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張衡(78-139年),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字平子,南陽陽鄂(今河南南召縣南)人。祖父張堪曾任蜀郡太守。17歲時游學三輔,后來到京都洛陽,就教于太學,“通《五經》,貫六藝”。安帝、順帝時,曾兩度任太史令。曾任南陽主簿八年。善于制造機巧之物,
張衡(78-139年),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字平子,南陽陽鄂(今河南南召縣南)人。祖父張堪曾任蜀郡太守。17歲時游學三輔,后來到京都洛陽,就教于太學,“通《五經》,貫六藝”。安帝、順帝時,曾兩度任太史令。曾任南陽主簿八年。善于制造機巧之物,尤好天文、陰陽、歷算之學。精通天文歷法,創造了著名的“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并著有《靈憲》、《算罔論》,對天體的形成與運行的規律,提出了比較完整的以“氣”為基礎的宇宙形成論。為官正直,曾向順帝上疏,主張改革當時的外戚專權、吏治腐敗以及讖緯迷信盛行等弊政。后受宦官讒害,出為河南王相。張衡是東漢重要的辭賦家。;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的《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東漢時期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張衡熱愛自己的家鄉,細致入微地描述著自己家鄉的歷史、山川、景色、物產、民風、民俗等等,在這篇賦里,他傾注了不少心血和感情。
在《南都賦》中,作者寫了“於顯樂都,既麗且康”的南都的地理形勢,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崇山峻嶺、游浪長河、珍寶礦藏、叢籠樹木、走獸飛鳥、水族龍蛇、瓜芋菜蔬、山果香草、廚膳佳節、各種美酒以及“獻酬既交的宴會,載歌載舞的跋祭”,放馬馳逐的田獵,多姿多彩的游樂及歷史淵源,官室舊廬,先朝遺風、皇家氣魄,更敘人事變遷,德風功業等等,真是一幅廣闊無垠的豐富多姿的藝術長卷。民俗民風的充分展示,多側面地記載了漢代南都的社會歷史,無論從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美學、地理學、文學史、藝術史來看都是極難得的珍貴資料。
在作者的筆下,南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夏朝時就已經立國封戶,春秋時改名宛城,后稱南陽,因位于京都洛陽之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北有雄偉峻拔的伏牛山,東有起伏連綿的桐柏山,西有地勢險要的武關,南有奔流不息的漢水,土地肥沃,人杰地靈,久負盛名。張衡在論到南陽時云:“其地勢,則武闕關其西,桐柏揭其東,流滄浪為隍,廊方城而為塘。”張衡所說的南陽,東西皆有關山之便固,并有漢江作為它的城壕,又有方城作為他的外城,說明是一個險要便固的好地方。加上南陽這個地方是南北交通的要沖,東西往來之孔道,所以漢代詩人詠唱著“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可以想見當時和洛陽之間的輕車聯翩,游客往來,絡繹不絕的情景。同時,南陽平原,水利發達,坡田很多,農業繁盛,正如《南都賦》中所云:“其水則開竇流,津彼稻田。溝澮脈連,堤塍相輑朝云不興,而潢潦獨臻。決渫則暵,為溉為陸。冬稌夏穱,隨時代熟。其原野則有桑漆麻苧,菽麥稷黍。百谷蕃廡,翼翼與與。”給人們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成為歷史文化發展的基地。
南陽山川峻嶺,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且物華天寶,地杰人靈。在張衡的《南都賦》中描寫南陽地勢險要,四通八達,保藏多獨玉為名,還有銅、錫、鐵各種彩石,山勢挺拔聳立,相互偎依,蒼蒼茫茫,歪斜崎嶇,礦漿玉液,谷縫流潺,巍峨的昆侖山,不能把它分開,強勁疾風也休想翻越。樹木則有青松、香怪、櫻桃、紅楓、香柙、桐樹、黃桑等盤根錯節,干挺葉連,綠葉片片向上,滿山花果累累,還仔細描寫了竹類、河流、池塘、草類、飛鳥等,可謂是手法獨特,精妙絕倫。
