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核心內容提要本文上篇從大連警用手槍登記的俗稱入手,呈現了大連警察用槍的歷史,本篇則聚焦老槍的編號,從這些非同尋常的編號入手,走進大連的警用手槍歷史——槍支一般都帶有編號,槍的編號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序列號,即在
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核心內容提要
本文上篇從大連警用手槍登記的俗稱入手,呈現了大連警察用槍的歷史,本篇則聚焦老槍的編號,從這些非同尋常的編號入手,走進大連的警用手槍歷史——
槍支一般都帶有編號,槍的編號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序列號,即在確定起始號以后依次排列的流水號。一般情況下,一支槍有一個編號,編號標示的方法也是統一規范的。但是也有一些特例,在大連警用老槍中就發現了一些帶有特殊編號的手槍,搞清楚這些特殊編號的含義和來歷,便揭開了它所承載的歷史。
Part.1 帶有“ОКЖ”編號的勃朗寧M1903手槍
這是一支保存完好的FN勃朗寧M1903手槍,槍的序列號是“16283”。這個序列號不僅刻印在套筒、套筒座和握把護板上,將槍支分解后,在槍管、槍管帽、擊錘、扳機、彈匣等零部件上也都能看到,無疑這是槍的生產序列編號。但除此之外,在套筒上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十分特殊的編號:“О.К.Ж1276”。初見這個編號,令人倍感困惑。數字前面的3個字母看似俄文,隱約覺得可能與俄羅斯有關,但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實在難以揣測。經過對M1903手槍歷史的深入研究,最終搞清了這個特殊編號的由來。
FN勃朗寧M1903手槍,來自于俄國地區憲兵隊,手槍上的訂單編號為О.К.Ж1276,而零部件上的序列號為16283
FN勃朗寧M1903手槍是由勃朗寧設計、FN公司生產的第一種大型軍用自動手槍。該槍于1902年完成設計,同年4月3日在美國注冊專利(專利號747585),1903年12月22日獲得專利批準。最初稱為“戰爭式”(Le Modele de Guerre)和“大式”(Le Grand Modele),后來被命名為M1903。
與勃朗寧一號手槍M1900相比,M1903完全按照軍用手槍需要設計,采用長槍管、長套筒,并加大了口徑,使用9×20mm勃朗寧長彈,威力和精確度明顯提升。結構設計亦有創新,將復進簧由槍管上方移到下方,使結構更趨合理。該槍標配7發彈匣,同時,還配有10發加長彈匣,加裝10發彈匣后,彈匣從握把底部露出一段,并在露出部分后端設有駁接肩托的接口,以插上肩托使用,提高射擊穩定性及火力持續性。M1903制作非常精良,許多零部件上都有槍號,這在FN以前和以后生產的槍支上都是少見的。顯然,FN公司希望以此槍闖入軍用武器市場。
M1903研制成功后,FN公司沒有像M1900手槍那樣馬上投入批量生產,而是先生產小批量的樣品,進行市場評估和測試。正式批量生產是從1907年接到瑞典政府訂單以后開始的。瑞典政府向FN公司購買了10 000支M1903手槍。繼瑞典之后,采購M1903的國家還有沙皇俄國、薩爾瓦多、愛沙尼亞、巴拉圭、荷蘭、土耳其、英國等,但各國購買的數量十分有限。由于M1903手槍及9mm勃朗寧長彈沒有被比利時國家軍隊接受,因此,其在本國的銷售受到嚴重影響。該槍從1907年開始生產,1914年一戰開始后暫停。一戰結束后1919年又開始繼續生產,到1927年停產。前后兩個階段總共只生產了58 442支,這在所有FN勃朗寧手槍中是數量最少的。
有資料記載,日俄戰爭不久,沙俄政府曾多次向FN公司購買M1903手槍。已知的訂單有4份,訂購方分別為俄國地區憲兵隊、莫斯科警察局、皇家軍官學校和鐵路警察局,訂購數量總計約9 200支,其中地區憲兵隊訂購了5 500支。經過進一步查考,最終確認大連收藏的M1903手槍上的特殊編號“О.К.Ж”是俄文“Области Корпус Жандармерия”(地區憲兵隊)的縮寫。很顯然,這支手槍的特殊編號是FN公司在生產這些手槍時應客戶要求打上的。這種帶有特殊編號的M1903手槍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雖在國外亦有發現,但存世數量很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Part.2 勃朗寧M1906中的1號槍和原型槍
M1906手槍是勃朗寧設計、FN公司大規模生產的第一支袖珍型自動手槍,生產持續時間長達40年之久,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改進,因而產生了多種不同版本。1908年以前生產的手槍,只有握把保險而沒有套筒保險;1909年增加了套筒保險;1911年又對扳機進行改進,光滑的扳機被人機工效更好的帶有突出邊緣的扳機所取代;二戰后期,因戰時物資短缺,手槍握把護板由動物角改為聚合物材料。與M1900手槍一樣,FN公司在生產普通版M1906手槍的同時,還生產了少量槍體表面采用鍍鎳處理的豪華版手槍。大連市公安局保存下來的M1906手槍共有10余支,雖然數量不算多,但卻包含了二戰前M1906手槍的大部分版本。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些槍里面有一支1號手槍。這支手槍磨損嚴重,槍身左側銘文和驗證標記依稀可辨,槍身右側標示的序列號“1”則十分清晰,該序列號表示,這是FN公司正式生產的第一支M1906手槍。
