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和大家聊一部男主是超能力者的漫畫,這部漫畫很酷,名字叫——
《蘇醒&沉睡》酷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個名為“歌頌者”的組織,為了找到男主這類的超能力者,不惜投下大錢,花血本建造了一個基地。
他們研究出了一種“寄生怪物”,專門拿來“吸引”超能力者上鉤,為組織所用。
這簡直就如同為了一個游戲界的大神量身定做了一款游戲,吸引他來玩。
至于男主到底擁有何等超能力,我一會兒就告訴你,先跟著我看看這部漫畫在講什么。
首先!故事的初章就用“血腥”、“暴力”開頭,無血不歡嘛!
在日本街頭的某家游戲廳里,竟然闖入了長著“長頸鹿頭”的人類。
長頸鹿頭直接把玩游戲的人連根拔起,人頭分家。
當“長頸鹿頭”被外部情報局的人制止之后,它自己也爆頭了,與本體分崩離析。
鏡頭一轉,我們見到了漫畫的男主哉太。
更奇葩的是,他們學校接著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故,有女同學變成了“蛇頭女”。
當然,這名“蛇頭女”的下場也很慘——自己爆頭了。
這樣一看,兩件事貌似毫無關聯對不對?
但是不要忘記,我之前說過,有個“歌頌者”的組織,研制了出了“寄生怪物”用來找男主。
沒錯。不管是“長頸鹿頭”,還是“蛇頭女”,都是被動物寄生的人類。
我們不要小看了生物寄生的威力。
這些“動物寄生蟲”為了生存下去,必須不斷的尋找更適合自己生存的宿主,所以就需要不斷更換寄宿主人。
也就是說,這些寄生蟲是有意志的。
更可怕的是,這些寄生蟲會操控寄宿主人的心智,讓他們被自己所控制。
比如,寄生在螳螂上的一種水蟲,需要再水里生存,就會操縱螳螂的大腦,讓它自己下水。水蟲因此得以活下去。
而男主這樣的超能力者,就是這些“動物寄生蟲”最終要尋找的生存本體。
他們的目的就是操控男主的大腦,把他帶到“歌頌者”的組織中去。
所以,到底男主有何德何能,讓這么多人虎視眈眈?
在漫畫的一開始,男主不過是能夠觸動大腦的神經,看到某些人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用這種超能力在考試中偷看別人的考卷,似乎沒什么卵用。
然而,男主被外部情報局和“歌頌者”組織稱為“醒眠者”。
醒眠者究竟有多牛逼呢?
我們人類的的意識,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
人們所做的行為,絕大部分其實都通過“潛意識”進行的:比如心跳,新陳代謝。
“顯意識”的行為占比則比我們認為的要小的多。
可是“醒眠者”,他們神奇之處就在于,能夠100%的利用大腦。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自由控制、操縱自己的“潛意識”,讓人發揮出本來的100%才能,甚至擁有超出人體極限100%的能力。
所以,如果能支配“醒眠者”,就等于掌控了世界。
在漫畫20幾話中,女主之一“雪”出現。
雪是個醒眠者,在一次與“歌頌者”的交戰中,“雪”為了救男主,使用了過度的醒眠者能力,導致產生副作用,身體溫度大大下降。
就在雪危在旦夕的時刻,哉太開啟了醒眠者的能力。
通過運用“潛意識”,哉太快速讓自己的身體發熱,給雪的身體傳導熱量。
雪因此得救。
也許你看到這里,仍然覺得這沒什么特別的。
但是你要真么想,男主哉太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根據當時的狀況,解放并控制“潛意識”,使用不同的力量。
沒有限制,只要他想,就能實現。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了!
