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云南釀酒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元朝時期就被遠道而來的外國人馬可波羅所稱道,元明以來,云南的咂酒還受到上流社會的青睞,到清朝時,云南酒業經過歷史的積淀已是名品輩出.而現代的云南酒業卻處在相對落后的階段。云南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各少數民族曾經釀出
云南釀酒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元朝時期就被遠道而來的外國人馬可波羅所稱道,元明以來,云南的咂酒還受到上流社會的青睞,到清朝時,云南酒業經過歷史的積淀已是名品輩出.而現代的云南酒業卻處在相對落后的階段。云南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各少數民族曾經釀出過不同風味與風格的酒之佳品,如西雙版納的“竹筒酒”,德宏的“糯米酒”,還有中甸的“青稞酒”、“藏秘酒”,昆明的“楊林肥酒”等等。
不少酒友感嘆道:云南有好煙好茶,但云南至今依然缺乏在國內及民間叫得響的品牌白酒。在老酒收藏圈,能存世至今的云南老酒也是非常少的,大家熟知的如楊林肥酒,石林春等等。那么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云南還釀造出了那些不錯的地方名優酒,留在云南人和全國老酒迷心中印象深刻的那瓶云南省老酒是什么酒?今天就帶大家梳理一下記憶中的那瓶云南老酒。
楊林肥酒
產地 云南省嵩明縣楊林肥酒廠。
原料 選用當地玉米、高粱、小麥、大麥等為原料,釀制成優質小麥酒為基礎,復升提純。精選拐棗、黨參、陳皮、公丁香、桂圓、大棗、茴香、肉桂等十余味名貴中藥材及蔗糖、蜂蜜等為原料。
釀造 原料分別進行浸泡和蒸餾處理,經十余道工藝、精工配制、封缸陳釀而成。
特點 楊林肥酒屬保健植物類露酒。此酒,色澤碧綠或金黃兩種,清亮透明,藥香幽雅,酒味醇厚,藥香與酒香渾然一體,自然諧調,香醇可口,余味綿長,飲后心怡神爽,具有小曲酒的醇香兼有藥香無藥味的獨特風味。酒度為38°,糖分10%,總酸0.15%。 有健脾開胃,調和氣血,潤肺生津,增強心肌,健身壯體等功效。
榮譽 楊林牌楊林肥酒于1981年、1986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9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銀爵獎。
歷史 嵩明縣楊林肥酒廠位于縣城南、楊林湖畔的楊林鎮。當地釀酒歷史悠久,每當歲稔豐收,民間均以糧谷釀酒歡慶豐年。明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詩人蘭茂曾以“農歌早稻黃,太平春酒濺”的詩句,描述了楊林鎮釀酒的盛況。蘭茂著《滇南本草》書中還載有:“以拐棗泡酒服之能舒筋絡,久服能補中益氣、輕身延年。”至今楊林地區亦拐棗泡酒仍流傳不絕。清代光緒六年(1880),邑人陳鼎開設“裕寶號”酒坊首創肥酒,馳名各地。據《嵩明縣志》載:“著者僅有楊林之肥酒”,“質料以楊林為優,而楊林之肥酒,且能暢銷省內外”。1918年獲云南省物產品評會一等獎。1958年建成楊林肥酒廠,將裕寶號并入,繼續釀制肥酒。
醉明月
產地 云南省水富縣醉明月曲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為配制原料。
釀造 采用五糧液工藝,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經糧糟混蒸,入窖發酵,高溫蒸餾,分級陳貯,精心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醉明月屬濃香型大曲酒。此酒無色,清澈透明,濃香馥郁,酒質純正,綿柔醇甜,入口甘爽,回味悠長。酒度為53°。
榮譽 明然牌醉明月于1986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爵獎。
歷史 水富縣古屬昭通府,位于滇東北的金沙江南岸,盛產稻、玉米、薯等農產品。自古釀有“咂酒”,據《云南通志》載:“咂酒,一名釣藤酒,以米、草子為之,以火釀成,不芻不酢,以藤吸取。”清代釀有“燒酒、白酒、黃酒”數種。雍正二年(1724)昭通府設有酒課。1985年建成醉明月曲酒廠,同年投產此酒。
