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張秋霞來源2021年01月25日《醫藥觀察家》報近日,遼寧省醫療機構藥品和耗材集采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擬取消無采購記錄藥品掛網采購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稱,為進一步做好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確保臨床需求藥品有效,擬對2019年
作者:張秋霞 來源2021年01月25日《醫藥觀察家》報
近日,遼寧省醫療機構藥品和耗材集采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擬取消無采購記錄藥品掛網采購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稱,為進一步做好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確保臨床需求藥品有效,擬對2019年2月15日零時-2020年2月14日24時期間遼寧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采購記錄為“0”(按配送完成金額統計)的11433個藥品取消掛網采購。
從全國范圍內來看,不僅是遼寧,江蘇、山西、甘肅、海南、四川、福建、浙江等多個省份都有廢標或撤銷掛網的情況。不僅如此,藥企主動撤網的事件亦是頻發。顯然,藥品撤網常態化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只有加快創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擁有核心競爭力的臨床亟需的拳頭產品,全力做好一致性評價,積極參與國家和各省藥品集中采購,掌握市場的主動權,贏得大眾認可,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不掉隊、不落伍,實現持續穩健高質量發展。
11433個藥品被撤,藥品撤網已成常態
1月4日,遼寧省醫療機構藥品和耗材集采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通知》,通知稱,為進一步做好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確保臨床需求藥品有效,擬對上一個采購周期內在集采平臺上沒有采購記錄(按配送關系完成金額統計)的11433個藥品取消掛網采購。
此次擬被取消掛網的11433個藥品既有氯氮平片、阿奇霉素顆粒、格列吡嗪片、氨金黃敏顆粒、氯雷他定片、曲克蘆丁氯化鈉注射液、泮托拉唑鈉腸溶片、氨酚偽麻分散片等常用的西藥;也有加味八珍益母膏、板藍根顆粒、安宮牛黃丸、藿香正氣水、強力枇杷露、丹七片、疏風定痛丸、保和丸等中成藥。
這些因無采購記錄而被撤網的藥品主要有三種情形:未通過藥品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放棄報價或報價不按要求報價、生產成本過高利潤微薄或虧本。面對這種零采購記錄的現象,開封康諾藥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子榮認為這是由于我國現在執行的是國家帶量采購及各省級開展的以省級招采平臺或GPO平臺為主的藥品市場準入機制,因此每個企業對各省的準入都相當重視,幾乎每家處方藥企業都是逢標必投。但是取得準入資質后,終端的覆蓋能力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未過評藥品在國采大潮中遇到同品種中標的過評藥品,自然就失去了競爭資格;不報價或虛高報價的藥品明顯是自愿出局;成本居高不下,無利可圖便會導致藥企主動撤網。”信合援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招標工程師吳高卓說道。
針對省招采平臺上零銷售記錄的藥品,各省均有相應的動作,比如上海、浙江、遼寧省是清退,江蘇省、黑龍江省則是要求聯動降價。清退的做法直截了當、干脆利落、一步到位。聯動降價則是給掛網藥品生產企業預留了一個再思考的機會,降則留,不降則撤。
顯然,聯動降價而被撤網的方式對企業更人性化、更友好一些。但除了企業主動要求撤網之外,無論是平臺要求清理無銷售記錄的手法,還是要求必須聯動降價,亦或者進入備案采購,對企業而言都是一樣的,其目的都不過是請君出局罷了。
雷聲大雨點小,撤網代價不大
對于取消掛網采購的藥品,各省采取的懲處措施各不相同。如遼寧省規定,對于取消掛網采購的藥品,一年內不得參加遼寧省組織的藥品集中采購活動。從各省的行動來看,對撤網的藥品處罰都相對較嚴厲。
對于這種處罰機制,吳高卓分析道,這對企業傷害并不大。因為撤網藥品不可能是相關企業在省的重點創效產品,否則不可能在多輪報價時輕言放棄。
“但也不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進入招采平臺掛網本身是件嚴肅的事情,不能沒有約束條件和退出機制,企業必須接受公平的規則,不能隨意浪費公共資源。”林子榮說道。