怪不得會有那么多人覬覦他的力量。
其實,世界上很多科學理論已經告訴我們,人類的潛能比我們想象的巨大的多。
我們只不過利用了冰山一角。
然而,生活中,我們會用自己的潛意識給自己設限制。
困難來臨之前,我們還沒行動,內心卻已經作出“無法成功”的判斷,退縮了。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恐懼”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我想這個漫畫也想側面告訴我們,我們總是在外在世界尋找解答和幫助,殊不知,答案就蘊藏在我們體內。
我們,有無限的可能性。
給你推薦一本,《微小說與小小說》,書友平均打分7.8——8.5,打“超酷”滿分的占一半以上。
在縱橫中文網。
有微小說(每篇字數與微博相等,在140字以內)和小小說(每篇字數在3000字以內)一百多篇。
在起點中文網還有續集,共三百多篇。不過現在起點整改,大概三百多篇里難免有問題嚴重的,所以現在看不到了。
之所以說耐看,首先是新穎、獨創。
跨文體寫作,小說、故事、新聞、段子、微博……,都作了小說處理。
其次意味深長,需要讀者有一定智商。
可以說每一篇都是發人深思的寓言。
不信請看置頂的一篇小小說,《三張五線譜》。既神話又現實,寫的是特殊十年時期的民間故事,那故事當年在全中國口口相傳。寫一小鎮青年拿著三張五線譜去找一個拉小提琴的音樂學院的美女學生“復仇”,一張一張,都有故事,第三張要了美女的命。當然,最后青年被槍決。
這故事是個傳奇,但不乏思想性,可以引發太多的感慨和思考。
再看一篇微小說,是這本書的第一篇,讀完可以看出,不只是講學生的事。
全文如下:
1.好學生和調皮學生
一個好學生,非常遵守紀律。
她遵守交通規則,可是在斑馬線上被飛馳而來的汽車撞飛。
一個調皮學生,凡事不講規則。
他在闖紅燈時被汽車撞倒。
還有一篇,也是講學生的,但可以看出,是一個寓言。
14.憤怒的小學生
張丹是紅光小學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放暑假了,表哥來家里玩,帶著課本。張丹就翻看表哥的課本,她熱愛學習,不相信自己讀不懂高中課文。
一天,她翻看表哥的語文書,翻到課文《鴻門宴》,她看到課文中有一個跳蚤的“蚤”字,覺得課文一定好玩,就纏著表哥給她講。表哥就講:“......‘沛公軍霸上’——沛公就是漢高祖,漢高祖你知不知道?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軍就是駐軍,霸上是地名,連起來講就是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這個地方。”
張丹就瞪大了眼睛:“有這么寫文章的嗎?根本就不通順!‘沛公的軍隊霸上’?”
她表哥就給她講“軍”在這里作動詞用,不是名詞軍隊的意思,是駐軍、軍隊駐扎的意思。
“有這么亂用的嗎?”聽完講,張丹嘟著嘴,很生氣。
“你不懂,這是司馬遷的文章啊!”
“什么司馬遷?我只聽說過司馬光!”
她表哥又往下講,講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說這是項伯對劉邦說的話,意思是明天一早不可不早早來向我們的項王謝罪,項王就是項羽,項伯是他叔父。
“什么什么什么?你看這個‘蚤’字,它是跳蚤的‘蚤’,你怎么說是早早的‘早’呢?”張丹的學習確實是很好的,反應也特別快,一下子就發現“蚤”字在這里用錯。
“這是通假字,你上了初中就知道了。”
“哼,什么‘通假字’?早上的‘早’寫成跳蚤的‘蚤’!明明就是寫了錯別字是不是?“
“司馬遷是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怎么會寫錯別字?這叫故意寫錯別字你懂不懂?”
“老師說了,不管多偉大的人,都要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寫錯字就是寫錯字,還‘故意寫的’,一點也不謙虛,一點也不勇敢!”
張丹的表哥見一時說服不了她,就去廚房做飯。后來,爸爸媽媽都下班回來了,他們都在同一個研究所工作。
張丹就告表哥的狀,說是表哥給她亂講課文,課文出了錯也不準別人指出。張丹的父母一看課文就什么都明白了。他們批評張丹不虛心,還沒學到的知識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虛心,跳蚤 的 “蚤”字就是表哥說的——通假字。
張丹委屈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她覺得表哥和爸爸媽媽都在袒護司馬遷。大人們怎么都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呢?
