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安證券,李華云)報告綜述群雄逐鹿各顯神通,國內市場持續高景氣相比于國內市場而言,國外POCT起步時間較早,發展較為成熟,以羅氏、雅培、西門子、丹納赫為代表的進口品牌仍在國內高端市場有較高的市占率。國內產品以高性價比進入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安證券,李華云)
報告綜述
群雄逐鹿各顯神通,國內市場持續高景氣
相比于國內市場而言,國外 POCT 起步時間較早,發展較為成熟,以 羅氏、雅培、西門子、丹納赫為代表的進口品牌仍在國內高端市場有較 高的市占率。國內產品以高性價比進入市場,隨著行業研發效率提高及 產品成本下降,與國外各方面差距正在縮小,疫情催化+政策鼓勵,未 來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技術產品層疊出新,行業天花板不斷提高
POCT 技術平臺現代歷史較短,歷經從定性到半定量到定量的迭代。早 中期技術如干化學、免疫層析迄今仍被眾多企業采用;新興技術包括化 學發光、生物傳感器、生物芯片、微流控等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也在逐 漸成熟。隨著各學科技術進步,診斷學技術突破性進展不斷出現,檢測 標記物、采集樣本量同步變化,POCT 產品的精確度、通量等必將又 上一層樓,進而向高端領域滲透,促進行業壁壘與天花板不斷提高。
多細分領域應用廣泛,多管線布局漸成趨勢
POCT 細分領域較多,按照檢測項目可分為傳染病及炎癥類、血糖 類、心血管類、血氣及凝血類、妊娠類、毒品類等。隨著技術進步與行 業逐漸規范,市場增量將顯著向有技術實力的頭部企業集中。目前國內 的 POCT 頭部公司,在研產品較為豐富,橫向拓展研發管線以滿足市 場檢測需求;銷售方案逐漸成熟,縱向打通各層渠道以覆蓋各級服務, 從而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
1 POCT 基礎技術原理
1.1 干化學分析技術
干化學技術是與傳統的濕化學技術相比較而言的,是以被測樣品中所存在的液體作反應介質,被測成分直接與固化于載體上的干試劑進行反應,用眼觀定性或儀器檢測(半定量),以進行化學分析的方法。
單層試紙技術:包括單項檢測試紙和多項檢測試紙。單項試紙一次只能測 1 個項目, 如目前被廣泛應用的血糖檢測試紙、血氨檢測試紙、尿糖檢測試紙等。而多項檢測試紙一次在 1 條試紙上可同時檢測幾項、十幾項甚至幾十項,其技術也要相對復雜一些。 多層涂膜技術:將多種反應試劑依次涂布在片基上制成干片,是從感光膠片制作技術移植而來,采用多層涂膜技術制成的干片,用儀器檢測可以準確定量。如目前臨床使用的干板化學分析系統,可用于大多數血液化學成分,如蛋白質、糖類、脂類、酶、電 解質、非蛋白氮類及一些血藥濃度的監測,可供檢測的項目達數十項,幾乎覆蓋了常用的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由多層涂膜技術制成的干片,主要包括 3 層:擴散層、試劑層和支持層。
1.2 免疫層析技術
免疫層析法(ICA)是 20 世紀 80 年代初出現的一種新型免疫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免 疫濾過(IFA)基礎上的一種簡單、快速的免疫檢測方法。免疫層析的原理是將特異的抗體先固定于硝酸纖維素膜的某一區帶,當該干燥的硝酸纖維素一端浸入樣品(尿液或血清)后,由于毛細管作用,樣品將沿著該膜向前移動,當移動至固定有抗體的區域時,樣品中相應的抗原即與該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若用免疫膠體金或免疫酶實色可使該區域顯示一定的顏色。若用免疫金或免疫酶染色,則可顯示彩色帶,實現特異性免疫診斷。
膠體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還原劑如白磷、抗壞血酸、枸櫞酸鈉、鞣酸等作用 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顆粒,并由于靜電作用成為一種穩定的膠體狀態,形成帶負 電的疏水膠溶液,由于靜電作用而成為穩定的膠體狀態,免疫金標記技術類似酶免疫技 術,用膠體金做標記物。
斑點免疫滲濾試驗最初是從斑點 ELISA 基礎上發展起來建立的,應用的結合物是酶 標記的,稱為斑點酶免疫滲濾試驗。90 年代初發展了以膠體金為標記物的斑點免疫滲濾 試驗(DIGFA),又名滴金免疫測定法(簡稱滴金法)。在滴金法中不需酶對底物的反應, 更加簡便、快速,在臨床檢驗中應用日漸廣泛。
