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先求流函數,令其等于常數就是流線方程。 通常用φ 表示速度勢,用Ψ表示流函數。由dΨ=-Vydx+Vxdy=-{ cy /(x^2+y^2)}dx+{ cx /(x^2+y^2)}dy=c {(xdy-ydx)/(x^2+y^2)} =c{(d(y/x)/[1+(y/x)^2]} 積分得 流函數Ψ= c arctg(y/x)= cβ令Ψ = 常數 ,得流線方程 β=常數流線是一組由原點o發出的一組射線(c>0,為平面點源流動); c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后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歐拉方程:對無粘性流體微團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到的運動微分方程。歐拉方程是無粘性流體動力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方程。應用十分廣泛。1755年,瑞士數學家L.歐拉在《流體運動的一般原理》一書中首先提出這個方程。
在研究一些物理問題,如熱的傳導、圓膜的振動、電磁波的傳播等問題時,常常碰到如下形式的方程:
其中a、b、c是常數,這是一個二階變系數線性微分方程。它的系數具有一定的規律:二階導數的系數是二次函數,一階導數的系數是一次函數的系數是常數。這樣的方程稱為歐拉方程。例如:
等都是歐拉方程。
化學中足球烯即C-60和此方程有關
丹尼爾·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了“伯努利原理”。這是在流體力學的連續介質理論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學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其實質是流體的機械能守恒。即:動能+重力勢能+壓力勢能=常數。其最為著名的推論為:等高流動時,流速大,壓力就小。伯努利原理往往被表述為p+1/2ρv2+ρgh=C,這個式子被稱為伯努利方程。式中p為流體中某點的壓強,v為流體該點的流速,ρ為流體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該點所在高度,C是一個常量。它也可以被表述為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伯努利方程是由機械能守恒推導出的,所以它僅適用于粘度可以忽略、不可被壓縮的理想流體。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10月,他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和二百多位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 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
同年與何祚庥、徐建銘、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學報》上相繼發表了《β衰變的角關聯》、《輻射損失對加速器中自由振動的影響》、《輕原子核的變形》等論文。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于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