【如果對作者的小說感興趣的話,在縱橫中文網他還有一本《十五條船》,講李清照和她滿滿十五條船文物古籍的故事;在紅袖添香還有一本正在連載的《學渣快樂》,已更27萬字。】
藝術就美,美才叫藝術,不過這個美是理論上的美,也包括丑(不是生活中的的那種丑,而是勸善的丑。)這是從理論上來說的。從藝術家個人的角度來說就是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審美理想和表達自己的情況,就是藝術。不能利用一定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審美理想的是工藝美術,雖然帶了一個藝字但距離藝術相對遠一些。
藝術不是對自然、社會、人性簡單的描繪,而是融入了藝術家的審美情感的在創造。藝術所要傳遞的是真善美。即便在展示丑也是為了更加的表現真善美。這就是藝術。
藝術是對生活中提煉概括和升華,所以,藝術作品往往源于生活,高與生活和現實,甚至對現實有引領和指導,警示作用。
所以藝術從表面看是藝術家的事和愛美之人的事,實際上是社會的大事。藝術可以改變或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特別是文明程度,所以藝術是美的化身。
閱讀是陪伴寶寶一生的好習慣,從出生開始就應該培養,但是如何選擇適齡的繪本是每個家長都很頭疼的問題。
2歲以下的寶寶比較喜歡簡單、清晰、色彩鮮艷的圖書。特別是有大幅圖案和簡短文字的圖書最能有效提高寶寶的語言發展水平。
有簡單的韻律、動植物圖片和娃娃笑臉的圖書,最受青睞,配合上有韻律的文字,趣味有意義的故事情節,都很適合和小齡寶寶親子共讀。
下面啟明長源教育給父母們精選了2歲前寶寶必看的十大繪本。
1
《My Car》《Trucks》《Boats》《Planes》《Machines at work》
作者Byron Barton
Byron Barton(拜倫·巴頓)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幼兒童書作家及插畫家之一,他為孩子們創作了很多杰出的兒童圖書。
他的圖畫書一貫采用鮮艷明亮的色調、簡單的構圖和色塊,用干凈的背景突顯故事的主題,看上去粗粗笨笨的線條,畫出來的形象卻十分可愛,小寶寶們簡直愛到不行。
他最擅長畫的就是交通工具類作品,小車迷們對此全無抵抗力。
故事簡單、語句不長,讓寶寶學習英文也毫不費力,循序漸進。
大面積使用高純度色塊的設計能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小寶寶更加友好,而且有助于刺激孩子的視覺發展。最適合寶寶的小開本尺寸,撕不爛紙板書,圓角設計,也不會劃傷手!
2
《Secret Seahorse》
作者:Stella Blackstone
一只小海馬在海底世界探險的故事,每一頁都需要家長引導寶寶耐心的去尋找海馬藏在哪里,是在海草的里面,還是在螃蟹的身后,或者是在魚群的里面呢?
通過好玩的尋找游戲,寶寶認識關于海馬的一切,它生活的地方,它的生活模式,還有其他海底生物的英文單詞。是一本非常適合2歲以下的小齡寶寶閱讀的繪本。
3
《晚安,月亮》
作者: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以孩子的感官視角出發的睡前故事書,該書自1947年發行至今,仍然在國際出版界長踞暢銷書排行榜中。不同的譯文版本發行已超過1000萬本。甚至被紐約公共圖書館選入「本世紀具有影響力的經典書籍之一」。
4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作者:艾瑞克·卡爾
如果說有一條蟲子能一路暢通無阻地從一個國家爬到另一個國家,那么就是它了! 三十多年來,這條從艾瑞克·卡爾手里爬出來的紅腦殼、綠身子、高高地弓起身來走路的毛毛蟲,已經“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萬個孩子的心。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一只很餓的毛毛蟲,四處找吃的,最后破繭成蝶的故事。
故事雖然簡單卻得到了千千萬萬孩子們的喜愛,從故事里,寶寶可以學到各種水果和食物的英文,簡單的數學和數字的概念,還有關于毛毛蟲是如何成為蝴蝶的常識。
5
《猜猜我是誰》
作者:尼娜·蘭登
這本游戲書是一扇神奇的窗口,打開它,簡單易懂、韻味十足的謎語,以及豐富多彩的圖畫,都會撲面而來,不管是對于牙牙學語的寶寶,還是蹣跚學步的孩子,它都會是一份完美的禮物。
整本書顏色非常鮮艷,每一頁都有洞洞,洞洞后面都有圖,有奶牛、貓頭鷹、斑馬、火車等,最后一頁是一面鏡子,寶貝最后猜到的是一張自已的小臉。媽咪們配合一下表情聲調,小寶寶們很吃這一套,常常會逗得小寶寶哈哈大笑。同時,這也是一本雙語教學的絕佳教材。
6
《撅嘴巴的大頭魚》
作者:丹·漢納