1.3 化學發光技術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CLIA)是近十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發展非常迅速的非放射性免疫 分析,是繼酶聯免疫技術(EIA)、放射免疫技術(RIA)、熒光免疫技術(FIR)之后發展 起來的一種超高靈敏度的微量測定技術。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是將具有高靈敏度的化學發 光測定技術與高特異性的免疫反應相結合,用于各種抗原、半抗原、抗體、激素、酶、 脂肪酸、維生素和藥物等的檢測分析技術。
化學發光劑直接標記抗體或抗原的免疫測定方法稱為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目前常見 的直接化學發光標記物主要有吖啶酯類化學發光劑。用吖啶酯直接標記抗體,與待測標 本中相應的抗原發生免疫反應后,形成固相包被抗體-待測抗原-吖啶酯標記抗體復合物, 這時只需加入氧化劑(H2O2)和 NaOH 使成堿性環境,吖啶酯即可在不需要催化劑的情 況下分解、發光。由集光器和光電倍增管接收、記錄單位時間內所產生的光子能,這部 分光的積分與待測抗原的量成正比,可從標準曲線上計算出待測抗原的含量。
酶促化學發光免疫分析(CLELA)是以酶標記抗原或抗體進行免疫反應,免疫反應 復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發光底物,在信號試劑作用下發光,用發光信號測定儀進行發光 測定,酶的濃度決定了化學發光的強度。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和堿性磷酸酶(ALP) 為化學發光酶免疫分析常用的標記酶,發光底物以魯米諾、AMPPD 為代表。
電化學發光(ECLI)是當在電極上施加一定的電壓或電流時,在電極電化學反應產 物之間或電極反應產物與溶液中某種組分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激發態,當激發態躍 遷回基態時放出能量的過程。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ECLIA)是以電化學發光劑三聯吡 啶釕標記抗體,以三丙胺(TPA)為電子供體,在電場中因電子轉移而發生特異性化學發 光反應,它包括電化學和化學發光兩個過程。
1.4 生物傳感器技術
生物傳感器是利用蛋白質、酶、核酸等這些活性物質之間的分子識別功能,把被檢 測的物質的構象變化、濃度變化等生物的微觀過程轉變成可量化的可視的電信號、熒光 信號等物理化學信號,從而達到檢測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的目的。
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生物或生化分子識別元件(或感受器),由具有對生物或 化學分子識別能力的敏感材料(如由電活性物質、半導體材料等構成的化學敏感膜和由 酶、微生物、DNA 等形成的生物敏感膜)組成;其二是信號轉換器(換能器),主要是由電化學或光學檢測元件(如電流、電位測量電極、離子敏場效應晶體管、壓電晶體等) 組成。
1.5 生物芯片技術
生物芯片技術是指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與帶熒光標記的 DNA 或其他 樣品分子(例如蛋白,因子或小分子)進行雜交,通過檢測每個探針分子的雜交信號強 度進而獲取樣品分子的數量和序列信息的技術。由于常用玻片/硅片作為固相支持物,且 在制備過程模擬計算機芯片的制備技術,所以稱之為生物芯片技術。
目前生物芯片可分為基因芯片(Gene chip 或 DNA chip)、蛋白質芯片(protein chip)、 細胞芯片(cell chip)和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LOC),它們具有高靈敏度、分析時 間短、同時分析項目多等優點,是將生命科學研究中所涉及的許多分析步驟,利用微電 子、微機械、物理技術、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使樣品檢測及分析過程連續化、集 成化、微型化,而且它還可促進縮微實驗室的構建。
