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元鄉人——95后新新農人、元宇宙里的原住民、元宇宙里的新農人、元宇宙里的鄉村振興帶頭人。與其他新農人相比,元鄉人都是95后的年輕人,他們返鄉創業的熱情高漲,對鄉村農業發展的眼界更加開闊,他們不僅能吃苦,而且善于在勞動中總結先進經驗并加以利用
元鄉人——95后新新農人、元宇宙里的原住民、元宇宙里的新農人、元宇宙里的鄉村振興帶頭人。與其他新農人相比,元鄉人都是95后的年輕人,他們返鄉創業的熱情高漲,對鄉村農業發展的眼界更加開闊,他們不僅能吃苦,而且善于在勞動中總結先進經驗并加以利用,他們返鄉投身于農業,給鄉村農業發展帶來新的激情和技術,讓農業的發展更加充滿希望和未來。
農參特開設“元鄉人”欄目,專注于元鄉人研究,一起探索未來農業品牌的發展路徑。
印象中,年輕人從事農業活動應該是靠著先進的設備發達的網絡一騎絕塵,但是江西宜黃的這個小伙子卻是靠著養豬實現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陳倔強,1996年出生,江西宜黃人。在2016年畢業的時候,同學們大多選擇在城市里找一份體面的工作,20歲的陳倔強卻想: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也許回鄉創業實踐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在親戚朋友們的不解之中,陳倔強倔強地決定回家創業,就從幫父親養豬開始。
大學生不僅可以坐辦公室,也可以做農民,甚至可以做得更好。陳倔強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是比較愛折騰的人,喜歡創業,現在都在說鄉村振興,鄉村要實現振興,產業一定要興旺,只有產業興旺了,鄉村變美麗了,農民在家鄉就能過上富足生活,鄉村才能夠留住人。
創業之初,生態養豬
從上學的時候,陳倔強就開始“闖”社會了。課余時間他和同學組建團隊,從地攤銷售、駕校招生、推廣軟件工作干起。不斷積累銷售經驗和社會經驗。畢業后,他拒絕了合作的電子產品銷售公司老板的高薪工作,在父親的支持下回鄉創業,準備做大自家的養豬場,打出品牌。
養豬是辛苦的,想養好豬,首先要了解養豬的基礎知識。于是陳倔強從最臟最苦的掃豬圈開始,邊做邊學,在父親的指導下和自己實踐中積累養豬經驗。當地的軍峰山素有“贛東屋脊”之稱,生態環境絕佳,陳家的養豬場就建在軍峰山腳下。陳倔強父親辦的豬場主打軍峰野牧生態跑山豬品牌,但因為不同于普通豬,生態豬飼養成本高,價格貴,很多親戚都勸陳父不要“瞎折騰”,養點普通豬銷量大、好賺錢,比養生態豬好多了。
而陳倔強作為年輕的元鄉人,卻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的眼光和想法,他在加入養豬場后認為,普通的豬肉不缺市場、市場也不缺普通豬肉。同質化競爭并不利于長期競爭,反而是高品質的豬肉是有巨大潛力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對生態產品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生態跑山豬的市場也會越大。為此,應當整合當地生態豬養殖戶,這樣才能形成品牌。16年11月,陳倔強組織當地6家貧困戶、1家殘疾困難戶、8家農戶成立宜黃縣神崗鄉軍峰野牧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做大生態跑山豬,共同致富。
對于生態品牌的認知,讓陳倔強堅定了繼續養生態跑山豬的信念。經過努力,他先完善生態跑山豬的銷售體系,穩定“軍峰野牧”的口碑,陳倔強發揮自己在大學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銷售能力,親自完成對縣里生態跑山豬肉門店的銷售工作,短時間內就將銷量提升兩倍,又通過一系列推廣活動提升知名度,使生態豬肉的銷量明顯提高。堅持一年多后,當地逐步開始接受生態豬肉。近幾年來豬肉價格波動厲害,普通豬肉銷量下降,陳倔強就帶著生態土豬肉,登門拜訪當地生鮮供銷平臺,用專業知識和誠意打動負責人,贏得合作的機會。最終讓軍峰野牧跑山豬成為了當地的知名生態豬肉品牌。
同時,陳倔強這個年輕的元鄉人不同于其他農牧場主,面對豬場已經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急于擴大豬場的養殖規模,而是以確保產品品質,維持品牌口碑為第一要務。陳倔強認為,“軍峰野牧”未來要走的是精品土豬肉路線,養殖生態土山豬對基地環境的要求很高,建設新基地很難短期內實現成功,豬場的規模擴張需循序漸進不能盲目擴大。快速的擴張容易帶來產品品質下降,不利于品牌口碑。
陳倔強對豬場的未來有自己明確的發展規劃,在養豬之余,他準備以豬場為基礎,逐步豐富產業業態。他在宜黃縣城里開了一家直營包子店,主推產品就是土豬肉包。在賣豬肉的同時,通過賣豬肉包子間接幫助生態跑山豬肉打響品牌名聲,提升品牌知名度。
如今陳家的豬場已經年產600多頭跑山豬,產值300多萬,在宜黃家喻戶曉。消費者和各大商場、新鮮市場都對他的生態跑山豬贊不絕口。
建立公司,打造品牌
年輕的元鄉人更能經受挑戰,2017年,隨陳倔強一起返鄉創業的同學因家人原因離開鄉下返回城里,陳倔強的創業之路又變得孤獨起來。95后的元鄉人在小縣城大有所為,但小縣城卻缺乏青年人才,陳倔強很多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所以合作社發展得也比較緩慢,這讓他十分疲憊。但年輕的元鄉人總是能更快的適應變化,陳倔強在那段時間讀著《毛澤東傳》,遙想當年主席的堅毅與豪邁,他還是決定克服困難繼續前行。
