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卡車之家原創】12月18日,湖北鄂州境內大廣高速與滬渝高速交叉花湖互通立交發生側翻事故,事故造成4輛汽車墜落,其中3輛為貨車,最重一輛大件運輸車輛,網傳車貨總重達198噸。截止目前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8人受傷。目前,鄂東大橋單方面回應:高
【卡車之家 原創】12月18日,湖北鄂州境內大廣高速與滬渝高速交叉花湖互通立交發生側翻事故,事故造成4輛汽車墜落,其中3輛為貨車,最重一輛大件運輸車輛,網傳車貨總重達198噸。截止目前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8人受傷。
目前,鄂東大橋單方面回應:高速公路大橋限重49噸,事發時大貨車載重198噸,超載400%,具體事故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該事故也引發了行業熱議,單就目前曝光的涉事大件運輸車輛相關信息而言,也存在很多疑問。
兩省超限證大不同 實際重量究竟多少
根據媒體報道,涉事大件運輸車輛有兩張超限證,一張是在陜西省內取得的190噸超限證,另外一張則是在山東省取得的99噸超限證。同一輛車,為何會取得不同噸位的超限證?是如何取得的?實際車貨總重究竟是多少?這其中也暴露了很多大件運輸行業中的“灰色地帶”。
該大件運輸車于2021年12月10日在陜西省公路局辦理的超限許可證公告中顯示,這輛車通行路線為臨潼收費站-G30連霍高速-秦東收費站,這一超限許可證只適用于陜西省境內,車貨總重198噸,車長65米,寬4.5米,高4.98米,監護情況為自行監護,其中貨物重量為184噸。
另一張山東省開出的99噸超限證,有限范圍包括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山東省,并且規定了該車輛在每一個省份行駛的具體路線,車貨總重為99噸,車長45米,寬4.2米,高4.88米,而這四個關鍵數據和陜西省開出的超限許可公告均有出入。
那么,實際車貨總重、車輛尺寸究竟是多少呢?差異如此之大的兩張超限證究竟哪張屬實,不屬實的超限證件到底是如何辦理出來的?這些疑問,我們也只能等待有關部門進行詳細的調查之后才能了解。
此外,我們也發現,山東省開出的99噸超限證中規劃的山東省內的行駛路線(曹縣收費站-G35濟廣高速-菏澤、濟南市-魯豫界)也存在一些問題,常跑這個路線的卡友都清楚,從曹縣收費站上高速,走G35濟廣高速至魯豫界,應該要走商丘方向,而不是菏澤、濟南方向。
對此,我也采訪了大件運輸行業資深從業者,據他介紹:根據經驗來看,涉事車輛遠不止198噸,該大件運輸車輛采用的是“單車牽引+兩車頂推”的方式進行運輸,三臺牽引車的總重量約40噸,再加上三臺車運輸所用的配重、掛車重量、貨物重量等,整體車貨總重可能遠不止超限證上顯示的198噸。當然,這只是猜測,究竟多重還得看事故調查結果。
大件行業內卷嚴重 車證不符成潛規則
究竟涉事大件運輸車輛是否違法,主要在于這些關鍵點:有沒有超限運輸許可證?是否車證合一?是否按照規定線路進行運輸?目前曝光的兩件不同的超限運輸許可證,至少有一張存在車證不一的情況,或存在違規辦理的情況。
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呢?主要是為了快。
“辦證難、耗時長”是大件運輸行業公認的難題,由于大件運輸“超高、超重、超長、超寬”等特殊性,按照國家規定上路行駛必須依法辦理有關許可手續,采取有效措施后,才能按照規定的時間、路線、速度行駛。而不同省市的規定有所不同,一般省市都要求現場檢測車輛和貨物之后,才給辦證。
因此,在2017年之前,跨省大件運輸證都是一邊走一邊辦理,到了省界處之后再辦理下一個省的通行許可證,耗時非常長。雖然此后交通部開展了跨省大件運輸并聯網上辦證,但辦證難、耗時長依然是大件運輸行業從業者面臨的最大難題。
100噸以上(特別是200噸)以上的重大件運輸車和外廓尺寸較大的大件運輸車輛的運輸許可證尤其難辦理,有業內人士透露,此前他為了辦理一張車貨總重280噸的大件運輸許可證,幾經周折,辦證周期長達幾個月,而且難度很大,甚至經交通運輸一級協調,依然耗費了大量時間、金錢成本,而按照如今的運價和市場環境,根本耗不起。