在描寫水利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如“開竇灑流,浸彼稻田。溝澮脈連,堤塍相輑朝云不興,而潢潦獨臻。決渫則暵,為溉為陸。冬稌夏穱,隨時代熟”。說到水利不免想到張衡所生活的時代。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漢朝選任了水利專家王景、吳昊等共同負責修治黃河,調動了幾十萬農民,對河南和山東的河道大加整理,在王景的詳密計劃下,“高度地勢,鑿山開澗,防遏沖要,疏決壅積,十里一水門”(酈道元《水經注卷三·河水》),劉汴渠的水通適當地流轉,避免河水崩潰堤岸,造成災害。西起今河南省榮陽縣,東到今山東省博興縣西千乘海口,長達一千多里。修筑河堤“費以百億計”。這一空前偉大的水利工程,到永平十三年(70年)冬天宣告完成,皇帝親到黃河岸上巡行,下令沿黃河各郡國都高立“河堤員吏”管理水利。這可以說是東漢初期中國國力向上發展的強大體現。因此在《南都賦》中形容為:鑿洞分渠,灌溉田地,渠溝相通,堤洼相連,干旱不雨,引水溉地,冬稌夏穱,堤時成熟,適時播種,免受損害。
這是一篇典型的大賦。由于這篇主要是用以贊美家鄉的大好山河和風土民情的,同一歌功頌徳的大賦有很大區別,所以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量。
在藝術上,《南都賦》具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點,氣勢恢弘,給人以昂揚豪放的美感。作者以統型全局的請,準確地把著南陽的地域特點,從歷史寫到當世,從本地及四鄰。這里的山山水水,萬事萬物,從天上到地下,從城市到鄉村,都是他抒寫的對象。正如袁達在《淺談賦的愉悅功能》中所說的:“漢大賦還處處洋溢著宏大之美。大賦的結構博大弘麗,里面記敘了遼閣的大地,萬千的人民,宏偉的山川,繁華的都市,巍的宮殿,寬廣的樹苑,豐富的物產,以至出獵、典儀,無不氣象萬千,波瀾壯闊。”《南都賦》洋洋灑酒數千言就具備這樣的特點。作者對這里的一切都是了如指掌,即使窮盡萬物,亦能如數家珍,信手拈來,指揮如意,給人以博大雄偉完整自然的美感。
再一點是感受到作者感情真墊,給入以親切美好的印象。南都的一切都是作者贊美的對象,尤其是對于這里的廣大人民所具有的純樸、熱情、開朗、禮儀、正直、勤勞的世風民情倍加珍愛,著力渲染,讀后使人難以忘懷,通篇完全讓事實說話,這同某些頌賦用堆華而不實的詞藻寫成的作品是絕不相同的,由于這篇賦寫得情深意濃、親切動人,所以使它成為古往今來評價南陽不可多得的歷史名篇。詩仙李白也對南都大加贊賞,專題頌揚南都的詩篇有四首之多。其中《南都行》里寫道:“南都信佳麗,武闕橫西關。白水真人居,萬商羅鄽闤,高樓對紫陌,甲第連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這同張衡的《南都賦》中所描繪的景觀真是異曲同工,二者堪稱古人贊南陽的姊妹篇。
第三點較為顯明的特點當是構思巧妙,語言新穎;布局謀篇,獨辟蹊徑,所寫的南都不單是一座城市,還包括所轄屬地,這么大的地方,他采取先總說后分說,先地形物產再風俗民情,方方面面都是他涉足的對象,可謂多角度多層次多色調的立體圖畫,使讀者不能不嘆服作者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胸襟,豐富的想象和卓越的文采。此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比喻、夸張、排比、對仗等,盡管各個部分都是贊美南陽的解說詞,卻沒有累贅冗長之感。而是如行云流水,巧奪天工,一氣可成,渾然一體。最后歸結到漢光武帝衣錦還鄉作結,同樣是水到渠成,自然流暢,余音繞梁。既含有對帝王將相成名之后莫忘鄉親故土的祈望,使他們莫忘為家鄉人民辦好事,從而使家鄉交得更加榮昌盛,也體現了作者熱愛故土的情懷。
張衡是一個憂國憂民、勤奮剛直的杰出科學家和文學家,他的賦中體現了深厚和鮮明的愛國性,具有深沉而真摯的感情,精煉而富有文采的語言、美妙動人的想象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無論是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原文:
於顯樂都1,既麗且康2!陪京之南3,居漢之陽4。割周楚之豐壤5,跨荊豫而為疆6。體爽塏以閑敞7,紛郁郁其難詳8。
爾其地勢,則武闕關其西9,桐柏揭其東10。流滄浪而為隍11,廓方城而為墉12。湯谷涌其后13,淯水蕩其胸14。推淮引湍15,三方是通16。
其寶利珍怪17,則金彩玉璞,隨珠夜光18。銅錫鉛鍇19,赭堊流黃20。綠碧紫英21,青雘丹粟22。太一金糧23,中黃瑴玉24。松子神陂25,赤靈解角26。耕父揚光于清泠之淵27,游女弄珠于漢皋之曲28。
其山則崆嶱嵑29,嵣?嶚剌30,岝?嶵嵬31,嵚巇屹嵲32,幽谷嶜岑33,夏含霜雪。或峮嶙而纚連34,或豁爾而中絕35。鞠巍巍其隱天36,俯而觀乎云霓37。
若夫天封大狐38,列仙之陬39,上平衍而曠蕩40,下蒙籠而崎嶇41,阪坻巀嶭而成甗42,溪壑錯繆而盤紆43。芝房菌蠢生其隈44,玉膏滵溢流其隅45。昆侖無以奓46,閬風不能逾47。