聯想到前段時間浙江省醫保局發布《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在線交易藥品小單元競價暫行辦法》。小單元競價辦法是一種藥品退出辦法,與遼寧省此次藥品撤網有些相似,二者目標是一致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都是為清除零交易的藥品而制定的相應措施。國家對淘汰價格虛高藥品的政策頻出,暴利行業不再暴利的情況下,企業的核心還是應放在產品競爭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的提升上。
國家醫保局此前發布了《關于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和《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的操作規范》,其中就強調要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失信事項目錄清單,并評估醫藥企業在本地招標采購市場的失信情況。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藥品廢標或撤網的企業在多地被地方平臺取消資質后,部分企業有可能被納入信譽不佳企業名單。
失信對于企業來講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一旦被納入信譽不佳企業名單,對于自身的聲譽和形象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信用評價主要是通過省級集中采購機構開展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工作,依托法院判決以及部門行政處罰所確定的失信事實,自身并不對醫藥回扣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調查、定性和查處。”林子榮表示,醫藥企業定價、營銷、投標、履約過程中實施法律法規禁止、有悖誠信和公平競爭的行為以牟取不正當利益,如在醫藥購銷中給予回扣或其他不正當利益、實施壟斷行為、價格和涉稅違法、惡意違反合同約定、擾亂集中采購秩序等。一般理解的撤網并不在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條款約束范圍之內。
與其被動淘汰,不如主動出擊
近年來,除了被動清退,國內已經發生了多起企業藥品申請撤網的事件,如去年1月8日,海南省醫藥集中采購中心就曾發布通知,自2019年4月以來受理的藥品撤網申請合計涉及250個藥品;2020年5月25日,山西省藥械集中競價采購網掛出通知,25家企業提出申請,撤銷直接掛網產品平臺掛網資格,涉及66個藥品品規。針對全國上下藥企主動撤網態勢愈演愈烈的這種現象,業內亦有不同看法。
林子榮認為,幾十個到幾百個品種占總中標品種的比例非常低,并不會影響藥品供應狀態。絕大多數都是產品不怎么銷售而且價格偏低的,主動撤網對于企業來說主要是消除過去的“低價”記錄。
而吳高卓卻認為藥企主動撤網是當前醫藥市場外部環境變化所致,一反面是原輔材料上漲導致的生產成本激增,按照之前的掛網價格銷售,企業的產品已無利可圖甚至虧損;另一方面是藥品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和國家藥品集中采購的強力推進,無優勢產品的中小企業出局壓力越來越大。
“與其在網上高掛沒有利潤的低價產品,不如主動出局,去主攻第三終端來得實惠。”吳高卓補充道。
從全國范圍來看,不僅是遼寧,江蘇、山西、甘肅、海南、四川、福建、浙江等多個省份都有廢標或撤銷掛網的情況,藥品撤網顯然已成常態化。林子榮分析道雖然被動清理和撤網對相關企業沒有影響,清理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沒有銷售記錄、所謂的“零交易”產品,對企業利潤基本沒有影響。
但是如果企業想保住掛網資格的化,就要定期梳理各省交易平臺數據。保證每年都有交易量和活躍度。否則退出市場是遲早的事情。企業應該做的是積極拓展已經中標掛網的市場,避免被動出局,長周期積極研發創新藥,通過一致性評價提高仿制藥水平,應對國家提質控費的總趨勢。
“被廢標或撤網常態化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側面反映出醫藥行業競爭的白熱化程度加劇,要在此輪行業大洗牌中分得一杯羹,生存下來,唯有拿出自己的優勢產品,加快創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擁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臨床亟需的拳頭產品,全力做好一致性評價,積極參與國家和各省藥品集中采購,掌握市場的主動權,贏得大眾的認可,方能在市場競爭中不掉隊、不落伍,實現持續穩健高質量發展。”吳高卓如是說道。
高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