豐富的色彩,細致的表情,活靈活現地展示了這個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這本書在美國獲得了兒童圖書兩項非常重要的獎:一個是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兒童圖書;另一個是《紐約時報》年度十佳童書。
故事要從這位大頭魚先生說起,請注意它的嘴巴
是不是和其它的魚不太一樣,因為長著這張標志性的撅嘴巴,它頗有些無辜地成為憂郁沉悶、慵懶乏味的代言人。最糟糕的是,連它自己也這樣認為了,海底世界多么美麗,它卻整天無精打采地撅著嘴巴游弋,這樣真的不太好。
海里的好朋友們,都勸說大頭魚先生,希望他能夠快樂一點。最后他被一個甜蜜的吻改變,變成了快樂大頭魚先生。
7
《Press Here》
作者:Herve Tullet
書中用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點玩了一個很好玩的游戲。
打開書的第一頁,全白的書頁中間只有一個黃色的圓點,“按一下這個黃點,就能翻到下一頁。”
第二頁書中出現了兩個黃點,“很好!再按一下。”接下來的每一頁都是通過摸一摸、搖一搖、吹口氣、拍拍手,然后翻到下一頁,看看會有什么“魔法”出現。
閱讀這本書,對于成年人是一次觀念的更新。因為它并沒有太多情節,就是好玩。小寶寶一定會喜歡的一本繪本。
8
《愛心樹》
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
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采集樹葉,給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在這個故事里,小男孩兒是大樹的玩伴,他爬樹、摘樹葉、吃蘋果,在樹蔭下乘涼,在樹干上蕩秋千。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可是,男孩漸漸長大,他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男孩長大后,希望獲得金錢,大樹便把蘋果給了他;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樹把樹枝給他造房;男孩對生活不滿意,希望出去遠航,大樹把樹干給他造船。許多年過去,男孩已經變成垂暮的老人,疲倦地回到大樹的身邊。大樹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給他,只是讓男孩坐在自己的樹墩上,好好休息。
這是一個施與愛的故事,愛心樹究竟代表著親情還是友情,每個讀者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思考。
9
《Ten Tiny Toes》
作者:Caroline Jayne Church
用最簡單的粗線條勾勒出了一個萌萌噠小男孩,加入了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的泰迪熊,圖形簡潔卻特別招人喜歡,一方面讓每個父母都不禁會想到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從封面到內頁的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溫情可愛,整體的構圖和文字排版也很大氣。
這是一本讓寶寶認識自己身體部位的書,也是一本英文啟蒙繪本,通過粉黃,粉藍,粉綠,粉紫,粉橙,紅粉這些鮮艷的顏色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有助于寶寶自我意識的形成。
書中有很多押尾韻單詞:如wiggle和giggle,low和go。有重復的單詞如:Mouth, ears, eyes, nose, arms, belly, legs, and ten tiny toes!有重復的句型:Touch your...,...這樣的句型結構安排,使得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背誦。
10
《大衛不可以》
作者:大衛·香農
每個看過《大衛,不可以》的孩子都會非常喜歡大衛,這個天真無邪、把家里搞得一團糟的小男孩讓他們覺得又開心又釋懷,世界上哪一個孩子不渴望像大衛一樣隨心所欲地在墻壁上亂寫亂畫、把浴室變成一個沼澤地、頭戴鐵鍋敲得叮當亂響。
但盡管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寶寶不可以做,但是媽媽不會因為你做錯事而不愛你,不論如何,媽媽的愛不附加任何的條件,常常做錯事的孩子看到這一幕時,一定會覺得很安心。看繪本的同時學會規矩和也感受到愛,陪伴孩子閱讀的爸爸媽媽,不妨借此機會也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吧!