石林春
產地 云南省曲靖市曲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山地區所產的高粱、精糯米、小麥為配制原料。
釀造 以優質小麥制成的中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采取特殊工藝釀造,分兩次得酒,一是采用混蒸續糟,分層堆糟,雙輪底糟,翻沙回酒,量質摘酒,分質并壇,陶壇陳貯,成為基礎酒;二是采用生香酵母、翻沙窖等方法而成的調味酒。以這兩種酒勾兌、調配,使酒香協調,生產愉快悅人的芳香味,達到規定標準即成石林春。
特點 石林春屬濃香型大曲酒。酒液無色透明,濃香馥郁,醇厚柔和,清洌甘爽,回味悠長,尾凈純正。酒度為55°。
榮譽 曲靖牌石林春曾于1980、1984年均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銷往北京、云南等地。
歷史 1958年建曲靖市曲酒廠,1977年投產此酒。以云南著名風景盛地路南石林取名。
龍門大曲
產地 云南省昆明市釀酒廠。
原料 精選上等高粱、小麥為配制原料。
釀造 用小麥制成的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瀘州大曲酒的生產工藝,并加以改進創新,采取人工培養窖泥,新窖老熟,低溫發酵,混蒸混燒,量質摘酒,分類貯存,陶缸陳釀,精心勾兌等操作方法精釀而成。
特點 龍門大曲屬濃香型大曲酒。酒液色澤清亮,無色透明,醇香濃郁,綿軟甘洌,柔和爽口,尾凈余暢,色、香、味俱佳。酒度分為53°、38°兩種。
榮譽 龍門牌龍門大曲曾于1983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
歷史 1956年由昆明市30多家酒坊合并組建成釀酒廠。1979年投產昆明大曲酒,1988年易為現酒名。
云春酒
產地 云南省曲靖市曲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大米、多味中藥材等為配制原料。
釀造 用小麥制成大曲、大米和多味中藥材制成小曲為糖化發酵劑,經發酵蒸餾,按質接酒,分級裝壇,封缸貯存,精心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云春酒屬其他香型白酒。此酒無色,澄清透明,香氣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和,香味協調,飲后甘爽味長,風格獨特。酒度為58°。
榮譽 曲靖牌云春酒于1986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爵獎。
歷史 曲靖古稱南寧,唐代釀有“咂酒”。清代還釀有“燒酒、白酒、黃酒”等品種。據《云南通志》載,雍正二年(1724)南寧縣征有大量酒課銀。1958年建立曲靖縣酒廠,1983年更為現廠名。1985年投產此酒。
云曲酒
產地 云南省威信縣云曲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為配制原料。
釀造 采用濃香型白酒傳統工藝,以小麥制成大曲,經續糟發酵,混蒸混燒,量質取酒,分級陳貯,精心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云曲酒屬濃香型大曲白酒。此酒無色,清亮透明,窖香濃郁,酒體醇和,香味和諧,綿甜爽口,尾子干凈,余香悠長。酒度為60°。
榮譽 石蓮牌云曲酒于1986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銀爵獎。
歷史 威信古屬鎮雄州,歷代釀有“咂酒”,如《鎮雄州志》載:“咂酒,一名釣藤酒,以米、雜草子為之,以火釀成,不芻不酢,以藤吸取”。清代釀有“燒酒、白酒、黃酒”。康熙年間,建成“鎮雄州扎西九龍溪酒坊”,釀制“燒酒”。1955年改為威信縣扎西酒廠。1985年投產此酒,更為威信縣扎西曲酒廠,1988年易為現廠名。產品銷往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安徽、湖南、云南等地。
晨曦特曲
產地 云南省威信曲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糯高粱等為配制原料。
