、血常規和尿常規是健康檢查的三大常規項目,能及時發現疾病。大便常規檢查是消化道疾病的一面鏡子,通過觀察糞便的顏色、性狀、質地以及化驗等來診斷疾病,了解胃腸道有沒有出血,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炎癥,有沒有出現胃腸道癌前病變,同時也能判斷疾病性質和程度。
明明大便常規檢查意義重大,價格又實惠,為什么很多人卻放棄呢?
為什么人們不愿意做大便常規檢查?
1、取樣時無便意
取大便樣本時并不像取尿液一樣簡單,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便意。一般常規體檢上午8點開始,體檢者早晨6點或7點就要出門,部分早晨習慣排便的人群早已經排空大便,根本無法做到定時定點排大便取樣。
2、沒有重視大便常規檢查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大便常規檢查的重要性,嫌取樣過程麻煩而直接放棄。大便常規檢查跟抽血和CT不一樣,沒有體檢醫師在旁指導,依靠體檢者取樣送檢。另外,部分醫院環境比較差,無法舒適的完成排便和取樣操作,而且還需排長隊,從而使得人們放棄此檢查。
如何順利做好大便常規檢查?
1、提前在家取樣
若不習慣在外排便又或是習慣早晨排便者,不妨提前在家排便取樣,把糞便放入清潔且封閉性比較好的塑料盒中,到醫院后再取出一小部分裝入檢測器皿中。值得提醒的是,糞便取樣后60分鐘內及時送檢,送檢時間太長易造成大便干燥,使得大便中的蟲卵或細菌死亡,從而影響結果準確性。若因為便秘或心理性因素不能及時排出大便,不妨用指套或棉簽輕柔在肛門處取樣本。
2、調整飲食
大便常規檢查前幾天應多休息,調整飲食,不能吃動物血液或動物內臟,不然會導致大便常規檢查結果呈現假陽性。大便常規檢查前一天不能吃太多綠色食物,特別是莧菜和芥菜等,以免干擾結果準確性。
3、正確采集糞便
用容器的勺子或木棒,選擇糞便3個不同的部位,取出黃豆大小般的糞便,然后放入醫院專用的塑料袋或保鮮膜中。
4、避免糞便受到污染
取糞便樣本時避免受到經血、白帶或尿液等污染,不能取離著便池或地面比較近的糞便,同樣也會讓樣本受到污染。若糞便中有黏液或膿血,那么需著重挑選外觀異常的部分,這樣能更好的了解胃腸道是否發生病變。
溫馨提示
年齡超過40歲;長時間坐著不動;有腸癌或腸息肉家族史;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者,應定期去醫院做糞便常規檢查。另外,若大便性狀、排便習慣和顏色發生改變,如長時間便秘或腹瀉,便秘腹瀉交替進行,大便中帶血,大便呈現白色或黑色,糞便變細等應及早做糞便常規檢查。值得提醒的是,糞便常規檢查呈現陽性,還需進一步做其他檢查來明確診斷。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