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我經常吃辣導致胳膊下面紅腫,也沒重視最后需要做清創手術,導致心情一直不佳。回顧整個過程后發現其實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不用造成嚴重后果。職場也是如此,很多初期不重視的事最終就會帶來嚴重影響。你是否也和我犯過相同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問題,按
最近我經常吃辣導致胳膊下面紅腫,也沒重視最后需要做清創手術,導致心情一直不佳。回顧整個過程后發現其實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不用造成嚴重后果。
職場也是如此,很多初期不重視的事最終就會帶來嚴重影響。
你是否也和我犯過相同的問題:
這次手術讓我明白了職場的三個禁忌:
一,遇到突發情況,不了解事情嚴重性的前提下擅自做主,導致“損失”
因為喜歡吃辣,一星期前胳膊下面開始紅腫,將它弄破后,四天沒有任何效果,后來開始疼痛,就去藥店花了89元買了一些消炎和消腫散結的藥。
職場中也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考驗我們的應變能力。
突發事件本質上考驗的是應變能力,對事情的態度,事件的理解等綜合能力。正確的應變能力當然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擅自做主。正因為很多人喜歡擅自做主,所以會導致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其背后有兩種原因–外在驅動和內在驅動。
①外在驅動:自己可以做主,不會出現意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獨當一面,也是能力與決策力的體現。具備相應能力當家做主有助于脫穎而出獲得重任,但缺乏相應能力就會造成損失。
尼克想去前臺交易部,而巴林銀要求他先去后臺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去前臺。
他憑借豐富的后臺工作經驗,為巴林消除了一億英鎊的負債項目,得到了總部的信任,也賺到了1000萬英鎊,占巴林銀行全年盈利的10%,因此獲得了13萬英鎊的年終獎。
日本神戶大地震,尼克遭受了巨額損失,想力挽狂瀾,挪用銀行資金加注,最終使銀行虧損8.3億英鎊,宣布破產。
達爾文曾說過,無知要比博學更容易產生自信。
尼克因為掌握一些投資技巧為銀行賺到了資金,覺得可以掌控一切,遇到金融危機,沒有足夠能力來判斷風險導致經營232年銀行破產。
②. 內在驅動:潛意識認為不重要,大腦就會自動屏蔽
當你潛意識認為這件事跟職場未來沒什么太大關系,這時候偷懶它是不會管你的,因為你心里根本沒那么在乎。
人類的本能是大腦的一種潛意識也是一種心理語言。指人類心理活動中未被覺察的部分。
意識系統像個門廳,與門廳相連的第二個房間象一個接待室,意識就停留于此。門廳和接待室之間的門口有一個守衛,他檢查著各種心理沖動,對于那些不贊同的沖動,就不允許進入接待室。
弗洛伊德又將潛意識分為前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有的又譯為前意識和潛意識。
潛伏但能轉化為有意識的成為前意識,“另一種是被壓抑的且不能用通常的方法則成為潛意識。
在他的心理學理論中,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雖是三個不同層次,但又是相互聯系的系統結構。
助理小李是和經理核對報賬單時,發現報銷申請增加了300。詢問原因時,小李說公司到貨運費,那天比較急,擔心走財務慢,就自己先支付了。
經理卻說,費用公司已經支付了,物流公司出現了問題,如果沒有詳細檢查,公司要多付300。
俄國哲學家羅蒙諾索夫說過,不會做小事者,也成不了大事。
任何成就都是由解決一件件小事獲得領導信任和工作能力,才逐漸負責核心內容,成為公司骨干,眼高手低者很難獲得耀眼的成就。
二、對事情產生的結果缺乏判斷能力,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
因傷口疼痛去醫院檢查時發現已經感染需要做清創手術。稍加注意80多元可以解決的問題,花近1000元,還要每天換藥,既花錢又影響生活。
職場也是如此,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要保證職場競爭力,唯一的辦法是努力工作,而忽視小事帶來的后果可能會讓所有付出毀于一旦。這種思維也很容易養成以下三種性格:
①.回避性人格
忽視小問題的人表面上努力工作,內心卻渴望大成就,經常會想為什么只能干瑣碎小事,為什么領導不重視我?我的才能什么時候展現出來?長期以往容易反抗而形成回避人格,回避型人格的最大特點看輕小事。