FN勃朗寧M1906手槍,槍身右側標識的序列號為1,該槍是FN公司正式生產的第一支M1906手槍
FN勃朗寧M1906手槍原型,編號為70-030,文革期間套筒上被使用者刻上了毛主席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FN勃朗寧M1906手槍改進版本,增加了套筒保險和帶有突出邊緣的扳機,序列號464724,生產年份為1911~1914年
通常小序列號手槍是在試生產階段完成的,按照FN慣例,一般都留在公司內,不作為正式商品銷售。這支1號手槍的出現,令人意外。關于它的來歷,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似乎是不解之謎。但通過研究大連警用老槍的歷史,則完全可以理出一個基本的脈絡。二戰期間FN公司被德軍占領,其庫存槍支和繼續生產的槍支全部成為德軍的武器裝備;之后在戰爭中被蘇軍繳獲;再后來,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接管旅大(現大連市),將繳獲德軍的武器賣給了旅大公安總局。大連警用老槍中絕大部分FN勃朗寧手槍,都具有這種相同的命運,1號手槍也不例外,在當時它只是一支普通的手槍,后來也沒有人對它予以特別關注。
同樣令人驚喜的是,還發現了一支M1906原型槍。這支手槍沒有槍身銘文和驗證標記,只有一個特殊的編號“70-030”。其特征與1號手槍和其他早期版本手槍基本相同,通過綜合考證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支研發階段生產的試驗槍,即M1906的原型。在文革期間,這支手槍被使用者在套筒上刻了一條毛主席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讓人感到哭笑不得。
Part.3 帶有“大”字編號的勃朗寧M1910手槍
在大連市公安局留存的130余支FN勃朗寧M1910手槍中,發現了兩支編號極為特殊的手槍,序列號分別為“大455816”和“大457363”。根據掌握的資料,在1940年比利時被德軍占領前,FN公司總共生產了大約46萬支M1910手槍,編號455816~457363區段的手槍,應該是1939年末或1940年初的產品,但編號中的“大”字前綴表示什么意思,頗令人費解。經過查閱有關資料和深入考證,最終查明,這種特殊編號的手槍是二戰期間日本的軍用訂單手槍。
在日本軍隊中,少尉以上軍官使用的自衛手槍,與軍刀一樣屬于私人用品,需自費購買。在二戰爆發以前,大量M1910手槍即被日本軍官使用,這些手槍主要是向FN公司訂購的。由于中國在1930年代是FN公司的最大客戶,中日戰爭爆發后,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FN公司中斷了與日本政府間的商業交往,日本轉而通過中間商間接購買FN公司的武器。
帶有“大”字編號的FN勃朗寧M1910手槍,其序列號為“大457363”,大連另有一支序列號為“大455816”的同款手槍
有確鑿的資料顯示,1940年在FN公司被德軍占領前,日本通過FN在比利時列日的武器經銷商施羅德兄弟公司,簽訂了最后一筆武器訂單,共3 000支M1910手槍,這些槍上均帶有“大”字編號。這批手槍于1940年3月2日,由施羅德兄弟公司從安特衛普港發貨運出。大連警用老槍中的兩支“大”字編號手槍,無疑在這筆訂單之中。手槍編號中的“大”字,很可能是表示“大日本帝國”。由此還可以推斷,這兩支手槍是抗日戰爭時期從日本侵略者手中繳獲的。
Part.4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訂單編號手槍
這支手槍的套筒銘文為“COLT AUTOMATIC,CALIBER.32 RIMLESS SMOKELESS”(柯爾特自動手槍,口徑0.32英寸,發射無凸緣式無煙彈),表明這是支0.32英寸口徑的柯爾特M1903手槍,套筒座上的序列號為“112069”,同時還有一段銘文“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 №3085”,中文譯為:“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編號3085”。據此可以初步斷定,這支手槍是柯爾特公司為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生產的警用手槍,“3085”應是槍的訂單編號。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租界巡捕房使用了這種手槍,現在上海公安博物館里有展示。為搞清這支槍的來歷,筆者進行了多方面查考。