其木則檉松楔?48,槾柏杻橿49,楓柙櫨櫪50,帝女之桑51。楈丫栟櫚52,柍柘檍檀53。結根竦本54,垂條嬋媛55,布綠葉之萋萋56,敷華橤之蓑蓑57,玄云合而重陰,谷風起而增哀。攢立叢駢58,青冥盰瞑59。杳藹蓊郁于谷底60,森??而刺天61。虎豹黃熊游其下,豰玃猱?戲其巔62。鸞鸑鵷鶵翔其上63,騰猿飛蠝棲其間64。其竹則籦籠?篾65,筱簳箛棰66,緣延坻阪67,澶漫陸離68。阿那蓊茸69,風靡云披70。
爾其川瀆,則滍澧置濜71,發源巖穴72。潛?洞出73,沒滑瀎潏74,布濩漫汗75,漭沆洋溢76。總括趨欱77,箭馳風疾。流湍投濈78,砏汃輣軋79,長輸遠逝,漻淚淢汨80。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81,潛龍伏螭82。鱏鳣鰅鳙83,黿鼉鮫觿84,巨蜯函珠85,駁瑕委蛇86。
于其陂澤87,則有鉗盧玉池88,赭陽東陂89。貯水渟洿90,亙望無涯91。其草則藨苧薠莞92,蔣蒲蒹葭93。藻茆菱芡94,芙蓉含華。從風發榮95,斐披芬葩96。其鳥則有鴛鴦鵠鷖97,鴻鴇鴐鵝98。鶂鷿鶙99,鷫鷞鵾鸕100。嚶嚶和鳴101,澹淡隨波102。
其水則開竇灑流103,浸彼稻田104。溝澮脈連105,堤塍相輑106,朝云不興,而潢潦獨臻107。決渫則暵108,為溉為陸109。冬稌夏穱110,隨時代熟111。其原野則有桑漆麻苧,菽麥稷黍112。百谷蕃廡113,翼翼與與114。
若其園圃,則有蓼蕺蘘荷115,藷蔗姜?116,菥蓂芋瓜117。乃有櫻梅山柿118,侯桃梨栗119。梬棗若留120,穰橙鄧橘121。其香草則有薜荔蕙若122,薇蕪蓀萇123。晻曖蓊蔚124,含芬吐芳。
若其廚膳125,則有華薌重秬126,滍皋香秔127,歸雁鳴鵽128,黃稻鮮魚,以為芍藥129,酸甜滋味,百種千名。春卵夏筍130,秋韭冬菁131。蘇蔱紫姜132,拂徹膻腥133。酒則九醞甘醴134,十旬兼清135。醪敷徑寸136,浮蟻若蓱137。其甘不爽138,醉而不酲139。
及其糾宗綏族140,禴祠蒸嘗141。以速遠朋142,嘉賓是將143。揖讓而升144,宴于蘭堂145。珍羞瑯玕146,充溢圓方147。琢雕狎獵148,金銀琳瑯149。侍者蠱媚150,巾褠鮮明151。被服雜錯152,履躡華英153。儇才齊敏154,受爵傳觴155。獻酬既交156,率禮無違157。彈琴擫籥158,流風徘徊159。清角發徵160,聽者增哀。客賦醉言歸,主稱露未晞161。接歡宴于日夜,終愷樂之令儀162。
于是暮春之禊163,元巳之辰164,方軌齊軫165,祓于陽瀕166。朱帷連網,曜野映云167。男女姣服168,駱驛繽紛169。致飾程蠱170,偠紹便娟171。微眺流睇172,蛾眉連卷173。于是齊僮唱兮列趙女174,坐南歌兮起鄭儛175,白鶴飛兮繭曳緒176。修袖繚繞而滿庭177,羅襪躡蹀而容與178。翩綿綿其若絕179,眩將墜而復舉180。翹遙遷延181,?躃蹁躚182。結九秋之增傷183,怨西荊之折盤184。彈箏吹笙,更為新聲。寡婦悲吟,鹍雞哀鳴185。坐者凄欷186,蕩魂傷情187。
于是群士放逐188,馳乎沙場189。騄驥齊鑣190,黃間機張191。足逸驚飆192,鏃析毫芒193。俯貫魴鱮194,仰落雙鶬195。魚不及竄,鳥不暇翔。爾乃撫輕舟兮浮清池,亂北渚兮揭南涯196。汰瀺灂兮船容裔197,陽侯澆兮掩鳧鷖198。追水豹兮鞭蛧蜽199,憚夔龍兮怖蛟螭200。
于是日將逮昏201,樂者未荒202。收驩命駕203,分背回塘204。車雷震而風厲205,馬鹿超而龍驤206。夕暮言歸,其樂難忘。此乃游觀之好207,耳目之娛。未睹其美者,焉足稱舉208。
夫南陽者,真所謂漢之舊都者也。遠世則劉后甘厥龍醢209,視魯縣而來遷210。奉先帝而追孝211,立唐祀乎堯山212。固靈根于夏葉213,終三代而始蕃213。非純德之宏圖214,孰能揆而處旃215!
近則考侯思故216,匪居匪寧217。穢長沙之無樂218,歷江湘而北征。曜朱光于白水219,會九世而飛榮220。察茲邦之神偉221,啟天心而寤靈222。
于其宮室,則有園廬舊宅223,隆崇崔嵬224。御房穆以華麗225,連閣煥其相徽226。圣皇之所逍遙227,靈祇之所保綏228。章陵郁以青蔥229,清廟肅以微微230。皇祖歆而降福231,彌萬祀而無衰232。帝王臧其擅美233,詠南音以顧懷234。且其君子,弘懿明睿235,允恭溫良236。容止可則237,出言有章238。進退屈伸,與時抑揚239。
方今天地之睢剌240,帝亂其政241,豺虎肆虐242,真人革命之秋也243。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244,破堅摧剛245。排揵陷扃246,蹴蹈咸陽247。高祖階其涂248,光武攬其英249。是以關門反距250,漢德久長。及其去危乘安251,視人用遷252。周召之儔253,據鼎足焉254,以庀王職255。縉紳之倫256,經綸訓典257,賦納以言258。是以朝無闕政259,風烈昭宣也260。于是乎鯢齒眉壽261,鮐背之叟262,皤皤然被黃發者263,喟然相與歌曰:“望翠華兮葳蕤264,建太常兮裶裶265,駟飛龍兮騤騤266,振和鸞兮京師267。總萬乘兮徘徊268,按平路兮來歸269。”豈不思天子南巡之辭者哉!遂作頌曰:
皇祖止焉270,光武起焉271。據彼河洛272,統四海焉。本枝百世273,位天子焉。永世克孝274,懷桑梓焉275。真人南巡,睹舊里焉276。
白話譯文
呵,著名的南都,壯麗而又安康。它位于東京之南,漢水之陽。跨鄂、陜之沃土,分鄂、豫之界疆。地處干爽廣闊的高原,繁榮昌盛,很難說詳。
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武闕山是西面的關隘,桐柏山是東面的屏障,滄浪水是天然的護城河,方城山是牢固的圍城墻。城北湯谷,泅涌澎湃城南淯水,浩浩湯湯。淮水離城北去,湍水流進南陽。南有済水,西有滄浪,北有湯谷三水交淌,波濤滾滾,流向東方。
南都物產,珍奇罕見。黃金美玉放異彩,隋侯寶珠夜發光。銅錫鉛鐵,赭堊碗磺,綠碧紫英皆寶石,青丹砂好礦藏。不一余糧可入藥,中黃瑴玉石脂香。松子亭,神水塘,赤龍蛻角在池旁。神仙耕父有靈光,清冷之淵常來往。漢水之神曰游女,弄珠就在河曲上。
漢水之濱,山勢險唆,陡綃相戾,參差不齊,驗峰對峙,懸堘絕壁。谷深更顯云陡,盛夏猶見雪和。或者峰臨相連,或者樴然而斷。峻嶺悅地而起,險峰高插云天。凌峰鳥瞰,云霧彌漫。
天封大狐皆名山,山隅之中有眾仙。高處遼遠地平曠,低處傾斜草如煙。陡坡懸崖,又高又險,其形如距,下窄上寬,參差錯落,纖曲盤桓。岸角落長靈芝,流水潺潺有玉泉。莽莽昆侖無它大,巍巍閬風沒它險。
各種珍木,尤堪稱揚。檉松楔櫻,極柏忸柜。楓柙櫨櫪,養蠶之桑。糈梹栟櫚,柍柘棯檀。盤根錯節,粗干向天。柔條下垂,枝枝相奉。綠葉繁茂,芳蕊垂懸。烏云凝聚黑幢幢,峽谷風起增哀情。林木茂密,擠擠擁擁,濃陰昏暗,幽幽冥冥。百樹都都潤底生,挺拔向上刺蒼穹。虎豹黃熊游谷底,覆猱延戲山。鷺蜆鵓翔其上,騰獺飛棲其間。各種竹子,多得無窮。籠鞶驚,猝。水洲山坡,到處皆是。四處分布,參差不齊。柔美秀麗,枝葉茂密。隨風擺動,婀娜多姿。
南都河川,縱橫交錯。湓澄漣,發源巖穴。流出山洞,洶涌奔瀉。然后逐漸漫延,水面寬闊。最后眾流匯合入江海,快如疾風和箭射。波浪相激聲響,水流急湍生漩渦。一瀉千里東流去,演濤相逐如穿梭。河中水族,百怪千奇。蠳龜鳴蛇,水下龍螭。鱘鳣鰅湍,黿鼉鮫觿。巨蚌含珍瓈,大蝦長數尺。
南都池塘,其多無比。鉗盧玉池,赭陽東陂。塘中水水不流,極目望水水無際。塘中花草,目接不暇。藨苧薠莞,蔣蒲蒹崀。藻茆菱芡,芙蓉開花。花兒迎風開放,艷麗隨風飄香。塘中水鳥,更是珍奇。鴛鴦鵠鷖,鴻鴇鴐鵝。鶂鷿鶙,鷫鷞鵾鸕。水鳥嚶嚶相和鳴,飄飄蕩蕩水上浮。
清清塘中水,水利說不完。開溝分流,灌溉稻田。田間小渠,互相通連。堤壩田埂,接續不斷。天不下雨,池水獨滿。排除渠水見陸地,水田早田兩相兼。早稻晚谷,交相成熟。南都沃野,物產豐富。桑漆麻苧,菽麥稷黍。百谷茂盛,蔥蔥郁郁。
南都園圃,瓜果繁多。蓼蕺蘘荷,藷蔗姜?。菥蓂芧瓜,味道更鮮。櫻梅山柿,侯桃梨粟。榑棗之果,好像柘榴。穰縣糧,鄧縣蜜桔。中香草,多種多樣。薜荔若,薇蕪蓀萇。従得繁茂,含芬吐芳。
說到飲食,尤其美妙。華多的黍,溢水的鞭,肥美的大雁,肉嫩的鳥,米飯鮮魚,調味佳肴。酸甜滋味,百種千名。春天的小蒜,夏天的竹茍,秋天的非菜,冬天的蕪將,調料蘇藏紫姜,能夠除去羶腥。至于美酒,更是出名。九醞甘美,十旬純清。米酒混濁,浮皮若萍。甜不傷人,醉而不病。
團結宗族,四時祭祖。邀請遠方朋友,佳賓紛紛而至。賓主拱手施禮,赴宴登上蘭堂。佳肴美味,珍貴如玉,無比豐盛,尭滿餐具。美器飾花紋,滿目金観琳瑯。侍女嫵媚,華服艷牧。每人穿,各不樣。小腳作細步,繡鞋生彩光。機靈敏捷,遞盞傳筋。互相勸酒,彼此謙讓,恪守禮節,分寸相當。彈琴吹籥樂聲起,樂聲起處音回蕩。角音微音多凄清,使人斯了增哀仿。客人賦詩“醉言歸”,主人和時“露未晞”。宴飲通育達且,狂歡不失尊嚴。
三月三日上巳節,水邊洗求吉祥。車馬并行,消災祈福,祈禱儀式,在水之陽。墕紅車帷連成片,照亮原野映紅天。男男女女,穿著一新,來來往往,五色緱紛。倦飾打扮逞姻態,移動金蓮舞翻翩。轉盼送秋波,秀眉細彎彎。歌女放喉,舞女翩躚。唱南音,跳鄭舞,舞似白展翅飛翔,歌如蠶絲繚繞不斷。長揮舞滿堂前,舞姿輕緩左右旋。長長舞袖,若斷若連,時上時下,眼花繚亂。廣袖輕輕舉,步退舞回環。《九秋》之歌使人哀傷,《西荊》怨曲婉轉纏綿。彈箏吹笙,再唱新曲。寡婦悲吟,鹍雞哀啼。聞者凄愴,魂魄若失。
于是,男兒放縱馳逐,沙場之上。駛馬齊驅,搭弓射箭,馬蹄生風,射術高超,百發百中。俯身射穿水中魚,仰身射落雙黃。魚兒想逃逃不了,黃鸝想飛來不及。然后駕輕舟,泛済池,橫波北渚,到南岸休息。水聲潺瀑,船兒徐徐。忽然,陽侯興風作浪,平靜水面狂濤頓起,野鴨鷗鳥,淹沒水里。追遲水豹,鞭趙嫻蜥,鼟龍恐怖,姣螭驚慌。
這時已快黃昏,雖然盡歡樂,但是并不荒淫。游樂完畢,命駕回城。車聲如雷快如風馬蹄語飛似龍。天黑歸家,其樂難忘。游樂之美,耳目之娛;不臨其境,豈能稱頌?