釀造 采用濃香型工藝,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經續糟混蒸,老窖發酵,蒸餾取酒,陳貯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晨曦特曲屬濃香型大曲酒。此酒,酒液無色,晶亮透明,窖香濃郁,酒體醇厚,入口綿甜,各位協調,后味爽凈,余味悠長。酒度為54°。
榮譽 滇郎牌晨曦特曲于1986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6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銀爵獎。
歷史 1985年建威信縣曲酒廠,同年投產此酒。銷往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廣東、云南、海南等地。
精制高粱酒
產地 云南省昆明市釀酒廠。
原料 以純凈高粱、小曲為配制原料。
釀造 用自制傳統的小曲為糖化發酵劑,沿用古老的傳統工藝,采用清蒸清燒,瓦缸固體發酵,不配糟,緩慢發酵,發酵期長,蒸餾接酒入庫,陶甕陳釀,精心勾兌等操作方法釀制而成。
特點 精制高粱酒屬清香型小曲酒。酒液無色透明,色澤清亮,清香純正,醇甜柔和,余味爽凈。酒度為60°。
榮譽 龍門牌精制高粱酒于1983年、1987年均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8年又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銀爵獎。
歷史 昆明古稱云南府,釀酒歷史悠久,據《云南通志》載,清代雍正二年(1724)“云南府”已征有大量酒課銀。據《昆明縣志》載,“酒有燒酒、黃酒、白酒數種”,并選用“麥、梁、黍、玉蜀黍”等谷物為釀酒原料。1956年在舊燒坊基礎上建成昆明市釀酒廠,沿襲傳統工藝,投產此酒。
滇曲
產地 云南省昭通地區葡萄井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玉米、高粱、大米、小麥等為配制原料。
釀造 以小麥制成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原料清蒸混燒,續糟入窖,老窖發酵,分層蒸酒,量質摘酒,多年陳釀,精心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滇酒屬濃香型大曲酒。酒質清亮透明,窖香濃郁,入口噴香,落口放香,回味余香,甘醇爽口,回味悠長。酒度為54°。
榮譽 葡萄井牌滇曲于1980年、1990年均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
歷史 昭通釀酒歷史悠久,據《云南通志》載:“昭通府,咂酒,一名釣藤酒?!彼未崖劽?,如朱輔《溪蠻叢笑》載有“釣藤酒”,明代楊慎賦有《飲咂酒詩》。清代據《昭通縣志》載,民間有“臘月初八日,釀甜酒”的風俗。其燒坊有“燒酒,苞谷釀成”。1953年在舊酒坊基礎上建成昭通實業公司酒坊釀制白酒。1958改建成現酒廠,同年引進瀘州老窖酒和五糧液工藝,投產葡泉大曲。1979年在大曲酒基礎上投產此酒。銷往北京、遼寧、河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葡泉大曲
產地 云南省昭通地區葡萄井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小麥、純凈玉米或高粱為配制原料。
釀造 以小麥制成的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清蒸原料,混糟入窖,地窖發酵,長期發酵,蒸餾摘酒,陳貯老熟,勾兌裝瓶等精心釀制而成。
特點 葡泉大曲酒屬濃香型大曲酒。此酒,無色透明,清澈明亮,芳香濃郁,酒質醇綿,甘甜柔和,尾凈爽口,回味深長,飲后使人有舒適愉快之感。具有濃香型大曲酒典型風格。酒度為52°。
榮譽 葡萄井牌葡泉大曲酒于1981、1986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
歷史 云南省昭通地區葡萄井酒廠位于昭通西郊葡萄井,依山面水,樹林繁茂,為昭通游覽勝地。有一井泉水系由石巖底層涌流而出,長流不斷,冬暖夏涼,清澈透明,出水時,隨著冒出大量的氣泡,呈葡萄形狀,故名葡萄井。該酒是采用其井水釀制而成,故起名萄泉大曲酒。1953年建葡萄井酒廠,1958年投產此酒。
