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美國前腳剛買斷所謂的"抗疫神藥"——瑞德西韋近三個月的產能,后腳印度就被曝出了"用藥困難"的問題。據澎湃新聞7月8日援引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盡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美國前腳剛買斷所謂的"抗疫神藥"——瑞德西韋近三個月的產能,后腳印度就被曝出了"用藥困難"的問題。
據澎湃新聞7月8日援引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盡管印度已批準瑞德西韋用于臨床試驗,但由于產量不足,該藥在當地依舊是一"瓶"難求,而印度民眾通過正規途徑獲取該藥物更是難如登天——比如,有的民眾只能通過7倍的高價從黑市購買瑞德西韋,但該藥品是如何流入黑市目前仍尚不明確。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此前已經獲得仿制瑞德西韋暫免專利費的"特權",加之其又是獨一無二的"世界藥房",本應在藥物供應方面毫無后顧之憂才對,那為何其民眾如今又淪落到這一境地?
印度瑞德西韋短缺,黑市交易價翻炒7倍!美歐卻存量充足?
BBC指出,由于瑞德西韋在全球多國的臨床試驗中被證明可將新冠肺炎癥狀的持續時間從15天減少至11天,因而該藥也成了當前階段治療新冠肺炎的最理想選擇。而在印度市場,目前每瓶瑞德西韋的官方定價為5400盧比(約505元人民幣),一個病人通常需要5-6瓶;而黑市商家的報價則為38000盧比/瓶(約3555元人民幣),是官方定價的7倍。
印度之所以會出現"黑市暴利"的現象,其原因主要在于瑞德西韋在印極不平衡的供需關系。據印度衛生部數據,截至當地時間7月8日上午,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超過74萬例,目前已"趕超"俄羅斯,成為僅次于美國和巴西的全球第三大疫情國。確診人數的不斷飆升疊加有限的產能,印度面臨瑞德西韋短缺的情況似乎也不難理解。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多個西方國家卻表示該藥存量充足。上個月底,美國就宣布其已經向制藥公司吉列德購買了超過50萬劑瑞德西韋,這是吉利德公司未來三個月所有產能的90%;此外,英國、德國、瑞士和荷蘭也紛紛表示目前有足夠的瑞德西韋庫存。
瑞德西韋短缺背后:印度制藥產業出了什么問題?
印度瑞德西韋價格翻炒7倍,這與其"全球廉價藥房"的稱號完全不相匹配。2018年,國內有一部熱門電影《我不是藥神》,里面有一句臺詞曾說道,"人們說,印度是窮人的藥房,所以全世界都在這里買藥",而劇情也描述——國內正版格列寧要40000元一瓶,但在印度仿制藥卻只要500元,價格相差80倍,藥效幾乎相差無幾。
可見,印度"世界藥房"的名聲已經足夠響亮;而在這背后,印度究竟是憑借什么一步步成為全球的廉價藥房?如今瑞德西韋的漲價,又是否暴露出印度這一產業所存在的難題?
回溯過往,印度仿制藥的發展史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在此之前,基于殖民時期遺留的專利法,印度醫藥市場彼時被幾家大型醫藥企業所壟斷,市場上藥價之高令人咂舌;1970年,印度政府對專利法進行了修訂,只授予藥物方法專利而不授予其產品專利,這為仿制藥提供了快速擴張的空間。
直到1995年,印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并提出反對將貿易問題與知識產權掛鉤,最終在與其他7國的共同爭取下,《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與《TRIPS與公共健康多哈宣言》正式落地,這也給印度本土藥企的發展預留了近10年時間。
在這10年間,印度還多次修改專利法——由此前的只承認方法專利改變為既承認方法專利又承認化合物專利,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數據顯示,印度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由1977年的1億盧比提升到2005年的122億盧比。
通過這三部曲(專利法、與國際市場接軌、加大研發投入),印度也逐漸確立起其仿制藥的競爭優勢,并成為全球重要的仿制藥生產大國。
只是,如今瑞德西韋在印度的短缺及漲價,這似乎也暴露出該國制藥產業當前所存在的發展難題。《醫藥經濟報》此前就曾指出,印度制藥業正在與中國、孟加拉國和東歐國家等進行激烈地競爭,而印度很有可能就此失去增長的機會,原因就在于該國基礎設施的落后——這將導致印度無法利用集約化模式實現經濟性生產、無法具備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及可控的物流成本。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輕松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道】
馬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