南陽,的確可以稱作漢的故都。漢的遠祖劉累,因“龍醢事件”遷居南陽。他繼承堯的美德,在西山為堯建立了祠堂。大漢夏朝在此扎下了根基,歷經“三代”更加發達興旺。若無宏圖大,誰能發現南陽地靈,據此創立大業。
近祖劉仁思念故鄉,嫌長沙荒僻低法,缺少歡樂,不愿住在那個地方,于是沿江北上南陽,元帝把他封在白水鄉。高祖九世玄孫光武帝出世,更為南陽增輝光。劉仁察知南陽的神奇,便應上天之意,領悟先祖之心,在此為王。
南都的宮室,有光武舊居,巍峨高大,雄偉壯麗,臺閣相連,雙美無比。光武曾在此安然自得,天地神靈保祐他安定太平。章陵草木蔥蕘,清廟肅移幽靜。先祖享受祭祀,漢室千秋昌盛。光武喜歡南陽特有之美,常詠南音懷念故土。他素有君子之風,德高通達,溫良儉讓,舉止可法,進退屈伸,應時變化。
當年,秦二世暴政,天下大亂,高祖興兵,天下太平,王莽作亂,災禍橫生,光武中興,順應天命。高祖有許多文臣武將,人人皆可制勝頑敵,個個都能破圣推剛,于是奪關陷城,立破咸陽。高祖知人善任開創漢業,光武招攪英豪中興漢邦。他東據洛陽,西控關中,使得漢室久長。削平王莽,天下太平,順應民心,建都洛陽。有周公召公那樣的賢臣輔佐朝政,協助皇上治國安邦。土大夫之流,編纂典籍,貢獻意見,使朝中政事無缺漏,祖宗遺風大發揚。于是老人們相與作歌贊頌:“光武儀仗隊輝輝煌煌,畫著日月的旌族又寬又長,四馬車子快如飛龍,車上変鈴在京都震響。皇上率萬乘出京師安然行駛,沿著平坦的大路來故鄉南陽。”怎能忘記天子南巡的頌辭,我于是作政頌揚:
“高祖業欲廢,光武乃中興。定都在洛陽,天下大一統。子孫傳百代,代代為天子。永世能盡孝,心中懷桑梓。光武來南巡,南陽看故里。”
詞句注釋
1.於(wū):贊嘆詞。《書·堯典》:“於!鯀哉!”顯:著名。樂都:指南都。
2.康:安。
3.陪京:指東京洛陽。
4.漢:漢水。陽: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曰陽。
5.周楚:指今陜西、湖北一帯。周,古部落名,先后定居在陜西武功、彬縣、岐山、泮水一帶。周,此指陜.西。楚,古國名,曾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此指湖北。南都在今河南南陽,正好將陜西、湖北分開,故曰敬“割周楚”。豐壤:沃土。
6.荊豫:指湖北、河南。湖北,古為荊州。河南,古為像州。南陽當時地處荊像交界,故曰“跨荊豫”。
7.體:靠近。爽塏(kǎi):地勢高而土質干燥。閑敞:廣闊。
8.紛:多。郁郁:美盛的樣子。
9.武闕:武闕山。關西:成為西面的關。
10.桐栢:桐栢山。揭:表,屏障。
11.滄浪:水名。隍:沒有水的護城河。
12.廓:擴張。方城:山名。墉:城墻。
13.湯谷:水名。
14.淯(yù)水:水名。胸:“胸,謂前也。”(劉良注)
15.推淮引湍:淮、湍,皆水名。李善注:“淮水自此而去,故曰推。湍水自彼而來故曰引。”
16.三方是通:張銑注:“三方,謂南有育水,西有滄浪,北有湯谷,通水東流。”
17.珍怪:貴重而少見的物產。
18.隨珠:同“隋珠”,寶珠名。據《淮南子》載:隨侯見大死傷斷為它上藥包扎。蛇愈,夜間銜大珠來報,因此稱此珠為隨侯之珠。也叫月明珠。
19.鍇(kǎi):好鐵。
20.赭堊(zhě è):紅土白土。
21.綠碧紫英:玉石一類的礦物。
22.青雘(huò):一種石性物,可做顏料。丹栗:紅色細沙。
23.太一、金糧:皆石性礦物,可作藥。金,一作“余”。
24.中黃:石中子黃,即石脂。瑴玉:白玉。胡刻本作“糓”。
25.松子:亭名。神陂:神奇的水池。一說奇異之堤。
26.赤靈:赤龍。解角:脫角。
27.耕父:神名。《山海經·中山經》:“東南三百里曰豐山,神耕父處之,常游清冷之淵,出入有光。”
28.游女:漢水的女神。漢皋:漢水岸邊。曲:河曲,即河之曲折隱秘的地方。李善注引《韓詩外傳》:“鄭交甫將南適楚,進彼漢臺下,乃通二女珮兩珠,大如荊雞之卵。
29.崆峴:形容山勢高大而險峻。嶱嵑:形容山勢高峻。
30.嵣?(dàng mǎng):山石廣大。嶚剌:山高而相戾。
31.岝?(zuò è):山勢不齊之狀。嶵(zuì)嵬:高峻。
32.嵚巇(qīn xī):山峰耐鑄而險梭。屹嵲(niè):懸崖絕壁。
33.嶜(qín)岑:高峻峭拔的樣子。
34.峮嶙(qún lín):山山相連。纚(lí)連:連綿不斷。
35.豁爾:截然斷開的樣子。
36.鞠:高高的樣子。隱天:遮天。指山高入云層。
37.云霓:高空的云霧。
38.天封、大狐:皆山名。
39.陬(zōu):角落。
40.平衍而曠蕩:平坦寬廣。
41.蒙籠:草木茂盛。崎嶇:傾側。
42.坂坻:坡岸。巀嶭(jié niè):高峻的樣子。甗(yǎn):古炊器,上可蒸下可煮。郭璞注《爾雅?釋畜》:“甗,山形似甑,上大下小。”
43.錯繆:雜亂的祥子。盤紆:屈曲。
44.芝房:靈芝。靈芝頭部有些小隔,如同分開的房間,故日芝房。菌蠢:靈芝生長的樣子。隈:角落。
45.玉膏:中多玉,形容泉水如玉。滵:流動的樣子。
46.昆侖:山名。奓:大。奓,通“侈”。
47.閬風:山名,在昆侖之上。
48.檉(chēng):木名。即河柳。楔:木名,似松而有刺。?(jì):木名,即水松。
49.槾(wàn):木名。杻(niǔ):木名,多彎曲,可為弓弩。橿(jiāng):木名,質堅硬,古時作車輪的外周。
50.楓:木名,即楓香樹。柙(xiá):木名。櫨(lú):木名,一名黃櫨。櫪:同“櫟”,木名。
51.帝女之桑:桑樹。李善注引《山海經》:“宣山有桑焉。其枝,名帝女之桑。”
52.楈枒(xū yā):木名,即椰子樹。栟櫚:木名。
53.柍(yǎng)柘檍(yì)檀:皆木名。
54.結根:盤根錯節。竦本:樹干向上。
