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現狀與前景核桃是我國傳統的經濟林樹種,產量和面積均位居世界之首。發展核桃產業,既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戰略,又具有較大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時是發展區域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傳統項目。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2010
1、現狀與前景
核桃是我國傳統的經濟林樹種,產量和面積均位居世界之首。
發展核桃產業,既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戰略,又具有較大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時是發展區域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傳統項目。
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積極發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全國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將油茶、核桃、板栗、棗、柿子定為確保我國糧油安全的戰略特色經濟林樹種。
近年來,由于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核桃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加上市場價格持續走高,核桃產業前景大好。
2、存在的問題
1、品種認識不足
雖然核桃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史,但都是實生種植,所以有“核桃不成林”、“老不栽核桃”的古語。
現在的核桃產業與之前的核桃栽植有本質區別。
現在的核桃產業,始于1970-1980年代的品種選育,真正規模化栽植是1990年代的事情。所以說,核桃產業還屬于一個新興產業。
按照結果早晚,核桃分為早實品系和晚實品系。結果早(甚至當年就能結果)的叫早實核桃,結果晚(有些七八年才結果)的屬于晚實核桃。
每個品系有很多品種,如:早實核桃有香玲、魯光、遼核一號等,晚實核桃有清香,晉龍等。對品種要有正確認識,千萬不可相信畝產萬斤、三年暴富的宣傳。
2、苗木市場混亂
經常有農戶說,買了什么什么品種,栽了六七年還沒結果。我一直笑著說正常。因為我們現在要栽植的都是良種嫁接苗,農業生產必須完成它所需要的生長周期。
一顆良種核桃苗,必須經過種植--長苗—嫁接—生長等階段,還必須有良種接穗作保障。核桃種子比較多,可是良種采穗圃很少,所以良種核桃苗的產量滿足不了現在迅速擴張的產業發展。
劉林林指導果農修剪核桃
3、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
現在核桃栽植管理上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直到現在,還為修剪時間、栽植密度爭論不休,更有甚者不修剪。
對農產品品質而言,生產中的地理條件、天氣因素影響比較大,但最主要的還是人為因素。每個農戶都想產量高,但核桃是多年生樹木,質量與持續性是根本,所以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作指導,很容易偏離。
我們黃龍縣1992年在縣政府領導下發展核桃,目前全縣核桃面積28萬畝,其中良種面積24萬畝,香玲占到80%,人均核桃面積8.7畝,全縣核桃技術服務隊45個,核桃修剪現在達到全覆蓋。先后獲得“中國核桃之鄉”、“國家矮化核桃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地標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
4、市場開發緩慢
無論農戶家中,還是在市場中,品種一致、個頭一致、色澤一致的核桃很少,更不容易保證產品的持續供給。其次核桃品牌較少,著名的品牌更少。
3、對策建議
1、政府出臺產業發展富民政策。核桃產業的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獨立,典型引路,多元化開發”為原則。農民作為核桃產業發展的主體,政府要積極引導、鼓勵,并在苗木、嫁接改造等方面給予實質的優惠和補助,充分調動了群眾發展核桃生產的積極性。
核桃是鐵桿莊稼,家有十棵核桃樹,一生不愁吃穿住。一旦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會自發地投資、投勞去發展,這樣將極大促進核桃產業的發展。
2、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核桃品種。 我國 1989年選育出了16 個北方早實核桃新品種,此后,全國各地相繼選育出 28 個早、晚實核桃新品種,但大多數良種的推廣范圍和面積十分有限。
盡管我國核桃良種數量不少,但我國核桃的各個主產區大都沒有確定適宜當地的主栽品種。每個主產區應當選擇 3~4個主栽品種,2個授粉樹的品種。
3、改實生繁殖為嫁接繁殖,對實生樹進行高接換優改造,提高核桃堅果品質。實生繁殖由于種子混雜,造成后代變異很大,給核桃生產帶來嚴重不良影響,也是我國核桃低產劣質的根本原因所在。
近幾年,雖有少量嫁接苗建園和實生樹的高接換優改造,但對我國核桃產量、品質沒有起到很大作用。
目前,我國核桃產量主要來自實生樹。而實生繁殖造成的良莠混雜、產量低、品質差等問題,不是加強栽培管理能夠解決的,只有實行嫁接繁殖,以及實生樹的高接換優才能使核桃高產優質、規格劃一,從而高產高效。
4、因地制宜,加強綜合管理,杜絕粗放經營。核桃是喜光、喜水的深根性樹種。事實證明,只有在滿足核桃生長發育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達到高產優質。建園前對土層、土質、含水量及氣候等立地條件,進行認真選擇是必要的。
5、適時采收,嚴禁采青。核桃的適宜采收期一般在白露以后。除了以鮮食核桃為目的早采外,其他用途(如干果、種子、加工原料等)的核桃嚴禁早采。
研究表明,核桃成熟前的一個月是核仁的增重和充實階段。在此期間每早采10天,減產2.59%~6.78%,采收越早減產的幅度越大。
在避免早采方面,除了必要的宣傳教育以外,政府職能部門應進行必要的行政干預,制止過早采收。另外,收購部門最好能創造條件直接收購青皮核桃,統一脫皮、漂洗和晾曬,既有利于新技術的應用和商品質量的提高,也可有效控制過早采收和摻雜使假。
6、 培育市場、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核桃產業。在抓好基地建設的同時,面向市場,收集信息,招商引資,扶持創辦核桃龍頭企業,逐步做到生產、加工、銷售產業一條龍,提升核桃附加值。同時,成立核桃行業協會,建立信息服務,協會由政府、部門、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核桃產業相關人員組成。
劉林林,陜西省黃龍縣核桃開發管理局林業工程師。2001年畢業于延安農校園藝專業,從事核桃生產管理技術研究15年,攻克了核桃嫁接技術難關,確立了五個主栽品種,實踐總結出核桃建園“四大一膜”技術、核桃生產管理五大關鍵技術。
參與撰寫《延安市核桃產業技術骨干培訓班培訓教材》和《核桃標準化周年管理技術》,培訓農業技術人員300余場,總計兩千多人次。多年被黃龍林業局、核桃局評為年度先進個人和優秀工作者,被評為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2013年7月參與的《核桃綜合配套豐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獲陜西省林業廳特等獎。
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