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丨單立仁@bigfun社區作為一個港片迷,反復回看《天若有情》是我的日常。每次看到吳倩蓮坐在華子的車上哭,我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哪個男人不是從小就有一個機車夢呢?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載著美女飛馳而去,留下瀟灑的倩影,是90年代鄉村浪子最向往的
文丨單立仁@bigfun社區
作為一個港片迷,反復回看《天若有情》是我的日常。
每次看到吳倩蓮坐在華子的車上哭,我都會思考一個問題:
哪個男人不是從小就有一個機車夢呢?
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載著美女飛馳而去,留下瀟灑的倩影,是90年代鄉村浪子最向往的耍酷手段。
誰不想成為華子?
但駕駛鈴木RG500一騎絕塵的情形只能出現在他們的夢里。
只有時風三輪,才是浪子們觸手可得的炸街神器。
1.開上時風,炸就完了
在沒有時風的年代,騎上一輛二八大杠猛蹬就是最有牌面的出行方式。
把車身擦到能反射太陽光,是家里頂梁柱有面兒的表現,騎著它出門老公直接變老總。
二八大杠使勁蹬,老公出門變老總
一輛自行車除了在社交場上沖鋒陷陣,也是小年輕們搞對象的硬性KPI。
當時鄉村地區廣泛流行的結婚必備物品是: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
這四大件放一起還有個響當當的名字,叫做“三轉一提溜”。
三轉一提溜
在物資匱乏、生產力低下的農村地區,這四大件當中的任何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是財力和實力的象征。尤其是二八大杠自行車更是BBA級別的存在,騎出去倍有面兒。
直到90年代時風出現,才打破這種交通工具單一的局面。
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間帶來火種,使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動物成為萬物之靈。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時風的問世點燃了鄉村交通革命的星星之火。
也徹底改寫了鄉村出行工具單調的歷史,成為浪子們最愛的炸街神器。
看見開時風的老哥眼里全是羨慕
當歸鄉的浪子開足了馬力,用時風載著小學班花周游十里八鄉時,是時風車生中的高光時刻。
發動機“噠噠噠噠”的轟鳴聲與高音喇叭里的《愛拼才會贏》糾纏不清,卻并不讓人反感。
因為這代表著工業時代的高科技產物與文藝新浪潮的有機融合。
也是浪子俘獲女神芳心的炸街神器。
炸街神器,女神很喜歡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管你是什么勞斯萊斯邁巴赫,在時風面前全都黯然失色。
坐在這樣的時風車上,只需要靜靜享受路人們艷羨的目光就好,其他任何的動作都是多余。
而作為運輸載具的時風,甫一面世就承載了浪子們早日發大財的殷切期望。
就像它的廣告語所說,“時風時風,路路暢通”。
有了時風,浪子們的致富路上一路綠燈。
青年才俊搭上時代的快車,吹著改革的春風,,摩拳擦掌想搞出一番大事業。
一個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
小年輕們拿出多年的積蓄買上一輛時風三輪車,相當于來了個火上澆油。
這么整日子能不紅火嗎?