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件運輸業內資深從業者介紹,目前有很多大件運輸企業都存在車證不符的情況,也就是俗稱的“花錢辦假證”,已經成為大件運輸行業的潛規則。
主要原因在于大件運輸行業同樣存在車多貨少、運力過剩的情況,處于“買方”貨主市場,導致大件運輸行業低價競爭,內卷嚴重,劣幣驅逐良幣,這幾年運價也在持續走低,貨主選擇承運方時大都會根據“時效性和運費”來抉擇,誰的運價更低,運輸周期更短,誰在競爭中就更有優勢,也存在“你不拉,有人拉”的無奈局面。
而大噸位大件運輸車輛跨省運輸辦證難度非常大,甚至存在辦證時長好幾個月的情況,再加上辦證所需要耗費的金錢成本也很高,因此也有不少大件運輸承運方鋌而走險,選擇通過“特殊手段”辦理“方便通過”的運輸許可證,也就是業內所說的“長途短證、大證小辦”等,以達到和客戶約定的運輸周期,并且盡可能的壓縮各類成本,甚至于降低各種安全成本,比如合理的護送、勘查路線等,實際上暗含了很多危機。
而相關媒體的報道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據報道,涉事貨車運輸公司負責人承認違規辦理了湖北境內的超限證明,虛報的重量比貨車實際載重量少一半,目的是為了躲避收費站入站檢查。
灰色地帶有漏洞 執法不嚴是根本
大件運輸行業“潛規則”的形成,除了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另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在于相關執法、監管層面。
鄂東大橋匝道側翻掉落事故中的涉事大件運輸車如何能開出兩張不同的超限運輸許可證?陜西省、山東省究竟是誰的審批出了問題?在上高速是如何核查審驗通過的?路線核查是否合規進行?為何車輛實際行駛路線和運輸許可證規劃路線不相符?整個運輸過程中由哪些部門進行事中事后監管,是否做好了監管?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疑問。
此外,雖然辦理通行證困難,但是依然存在灰色地帶,“花錢辦證”屢見不鮮,而這些花出去的“點證費”最終到了誰的口袋?
由于大件運輸的特殊性,每一趟運輸貨物不同,都需要辦理臨時牌照、大件運輸許可證,并且進行路線設計規劃。在規劃好路線之后,還需要和道路管理部門,也就是路政上路勘測是否能夠通行,沿途路面、橋梁是否能夠承載運輸車輛,并且對于詳細的路線、通行時間甚至速度都進行限制。
根據《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辦法》第十條,當大件運輸車輛滿足重量100噸以上,長28米以上,寬3.75米以上,高4.5米以上這四個條件中的任意一條,就需要進行全程護送。如果按照國家政策,此次事故中的大件運輸車輛也需要全程進行監護,一旦進行規范護送,或許就可以規避此類問題。
此外,車輛在進出收費站時,相關審驗人員是否進行了嚴格的審驗核對?如果車證不符合,如何能夠上高速?
大件運輸車輛需要按照規定路線、時間行駛,而據相關媒體報道,涉事的大件運輸車輛存在更改路線的嫌疑,這一部分本該由哪一部門進行監管?是否履行了監管責任?
違規辦證,執法不嚴,監管不到位,這也是此次事故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而這也是運輸行業中存在已久的問題,如果相關部門可以依法行政,從嚴執法,履行好監管職責,或許就可以避免很多運輸行業中存在已久的問題。
● 編后語
如果涉事車輛做到了車證統一,根據實際運輸的重量做好了路線規劃;如果有關部門做好了監管,沒有讓該車輛走上本不該走的路線;如果司機遇上橋面維護,不是簡單地靠右行駛,而是上報交管部門,重新進行規劃;如果橋梁并非采用單橋柱結構的話,或許就可以避免這場悲劇。
我們在為遇難卡友感到悲痛之余,也希望事故能為整個運輸行業敲響警鐘,希望這樣的事故不要再發生。目前,詳細的事故原因還正在調查中,本文只是從大件運輸行業和監管角度出發對事件進行分析,我們也將會持續關注事故的下一步進展,給大家帶來更為及時詳細的報道。(文/圖王雪潔)
李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