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陜西人素善飲,天下皆知。天南地北往來客,都付西鳳酒一杯。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陜西人以其深沉質樸、耿直豪邁的性格為八方來客所稱道。唱一曲秦腔,咥一碗陜面,干一杯西鳳酒,這種豪爽不做作的性格也成了外界對陜西人的固有印象。由于身處“京畿之地”,歷
陜西人素善飲,天下皆知。天南地北往來客,都付西鳳酒一杯。
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陜西人以其深沉質樸、耿直豪邁的性格為八方來客所稱道。唱一曲秦腔,咥一碗陜面,干一杯西鳳酒,這種豪爽不做作的性格也成了外界對陜西人的固有印象。由于身處“京畿之地”,歷經周秦漢唐文化的洗禮,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溫良恭儉讓”思想的熏陶教化,也養成了陜西人務實進取、尚德重禮、寬厚包容的優良品質。
時至今日,走進陜西,走進熙熙攘攘的西安,游大唐芙蓉園、逛大雁塔,覽古城墻,能感受到十三朝古都的魅力與風采。在一杯國花瓷西鳳酒中,也能感受到陜西人知禮、尊客、和悅、豁達的精神品性。
喝國花瓷
遇見陜西人的“知禮”之儀
中國是禮儀之邦,長期生活在皇城腳下的陜西人更注重禮節。在中國的地圖板塊上,陜西人被烙下的標簽,是“好熱鬧、重感情、講禮節”,舉手投足皆依禮而動,有禮可循。
在古代,對于遠道而來的親友,人們都要迎送至十里長亭或碼頭渡口,即使是經常見面的熟客,也要掃榻以待,迎送到大門外或村邊路口;迎賓入門后,設宴款待,謂之“接風”或“洗塵”;客人臨走時,“長亭送別”已被傳為佳話,長安送客大多送至灞橋,并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現代這些禮俗雖然簡單了許多,但熱情好客的陜西人在迎賓送客時往往也會迎送到車站或者機場,并在賓客到達之前,就會事先安排好食宿;接風洗塵在陜西人眼里是頭等大事,酒作為共襄盛宴的媒介,在選擇上尤其講究,一瓶好酒,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對客人的禮遇。
所以在陜西人的餐桌上,國花瓷西鳳酒是最常見的酒品之一。梅瓶高雅、耀瓷精美、西鳳醇美,其儒雅、莊重的格調與款待親朋、要客的場景十分契合。甚至在很多政府接待、外賓招待、國際會議等重要場合,國花瓷西鳳酒都作為“指定用酒”代表陜西禮遇來賓,同時它也是共舉的“陜西省招待用酒”。
當然,陜西人的“禮節”還重在人情禮往上。走親訪友、禮尚往來,一瓶好酒是“禮”的標配,“國花、國酒、國瓷”的名酒基因,也讓國花瓷西鳳酒成為陜西人“禮贈”的首選。
一瓶高規格的酒,是陜西人“知禮”的待客之道。國花瓷西鳳酒延續著秦地的漢風唐韻,以“更高規格的禮遇”詮釋著陜西人的禮節。
飲國花瓷
懂得陜西人的“尊客”之道
陜西人好客,更懂得尊客之道。
在親友聚餐時講究先敬老者、后敬地位較高的人;如果屬于商務場合,則需要先敬位高者,再按年齡順次禮敬。主人敬酒后賓客還需回敬,敬酒時杯滿為禮,不溢為敬。一飲而盡之時,對方清澈可見的,是飲者的一顆真心,也是對賓客的尊敬。
陜西人的待客之“尊”,源于淳樸的民風,源于京畿之地濃厚的儒家禮制,也源于西鳳酒3000年的飲酒文化,更是源于陜西人豐富的精神世界。
國花瓷西鳳酒深諳陜西人“知禮尊客”的重要性。采用頂級耀州國瓷是為尊,帝王之色為尊,宮廷御酒為尊,匠心釀道為尊,上乘酒質為尊,高端品位為尊。在陜西,接待親朋要客時,舉一杯國花瓷西鳳酒表達的是對客人的尊敬之意。
觀國花瓷
感受陜西人的“和悅”之情
所謂“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歡”。陜西人以酒待客,很多時候待的是真誠的情誼、是愉快的氛圍,更是一種鄉土文化。
一直以來,在中國人眼里,凡事都求個吉利,無論是數字還是色彩,亦或是其他物質象征。陜西作為中華文化的搖籃地,陜西人對此尤為看重。所以在陜西人的喜宴上,國花瓷西鳳酒12年國色天香最受歡迎,熱烈的中國紅,象征喜慶熱鬧,瓶身綻放的牡丹,對于一個家庭而言,寓意著富貴吉祥,對于國家而言,寄托著海晏河清。
除此之外,國花瓷西鳳酒30年帝王之尊是高端商務場合的名優之選,5年盛世花開則是普通百姓日常宴飲的鐘情之選。無論哪種場合,選擇什么,在陜西人眼里,無非是讓主賓盡興,和悅身心。
品國花瓷
體會陜西人的“豁達”之性
陜西人豁達,眾所周知。
陜西雖然只有3800多萬人口,然而分為陜南、陜北和關中三個各有特色的區域。陜北粗獷豪放,關中深沉厚重,陜南內斂細膩,無論文化有多少的差異,陜西人的待客之道卻都是一樣的熱情與豁達。
就飲酒而言,陜西人直爽、不拘小節的特點在酒桌上最受歡迎。正如國花瓷西鳳酒飽滿、爽凈的口感,聞香秀雅,入口柔、入喉順暢,回味時還有絲絲甘甜,讓人不甚歡喜。
品味陜西,酒醇情濃。一杯酒里,能品出周秦漢唐的盛世氣韻,一杯酒里,也能品出陜西人的待客之道。
聞香而來吧,請你喝國花瓷西鳳酒。
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