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道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為實現該時期的基本路線和基本任務,對教育工作所提出的總的指導方針。
教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一,作為大學生,首先要以學為主,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和思維水平。大學的學習科目較多,難度加大。除了認真聽講以外,最重要的是自已要下苦功夫,珍惜學習時間,加強自學,做好自學筆記。要努力完成課后習題,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專業,加強解題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如我教的一個學生,在高中時兩次入選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在高中階段就自學了大學數學系的很多課程,如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等,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后,更加刻苦認真,北大畢業后再經五年學習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又經過幾年努力,在國際重要數學刊物上發表了二十多篇數學論文,解決了計算機理論和組合方面三十多年懸而未解的數學難題。大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開展一些科學研究工作,力爭在本科畢業時發表一兩篇學術論文。
第二,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品德修養,不斷完善自已。要認真學習一些名著,提高自已的思想覺悟,要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尊敬師長,樂于助人,要關心集體,熱愛勞動。要積極參學校和班級的集體活動,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工作,在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社會實踐中提升自已。
第三,要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力爭為國家工作五十年。要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練的習慣,要按時作息,要堅持早晨長跑,要發展自已的體育特長,在體育運動中陶冶情操,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總之,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要不斷完善自已,提高自已,努力使自已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使自已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自已應有的貢獻。
五育并舉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一種思想主張。
“五育”并舉的教育就是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是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要求的,是對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從人才培養看,也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規律。
綜合素質評價其實是基于學生成長發展事實,對學生學業修習狀況、核心素養和日常行為表現的系統評價,旨在客觀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
評價內容主要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
1、新時代好少年: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由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在河南洛陽舉辦的“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活動,宣傳發布了10名優秀青少年的先進事跡。
2、傳承紅色基因: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面對敵對勢力的阻撓詆毀,面對自然災害的洶涌來襲,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用勤勞和智慧、用堅定與執著,寫下了令世人驚嘆的“中國故事”。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文化與科技和互聯網融合,形成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和“互聯網+文化”的發展戰略,這些強勁因子和活力素正在滲透到文化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的每一個環節,貫穿到產業發展各方面。
4、志愿服務:傳播志愿服務理念,營造“奉獻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務濃厚社會氛圍,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5、“勞動美”社會實踐:培養青少年養成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為主線,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校開展了“勞動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6、“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活動使師生了解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勇于面對現實,勇敢挑戰困難,以良好的心態快樂學習、生活。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