云師青酒
產地 云南省師宗瓶酒廠。
原料 選用以玉米、高粱釀制成的小曲酒為基礎酒。
釀造 原料輔以檀香、公丁香、靈靈香、香排草、拐棗、當歸等中藥材,經浸泡、陳貯、過濾等工序釀成。
特點 云師青酒屬保健植物類露酒。此酒,呈淡黃兼青綠,瑩澈透明,芳香悅人,酒香清雅,藥香幽柔,諸香諧調,入口綿甜醇和,回味清香爽凈。酒度49°,糖分7-8%,總酸0.05%。 具有舒氣、養血、降火、消炎、解毒利尿、潤肝健體等功效。
榮譽 云師牌云師青酒于1987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1989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銀爵獎。
歷史 師宗縣位于滇東,南盤江北岸,盛產玉米、稻、雜豆等谷物。民間釀酒習俗歷史悠久,據唐代樊綽《蠻書》載:“每年十一月一日成會客造酒醴”。清代釀有“燒酒、白酒、黃酒數種”。1955年在舊酒坊基礎上建成師宗縣副食品廠,1974年投產竹葉青。后易廠名為宗師縣貿易公司酒廠,1985年改為現廠名。
麗江窨酒
產地 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勝利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小麥、高粱為配制原料。
釀造 采用獨特傳統窨制工藝,以特種酒曲為糖化發酵劑,取玉龍雪山黑龍潭泉水為釀造用水,將飯蒸熟后,搭窩授曲進行糖化,然后,即以糟燒白酒代水落缸,形成蓋面,低溫發酵約一個月余,即可榨酒,然后分缸澄清,再經陳釀、窨制、殺菌等工序而釀成。
特點 窨酒屬甜型黃酒。此酒,呈琥珀色,清澈透明,開封清香宜人,味似鮮蜜甘醇,飲后舒適爽口。酒度為20°,糖分為20-22%,總酸<0.5%。
榮譽 三多牌、寶龍牌窨酒于1984年、1988年被評為云南省優質產品。
歷史 麗江縣位于滇西北,玉龍雪山南麓,盛產麥、稻等谷物,自古以釀制“咂酒”著稱,據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編纂的《云南通志》載:“咂酒出麗江”。元梁王賦有《咂酒》詩。相傳明代中期,麗江一帶納西族、白族已釀有“窨酒”,原名稱“胤酒”。胤是后代的意思,“胤酒”則指為后代辦婚事時用的酒。很早以前,當地納西族有一種習慣,生兒育女,要請釀酒師傅用自家上好的糧食,釀制一壇酒,然后封存深埋在屋后地下,等到兒女長成訂親時,才取出招待親友,又稱“女酒”。以后,“胤酒”的胤字被一個諧音字“窨”所代替,人們約定俗成,漸漸把胤酒也改為了“窨酒”,逐漸成為名品,徐珂的《清稗類鈔》中就載有“女酒、窨酒,黔之苗酒也?!?955年建勝利酒社,1966年易名為麗江縣酒廠。1979年繼承傳統釀技投產此酒,同年廠名更為現名。
盈江黃酒
產地 云南省盈江縣酒廠。
原料 選用德宏州產的精白香糯米為原料。
釀造 以醇甜酒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引大盈江山泉水,采用民族傳統水酒工藝,經浸米、蒸飯、投曲、糖化、發酵、加酒、發酵、榨汁、澄清、陳貯、煎酒等工序釀成。
特點 盈江黃酒屬甜型黃酒。此酒,呈橙黃色,清亮透明,芳香清雅細膩,酒味綿甜醇和。具有邊疆景頗族、僳僳族的清雅細膩,余味凈爽的水酒風味。酒度為18°,糖分15%,總酸0.2%。
榮譽 盈江牌盈江黃酒于1986年被評為云南省商業系統名特優產品。
歷史 盈江縣位于滇最西部,是景頗、傣、僳僳、漢等多民族聚居地,自古釀有“咂酒”著稱。尤以景頗族、僳僳族釀制的“水酒”,具有獨特風味享有盛譽。1961年建成盈江縣糖酒廠,1980年改為現廠。1981年由云南省商業廳工程師指導投產此酒。
除了上面的這些云南地方名酒,
云南地區老酒還有以下這些,或許更加稀缺。
云南虎骨酒
石林窖酒
上峯酒
云南蛇王酒
金潭窖酒
騰沖虎骨酒
紅河酒
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以上羅列的云南地方老酒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歡迎酒友們在文章底部留言補充。
李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