1.6 微流控技術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 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征的科學技術,把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 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個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對樣品和試 劑的數量和流速的精確控制,其基本特征和最大優勢是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 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集成。
微流控的實現方式包括氣壓推動式,離心力推動式,液滴微流控,數字化微流控, 紙質微流控等等,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前兩種方式。
氣壓推動式微流控主要利用氣壓來推動流體在芯片中的運動,在微流控產業化中出現的最多,如生物梅里埃公司的 FilmArray,羅氏診斷的從、cobas Liat PCR System,Atlas Genetics 公司的 io System,博暉創新的 HPV 分子診斷全自動分析儀,華邁興微的 M2 微 型化學發光分析系統等。離心力推動式微流控是利用離心力來實現微流控芯片中的芯片 的推動,在微流控產業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如美國 Abaxis 的 Piccolo Xpress 即時生化檢 測儀,天津微納芯科技的 Pointcare M 等。
1.7 其他技術
(1)紅外和遠紅外分光光度技術
常用于制作經皮檢測儀器,可用于檢測血液血紅蛋白、膽紅素、葡萄糖等多種成分。 這類檢測儀器可連續監測病人血液中的目的成分,無需抽血,可避免抽血可能引起的交 叉感染和血液標本的污染,降低每次檢驗的成本和縮短報告時間。但是,這類經皮檢測 結果的準確性有待提高。
(2)選擇性電極技術
用離子選擇性電極結合傳感器包括生物傳感器和化學傳感器技術,制成了便攜式快 速檢測血氣(PH、PCO2、PO2 等)和電解質(K+、Na+、Cl-等)的儀器,已被廣泛應 用于臨床。
(3)自動識別技術
①條形碼識別技術
為了成功實施條形碼,POCT 要求必須可以識別所有要識別到系統的項目,包括患 者,操作員,試紙和質量控制(QC)材料。試紙和質量控制(QC)材料的條形碼簡化了 將關鍵數據輸入系統的過程。目前,POCT 行業已經接受了條形碼,許多 POCT 設備都 具有內置的條形碼掃描儀以改善數據輸入。
②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FID)不受條形碼不足方面的限制,是一項仍在發展的新技術。 RFID 系統使用一個小型電子標簽,該標簽由連接到微型天線的小型集成電路組成,由 RFID 掃描儀讀取,類似于條形碼閱讀器讀取打印條形碼的方式。有關標記對象的數據存 儲在集成電路的存儲器中,信息通過射頻信號從 RFID 標簽無線發送到讀取器。 充分利用 RFID 技術,可以大大簡化 POCT 的過程。帶有內置 RFID 讀取器的 POCT 設備可以從其讀取范圍內的所有帶有 RFID 標簽的對象中收集信息,以快速記錄每個數 據元素,以創建無錯誤的,醫學上有效的測試結果。
2 POCT 檢測項目
2.1 細分領域簡介
POCT 的細分領域比較多,按應用范圍分類包括血糖、心血管、感染、血氣、妊娠/ 早孕、腎臟、腫瘤、毒品等多領域。
如果按照檢測者的身份可以分為自測(self-testing/home testing)或專業檢測 (Professional)。家用市場主要包括血糖,血壓,妊娠等產品。專業市場主要在醫院的檢驗科,臨床科室,急診,ICU,手術室等使用的各類產品。但根據 kalorlama 的報告,自檢產品和專業產品市場占比約為 1:5(不含血糖),因此 POCT 主要陣地依然是在專業醫療機構。
2.2 傳染病及炎癥類
傳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或條件致病性微生物在宿主體內生長繁殖并釋放毒性物質, 導致機體內微生態平衡失調的、可引起宿主間互相傳播的病理生理性疾病。多數傳染病 具有流行性、地域性、季節性、傳染性等特點,引起全球范圍不同程度的關注,譬如新型冠狀肺炎。多數傳染性疾病的治愈依賴于早期的準確診斷,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結 核、肝炎、流感,常見疾病如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潰瘍,性傳播疾病以及熱帶疾病如 瘧疾和登革熱等。
傳染病 POCT 產品可以顯著地提高傳染病的監測能力,協助醫生及時、準確地對患 者進行診斷及治療,降低疾病在人群中傳染的可能性。