55.嬋媛:形容樹枝互相牽引。
56.萋萋:茂盛的樣子。
57.敷:布。蓑蓑:下垂的樣子。
58.攢立叢駢:形容樹木長得密集的樣子。
59.青冥盱暝:形容濃蒴昏暗的棒子。
60.杳藹:深遠的樣子。蓊郁:茂盛的樣子。
61.森:樹木叢生茂密。??:樹木炎盛的樣子。張銑注:“皆茂盛上指于天。”
62.豰:獸名,即白寒幼子。玃(jué):大猴。猱:獸名,猿類。?(tíng):獸名,猿類。
63.鸞鸑(yuè):皆鳥名。鳳屬。鵷鶵(chú):鳥名,鸞鳳之屬。
64.飛蠝(lěi):飛鼠。
65.籦(zhōng)籠:竹子的一種。?(jīn)篾:竹子的一種,白皮如霜,大者可為篙。篾,桃枝竹。
66.筱:小竹,可為筋。簳(gǎn):小竹。箛:竹子的一種。箠:竹名。
67.緣延:布散的樣子。坻:水中小洲或高地。阪:山坡。
68.澶漫:布散的樣子。陸離,參差不齊。
69.阿那:同“婀娜”,柔美的樣子。翁茸:密盛的樣子。
60.風靡云披:形容竹子隨風擺動的樣子。
71.川瀆:河川。滍(讀音:[):水名。古稱水,也稱渡川。今河南魯山葉縣境內的沙河。澧(lǐ]):水名。即濃水,在河南省境內。藥:水名,在河南省境內。濜(jìn):水名。
72.巖穴:山洞。
73.潛?(ké):水從山旁洞穴中流出。?,山旁洞穴。
74.沒滑瀎潏(miè yù):水流很急的樣子。
75.布濩(hù):散布。漫汗:廣大。
76.漭沆:寬廣的樣子。洋溢:廣泛傳布。
77.總括趨欱(hē):水注入江海之勢。呂延濟注:“言江海欲受諸水,故總括而趨。”
78.湍:水流很急。濈:水外流。
79.砏汃(pà)輣(péng)軋:波浪相激的聲音。
80.漻淚:水急流的樣子。淢汨:水急流。
81.蠳(yīng)龜:龜的一種。鳴蛇:傳說中的動物名。《山海經·中山經》:“(鮮山)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82.螭:傳說中無角的龍。
83.鱏(xún):魚名,即鱘魚。鳣:魚名,即鯉魚。鰅(yú):魚名。鳙:魚名。即胖頭魚。
84.黿:動物名。也稱綠團魚,生在河中。鼉:動物名。也稱揚子鍔。鮫:海鯊。《山海經·中山經》:“(荊山.渟永出焉而東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黃金,多鮫魚。”觿(xī):大龜。
85.蜯:同“蚌”。函:含。
86.瑕:同“蝦”。委蛇:很長。郭璞注《爾雅》:“蝦,大者長二丈。委蛇,長貌。”
87.陂澤:池塘。
88.鉗盧、玉池:陂澤名。
89.赭陽、東陂:澤名。
90.淳洿(wū):水停滯不流的樣子。
91.亙望:極目遠望。
92.藨:草名。可胡。苧:植物名。麻屬。薠(fán):草名。莞:草名,即蒲草。
93.蔣:植物名,即白。蒲:草名,即香蒲。蒹:荻。與蘆同屬異種。葭:蘆葦。
94.藻:水草的總稱。茆:草名。菱:俗稱菱角。一年水生草本植物。芡:水生植物名。
95.從風發榮:花迎風開放。榮,花。
96.斐披:各種顏色交錯。芬葩:香氣。
97.鵠:天鵝。鷖:水鳥,即鷗。
98.鴻:大雁。鴇:鳥名。鴐(jiā)鵝:鳥名,野鵝。
99.:鳥名。鶂:鳥名。鷿(pì):鳥名,野鳧。鶙(tí):鳥名,鷂鷹。
100.鷫鷞(sù shuāng):水鳥,雁的一種。鵾:鳥名,鶿雞。鸕:鳥名,鸕鶿,俗稱老鴉。
101.嚶嚶:鳥和鳴聲。
102.澹淡:漂浮的樣子。
103.竇:孔穴。灑流:分流。
104.浸:灌溉。
105.溝澮:田間排水的道。脈連:互相勻通。
106.堤塍:堤壩和田間界路。捃:相連的樣子。
107.潢:積水池。潦:積水很多。
108.決渫:同“決泄”;排水。暵(hàn):干枯。
109.為溉為陸:指種水田種旱田。
110.稌(tú):稻。穱(zhuō):早收的麥稻等谷物。
111.隨時代熟:隨著季節而交替成熟。代,交替。
112.菽:豆類。稷黍:谷物。
113.蕃廡:茂盛。
114.翼翼與與:茂盛的祥子。
115.蓼:草本植物,古人用作調味品,可入藥。蕺(jí):菜名,也叫魚腥草,可吃。蘘(ráng):多年生草本植物,芽供食用根可入藥。荷:荷花,果實叫蓮,地下莖叫莉,皆可吃。
116.藷(zhū)蔗:甘蔗。?(fán):小蒜。
117.菥蓂(xī mì):草名。芋:植物名。
118.柿:柿子。
119.侯桃:山桃。
120.梬(yǐng)棗:水果名,類似柿子。若留:水果名。即石榴。
121.穰:縣名。漢屬南陽郡。鄧:縣名,漢屬南陽郡。
122.薜荔:香草名,緣木而生。若:慧草頻杜若,皆香草名。
123.薇蕪:香草名,即蘼蕪。蓀:香草名,即荃。萇:植物名,即羊桃。
124.晻曖:草水瞑而茂盛。蓊蔚:濃郁繁茂。
125.廚膳:飲食。
126.華薌:鄉名。重秬:黑黍,黍去皮為米,皮與米合稱,故曰重。
127.滍皋:滍水之澤。滍水,古水名,在今河南省境內。皋,沼譯。秔(jīng):不粘的稻子,稱粳子。
128.鵽(duò):鳥名,大如鴿子,出北方沙漠,肉美。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此鳥肉甚美,故歸猛鳴,以標珍味。”
129.芍藥:調和五味。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以芍藥為調和之解為得。”又說,“五味之和,總謂之芍藥。”
130.卵:卵蒜,俗稱小蒜。生山澤間,根如鳥卵,十二月及正月掘取食之。筍:竹筍。
131.韭:韭菜。菁:菜名,即蔓菁,又名蕪菁。
132.蘇:草名,即紫蘇,又名桂崔。蔱:植物名,卸茱英。有濃烈香味,可入藥。
133.拂徹:除掉。膻腥:一種難聞的氣味。呂向注:“言蘇変紫姜香辛,能拂除羶腥之氣也。”