張冠李戴的柯爾特M1903/M1908手槍,套筒座右側銘文為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 № 3085(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 編號3085),在這支M1908手槍套筒座上搭配的卻是M1903手槍的套筒。圖中可見手動保險處的螺釘孔(螺釘已丟失)
據有關資料介紹,早在1896年,勃朗寧就與柯爾特公司簽訂協議,給予柯爾特在美國、英國及愛爾蘭地區使用勃朗寧設計專利、制造與銷售其自動手槍的獨家授權。1897年,勃朗寧與FN公司又簽署了類似協議,授權FN公司可以在大部分歐洲地區生產銷售勃朗寧設計的武器,但不包括美國、英國及愛爾蘭地區。1902年2月,勃朗寧為FN公司設計了一款9mm大型軍用手槍,這就是FN M1903手槍。此時,美國柯爾特公司也正在尋求一款用于商業銷售的自動手槍,公司請求勃朗寧以FN M1903為藍本,專門設計一款0.32英寸口徑的小型手槍,并在美國申請專利。勃朗寧最終與柯爾特公司達成協議。協議約定,勃朗寧為柯爾特設計的自動手槍,生產期間每天產量不少于100支;以能夠與美國轉輪手槍競爭的價格銷售;每生產一支手槍給予勃朗寧40美分版稅。協議簽訂后,勃朗寧將以前的設計改進了槍管和套筒,并在美國申請專利(1903年12月22日獲得批準,專利號747585)。柯爾特沒有等專利批準,在1902年末即開始制造,1903年6月開始生產,該槍被稱為“柯爾特無擊錘小型自動手槍”或柯爾特M1903 0.32英寸手槍。
柯爾特M1903手槍主要針對民用市場,比FN公司生產的M1903手槍短32mm,使用7.65×17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0.32英寸ACP)。這款手槍在美國槍械市場的商業銷售相當成功,直到1945年停止生產,已存的零部件則一直組裝到1953年,共生產了57萬余支。
柯爾特M1903手槍槍身銘文中沒有生產年份的標示,但柯爾特公司保存了相當完整的生產記錄,每一支槍都可以通過序列號來確定具體的生產年份。登錄柯爾特公司官方網站,便可查詢到序列號與生產年份的對照表。經對照,套筒座上序列號為“112069”的M1903手槍,生產年份為1911年。
另外,為各國政府生產的軍警用手槍,柯爾特公司也有記載。在柯爾特公司官網上發現了有關柯爾特公司為中國生產手槍的信息:訂購方為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和上海水務局,時間是1925~1938年,訂購槍的型號有0.380英寸口徑的M1908和0.45英寸口徑的M1911。
看到這里,你就會發現,這些信息與大連警用老槍中的那支訂單編號為“3085”的柯爾特M1903手槍完全對不上號,生產年份不對,槍的口徑和型號也不符。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經過仔細對比發現,柯爾特公司生產的官方訂單手槍,訂單編號不僅套筒座上有,套筒上也有。而這支手槍在套筒上并沒發現訂單編號。這立刻讓人想到:這個套筒很可能不是套筒座的原配。大連警用老槍中,0.32英寸口徑的柯爾特M1903和0.380英寸口徑的M1908手槍,共有數十支,全都登記為“馬牌擼子”,兩者除槍管口徑和彈匣不同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外觀上很難區分,張冠李戴的現象比比皆是。這個分析判斷最終得到證實,通過對所有庫存老槍逐一查看,終于在另一支M1908手槍上發現了同樣帶有“3085”訂單編號的套筒,套筒銘文顯示這是一支0.380英寸口徑的M1908手槍。原來是這兩支M1903、M1908手槍的套筒、套筒座裝錯了,序列號“112069”、訂單編號“3085”的槍應是M1908手槍。柯爾特公司生產銷售記錄也清楚表明,這支序列號為“112069”的M1908手槍,生產年份為1932年。
另外還有一份資料記載,1932年2月14日,柯爾特公司為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訂制的第21批訂單手槍交付托運,這批訂單手槍共計380支,口徑0.380英寸,訂單編號為“3085”的手槍包含在這筆訂單中。
與標準的商業版本相比,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訂單手槍還有以下特征:(1)握把左側下方設有繩索環,握把護板底部設有凹槽,以給繩索環讓位;(2)手動保險下方設有螺釘,以方便手動保險撥動,存留的這支槍螺釘沒有了,可以看到空的螺釘孔。
珍貴史料:老槍承載歷史——大連警用老槍追尋(一)
珍貴史料:老槍承載歷史——大連警用老槍追尋(二)
↑↑↑介紹M1911系列手槍前世今生的經典系列文章《百年王者M1911系列》的前三篇,歡迎嘗鮮
病毒肆虐,請大家減少外出,出門一定記得戴口罩!!!
(本文發表于《輕兵器》2016年第2期(上),公眾號文章有刪改)
編輯:魏開功 李昊
校對:魏開功
輕兵器官方微博:@輕兵器
輕兵器頭條號:輕兵器
輕兵器快手號:QBQ_208
《輕兵器》新開官方店鋪,主營《輕兵器》雜志、《輕兵器》合訂本及各種軍事圖書,另有孤本書、絕版書、戰術燈、望遠鏡、戰術靴、戰術腰帶等陸續上架中,敬請關注
你點的每個好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王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