根據 TriMark 市場調查,2016 年全球傳染病 POCT 產品市場規模約為 10 億美元,預計未來傳染病 POCT 產品市場增速保持 10%以上。根據《2019 年中國傳染和感染類 POCT 行業概覽》,2019 年國內傳染病和感染 POCT 市場規模達到 38.18 億元,且增速保持在超過 15%的增速。
此次新冠疫情來勢猛、速度快,給予疾控中心和醫療機構的應戰準備時間非常有限, 出于對樣本采集、保存和提取等技術環節的高要求,中心實驗室首選的是高準確率和高 通量的技術平臺。通過成熟穩定的技術平臺,將對結果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確保對于排 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萬無一失。因此,在檢驗實驗室針對疫情的實際情況中分 配給 POCT 設備的工作十分有限,但 POCT 在應急的場景下能夠在短時間完成檢測,在 搶救治療的“抗疫戰場”中,繼續發揮出對患者個體進行快速檢測的靈活優勢,保持實 時待命狀態,為急診重癥等臨床科室爭取更多時間,為患者的診斷治療路徑給予更明確 的導航。新冠的檢測試劑盒根據不同檢測技術可分為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和抗體檢測。 在臨床上檢測的標準是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qRT-PCR),檢測操作技術要求 高,需要特定的 PCR 實驗室配合,且實驗時間較長,難以滿足即時檢測的需求,不適合 用于大量人群的初期篩查;而抗原和抗體檢測不需要專業設備和人員,10-15 分鐘即可得 到結果,適合現場檢測及大規模篩查。但是,抗原和抗體檢測試劑都需要獲得高度靈敏 且特異的抗原與抗體用于檢測,技術要求較高,因而疫情早期主要采用核酸檢測手段, 后期抗原抗體檢測試劑已投入使用。
(1)核酸檢測技術簡介
以新冠病毒獨特的基因序列為檢測靶標,通過 PCR 擴增,使被選擇的這段靶標 DNA 序列指數級增加,每一個擴增出來的 DNA 序列,都可與預先加入的一段熒光標記探針 結合,產生熒光信號,擴增出來的靶基因越多,則累積的熒光信號就越強。核酸檢測其實就是通過檢測熒光信號的累積來確定樣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
(2)抗原檢測技術簡介
抗原診斷試劑的技術原理通常采用敏感且特異、偶聯某個比色標記的結合抗體或適 配體,通過色譜分析或酶促反應檢測樣本中的病毒抗原。側向流動技術(LFA)也稱為側 向流動免疫色譜技術,使用固定在纖維素膜或紙上的抗體捕獲樣品中的待測物,再通過 比色標記進行檢測。標準的 LFA 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樣品墊、結合墊、反應膜和吸收墊。 同時在整個體系中至少需要兩種抗體:捕獲抗體(Capture antibody)和檢測抗體(Detector antibody)。
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編碼多個結構蛋白,例如 N 蛋白、E 蛋白和 S 蛋白等,這些蛋白 包括多個抗原表位,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可通過抗體檢測抗原的存在, 從而直接證明樣本中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的適用樣本類型一般為感染部位樣本,例如咽拭子。
(3)抗體檢測技術簡介
新型冠狀病毒的上述抗原,可作為免疫原,在病毒感染人體后,刺激漿細胞產生特 異性抗體,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可通過抗原檢測抗體的存在,從而間接證明人體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的適用樣本類型一般為血液,包括血清、 血漿和全血。檢測的抗體主要分為 IgM 和 IgG 兩類。通常情況下,IgM 抗體產生早,一經感染,快速產生,維持時間短,消失快,血液中檢測陽性可作為早期感染的指標;IgG 抗體產生晚,維持時間長,消失慢,血液中檢測陽性可作為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標。 抗體檢測試劑的適用樣本類型一般為血液,包括血清、血漿和全血。血清學檢測最 大的優勢在于方便快捷,檢測時間較短,能夠有效突破現有檢測技術對人員、場所的限 制,縮短檢測用時,被寫進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隨著高新技術在 POCT 中的應用出現新的高潮,即時檢驗新的應用領域正在興起, 社區醫療、體檢中心、OTC、家庭保健、海關、食品、防疫、軍隊、學校等社會部門對 POCT 技術的需要呼聲很高,這些新興領域的拓展在未來十年帶來更多的需求量。在新 技術、新的應用領域及人口老齡化推動下,未來 POCT 市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預測到 2025 年,中國 POCT 市場規模將達到 225 億元左右。