134.九醞:酒名,以法為名。李善注引魏武集:上九醞酒奏日:“三日一酸,滿九斛米止。””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上九醞酒奏,魏武帝集作奏上九転酒法。”醞,酸酒。醴:甜酒。
135.十旬:酒名,以釀法為名。十旬清酒,百日而成。
136.醪敷徑寸:濁酒表面布上一層泡沫。醪,濁酒。敷,布。
137.浮蟻:浮于酒麗上的泡沫。蓱:同“萍”,即水上浮萍。
138.爽:傷。
139.酲:酒醉而復醒之后神志不清的狀態。
140.糾宗綏族:使宗族安定團結。《左傳·二十四年》:“召移公思周之不類,故糾合宗族子成周而作詩。糾,集合。綏,安。
141.禴(yuè)祠蒸嘗:古代宗廟四時的祭祀。《詩·小雅·天保》:“祠蒸嘗。”毛傳:“春日福,互日翰,秋日嘗,冬日蒸。”應詩諧韻之便,未按順序排列。
142.速:召。遠朋。遠方的朋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
143.嘉賓:佳賓,貴賓。將:進。
144.揖讓: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扶手為禮。升:登堂。
145.蘭堂: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蘭者,取其芬芳也。”(呂延濟注)
146.珍羞:珍貴的食物。瑯玕:美玉。
147.圓方:指美器,器有圓有方。
148.琢琱:雕飾,刻鎪。琱,通‘雕”。狎獵:妝飾之狀。
149.琳瑯:玉石名。呂向注:“雕琢金銀琳瑯以為器。
150.蠱媚:嫵媚。
151.巾褠(gōu):衣服。褠,上衣。
152.被服:穿的衣服。錯雜:不一,指非一種服裝。
153.履躡:腳步。履,鞋。躡,踩。英華:光輝。
154.儇:輕捷靈便的樣子。齊敏:迅速敏捷。
155.受爵傳觴:傳杯遞蓋。受同“授”,爵,酒器。觴,古代酒器。
156.獻酬:飲酒時賓主互相勸酒。《詩·小雅·楚茨》“為賓為客,獻醻交鐠。“醻”同“酬”。
157.率禮無違:不違于扎。率,遵循。
158.擫籥(yè yuè):以指按籥。籥,樂器。
159.流風:指樂聲隨風而流響。徘徊:指樂聲回蕩。
160.清角:古代五音之一。《韓非子·十過》:“晉平公反坐而問日,音莫悲于清徵乎?師曠日:“不如清角。”徵:古代五音之一。
161.醉言歸、露未晞:呂延濟注“皆詩也,所以盡主客之情。晞,干也。”《詩·有駜》:“鼓咽咽,醉言歸。”《詩·湛露》:“湛葚露斯,匪陽不唏。”
162.愷樂:歡樂。令儀:朱熹《詩集傳》:“令儀,言醉而不喪其威儀也。”
163.禊:古代民俗,于三月上旬已日于水濱洗,拔去不祥,清除宿垢,稱為禊。
164.元巳:農歷三月第一個巳日,也叫上巳,后來專指三月初三日。辰: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為辰時。
165.方軌齊軫:車駕并行。方,并排。軫,車的代稱。
166.祓(fú):古除災祈福的儀式。陽瀕:水之北譯。
167.曜:照耀。
168.姣服:漂亮的服裝。
169.駱驛繽紛:往來眾多的樣子。駱驛,同絡繹”。
170.程蠱:顯示媚態。程,示。蠱,媚。
171.偠(yǎo)紹:形容姿態美麗。偠,一作“要”。便娟:回旋飛舞的樣子。
172.流睇:轉目斜視。
173.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連卷:夸曲的樣子。
174.齊僮:齊國的奴婢,此為奴婢之代稱。趙女:趙國之女,此為舞女之代稱。
175.南歌:南方音樂,指楚地歌曲。鄭儛:鄭因的舞蹈。儛,同“舞”。
176.白鶴飛:形容舞姿翩翩。繭曳緒:形容歌聲如蠶繭抽絲,繚繞不斷。
177.修:長。繚繞:回環旋轉。
178.躡蹀:小步往來的樣子。容與:緩緩而動的樣子。
179.綿絕:長而不絕。
180.眩:眼花。
181.翹遙:輕舉。遷延:后退。
182.?躃:盤旋起舞的樣子。?,同“蹩”。蹁躚:旋轉的舞態。
183.九秋:即《歷九秋》,古樂府歌名。
184.西荊:楚舞。折盤:跳舞轉側盤旋的樣子。
185.寡婦、鹍雞:古曲名。一說非指曲名。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胡紹瑛日此非曲名,乃形容新聲耳。寡婦聞而悲吟,鴟雞聽而哀嗚。”
186.凄欷:凄愴。
187.情:胡刻本作“精”。據六臣注本改。
188.放逐:放縱馳逐。
189.沙場:平沙曠野。
190.騄(lù)驥:駿馬名。齊鑣:并駕齊驅。鑣,馬嚼子。
191.黃閑:弩名。也作黃肩。閑,同“間”。機:機牙,古代弩箭上的發動機關。
192.足逸驚飆:形容馬蹄飛快。逸足,捷足。飆,疾風。
193.鏃析毫芒:形容射術高妙。鏃,箭頭。
194.貫:穿通。魴鱮:皆魚名。魴,淡水經濟魚類之一,其近緣種有武昌魚。鱮,淡水魚,即白鰱。
195.鶬(cāng):鳥名。即鶬鵝,也叫黃鶯。
196.亂:橫渡。《詩·大雅·公劉》:“涉渭為亂。”疏,水以流為順,橫渡則絕其流,故為亂。”渚:水邊。揭:息(用王念孫說)。
197.汰:水波。瀺灂:小水聲。容裔:船起伏行進的樣子。
198.陽侯:能興風作浪的水神。陽侯,陽國侯,被水淹死,傳說其神能為大波。澆:水回旋的樣子。鳧鷖:皆水鳥名。鳧,野鴨子。鷖,鷗鳥。
199.水豹:水獸名,狀似豹。鞭:鞭撻。蛧蜽:古代傳說中的精怪名。
200.憚:驚。夔龍、蛟螭:皆水獸名。
201.逮:到。
202.荒:迷亂,樂過度。《逸周書·謚法》:“外內從亂日荒,好樂怠政曰荒。”
