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摘要】牛年已到,回顧過去的鼠年,得益于中西藥控疫得利,國內相對安穩的經營制造環境,崛起的“牛頭”已經出現,四季度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報復性拉動,在國家各經濟指標快速轉強引導下,藥材交易信心順勢恢復,價格指數在7月底轉正后,一發不可收。
【摘要】
牛年已到,回顧過去的鼠年,得益于中西藥控疫得利,國內相對安穩的經營制造環境,崛起的“牛頭”已經出現,四季度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報復性拉動,在國家各經濟指標快速轉強引導下,藥材交易信心順勢恢復,價格指數在7月底轉正后,一發不可收。年末藥材價格指數延續了去年強勢而收尾。
雖說2020年總指數的上揚多因中小品種的頻繁爆發,尤其是野生、進口、香料類多個中小題材輪番上演,短線疫情題材先揚后抑,但最后持久穩住陣腳依舊要還靠大宗類藥材。這些品種面積大,產業鏈長,就業人口多,知曉面廣。對于經濟較單一、生產力落后的地區來說生產不可或缺,扶貧不能少,產業不能停。
北方的大宗根莖類占主導地位,強大的信心和成本經受住了中成藥開工需求不足的整體價滑,并保持了根莖類指數5%左右的上漲,且不說黃芪、黨參、白芍、白術、三七、麥冬、人參、丹參是在硬扛。但黃芩、黃精、黃連、桔梗等強勢上揚確實功不可沒。尤其是權重最大的-------黃芩。
1、歷史價格分析
黃芩連升三年不是沒有原因,從歷史價格走勢來看,2010年家種黃芩從產新后41元左右的高位跌下,2012年一年跌去一半,直到2015年產新不足10元的谷底。
接下來漫長而穩健爬升,2016年7月從11元起步,到9月漲至13-15元,2017-2019年在14-16元上下運行近三年時間。2019年繼續上升到18-20元左右,持續三年多的好行情,按期生產周期,應該恢復而價滑,2020年價格不但沒有下滑,反而牛氣哄哄,從22元漲至27-28元。2020年年尾鮮貨上市,新貨價格出現小幅下滑,但是,依然堅挺在26元上下。
整體周期看黃芩還未到達前高點的70%,究其細節,有幾個原因,一方面山西、陜西興建太陽能光伏發電占了更多的陽坡黃芩種植地;另一方面疫情剛需下,需求得到比其他品種更好的支撐,有人反映在售貨不多,有惜售的情況;再者高含量的鮮貨為主的山西、陜西習慣性核心產區正在縮減規模,例如山西運城聞喜縣、陜西澄城縣,這些產區從2017年開始每年下滑20-50%的規模,規模外擴到內蒙遼闊地區,目前質量一般。
2、指數走勢
2021年2月9日黃芩價格指數值為1166.21點,低于此時總指數的1362.37點。從2013年12月6日至2021年2月9日黃芩價格指數與總指數的歷史走勢來看,黃芩價格指數一直在低于總指數。整體走勢曲線類似,生產效率未顯著突破。
3、漲跌分析
2021年2月9日黃芩價格指數值為1166.21點,今年以來黃芩價格指數累計上漲了4.87%,強于總指數的趨勢。最近一個月時間,則上漲了3.25%。
與前年同期(2019年1月16日)相比,上漲了32.75%,比上年同期(2020年1月16日)上漲了14.64%。同期,總指數分別上漲11.93%,上漲9.29%。黃芩價格指數漲幅明顯大于總指數。
從歷史(2013年4月16日至2021年2月9日)價格指數走勢看,指數最高值出現在2021年1月13日,當時指數值為1166.21點,最低值為2016年7月22日的721.16點,兩者相差445.05點,說明黃芩的價格漲幅波動較大。
4、近期快訊
安國:截止去年收市,山西家種黃芩持續走暢,產地存量逐漸下降,安國市場經營商惜售心理加強,行情堅挺運行,統貨售價27元左右;統片28元,過4號篩片32.5元。(1月29日)
亳州:年底時,市場有商家尋購貨源,批量貨源成交尚可,行情暫穩,市場黃芩甘肅家種統貨要價23元,內蒙枯芩37元上下,河北條芩22元上下,山西家種統貨25-27元,選貨30元左右。(1月31日)
成都:休市前黃芩多為小批零交易,不少買家按需采購,行情暫無明顯波動,其中統條售價24元上下,貨源供應充足。(2月9日)
5、后市預測
就近年關,再次面對新冠重大公共衛生場景下,針對于在中藥產品質量、創新體系、人才競爭中不足,國家公開發布了《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再提中西醫藥并重發展的政策,并全方位落實到各單位。中藥的發展將會聚焦在優勢上,將梳理最核心效費比較高的經典方劑和品種。對于傳統大宗剛需藥材黃芩不可或缺。
新監管下,由于山西、陜西產能下降,提取用料不足,甘肅部分產能作為替代,市面上的黃芩高含量的干貨顯得更加搶手,庫存不多。為提高含量,甘肅種植時間會相應的延長,到三年采收,日常為產種子為主,導致產出的高峰期還需一段時間到來,“黃芩?!钡男星檫€將延續一段時間。
注:單位若無特別注明,均為“元/公斤”
(撰稿人:張岳峰 責任編輯:陳峰)
PS:點擊下列的“了解更多”,即可進入康美中藥網官網,查詢中藥材價格漲跌、行情趨勢、市場分析等。如果您對以上文章觀點有疑問,歡迎留言。
了解更多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