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大清庫銀足銀元寶一對藏品簡介:此藏品為大清庫銀。元寶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是人們物質(zhì)生活中不可少的東西,賞賜、賦稅、買賣等都缺不了它,它是一種財富的象征。銀元寶看上去只是用白銀鑄成的普通塊狀物,其實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覺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內(nèi)涵
大清庫銀足銀元寶一對
藏品簡介: 此藏品為大清庫銀。元寶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是人們物質(zhì)生活中不可少的東西,賞賜、賦稅、 買賣等都缺不了它,它是一種財富的象征。銀元寶看上去只是用白銀鑄成的普通塊狀物,其實如果仔細 觀察,就會發(fā)覺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內(nèi)涵。 大清庫銀,指的是清朝國庫中的銀錠,一般由朝廷指定、認可的鑄銀機構(gòu)專門鑄造。 庫銀的成色和 圖案,根據(jù)不同的鑄造地和鑄造年份而不同。清朝庫銀的銀錠很多出自山西,也有的在浙江、云南等地 產(chǎn)出。 庫銀一般由地方上繳到銀庫,戶部官員負責登記出入庫管理,庫兵負責搬運。 此藏品為大清庫銀足銀,(規(guī)格為:117克),銀質(zhì)發(fā)白,整體品相完好,包漿熟舊,傳世痕跡明顯 ,銀的光澤和質(zhì)感強,屬極美品,目前的元寶投資市場火熱,行情大漲,藏品為不可多得的收藏重器、極 為罕見、有巨大的投資價值、及收藏價值. This collection is silver for the Qing dynasty. The gold ingot in a long period of history, is the material life of things, reward, tax, trading and so on, it is a symbol of wealth. Silver ingot looks just a general block of silver cast in silver, in fact, if carefully observed, it will find it has a very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silver in the Qing dynasty refers to the silver ingot in the treasury of the Qing dynasty, which is usually cast by the cast silver institutions designated by the court and recognized by the imperial court. The fineness and pattern of the bank a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casting place and the year of the casting. The silver of the Qing dynasty bank silver is many from Shanxi, also some in Zhejiang, Yunnan and other real estate. Bank silver is generally turned over to the treasury, and the Ministry of revenu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warehousing management, and the library are responsible for handling. This collection is silver foot silver, ( specification: 117 grams ), silver pale, the overall appearance is intact, the baojiang is old, the trace is obvious, silver luster and strong sense are strong, the current gold ingot investment market hot, the market rally, the collection is not much the collector, extremely rare, has huge investment value, and collection value. If you need to collect purchase, this collection,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ervice,
近期大清銀庫銀錠成交記錄分析:
LOT號-----拍賣藏品名稱---------估價(萬)-----成交價(萬)----拍賣日期
0521 -----大清銀庫銀錠 足銀------288.00萬 --- 311.04萬 ----2018-10-23
0527----- 大清銀庫銀錠 --------- -265.00萬 ---308.00萬-------- 2018-10-12
0824 -----大清銀庫銀錠 足銀元寶- 188.00萬 ---308.00萬 -----2018-08-29
0278 -----大清銀庫銀錠 ----------130.00萬 ---308.00萬 --------2018-05-23
5377----- 大清銀庫銀錠 -----------320.00萬 ---418.00萬----- 2018-09-03
5341---- 大清銀庫銀錠 足銀------270.00萬 ------ 297.00萬 -----2018-09-03
5591 ----大清銀庫銀錠 足銀------ 270.00萬 ---297.00萬 -----2018-05-20
5252---- 大清銀庫銀錠 ----------- 268.00萬 ---294.80萬 -------2018-09-28
0138 ----大清銀庫銀錠 足銀 -------260.00萬 -----288.51萬-------- 2018-09-28
大清庫銀銀錠鑒賞:
大清庫銀銀錠 人們對銀錠并不陌生,古代影視文學作品中總有白花花的銀子存在,但銀錠收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卻屬冷門,但隨著藝術(shù)品市場的發(fā)展收藏的熱度,銀錠越來越重要。銀錠是古代基礎(chǔ)貨幣之一,我國歷史上銀兩的貨幣功能始于漢代之前,隋唐以前稱為“銀餅”,宋金時期稱為“銀錠”,元代稱為“元寶”,明清兩代白銀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鑄造甚多。今天我們所見的銀錠,以明清兩朝及民國初期留存下來的居多,但由于近代對貴金屬流通市場的控制,民國初年“廢兩改元”的實施,銀錠停止流通,大量被銷熔,目前民間存世量不大,蘊藏著極大的升值潛力。
成 色
銀錠以“兩”作為單位,合稱“銀兩”。當然這里的“兩”重量并不一定相等,銀的成色也不相同。所以,除了“銀兩”外,還有一個更為文雅更為標準的詞匯“紋銀”,在清代宮廷劇中我們通常能聽到,這是清代對足銀的官方稱呼,是清朝法定銀兩標準成色,繳納錢糧等都以紋銀為標準,相當于現(xiàn)在的“925”千足銀,當然當時的冶煉水平,即便是紋銀,離千足銀還是有些誤差。因而紋銀并非真正的銀兩,而是用于折算各種成色金屬銀的一種記賬貨幣單位,即虛銀兩,也稱“足紋”,各地均有不同的形制和標準。
不管是明代的官銀元寶,還是清代的紋銀,都是作為一種對照,用以評定不同成色和重量的碎銀和銀兩。所以明清兩代由官府鑄造足量并成色十足的銀錠又稱砝碼錠,或稱共議十足銀,后來一些商會組織憑信譽鑒定并打有標記的銀錠也稱砝碼銀,多數(shù)每錠重十兩,成色能夠達到98%至99%。形制古代對銀錠的冶煉和熔鑄十分寬容,使得形形色色的官錠之外,又有汪洋恣肆的民間私銀出現(xiàn),其價值則不在官私之分,而在其體現(xiàn)的史料價值與文化蘊意。
因為歷代政府對銀錠鑄造的開放性政策,從明朝開始,銀錠開始出現(xiàn)官鑄和私鑄之分。有些藏友便想當然地進入了“重官錠而輕私銀”的誤區(qū),認為官錠由政府統(tǒng)一鑄造,成色有保證,銘文清晰規(guī)整,是以收藏價值高;而私銀為私人鑄造,成色雜亂無章,銘文或簡或繁不易鑒別,是以收藏價值低。這有些過于主觀臆想,其實縱觀銀錠鑄造史,私鑄銀錠最初雖然沒有貨幣的職能,只是私營票號或商家儲存和運輸白銀的一種方式,但后來卻發(fā)揮了比官錠更大的流通作用。
這是因為私銀大多是在公估銀的基礎(chǔ)上鑄造,成色并非沒有保證,反而比官錠鑄造嚴格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當時商家多“信義”保證,而官錠多用于漕運、賦稅、軍費開支,與民眾生活關(guān)系不大。私銀只要適應當時的流通環(huán)境和民間習俗,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銀錠造形無規(guī)定,特別是從清代開始,銀錠的器形更加多樣,各省各地各有千秋,異曲同工。牌坊錠表現(xiàn)比較突出,因其外形類似牌坊,又因其銀成色足,可以信賴,故有此名。
所以,無論是官錠還是私銀,也無論是賞鑒價值還是其投資價值,都不能以官私一概而論。一定要看銀錠附帶的歷史價值,只有了解了銀錠的歷史背景、賦稅、票號、貨幣流通等相關(guān)知識,并結(jié)合銘文中來源、產(chǎn)地、爐名、重量等要素,不難對銀錠做出初步的賞鑒和投資分析。
藏品大清銀庫市場分析:
“隨著‘銀錠’收藏的普及,它的收藏價值不斷提高,偽(仿)品就出現(xiàn)了。除了要了解各個時期‘銀錠’形制特點和銘文特征外,還要從成色、分量、澆鑄來觀察‘銀錠’的真?zhèn)巍J紫龋鶕?jù)‘銀錠’的顏色來辨別,顏色不止要看外在的銀繡,還要觀察內(nèi)在的成色。
金錠銀存世量少,其表現(xiàn)就更加了得。在2006年6月4日由中國嘉德拍賣的一件極珍罕的元代王開權(quán)鋪五兩金錠(重185.4克),拍賣前的估價是40萬元,但后的成交價高攀到154萬元,讓不少老道的投資客也大跌眼鏡。而另一件清末民初蘭州永慶豐上上足赤五兩金錠(重151克)也從25萬元拍至58萬元易手,加上買家10%的傭金,成交價為163萬元。
楊傳耕介紹說,“‘銀錠’是用白銀按一定的形狀和重量鑄造的一種塊狀物,就形制而言,可分為幾種:船形、條形、餅形,不同形狀的銀錠有著不同的名稱,船形的一般稱‘銀錠’,條形的一般稱‘銀鋌’,餅形的一般稱‘銀餅’,因為人們常見的是船形的一種,也就是‘元寶’,所以習慣上將‘銀鋌’、‘銀餅’和‘銀錠’統(tǒng)稱為‘銀元寶’。”
”楊傳耕介紹說,“除了看有無絲紋和微凹,很重要的就是看‘銀錠’底面的氣孔,或稱‘蜂窩’。由于各種‘銀錠’成型時氧的釋放,當澆鑄銀水時,所產(chǎn)生的氣體逸出,就在‘銀錠’側(cè)面或底部產(chǎn)生了氣孔。雖然有氣孔,對‘銀錠’來說,使得它不太美觀,但是,正是這種氣孔,成了我們鑒定真?zhèn)巍y錠’的重要依據(jù)。氣孔較深,孔內(nèi)圓潤光亮、有神,說明成色高;反之,則成色較低。”
而檢驗‘銀錠’的重量,不光要稱重,還要看拿在手里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的把握,需要長年的多接觸、細品味和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楊傳耕介紹說,“除了看有無絲紋和微凹,很重要的就是看‘銀錠’底面的氣孔,或稱‘蜂窩’。由于各種‘銀錠’成型時氧的釋放,當澆鑄銀水時,所產(chǎn)生的氣體逸出,就在‘銀錠’側(cè)面或底部產(chǎn)生了氣孔。雖然有氣孔,對‘銀錠’來說,使得它不太美觀,但是,正是這種氣孔,成了我們鑒定真?zhèn)巍y錠’的重要依據(jù)。氣孔較深,孔內(nèi)圓潤光亮、有神,說明成色高;反之,則成色較低。”
銀元寶是古代一種較大的銀錠。銀錠作為貨幣始于漢代以前,隋唐時稱之為“銀餅”、“銀笏”,宋金時期稱“銀錠”,元代稱為“元寶”。明清兩代,白銀點擊查看白銀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鑄錠盛行。目前存世的元寶級銀錠以明清時期的居多。
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金銀價格的暴漲,錢幣市場上銀元寶的拍賣價格也被迅速推高,銀元寶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和史料價值以及數(shù)量稀缺的特點,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廣州大中拍賣有限公司歐洲拍賣會征集熱線江經(jīng)理:13266289736微信同號!!!!!
丁陽一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