這類人格往往失去了踏實做事的能力,從而使職場之路異常坎坷。而踏實做事正是強者基本能力,浮躁的人也會在職場中造成消極影響。
小楠通過校招進入某公司后和其他兩人被安排在總裁辦工作。
入職后,公司對他們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從組織制度、商務禮儀到工作流程等。
她以為可以跟著總裁出差,或者參與會議制定戰略規劃。沒想到每天處理的全是購買辦公用品、溝通接待酒店、預定機票車票、安排吃飯等瑣碎小事。
她覺得自己是重點大學畢業,每天的工作是個人都能干,簡直太屈才了,工作三年后選擇辭職。
正如德謨克利特所說:靠一張嘴來做而絲毫不實干的人,是虛偽和假仁假義的。理想的實現只靠干,不靠空談。
沒有任何夢想通過想象就能實現,靠嘴來做事的人永遠無法成功,只有行動才能讓夢想照進現實。
人們常說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就是如此,只有不斷努力,由量變達到質變,才能成為職場中的佼佼者。
②.盲目樂觀的性格
盲目樂觀會蒙蔽我們的雙眼,看不到潛在的問題,即使看到問題,也會覺得正常,難以引起重視。
職場中也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覺得掌握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容易掉以輕心,致使小問題發酵成難題,最終后悔不已。
《三國演義》中馬謖自薦去守街亭,并立下軍令狀,若失街亭愿被斬首。當他到達街亭觀察地形后,不依諸葛亮和副將王平吩咐,執意在山上安營扎寨,導致街亭失守,被諸葛亮斬首。
心理學中的控制錯覺定律指的是:即使是偶然的事,人們也以為憑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自信的犯下各種小錯誤。
在職場中如果盲目自信就會心存僥幸,缺乏應有的警惕性,很容易栽倒在小問題上,最終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
事實總是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盲目樂觀者對所處的世界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眼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一個自己想當然認為的世界。
③.低價值感的人格
心理學研究發現,嬰兒有一種全能的自戀感,會認為全世界都圍繞著自己轉,一切都跟自己有關。別人開心,會覺得是自己帶來的;別人難過,也覺得是自己導致的。我們從很小就已經認定一些事情是自己的責任和過錯了。
低價值感的人,會非常渴望別人的接納,用“受歡迎”“被喜歡”的形式,來證明自己是好的。他們會認為,只有自己能給別人帶來好處,才能夠被喜歡。
公司經理安排John到外地的施工現場出差半年,并且此次項目的施工地非常偏僻,條件異常艱苦。經理卻對加薪之事只字未提。John想拒絕出差或者加薪。可惜,這兩個想法一個也沒有說出口。
對小問題的錯誤估計會造成很多嚴重結果,很多職場滑鐵盧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僅要會工作還要知道如何正確做事,才能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三.對小問題不重視,會埋下嚴重的隱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重視微小事情才能防范于未然
做完手術后需要清淡飲食最少一個月,和朋友約好的燒烤火鍋喝酒成了奢望。
職場中每個階段都有任務安排,一旦延誤無法保證質量外還有影響后續進度,造成嚴重損失,工作也會面臨危機。
可以看身邊有些人將計劃安排的井井有條,出現一點小問題也能及時處理。有些人則對小問題無所謂的態度,這其實和他們能力無關,關鍵在于工作習慣。越成功的人越明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越重視微小事物的發生。那該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
1.學會吃青蛙,讓工作井井有條
學會列計劃,安排大小事是每個職場人士必備事件。《吃掉那只青蛙》中寫到,如果你每天早上起來吃掉一只活青蛙,就會發現這一天收獲滿滿。
青蛙意味著艱難重要的事,緊急的小事可以設為蝌蚪。
列計劃也是讓自己明確每天的工作安排最好的方法。明白每天都需要處理哪些事情才不會遺忘任何一件事。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決定了職場的未來。你可以在黃金時間處理瑣事,也可以處理重要事務。該如何安排好時間,下面有兩點建議:
①使用四象限合理安排任務