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后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并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后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里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圖畫書這一形式不分語言文字,我認為都具有五大功效,其一是母語學習,其二是學技能長知識,其三是生活常識和人際交往,其四是行為規范的養成與引導,第五是審美情趣的培養。當一個合格的故事媽媽成為越來越多完美媽咪的目標了。甚至很多媽媽爸爸開始通過英文繪本的閱讀來引導孩子進入英語學習的樂園。
(1)“a little box of learning”包括First words,Counting,Things that go,Mummies and Babies四本。包含了母語學習、長知識學技能的兩大功能。
(2)《神奇校車》作者Jonna Cole的一套低幼叢書,就是給孩子們“樹立”規范用的。分別引導孩子怎樣“當哥哥、做姐姐、爸爸媽媽抱、如廁、分享”等行為。包含了生活常識和人際交往以及行為規范的兩大功能。
虧了有網絡,還有各地的特色書市和書店,可以買到原版童書。孩子閱讀原版童書真是一舉兩得,即可學習英語,也具備母語童書的各項功能。就我家的經驗來說,孩子越早開始親子共讀原版童書越好。
引導
只是我們媽媽爸爸們要清楚,怎樣開始與孩子親子共讀原版童書。我家老大因為母語繪本親子閱讀的關系,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不看書都不行,上個廁所都必須看書。但是他卻對英文童書閱讀沒有建立興趣。女兒20個月時,我們開始英文和母語童書的閱讀同步進行,基本上不會拒絕。
為此,我們針對哥哥這樣已經習慣于閱讀中文的孩子的情況,制定了抓住興趣、逐步滲透的策略。具體方法有:
1、興趣導入。哥哥喜歡恐龍、太空和機器戰警之類,我們就提供相應的英文圖書,比如《Power rangers》、《where’s Rex?》、《Detective Dinosaur》等;
(3)《Power Ranger-Jungle Rury》說的是幾個以森林動物虎、狼、獵豹、美洲虎合力打敗功夫大師,拯救地球的故事。很符合男孩子的興趣。故事縮編的簡單清晰。名社DK名不虛傳啊,出版的幼兒分級讀物經常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內容。且結構合理,前面有父母指導,書后有圖文詞典。
(4)《Where’s Rex?》是麥克米倫兒童分級讀物系列中的Level2的一冊。故事簡單但有趣,圖畫為主,情節說明文字短,對話內容更短,單詞量少,容易拼讀。書后同樣有圖文詞典,并且多了互動練習。
2、熟悉劇集導入。我們先行選擇了《Dora》和《PeppaPig》的DVD播放給孩子們看,他們都比較喜歡這兩個入門級的英語學習節目。對其中的人物和大致情節和情景都有了認識。有了這個鋪墊,我們會買來相對應的英文繪本給他們閱讀。
(5)《Dora》妹妹和哥哥同步看朵拉,也非常喜歡。
3、熟悉的母語童書導入。很多經典童書都有了簡體中文版。經過親子閱讀,我們也了解了孩子們喜歡的書了。我們會專門尋找一部分這樣的原版書來,效果也非常好。比如,查理和勞拉系列,《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蘇斯博士系列、spot dog系列等。
(6)“Dr. Seuss” 蘇斯博士應該是許多家長非常熟悉的英文讀本了,國內也出版了。
(7)《Charlie and Lola》在CCTV播放后,知名度也大為提高。因為是兄妹倆的故事,符合我家實際,也受到我們的喜愛。
(8)《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猜猜這本書有多經典!
4、熟悉的歌曲導入。為了練耳朵和制造語境,我們是提前在家里、在車里播放英語童謠。這些經典的英語歌曲很多都有相應的童書出版。
(9)“Sing a song book”系列中的《Twinkl,twinkl,little star》,還是立體書呢。一邊唱一邊看,豈不樂哉!