2.3 血糖類
血糖檢測從第一代 POCT 產品就已經出現,是相對成熟的細分領域。POCT 血糖儀 作為血糖類 POCT 主要檢測儀器,廣泛應用于臨床科室和家庭。
血糖類 POCT 需求呈上升趨勢,與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相關。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數 據,2019 年中國患者人數高達 1.16 億,為世界第一,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達 83.4 萬。 三諾生物報告顯示,我國現有 2.4 億成人高血壓患者、1.2 億糖尿病患者、1.4 億慢性腎病 患者;預計到 2045 年,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前三位國家分別為印度、中國和美國,數 量可分別達到 1.343 億、1.198 億和 3560 萬。
從市場格局來看,90%的醫院市場目前仍然被進口設備壟斷,主要為強生、羅氏、雅 培等;但國內血糖儀 POCT 技術業已成熟,國產儀器憑借性價比高的特點在家用市場比 進口設備更具備優勢,正在逐步完成進口替代的路上。目前國產企業主要是杭州艾康、 魚躍醫療、三諾生物,一些創業公司重點在家用市場發力,如北京怡成、艾康生物、進 德生物等。
2.4 心血管類
目前全球主要市場以心血管類 POCT 檢測產品占據最大的份額(除血糖外),包括 cTnl、Myo、CK-MB、NT-proNBP、D-dimer 等多種檢測試劑盒。
心血管類的高增長,主要是由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和國家五大中心建設驅動。 POCT 的快速檢測能夠減少延誤,臨床需求增長,國家推動建設胸痛中心使得 POCT 設備需求增大。2019 年底,國內已通過認證的胸痛中心總數為 1378 家,之后每年將增加約 150 家。據智研咨詢數據,2019 年國內心血管 POCT 市場規模為 37 億元,預計 2020 年 達 48 億元,5 年間保持 30%左右的高速增長。
心血管類占 POCT 整體市場份額的 10.2%,是 POCT 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目前, 國內大醫院心血管 POCT 市場主要被進口產品占據,主要為羅氏、美艾利爾、梅里埃; 國內企業在中小醫院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主要是基蛋生物、萬孚生物和瑞萊生物等,近年 來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并在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類的頭號殺手。心血管類疾病 POCT 檢測產品主要用于常見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定量或定性檢測篩查,對心肌梗塞、心 衰的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同時,心臟標志物的升級,也推動心血管類 POCT 起量。國 內外多部指南建議使用心肌肌鈣蛋白(cTn)和 B 型利鈉肽(BNP)/N 末端 B 型利鈉肽原 (NT-proBNP)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和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鑒別診斷 和危險分層,以指導相關治療,而超敏肌鈣蛋白等新型標記物的加入,能夠更快速診斷、 排除,有助于緩解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等引起的高死亡率。
但 POCT 在快速獲得測試結果、檢驗周轉時間短的情況下,可能會犧牲部分結果的 準確性,還存在醫生不規范使用 POCT 和解讀檢測結果以及質量控制與管理等影響結果 準確性的因素,甚至有可能導致錯誤的臨床決策。為規范 POCT 技術檢測cTn 和BNP/NTproBNP 在臨床的應用,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代謝專病醫聯體共識編委會等編寫了 《規范應用心肌肌鈣蛋白和利鈉肽現場快速檢測專家共識(2020 年)》。