每天我們都會遇到眾多工作,可以區分那些是重要不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事件。你會發現往往對我們工作產生決定性作用的是重要不緊急的事。而我們大部分精力都在處理緊急不重要的事,活成了公司的消防員卻沒有任何嘉獎。
②.設置最后期限
每天大塊時間都花在重要事情,結果快下班發現很多事還沒處理,那你可以試試設置最后期限,用番茄鐘來增加工作效率。
比如你需要做PPT,還得安排會議流程,那就計算PPT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設定幾個番茄鐘來提醒進度如何。
我認識的一位大V從國企辭職創業,30多歲每天活力四射,參加他的訓練營后發現每天都會寫3只青蛙確保完成每天重要問題,像做宣傳小樣等設為蝌蚪,這樣每天對照,重要事件和容易忘記的小問題都會順利完成。
2.正確認識問題,才能保證職場順利
我們之所以會忘記很多小事,是因為大腦覺得非常麻煩,選擇性失憶。這跟我們的大腦結構有關。
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用外到內可以分為三層。
最外層的大腦主要負責處理邏輯信息,也叫邏輯腦
中間層的大腦主要負責處理情緒信息,也叫本能腦
最深層的大腦主要負責處理本能信息,也叫本能腦。
而且這三個大腦的運算速率和由外到內依次遞增,越是內層的大腦越是對我們施加的影響力越大。
理智腦很聰明,知道這件事應該馬上去做,但是你的情感大腦十分膚淺,可能一天之外的事情都看不明白。
所以當你的理智大腦告訴你,現在要做什么事,情感大腦就會說,這件事很麻煩,也不知道有沒有用,可以先玩一下。
他們會相互打架,有時理智大腦會贏,但是有時情緒腦占上風。
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經常容易忘記一些事,丟三落四,有人每件小事都能安排妥當,成為管理層。他們的差異就是在大腦打架時,經常理智腦占上風。理智做事的方法有很多,關鍵要找到自己的節奏。
理性做事的方法有很多,這邊分享三種方法:
1.對未來造成什么影響
如果在處理問題時與未來相關聯,即使愛偷懶的情緒腦也會振作起來。
未完成此事會導致領導評價降低,晉升出現困難,薪酬降低,生活質量下降后,相信你的理智腦一定占主導地位。
小李不想上班時,就會想不去工作,全勤獎沒有,也會給領導留下不好印象,影響年終晉升,老婆看著收入變少,也會產生矛盾,影響夫妻生活,就再沒遲到過。
當不去做某事對未來造成嚴重后果時,大腦就會異常警惕,推動著你處理或者完成此事。
2.增加適當壓力
當我們感到壓力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這三點一線形成了人體的應激反應中心,身體中的各種“資源”被重新調配,將重心放到心臟的供血和肌肉的運動中去,讓我們應對危機。
相信很多人在感受到壓力時,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記憶都較過去有顯著的提高。
我領導在東城新開的門店租金高,收支不平衡。為了增加客戶,每天6點半開一個半小時車到門店給客戶進行產品講解,促銷會時安排流程經常到晚上11點,最終促銷會當天銷售總額60多萬。
東城門店的興旺關乎著未來其它門店的選址,還有房租水電都給他帶來很大壓力,所以才早起晚歸的工作。
適當的壓力不僅讓我們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激發人的潛能,創造新的輝煌。
3.隨時準備B方案,不會措手不及
工作中隨時會出現意外,這時就需要我們有可替代的備選方案,不然即使有好項目也束手無策,只能看著機會從面前溜走。
①.遵循時間原則,必要時方案可以迅速被應用
客戶看過方案后不太滿意,這時就需要有可以立刻實施的第二套方案。只有把握住時間才能搶占先機,不然即使擁有第二套方案,沒有辦法執行,也是無用。
②遵循相互排斥原則,確保方案之間的獨立性。
第二方案必須要區別于第一方案,實施時互不干涉。不然第一方案的缺點很容易影響項目的進行導致結果失敗。
在現實中,有很多項目人員由于缺乏對備選方案,最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李華曾負責為一家挪威的客戶做交互式網絡電視的概念驗證時,認為這只是一個信息邀請書項目,通常應該從客戶發報價請求,RFI只是預熱。也并未細想其中的緣由,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方案與報價,并未考慮其他可能會發生變化的因素。
客戶認為重慶山多,與他們國家的地形地貌類似,并指出這些地方挖溝埋電纜成本高,一般都用微波。李華團隊因考慮不周全,最終落選。
三.總結
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只要用心觀察,靜心思考,都能運用到工作中。雖然二者互為不同領域,但向上的底層邏輯是相同的。最后希望大家做個有心人職場生活雙面開花。
王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