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排行第三的國家,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上幾千年來孕育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除了廣袤的陸地,在海上我們也擁有不少面積大,數(shù)量多的島嶼,其中釣魚島就是最為知名的島嶼之一。事實上,釣魚島并不只是一座島嶼那么簡單,在它的背后代
中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排行第三的國家,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上幾千年來孕育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除了廣袤的陸地,在海上我們也擁有不少面積大,數(shù)量多的島嶼,其中釣魚島就是最為知名的島嶼之一。
事實上,釣魚島并不只是一座島嶼那么簡單,在它的背后代表了很多東西,那么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見、聽見的釣魚島到底有多大?有沒有人在上面居住?曾經的它又是什么樣子呢?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并且“關注”一下,以后常來,不迷路。
釣魚島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
釣魚島又被稱為釣魚臺、釣魚山,隸屬于中國東海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明、清時期釣魚島就屬于我國海防管轄范圍之內,是明確史料記載我們擁有絕對主權的領土。
南宋年間,朝臣汪大猷(yóu)曾受命鎮(zhèn)守福州,在職期間他就曾專門安排人管理周邊各島事務,被管理的島嶼中就包含釣魚島。1372年,朱元璋曾派遣朝廷官員與琉球地區(qū)建立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在接下來的500多年的時間里,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關系,根據(jù)記載每次雙方派遣使節(jié),中途休息的必經之路就是釣魚島,而根據(jù)1403年的明代書籍《順風相送》中,就已經有了關于釣魚島和赤尾嶼的明確記錄,1532年的《使琉球錄》上,關于釣魚嶼的相關記載則更為明確,強調了釣魚島本就屬于我國領土。
不過我們也要知道,歷史上的沿海地帶,大概也是從明朝開始,抗倭行動也已經到達了頂峰,倭寇們屢屢騷擾我國沿海居民,還時常在距離沿海地區(qū)的我國島嶼上休整,為當時的政府和漁民帶來很大困擾,不過即便如此,釣魚列島的主權還是毋庸置疑的。
19世紀末,清政府軟弱無力又閉關鎖國,被西方列強入侵,忙著抵御侵略者,自顧不暇,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明治維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逐漸開始覬覦我國的海上島嶼,其中釣魚島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從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趁機侵占擄走了釣魚島,并強行將其編入版圖。
從那一時期開始,日本就開始了無恥侵占釣魚島的行為,一直將其當做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不過很多事大家心里都清楚,即便是日本這樣說,釣魚島的主權也還是屬于中國,這個原則是不變的。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zhàn)也結束了,國際上多次公告中明文規(guī)定,要日本將釣魚島等其他本來就屬于中國的領土歸還中國。但此時在釣魚島的管理權上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它竟然被人私下“轉手”了,繁雜的過程就不贅述了,簡單來說就是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作為戰(zhàn)敗國之前搶占的地盤多數(shù)都被美國接手了,但是美國是大西洋海岸的國家,不能時常來,所有又將釣魚島的管理權“轉還”給了日本,一波神操作驚呆了世界人民的眼球,就好像鄰居搶了你的玻璃球,然后把它送給你的仇人,末了還要說一句“這是為分憂”。
不過他們即便如此厚顏,卻始終不敢在釣魚島的主權上做文章,雖然釣魚島這個甲午中日戰(zhàn)爭遺留的歷史問題,在別的國家的干涉下,橫生枝節(jié),惹出了不少麻煩,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發(fā)生什么,釣魚島都是中國的領土。
釣魚島到底有多大?島上有什么?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釣魚島是相關海域和島嶼的總稱,并不是只有釣魚島一個島嶼,事實上釣魚島由大大小小共計72個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釣魚群島、釣魚列島,之所以一直被叫做釣魚島其名字取自于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
整個釣魚島長度約為3641米,寬度也超過1900米,島嶼面積約為3.91平方千米,加上其余小的島嶼,面積大概可以達到4.3平方千米,而一個足球場的面積僅為7000多平方米,相當于數(shù)百個足球場大小。當然,陸地面積并不是算平坦,地勢有高有低,有山巖峭壁也有大塊的平坦區(qū)域,在島嶼的中央位置,還橫亙著一條綿延的山脈,將兩種地形分為南北兩個模塊。
雖然面積沒有特別大,但釣魚島資源豐富,島上的生長著大量優(yōu)質的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等名貴草本植物,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在景色上由于遠離生活工業(yè)區(qū),所處位置不冷不熱,受海洋氣候和洋流影響,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很多鳥類動植物都在這里棲息,擁有著比較完整的生物鏈,因此也被稱為“花鳥島”,很有一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意思。
當然,除了這些自然資源,在能源礦產方面,釣魚島也擁有著不小的優(yōu)勢,別看主島面積袖珍,但它涵蓋的海域面積可不小,最重要的是可開發(fā)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根據(jù)專家勘測的數(shù)據(jù)可知,僅釣魚島周邊海域范圍內,現(xiàn)已勘測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就達到了數(shù)百億噸,當真是一塊東海上的風水寶地。
除此之外,在漁業(yè)資源上,釣魚島也完全沒有辜負這個名字,在它周邊的海域范圍內,擁有包含鯖魚、飛花魚、黃魚、帶魚在內的多種高價值魚類資源,品種豐富,營養(yǎng)充足,年捕撈量可達15萬噸,可以極大的為沿海漁民創(chuàng)收。
在旅游資源上,釣魚島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最重要的是釣魚島在海上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尤其是起軍事作用和政治作用,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距離沿海地區(qū)較近,又是太平洋上的重要中專樞紐,因此很多時候容易被人做文章或是延展到政治上,被人推上風口浪尖,但不論釣魚島面積是大是小,資源多還是少,他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釣魚島上能住人嗎?之前有人住過這里嗎?
