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于未來的養老生活,人們大抵可分為兩大派:過度樂觀派:覺得反正自己每個月有交社保,交夠15年社保,退休后就可以坐等養老金到賬,有國家養老,養老不用愁~直面現實派:每個月交的社保就那么點,況且能不能交夠15年都還是個未知數,就算交夠了,到時候
對于未來的養老生活,人們大抵可分為兩大派:
過度樂觀派:
覺得反正自己每個月有交社保,交夠15年社保,退休后就可以坐等養老金到賬,有國家養老,養老不用愁~
直面現實派:每個月交的社保就那么點,況且能不能交夠15年都還是個未知數,就算交夠了,到時候能領多少養老金也是未知數,養老還是要自己多做一手準備,不能完全指望社保~
你屬于哪一派呢?
1、交夠15年社保能領多少養老金?
交夠15年社保,并且達到退休年齡后,可以領多少養老金呢?
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計算方式如下:
舉例計算基礎養老金:
假設老王交夠了15年社保,60歲退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60%。
那么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然后加上個人賬戶、過渡性養老金部分。
我們現在的養老保險,一部分是供養現在的老人,一部分是儲存在個人賬戶里。我們以后能拿多少錢,不僅要看自己交了多少錢,交得多,還得看當下有多少人交錢。
在老齡化加劇,出生率下降的大環境下,等我們退休領養老金的時候,領錢的人那么多,交錢的年輕人那么少,我們又能領到多少錢?能否維持相對體面的養老生活?
世界銀行組織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替代率不能低于70%。假設社會平均工資10k,那么養老金要領到7k,養老金替代率才達到70%。
然而,我國當下的養老金替代率已在國際警戒線以下,以后會漲上去嗎?不敢想~
這就不難想象,國家為什么要提出延遲退休了,畢竟要讓人多攢的錢養老,多交社保,減少養老金支出,免得后續養老基金失衡~
因此,想要在退休后維持相對高品質的養老生活,不能完全依賴于社保,自己還應趁早規劃,多做一手準備。
2、如何做另一手準備?
發展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已經明確納入到政府報告里。
今年6月1日,第一批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也已經上線進行試點。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商業養老保險體系會愈漸完善。
①只想要領錢
如果只想要領錢,可以考慮規劃一份增額終身壽險,這屬于會增值的長期儲蓄保險,可以當作養老金補充。假設31歲開始,每年放10萬進去,放10年,總共放了100萬,到60歲的時候,賬戶已經超過232萬。如果需要用錢,隨時可以拿一部分錢出來補貼生活。
拿錢也方便自由,什么時候拿,拿多少,自己說了算。
(放10萬只是舉例,具體放多少可以自己定)
如果不著急用這筆錢,可以繼續放著增值,放到70歲,賬戶就超過了327萬;到80歲,賬戶就有462萬。隨時可以拿出來,當生活費也行,如果看病花錢比較多,也可以當醫療費,需要人照顧時,請人照顧自己。這錢,怎么花都可以。
②領錢+護理保障
領錢之余,如果還想要得到一定的保障,可以考慮含有護理保障的保險,比如蝸牛的長命百歲計劃。
不止有錢領,還能保老年高發疾病導致的失能。
領錢的話,退休后至少可以領20年,如果領了20年,人還在,可以繼續領。活到老,領到老,活得久,領得多。
還能保老年時期高發疾病導致的失能,比如常見的嚴重腦中風后遺癥、嚴重阿爾茲海默癥、嚴重原發性帕金森、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最多可以拿150萬失能護理金。
總之,啥事都沒有,健健康康的,就領錢養老;
如果不幸失能,除了拿養老金,還能多拿一份護理金。
寫在最后
時間不會造就一個偉人,但一定會造就一個老人。
老去是100%會發生的事,遲早要面對。
我們能做的就是,趁年輕趁還有賺錢能力的時候,把老年階段要花的錢提前準備起來,并且讓這筆錢不斷增值,未來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享受退休生活~
你的養老規劃做好了嗎?
-END-
我是蝸牛君,讓你買對保險少花冤枉錢。
如果這篇內容對你有用,歡迎轉發支持。
任何關于保險的問題,現在就可以私信我,一對一給你實用建議,幫你買對保險不踩坑。
高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