2.5 血氣及凝血類
血氣電解質類 POCT 主要用于急性呼吸衰竭診療、外科手術、搶救與監護過程,主要使用場所包括危重病人監護室、心臟病人監護室、手術室和急診等,市場空間非常廣闊。但由于檢測的是動脈血,技術要求較高,再加上用于急危重患者,事關重大,壁壘較高,此前一直被丹麥雷度米特、雅培、沃芬、羅氏等外資品牌壟斷,限制了國內該產品的發展。隨著前些年大量學術推廣和教育工作,采靜脈血的技術方法已經較為普及, 再加上醫保控費、分級診療、掌握便攜化關鍵技術,國內血氣電解質 POCT 產品開始逐 步實現放量。2019 年,我國血氣類 POCT 市場規模在 14 億元左右,并持續保持 25%左右快速增長,代表企業理邦、萬孚、康立等。
凝血四項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藥物患者的重要項目,特別是對于急危重癥,如心梗(急性冠脈綜合征)、腦卒中等。血凝市場是近幾年發展非常快的 IVD 細分領域,復合增長率高達 30%,外資企業在該領域具有絕對優勢, 預計占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最主要的 POCT 凝血檢測來自羅氏和美艾利爾,國內 POCT 凝血類企業主要有杭州艾康(被 Alere 收購)、深圳微點、萬孚生物等。
2.6 妊娠類
妊娠類 POCT 產品主要用于妊娠檢測和人口優生優育的早期檢測,采用尿檢或者血 檢的方式。該市場主要的驅動因素包括女性越來越重視自身健康的需求和隱私保護需求, 其他因素如不孕及晚孕人群增加,婦科疾病患病人數上升等,均促進了妊娠類 POCT 產 品市場的發展。
2019 年全球妊娠類 POCT 即時檢測產品市場規模約為 4.97 億美元,由于市場飽和度 較高,其行業增速居后。根據 Trimark 預測,全球妊娠類 POCT 產品市場到 2021 年,規 模將達到 5.38 億美元。
妊娠類的檢測,將在檢測數量、類目上有新增量。其傳統檢測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 素、促黃體激素、促卵泡激素、孕酮檢測為主,發展已較為成熟。伴隨二胎政策的放開, POCT 需求進一步釋放;同時,《妊娠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的出臺,推動了妊娠 高血壓疾病,尤其是子癇前期的早期診斷,相關 POCT 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國內創 業公司中,奧丞生物、數問生物等都有布局。
2.7 毒品類
毒品 POCT 即時檢測產品主要用于即時檢測使用者是否有吸食毒品,如大麻、可卡 因、海洛因等,通常通過采集使用者的尿液、唾液等樣本來進行檢測,主要特點是快速、 使用和攜帶方便、準確率高,廣泛適用于戒毒所、醫院、軍隊征兵、海關邊檢、公路交 通安全中高危人群普查、特種行業和招工體檢的篩檢工作。目前國內毒品檢測的 POCT 主要廠家包括廣州萬孚、凱創、南通伊士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World Drug Report 2019》,世界毒品形勢的嚴重性和復雜 性正在增加,2019 年使用毒品人數比 2009 年高出 30%,各國政府均采取了禁毒措施來控 制毒品的蔓延。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對毒品的即時檢測將成為全球禁毒背景下的顯 著趨勢,毒品 POCT 產品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3 行業內代表公司分析(詳見報告原文)
羅氏:全球生物制藥與體外診斷巨頭。
雅培:收購 ALERE,完善診斷領域的布局。
丹納赫:并購之王,全球領先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商。
西門子:致力于在診斷領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萬孚生物:國內 POCT 領域龍頭,研發及銷售能力領先。
基蛋生物:研發主導聚焦發光,大檢驗布局初步形成。
明德生物:系統化方案服務商,國內高通量 POCT 領航者。
風險提示:新冠疫情影響;行業及技術風險;經營風險;政策風險;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劉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