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膀胱腫瘤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雖然膀胱腫瘤不像肺癌,肝癌惡性程度那么高,也相對不容易轉移,但是膀胱腫瘤有個很討厭的地方就是容易復發。我最近在出診膀胱疾病門診,發現膀胱腫瘤術后復發的病人非常多,復發了需要反復內窺鏡下切除,有些病人反復電切了七
膀胱腫瘤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雖然膀胱腫瘤不像肺癌,肝癌惡性程度那么高,也相對不容易轉移,但是膀胱腫瘤有個很討厭的地方就是容易復發。我最近在出診膀胱疾病門診,發現膀胱腫瘤術后復發的病人非常多,復發了需要反復內窺鏡下切除,有些病人反復電切了七八次,既花錢又受罪,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減少膀胱腫瘤的復發概率嗎,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膀胱灌注化療。
根據膀胱腫瘤術后病理的惡性程度分級,可以將其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等不同病人群體,他們灌注的藥物不同,灌注方案也不同。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下適合于中低危患者的膀胱灌注化療方案,覺得有用的朋友可以收藏。
中低危膀胱腫瘤患者術后如何正規灌注化療?
對于有些低危患者,膀胱腫瘤電切術后即刻行膀胱灌注化療能顯著降低膀胱癌的復發,所謂即刻并不是說一回病房馬上就灌注,而是指術后24小時內灌注,一般我們是病人第二天出院前灌注。術后即刻灌注的原理是術后即刻灌注化療能夠殺滅術中播散的腫瘤細胞和創面殘留的腫瘤細胞。需要注意的是術后即刻灌注不適用于以下患者,一種是存在術中膀胱穿孔的,另外術后嚴重肉眼血尿的患者不建議使用。對于低危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術后即刻灌注化療后,復發概率很低,可以不進行維持膀胱灌注化療。
對于中危和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在術后即刻灌注后還需要接受后續的維持膀胱灌注化療或免疫治療,這篇文章主要講灌注化療,灌注卡介苗也就是免疫治療后續單獨寫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維持膀胱灌注化療能夠顯著降低腫瘤的復發率,那么需要維持灌注多長時間呢,一般是一年。建議灌注方案應包括誘導灌注和維持灌注。其中誘導灌注為術后每周1 次的膀胱灌注,連續8周,然后休息2-3周再復查膀胱鏡,如果膀胱鏡下未見復發,則改為每月灌注1次,共10次,總灌注時間為一年。
3.灌注化療藥物的選擇:
常用灌注化療藥物包括表柔比星、多柔比星和吡柔比星等,常用劑量為每次50mg。吉西他濱也可用于膀胱灌注化療,常用劑量為每次1g。膀胱灌注化療前要注意排空尿液,否則會影響灌注藥物的濃度,也不容易憋尿維持。化療藥物應通過導尿管注入膀胱,并保留0.5-2小時(保留時間請參照具體藥物說明書),每15分鐘建議翻身變換一下體位。為了避免或減少膀胱刺激癥狀,建議灌注前使用利多卡因膠漿對尿道進行局部麻醉,灌注后使用適量生理鹽水對尿管進行沖洗。
4.膀胱鏡復查時間:
一般而言,低危膀胱腫瘤患者在膀胱灌注后3個月左右進行第一次膀胱鏡復查,如果復查膀胱鏡未見復發,可以延長到每年復查一次,共5次。對于高危膀胱腫瘤患者,在術后2年內,需要每3個月復查一次膀胱鏡,如果膀胱腫瘤一直未復發,則從第三年開始每半年復查一次,從第五年開始每年復查一次。每次灌注后至少休息2-3周再復查膀胱鏡,避免化學性膀胱炎掩蓋早期病變。
5.膀胱灌注化療的副作用
膀胱灌注化療主要的不良反應就是膀胱刺激征,如尿頻尿急尿痛,嚴重點的可能會出現化學性膀胱炎和血尿,嚴重程度與灌注劑量和頻率相關,多數副作用在停止灌注后可自行改善。
寫在最后:
很多膀胱腫瘤患者在腫瘤電切之后覺得萬事大吉,不重視術后的膀胱灌注和定期復查膀胱鏡,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膀胱腫瘤是一種非常容易復發的腫瘤。
還有一些醫生對膀胱灌注的規范性認識不足,把來進行膀胱灌注的患者當成一種負擔,因為灌注要在門診花費大量的時間,從而草草了事。負責的醫生進行膀胱灌注需要做到充分告知,專業操作和規范隨訪,這樣才可以減少患者的灌注反應并達到最好灌注療效。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