前文就曾提到,從明朝開始,朱元璋就曾派人和琉球地區(qū)建立聯(lián)系,幾百多年的時間里,琉球也一直在向大明朝進貢,期間中轉居住的就是釣魚島,但最早的居住記錄卻還是南宋時期在福州駐守的汪大猷,在他管轄周邊島嶼期間,當?shù)剀娛垦膊榈臅r候,如果趕不回來,也是居住在釣魚島和周邊島嶼中。
(清末時期琉球居民穿著打扮)
那么很多人就有些迷惑了,一會是琉球,一會又是釣魚島,這兩個有什么關系?事實上琉球也曾是一個海上的小國,他的出現(xiàn)是在南宋滅亡后的元朝時期,隨后才有了臣服大明,一直納貢的事。至于釣魚島在行政區(qū)劃上,南宋時期已經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范,它不屬于琉球島,而是屬于澎湖列島管轄范圍內,而澎湖島往大說的行政區(qū)劃就是直接屬于福建泉州管轄,所以在當時釣魚島上居住的人或許并不多,也并不固定,但在某一時期還是有少量住戶存在的。
時間來到19世紀末,當時的琉球國已經滅亡了,就是被明治維新的日本吞并的,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沖繩,釣魚島也是在這一時期,正式失去了其中轉站的意義。不過顯然,日本的胃口并不止于琉球,在海上擴張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作為面積不大的島國,對于大清這塊肥肉,自然是垂涎欲滴,這也就是為什么后來發(fā)動了海戰(zhàn)的原因,而在這次戰(zhàn)役中,日本也順利誆騙出了釣魚島等諸多島嶼,自然也就開始了在島上經營的道路。
自從得到釣魚島后,日本政府就把這片島嶼承包給了國內一個叫古賀的商人,要知道那時候對于海洋資源開發(fā)這件事,也并不算重視,當時的日本正忙于擴張和侵略,也并不關注其國民是否在釣魚島周邊捕魚,當然也不存在開礦或者是榨取石油的行為。而這位叫作古賀的商人,顯然也并沒有什么高瞻遠矚的經商頭腦,不過在眼光上,還是受到了軍國主義的影響,不久后他調集了大量人手來到釣魚島,在這里修建了一個中轉的碼頭,給來往的船只提供食物淡水等資源,偶爾可以在這里停靠修修船。
時間久了自然就有很多日本漁民來到這里打魚售賣,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根本吃不完這些魚肉,所以又建了個魚肉加工廠。有工廠就有設備,來往運送的船只和百姓就會大量聚集,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記載,當時的島上確實來了一批固定的居民,約有270多人,這也是釣魚島住戶的巔峰時期,當然這些人也不過是追隨著工廠的發(fā)展短暫居住,到了上世紀40年代前后,這家古賀魚肉加工廠破產了,沒了營生,居民們就沒有在這里生活居住的必要了,也就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什么都有,就是沒有人。
當然了如果現(xiàn)在可以在釣魚島開發(fā)旅游資源的話,根據(jù)現(xiàn)有面積還真有人計算過島上的人數(shù)容量,最多可以容納上萬人同時上島觀光,但具體如何還要看之后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
釣魚島從來就是中國的,它是中國的領土,也是中國人民的財富,不允許任何人染指踐踏。
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