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圖片來源:Unsplash近年來,外教已經成為幼兒園升級服務的配套。但據中國外國專家局數據,截至2019年初,在華工作外籍人員數量約為90余萬,其中從事教育教學類的人員約占50%。在這些從業人員中,持文教類工作簽證、符合語言教學要求的人員數
圖片來源:Unsplash
近年來,外教已經成為幼兒園升級服務的配套。
但據中國外國專家局數據,截至2019年初,在華工作外籍人員數量約為90余萬,其中從事教育教學類的人員約占50%。在這些從業人員中,持文教類工作簽證、符合語言教學要求的人員數量不足10萬,北京地區更是不足1萬。細分到幼兒園,合規的外教人員更是少之又少。
合規外教與實際從業人員數量之間的差異,反映著日漸旺盛的市場需求。巨大的供需差異,讓市場難以趨向規范化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招聘、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幼兒園外教市場發展現狀如何、未來又該走向何方,是幼教從業者、家長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理解“外教在中國”,大象山教育智庫進行了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青島、蘇州6個城市的研究,調研了164家幼兒園、32家少兒英語/早教培訓機構,深度訪談了數十名在華工作的外教人員。從外教的數量、教學角色、薪酬、招聘、管理等方面著手,調研幼兒園階段外教市場的發展,以及外教的生存現狀。(閱讀完整報告,請關注“大象山教育智庫”微信公眾號)
數據來源:大象山教育智庫調研
通過數據的采集和分析,以及面向幼兒園及外教的深度訪談,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目前,在華外教主流薪資水平為1.6萬-2.5萬/月,考慮到福利補貼、保險支出等其他因素,對于雇主來說,在外教上的支出成本約為25.2-40.4萬元/人/年。
對比海外幼教從業者的薪酬水平來看,在華外教薪酬水平與美國、加拿大的幼教從業者基本持平,高于英國幼師,但相比瑞士、挪威、加拿大的幼教收入來說偏低。因此,中國外教市場提供的薪酬水平,對于英國、美國、加拿大的幼教從業者會更有吸引力。
外教的工作模式(主班/配班/走班)與幼兒園的收費情況呈正相關。一般而言,采用外教擔任主班教師這一工作模式的園所,收費相對較高,外教師生比偏低;采用外教配班模式的園所,雇用外教的支出在園所總收入中的占比最大。
缺乏職業精神、個人品行不端和合同違約,是外教管理過程中最主要的三個問題。
外教市場走向規范化發展,是行業的必然趨勢,但也很可能將帶來外教資源短缺的“陣痛”,如何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外教評估標準和培訓體系,是市場走向良性發展的重要課題。
在華外教薪酬福利現狀分析雇用外教支出約為25.2-40.4萬元/人/年
“外教工資高”在幼兒園管理圈中形成共識,大眾對于外教“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薪酬數據的調研發現,目前,在華外教主流薪資水平為1.6萬-2.5萬/月。
這一薪酬數據也與外教訪談所得的數據相吻合,根據訪談,31%的受訪外教表示自己目前的薪資在15000-20000元之間,25%受訪者則表示在20000-25000元之間。
數據來源:大象山教育智庫調研
從調研數據可以看到,除基本月工資之外,考慮到外教來華工作的實際需求,大多數雇主會提供如下幾種穩定的福利:住房或住房補貼+幫助租房;飛行補貼或稱探親補貼;醫療保險;2-6周的帶薪假期。
一般提供住房補貼的金額為人民幣3000-5000/月,提供飛行補貼或探親補貼的金額為人民幣6000-8000/年。
這些福利和補貼構成了目前在華外教的基礎福利體系,也讓用人單位在雇用外教時所承擔的支出,達到約25.2-40.4萬元/人/年。
數據來源:大象山教育智庫調研
除此之外,部分雇主也會為外教設置獎勵機制。目前常見的為外教發放的獎金類型包括合同完成獎金、合同續簽獎金、學生簽單獎金(多存在于英語培訓機構)等。
幼兒園雇用外教成本分析基于教學模式和園所規模兩個維度
調研的164家幼兒園中,共101所幼兒園有在崗外籍教師,外教在幼兒園內主要有三種類型的工作模式:主班教師、配班(即助教)教師及計時型的走班教師。
本次調研的101家有在崗外教的幼兒園中,采用主班教師模式的園所共44家,配班模式41家,走班模式16家。
在調研中發現,外教的工作模式(主班/配班/走班)與幼兒園的收費情況呈正相關。一般而言,采用外教擔任主班教師這一工作模式的園所,收費相對較高,外教師生比偏低,而采用走班模式的幼兒園,收費相對較低、外教師生比較高。
數據來源:大象山教育智庫調研
在考量雇用外教對園所的影響時,我們采用計算外教支出在園所收入中的占比,來衡量園所在雇用外教中的大概成本與性價比。
數據顯示,采用外教配班模式的園所,雇用外教的支出在園所總收入中的占比最大,想要通過少雇用外教、采用配班模式來節省成本,結局可能恰恰相反。
在三種外教工作模式下,園所規模在251-300人時,雇用外教的支出在園所總收入中的占比均為最低。
數據來源:大象山教育智庫調研
外教的招聘與管理分析缺乏職業精神是最大問題
從外教的角度來看,他們在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資水平、職位本身吸引力,雇主品牌和職業發展,以及帶薪假期。
同時,簽證已成為困擾在華工作外教的最大要素,除此之外,讓他們難以接受的依次是空氣污染、文化沖突、語言溝通、工作環境與工作團隊。
數據來源:大象山教育智庫調研
通過對幼兒園及機構的訪談,我們看到,目前對于外教的管理存在如下問題。
中西方文化沖突造就的團隊融合困難,外教的團隊合作度低,容易我行我素且不聽從上級安排;
外教缺乏專業精神及職業道德,不能按照標準提供工作,但由于招聘難度大又無法輕易辭退;
外教的考勤問題(遲到早退,或是拒絕像中國員工一樣“加班”);
外教的穩定性差,容易流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了卻很快就離職。
在外教管理的問題上對于用人單位,尤其是中國籍的管理者們來說是普遍難題。近年來連續爆出的負面事件,也對外教群體的整體形象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
因此,搭建相對完善的外教評估與培訓標準體系,對于外教的管理來說至關重要。
目前,還沒有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是適用于外教、且被廣泛認可的。
大多數用人單位都選擇了與中國籍同崗位員工一致的評估方案,由中文譯成英文,再套用到外教身上。然而評估得出的結果卻很難得到外教本人的認可。
在建立評估-培訓-改善-再評估的閉環時,應針對外教所從事工作的具體內容與要求,根據對外教個人能力的測評,建立適用于外教本人的一套體系。在針對不同工作角色的外教的評估上,可參考的評估角度如下。
中國英語教育的旺盛需求,對外籍教師的需求增加,導致黑外教數量增長。外教的各項準入和管理政策將會收緊,市場逐步規范化。
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可能帶來“陣痛”,例如外教資源的進一步緊缺、在外教招聘和管理上的支出成本增加等;但從長遠來看,規范化對于外教市場而言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幼教從業者也應做好相應準備,來面臨暫時性的外教資源短缺所帶來的對學校、幼兒園和機構日常運營的影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象山教育智庫”,作者大象山。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閱讀完整報告,請關注“大象山教育智庫”微信公眾號。
金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