正所謂“不怕車太大,就怕拉不下”。
所以,秉承物盡其用的原則,時風車能拉、多拉的特點被騎乘它的人無限放大。
車廂里滿載的糧食象征著又一次的大豐收,足夠浪子們一年到頭吃喝不愁。
不過在普通人手里,時風只是兢兢業業的小毛驢,拉好自己那一盤磨就行了。
村里的女天使駕駛著戰車向高地沖刺的那一刻,才是寶馬遇上了伯樂,韓信見到了蕭何。
這說明還是得靠當代花木蘭才能發揮時風真正的威力。
2.時風時風,發財先鋒
話說回來,玩歸玩,鬧歸鬧,咱別拿時風開玩笑。
開著時風炸街固然拉風,但帶領老鄉發財致富它更有一套。
這也是時風長久以來稱霸鄉村農機市場的重要因素。
據一位河南的時風車主馬先生回憶,他的村子雖然只有32戶人家,卻有18輛時風車,占全村擁車量的88%,是鎮上有名的時風運輸專業村。
這位老哥在千禧年過后,于許昌農機廠購回了村里第一輛時風車。
嶄新的時風車開到院子里,就像一顆閃閃發光的夜明珠,放出耀眼奪目的光彩。
據這位老哥親口說,時風車給自己增添了無窮無盡的力量。
他和愛人運磚運料,每天能掙六七十元,而河南2005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才有2870.58元。
這么算下來,老哥買的不是車,是印鈔機。
僅僅3個月的時間,老哥就已經掙回來了買車的費用。
在老哥的帶動下,村里的三個老鄉邀請他做買車參謀。
這下子,村里有了4輛時風車,鄉親們發財致富的膽子也大了。
老鄉們對時風車交口稱贊——
時風車的機器質量真是好,造型美觀大方、轉向靈活、耗油量低、柴油機聲音清脆、噪音低、上坡有勁。
消息傳開之后,全村轟動。
村里原來在磚窯廠打工的小青年們都放棄了原來的工作,開始大搞運輸行業。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村里的時風車最多時達到了20多輛。
老鄉們還專門成立了時風運輸隊,成了活躍在農村各個角落的主力軍,甚至一度壟斷了方圓20里的建房業務。
根據統計,一輛時風車能為老鄉每年帶來18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時風車的助力下,先富帶動后富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有財一起發的傳世佳話。
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老鄉們不無感慨——
我們熱愛時風,是時風車給我們帶來歡笑,帶來了財富。
我們離不開時風,是時風車和我們相伴,共奔小康之路。
作為文案狗,我強烈建議時風把廣告語換為:
時風時風,發財先鋒;家有時風,五谷豐登。
3.時風掌握了三輪車的核心機密
花花世界迷人眼,沒有實力你別賽臉。
時風車能讓千萬老鄉成為它的忠實擁躉,自然有兩把刷子的。
翻閱眾多史料后,在一則時風三輪的古早廣告中,我發現了時風三輪備受老鄉贊譽的機密,那就是先進的科技。
這則廣告背景是中國傳統的春節期間,一個祖國的小花朵興沖沖的跑進爸爸懷里,邊跑邊喊“oh,坐車嘍~”
跟出來的老太太和媳婦仔細叮囑老哥,“路上小心吶”。
結果老哥一把抱過孩子,非常自豪的說道:
“咱這時風三輪汽車,是雙管路制動”。
然后開上車就帶著孩子跑了,留下老太太和媳婦揮手告別。
雖然雙管路制動這種原本用在汽車上的設計不是什么新科技,但移植到三輪車上,就讓人感覺倍兒牛逼。
不過,時風并不是只會這樣的微創新,從生產出第一輛三輪車開始它沒有停下追求創新的腳步。
對農民兄弟們來說,三輪車在生產、生活中都有廣泛用途,是鄉親們發家的命根子,奔小康的財源。
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不斷發展變化,老鄉們對農用運輸車的需求也變得多樣化。
為了適應這種形勢,時風適時組建了技術研究所,專注開發研制新品種。
從93年時風剛成立,短短3年的時間就研制出新型車斗、加重減震器、加重輪胎等20多種新產品和零部件。
時風周邊產品一覽
千禧年過后,時風還成立了業內首家博士后科技工作站,讓時風的科研能力如虎添翼。
憑借人才和技術優勢,時風不僅在短時內實現了單缸柴油機的自給自足,還先后推出時風系列四輪車、發動機、拖拉機,均在業內名列前茅。
此后更是聘請了美國王牌公司總工程師索陶作為高級技術顧問,全面進軍海外市場。
據曾與時風有過合作的英國某著名貿易公司總裁岑信先生說:
時風集團的科技水平與企業管理理念與歐洲一些先進企業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有一些還相當先進,對于與時風集團的合作前景,我充滿信心。
正是時風強有力的科研水平,讓岑先生對這次的重磅合作充滿信心。
而這也正是時風在廣大鄉村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
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是,世界上第一批量產的電動自行車就是時風生產出來的。
雖然由于營銷問題和電瓶技術導致電動車被擱置,但并沒有影響其核心產品農用三輪車風靡鄉村。
毫不夸張的說,擁有一輛時風三輪車是魯西老鄉們的標配。
時風不是那種不入流的三蹦子,事實上,除了少一個輪子,在先進技術的加持下,它的配置完全可以媲美一輛時代輕卡,價錢卻只有輕卡的五分之一不到,是真正的鄉村高爾夫。
開上這樣的時風,老鄉們的小康路一路暢通,用一位時風車主的話說就是,“遇水咱能趟過去,遇山咱能爬過去!”