陳倔強首先解決的是人才不足的問題,作為年輕的元鄉人,他熱情開朗,積極主動地社交溝通,尋找人才。陳倔強聯系其他的返鄉大學生,想跟他們形成團隊,一起做大事業。這些年輕的新農人跟他有共同的目標,大家都想為宜黃當地的優質農產品創造更好平臺,使當地產品走出江西。陳倔強找到其他兩位返鄉創業大學生鄒進華和張喜軍,三個人團結起來,決心一起努力。經過走訪調查,他們發現宜黃當地農產品品種很多,但由于分散種植、各自銷售,產量很低,質量也良莠不齊。小散亂的產品無法形成品牌,也就沒有競爭力,只有集中優質的產品才能形成品牌,拓寬銷路,占領市場。于是他們決定要在宜黃當地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本地農產品品牌。
整個團體目標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2017年5月,三人成立江西裕望農業有限公司,注冊品牌“三川一品”。寓意是:三人齊心協力,讓大山里的高品質農產品走出去。
為精挑產品,形成優質品牌,他們深入宜黃各大鄉鎮考察學習,經過近一年的走訪和調查,他們跟農戶們一起成功開發黑筍干、九制黃精、紅薯粉絲、百合粉、樹香菇等多款品質穩定且受市場歡迎的特產。以百合粉為例,為打消農戶的顧慮,形成穩定生產,陳倔強找到村里精通百合種植的農戶,向他們預付定金,由他們帶頭開辟部分土地種植百合,并請來專業技術團隊全程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百合成熟后加工制成的百合粉,由于生產標準,質量高,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品牌打響后,越來越多的農戶也陸續與“三川一品”展開合作。
同樣聚在“三川一品”旗下的特產還有當地的野生黃精,當地農戶把黃精當一種“野山姜”賣給藥販子。陳倔強發現后,細心詢問,了解到這種“野山姜”經過多次的蒸曬后口感不錯,有補氣安神的作用。又經查閱資料了解到“野山姜”就是列《神農百草經》的上品黃精。于是陳倔強決定完全采用古法九制(九蒸九曬)工藝加工野生黃精,且全程不與鐵器接觸,并且嚴格把控蒸制的時間、火候、曬制干度等等每一個細節,確保山精口感絕佳、營養不失。九制野生黃精上市后,馬上收到廣泛好評。
在幫助當地產品品牌化的同時,公司在宜黃縣城開設了2家線下銷售門店,除傳統銷售渠道外,還拓展了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抖音小店等線上渠道。目前公司的網店“江西消費扶貧宜黃館”已經上線宜黃蜂蜜、竹蓀、葛粉、百合粉等幾十種特產產品,通過線上銷售的方式積極拓展品牌銷售渠道,提升品牌效應。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三川一品”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成為宜黃當地家喻戶曉的農產品品牌,共幫助500多家偏遠鄉鎮的農戶把優質農特產賣上好價錢。為當地扶貧做出巨大貢獻。
創業的路還在繼續,他對人生的思考也從未停止。他說:“社會給了我立足之地,讓我有了未來。我決定把這份感恩,更好地回饋給社會,也努力為鄉村振興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忘初心,社會責任
一個品牌有了影響力,自然應當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當地政府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既能維護品牌聲譽,也能挖掘品牌潛力,社會造就了品牌,品牌也應當反哺社會。
當年陳倔強做調查的時候發現:自己家的豬肉好是好,但是在普通環衛工人眼里卻是奢侈品,他們很少買。看著環衛工人們每天這么辛苦,陳倔強決定直接把自家豬肉送給他們一些,讓他們過年也能吃點好的。于是父子倆每年春節都會給環衛工人們每人免費送2斤自家生態土豬肉,無論環衛工人們換了一批又一批,這項善舉始終堅持如一,哪怕前年豬肉價格大漲,也毫不動搖,至今已是第六年。
除此之外,陳倔強還把公益活動延伸至偏遠鄉村的“微型學校”,山村學校學生少,條件差,多幫一點是一點,保證每個孩子都能有書讀,未來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就是品牌的社會責任。
陳倔強個人目前被授予"宜黃縣首屆五四青年獎章""宜黃好人"“撫州好人”等榮譽稱號。他說:“在這段艱苦歲月里,得到了太多太多人的幫助,我們更加感恩生活,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感謝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社會給了我立足之地,讓我們有了未來。我們決定把這份感恩,更好的回饋給社會。《論語》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的家庭,是極為平凡的,沒有奢望能在社會上功勛顯著。我希望的,是誠實務本,做一個誠實的商家,做一個常懷善意,懂得感恩的人。我依舊教育我的兒子受之恩惠則一定要回報社會,回報他人,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正能量。希望在我們的下一輩,子子孫孫都能學會感恩,傳承善意。”這些善舉既是社會責任,也是95后元鄉人的遠見和素質的體現。
農業邁向現代化的核心是改變農業工作者的傳統思維。當越來越多的95后元鄉人加入到農業行業之后,新的思想和實踐也將被注入到傳統農業領域中來。陳倔強通過優質的生態品牌、優質的原生態農產品品牌銷售平臺,反哺當地生態農業發展,以品牌發展帶動鄉村振興。這些經驗必將會是未來元鄉人和未來農業的典范和方向。
參考資料:
[1]農村青年雜志:陳倔強的“倔強”創業路
[2]宜黃縣人民政府:市文明家庭之陳倔強|以小家溫暖大“家”
[3]投農業:大學畢業回鄉養起跑山豬,做火農特產供銷平臺
[4]以文:“三川一品”:翻一座“山” 為一個夢 ——專訪江西裕望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倔強
金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