我家2歲的妹妹屬于剛開始進行閱讀的孩子,導入英文童書的閱讀和學習相對容易一些,可以直接講讀原版圖書。當然,一定要在學習了解了英文的字母后開始比較好。妹妹跟著哥哥通過唱歌謠很快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雖然不是很清楚每一個,但是已經形成了字母的概念。
原版圖書的選擇
作為初學者,我們會參照分級閱讀的一些通用原則選擇合適的原版書給妹妹。有過中文親子閱讀經驗的人一定知道在閱讀早期可以選擇一些紙板翻翻書。很多紙板翻翻書的內容是針對低幼創作的。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動物、色彩的小開本的翻翻書。比如《my first colour book》
(10)《My first clour book》小小翻翻書,一頁一個顏色。
(11)“the animal patch”是一套動物為主角的紙板巴掌翻翻書。這類翻翻書,特別適合2歲前后動手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動手翻看。
(12)“a peek-a-boo guess who”也是一套可以識別動物不同行為,順帶識別色彩的翻翻書
(13)“buggy buddies”是一套帶塑料手環的硬板翻翻書。小仙女系列特別適合給女孩子。妹妹經常手上套著2、3本,既可以做玩具,也可以隨時要我們給她講讀。
這些翻翻書雖然有識物試聽的功能,很快地孩子就能夠自己翻讀了。我們就可以開始閱讀有故事情節的英文書了。我們選擇的包括經典故事,如《The Fox and the Crow》、“彼得兔系列”,也有系列的知名繪本,如“I can read!”中的“Biscuit”系列,還有很多同級別的單本繪本,比如《Ten little fingers》。
(14)《the fox and the crow》人人皆知的伊索寓言之一。我們和孩子一起看的時候,很容易吸引孩子。文字依舊不多,有一些長句子了。第一次讀的時候,哥哥就很入迷且能聽懂的樣子。
(15)Biscuit是一只小狗的名字,它和它的女主人經歷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接著慢慢過渡到閱讀一些故事性更強,文字更多,或者是有趣的科普類原版書,比如《Who’s been eating my porridge?》、《》do you have a secret?》、《ant attack!》
(16)《Who’s been eating my porridge?》小熊不愛喝粥,爸爸怎么辦呢?
(17)《do you have a secret?》是一本關于秘密的書,告訴孩子有的秘密使人快樂,有的秘密使人不安,有時候不要獨自承擔,也好和大人說,從而來保護孩子。我家哥哥讀了后,就會把有些秘密跟我們說啦。哈哈,意料之外的收獲哦。
(18)《ant attack!》是一本觀察螞蟻行為的小科普書。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孩子的不同敏感期和興趣點,然后尋找合適的英文圖書和孩子一起閱讀。因為他自己有興趣,效果更好。比如,針對我家哥哥對太空和恐龍的興趣,我們就跟他一起讀《let’s go to space》、《I see…》《detective dinosaur》等。
(19)小小愛因斯坦系列里的《let’s go to space》里面的知識點,比《神奇校車》里少多了,哥哥喜歡翻來翻去,偶爾要我們給他讀。
(20)《I see》是通過天文望遠鏡看星星,實際上講形狀的書。比較淺顯有趣。
(21)我們有黑貓警長,人家有恐龍偵探,《detective dinosaur》就是恐龍偵探的有趣故事。
怎樣讀英文童書
爸爸媽媽的準備工作
我們開始讀的時候也有困惑,比如發音不準怎么辦?孩子沒有興趣怎么辦?會不會影響中文的學習和發展啊?等等。其實,我們一旦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學習能夠發,開始學習英文,看到孩子們和我們一起親子閱讀的快樂,這些問題都不復存在了。
不過,還是有些注意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是爸爸媽媽的行動可以高調,心態絕對要放低。要舍得花錢去購買原版書,要舍得花精力去陪孩子一起閱讀。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及,不要隨意定一個英語要達到如何如何的目標。
開始給孩子讀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通讀幾遍,查生詞,定語調,找出節奏來。同時要特別注意,文圖之間的關系,很多人會忽視這一點。在讀的時候不要強調去看英文。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