203.驩:通“歡"。命駕;命人駕車,即動身之意。
204.分背回塘:背堤而歸。塘,堤。
205.雷震、風厲;形容驅車之聲。
206.鹿超、龍驤:形容車馬之快。
207.游觀:游覽觀賞。
208.稱舉:稱道。劉良注:“言未觀南都之美,何足為稱游觀耳目之事。
209.遠世:指漢之遠祖。龍醢(hǎi):龍肉醬。《左傳?昭公二十年》載:劉累向龍氏學習養龍,以此本領事奉夏之孔甲。夏后獎勵他,賜氏叫做御龍。后來一條雌龍死了,劉累偷偷把它剁成肉醬給夏后吃,夏后吃完了,又讓劉累找龍肉吃,劉累害怕,就遷移到魯縣。《漢書》說,南陽郡魯陽縣郡御龍氏所遷。張平子認為,劉累為劉漢王朝之先祖。
210.先帝:指堯。追孝:追行前人之孝道于前。
211.立唐祀乎堯山:《水經注》:“魯縣立堯祠于西山,謂之堯山也。”唐祀,即堯祠。張銑注,“漢承堯之后,故追孝而立。
212.靈根:本根。夏葉:夏代。
213.三代:指夏、商、周。
214.純德:大德。純,大。
215.揆:度。旃:之。
216.考侯:劉仁,戴侯之子。因春陵地勢低洼愁潮濕,不安于此,上書原徒南陽守祖墳。元帝允之,于是自湘江北行。思故:指思南陽故地。
217.匪居匪寧:指不安居春陵。
218.穢:荒蕪。
219.朱光:火德。古代方土有“五徳”之說,以帝王受命正值五行的火運,稱為火德。漢自稱以火德王。白水:白水鄉。考侯徙封南陽白水鄉。
220.九世飛榮:光武帝劉秀為漢高祖九代孫,故云九世飛榮。此指劉秀中興漢室。
221.邦:五臣本作都,指南都。神偉:神奇。緯,奇。
222.天心:上天之心。靈:神靈。李靜注“言考既察此都之神偉,且啟上天之心,又寤先靈之意,使之而王北。寤:通“悟”。
223.園廬:田園與房屋。
224.隆:高大。崔嵬:高聳的樣子。
225.御房:指皇帝的住房。穆:壯美。
226.連閣:相連的臺閣。煥:光亮。相徽:(御房、連閣)俱美。徽,美。
227.圣皇:指光武帝劉秀。逍遙:安閑自得的樣子。
228.靈祇:天地之后神。保綏:保安。
229.章陵:陵墓名,漢光武帝(劉秀)祖考陵。青蔥:林本茂盛的樣子。
230.清廟:指章陵祠園廟。微微:幽靜的樣子。
231.皇祖:指漢高祖劉邦。歆:古謂祭祀時鬼神來享祭物的氣味。
232.彌:終。祀:年。
233.帝王:指光武帝劉秀。臧:善。擅美:特有之美。
234.南音:南方音樂。南都在南方,詠南音,有懷念南都之意。顧杯:指光武帝來過章陵。
235.弘懿:大德。明睿:通達明智。
236.允恭溫良:溫良恭儉讓。
237.容止可則:舉止可為榜樣。
238.出官有章:說話就是法規。
239.與時抑場:隨著形勢變化。
240.方今:當時,指漢高祖之時。方,從前。李善注引《漢書音義》:“方,向也。”天地:天下。睢剌:喻禍亂,指秦二世時。
241.帝:指漢高祖劉邦。亂:治理。李善注引馬融《論語注》:“亂,理也。”
242.豺虎:喻王莽。肆虐:猖狂作亂。
243.真人:指光武帝劉秀。賦家認為劉秀得天地之道稱帝,故稱真人。革命:實行變革以應天命。古代認為帝王受命于天,故稱朝代更替為革命。
244.攫戾:與兇暴的敵人擰斗。攫,搏。戾,暴戾。執猛:捉住兇猛的敵人。
245.破堅摧剛:攻破堅固的堡壘,摧垮頑敵。
246.排揵(jiàn)陷扃(jiōng):破關陷城。揵,關閉之門。扃,外閉之關。
247.蹴蹈咸陽:指當年漢高祖劉邦攻占秦都成陽。蹈,踐踏,此為占領之意。
248.高祖階其途:指高祖開創漢業。
249.光武攬其英:指光武中興漢室。
250.關門反距:西漢建都長安,靠函谷關控制關東;東漢建都洛陽,靠函谷關控制關西,故曰反距。距,同“拒”,拒守,控制之意。
251.去危乘安:太平。
252.視人用遷: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謂定都洛陽耳。”《尚書·盤庚》,“視民利用遷。”視人,即視民,避唐諱改民為“人”。(用孫志祖說)
253.周召:周成王時,周公(旦)、召公(奭)共同輔政,史稱周召。
254.鼎足:輔佐。周成王時,召公為三公(助國君掌握最高軍政大權的官員,周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漢稱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漢書曰:“夫三公,鼎足之輔也。”
255.庀:治理。
256.縉紳:士大夫。
257.經綸訓典:整理編纂經典著作和先王之書。
258.賦納以言:貢獻意見。
259.朝無闕政:朝政沒有過失。闕,過失。
260.風烈:遺風,指先輩留下的好的傳統和風尚。昭宣:發揚光大。
261.鯢齒:更生之齒。謂老壽之人。眉壽:年壽高的人,舊說眉長為年壽高者之壽征。
262.鮐(tái)背:指老人。
263.皤(pó)皤:頭發斑白的樣子。黃發:指老人。
264.翠華:皇帝儀仗隊中一種用翠鳥羽毛做裝飾的旗。葳蕤:鮮艷美麗的樣子。
265.太常:旗名。帝王畫有日月的旗叫太常。裶(fēi)裶:旗很長的樣子。
266.駟:四馬之車。飛龍:形容車馬疾馳。騤(kuí)騤:馬強壯的樣子。
267.鸞:車上鈴。京師:京都,此指洛陽。
268.萬乘:極言車馬之多。乘,一車四馬。
269.來歸:南陽為光武舊居,故稱其來南陽為來歸。
270.皇祖:指漢高祖劉邦。止:終止。一說“謂略南陽也"。
271.起:指光武起兵南陽,中興漢室。
272.河洛:指東漢京都洛陽。
273.本枝:子孫。
274.克孝:指能行孝思舊。克,能。
275.桑梓:故鄉,此指南都。
276.舊里:故地,此指南陽。
馬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