4.和老鄉們心連心,是時風的財富密碼
俗話說得好,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時風發大財不是沒有原因的。
作為帶領老鄉們一起發財的好大哥,時風自己的賺錢能力也不是蓋的。
早在1996年,時風就創造了生產農用三輪運輸車20多萬輛的成績,實現產值11億元,銷售收入11.1億元 。
2012年,時風的營業額更是達到280億元。
而這一年風頭正勁的百度全年營收為223.067億元。
誰是小弟,誰是大哥,一目了然。
能有這樣的成績,就不得不說一個關鍵人物,時風集團董事長劉義發,就是下面這個老頭。
劉義發是農民出身,對農民兄弟有天然的親近和深厚的感情。
在上大學之前,他就經常和鄉親們一起勞動。
對于農村生產方式的落后和體力勞動的繁重他有著切身體會。
劉義發迫切的希望,有一天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老鄉們以牛和手推車為主要生產工具的狀況。
參加工作后,劉義發干過工人、會計、生產科長、副廠長等職務。
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工作經歷讓他形成了魯西人特有的為人淳樸、處事干練的性格。
1982年,劉義發被選為高唐縣工具廠廠長。
當時,工具廠的職工不足百人,鋼鋸架和水瓶是廠子的主打產品,年產值不到百萬元。
鋼鋸架,有多少老哥見過?
1983年,國際市場發生巨變,核心產品鋼鋸架的出口受到影響,企業經營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
敢想敢做的劉義發決定去南方考察,以尋求新的市場增長點。
在考察期間,劉義發發現很多農民用三輪車澆地,便和同事與澆地的農民兄弟交談起來。
通過交談,劉義發敏銳的察覺到:三輪車既可以用來耕地、澆地,還可能跑運輸,使農業生產效率成倍提高。
在他看來,三輪車將來一定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必要工具,更是農民兄弟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所以一回到廠子里,劉義發便決定把主導產品改為制造三輪車。
但是,廠子里很快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
反對者認為,三輪車的技術含量低,注定是短命的產品,不適合大力發展。
不過,劉義發堅持認為,定位于“農業用、農村用、農民用”的三輪車,一定會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所以,他力排眾議,頂著壓力集中廠里的優勢資源生產三輪車。
事實證明,劉義發的眼光非常毒辣。
工具廠生產的三輪車一投入市場,就受到廣大農民兄弟的歡迎,也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取得一些成績的劉義發,沒有選擇躺在功勞薄上吃老本兒,而是繼續開疆拓土。
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劉義發克服重重阻力,在一個月內兼并了縣機械廠,還租賃了縣內燃機廠的設備和廠房。
1993年5月,工具廠改名為山東高唐時風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時風集團。
初具規模的企業并沒有讓劉義發忘記初心,即使今天的時風已經是每年營收百億的產業巨頭,他的心始終和老鄉在一起。
就像時風的文化理念所說的那樣:
擁有時風車是一種尊嚴,開時風車是一種時尚,買時風車是一種榮耀。
雖然不像品類豐富的汽車乘坐舒適,寬敞整潔。
但是時風車能夠幫助更多像河南的馬先生一樣的農民兄弟們,通過勞動獲得更高的收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這何嘗不是讓農民兄弟更有尊嚴的生活的體現?又何嘗不是專屬于他們的平凡的榮耀呢?
和老鄉們心連心,是時風的財富密碼,也是在鄉村日益被邊緣化的今天,農民兄弟們可以輕易獲得的為數不多的體面。
敬時風,瑞斯拜!
參考資料:
《時風集團的發展戰略》【山東時風集團董事長 劉義發】
《家有時風車,共奔小康路》【農機市場 2004】
《劉義發的興企理念》【中國機械企業管理】
《河南省人民的收入與比較》【商業經濟2014年第7期】
李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