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患者提問:“胃總是疼,尤其是晚上睡覺之前,還有吃飯之前,現在有點兒噯氣,感覺肚子里有氣兒,像是胃餓著那樣疼,請問需要做胃鏡嗎?聽說做胃鏡很痛苦,是真的嗎?”人吃五谷雜糧,生活中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病癥困擾你,而胃病是中國人身上最常見的病癥。
有患者提問:“胃總是疼,尤其是晚上睡覺之前,還有吃飯之前,現在有點兒噯氣,感覺肚子里有氣兒,像是胃餓著那樣疼,請問需要做胃鏡嗎?聽說做胃鏡很痛苦,是真的嗎?”
人吃五谷雜糧,生活中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病癥困擾你,而胃病是中國人身上最常見的病癥。關于胃病的檢查方式是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的。
我國胃病發病數據,胃鏡的檢查意義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數據發現,全球胃病的發生率就非常高,可達80%,并且逐漸向年輕化發展。
而這百分之八十的胃病患者之中至少有一半都來自中國,據2017年相關部門發布的《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這份報告表明,中國有7億人患有慢性胃炎,而其中一部分胃病有發展為癌癥的風險,據悉,中國每年新發胃癌病例高達68萬,數字十分龐大。
大多數的胃病,包括胃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常常被人們所忽視,這些病癥帶給人們的生命危機卻很大,但是普通的檢查很難發現異常,只有胃鏡可以直觀準確地辨明病灶。
所以說,定期的胃鏡檢查就是幫助人們排除病癥,尤其是排查胃癌的最佳手段。
胃鏡怎么做?
胃鏡檢查可以幫助患者排除絕大多數的胃病,甚至是胃癌也可以有效排查,在醫院中胃病的常規治療中胃鏡也是一個重要的篩查手段。
一般做胃鏡前,患者需要提前8小時禁食禁水,在醫院先掛號做驗血來排查乙肝、梅毒等等有傳染性的疾病;第二步是先做局部麻醉,防止胃鏡過程中因抵觸異物而造成損傷;第三步進入檢查室后,醫生會提供一些輔助工具,如:牙墊、器皿等;最后,正是用胃鏡檢查時,患者需配合醫生讓胃鏡通過牙墊進入口腔,讓醫生更好地檢查。
在檢查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嘔吐、難受、異物感等,但是絕對不能亂動,否則胃鏡在體內容易造成對患者造成傷害。檢查后1到2小時最好也禁食禁水,之后緩慢恢復后再食用。
雖然胃鏡聽起來比較難受,但其實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胃鏡檢查技術也進步了許多,并不是一定會有副作用的。
不同胃鏡優缺點比較
傳統胃鏡檢查,是采用一根特制的長軟管,前端裝有內視鏡,將軟管通過食道插入胃部進行檢查。這種方式可以讓醫生直觀有效地觀察病灶,對癥下藥。缺點就是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咽喉部比較敏感的患者更容易出現不適感,如惡心,嘔吐等。
胃鏡作為各種胃病和胃癌的重要排查手段,一直以來都為人們所重視,但是它的實際過程卻會有讓患者身體難受的“后遺癥”,所以人們發明了無痛胃鏡。
無痛胃鏡其實就是增加了局部麻醉,醫生和患者的配合、檢查的過程也改進了一些小細節。無痛胃鏡的優點就是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讓患者更加安全地檢查。缺點是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畢竟麻藥的用量很重要,而且一般持續一兩個小時對患者的影響也比較持久。
目前臨床上最先進的胃鏡技術就是膠囊胃鏡。這種技術風險很低,而且對于身體狀態較差的患者來說,也可以輕易嘗試,只需隨水吞服一顆膠囊,15~30分鐘即可完成精準的胃部檢查,比較方便有效,但現在只有部分三甲醫院有引入這項技術,且費用較高。
胃癌高危人群,沒有癥狀也需要定期檢查
現代生活壓力很大,許多人都有胃病,有一些胃病還很容易發展為胃癌,需要人們及時防范。實際上,生活中引發胃癌的因素有很多,都值得人們關注,一些胃癌的高危人群更需要做定期檢查。
50-60歲都是胃癌的高發期,這個年齡段的人需要注意胃部不適,除了每年的固定體檢,平時的胃部異常也要重視;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尤其是兒童時期就有感染經歷的,胃癌風險比常人大3到5倍;
家中有胃癌患病史,直系親屬胃癌發病率也很高;
癌前病變,許多長期胃病都有發展為癌癥的風險,如:慢性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等,這部分患者平時要學會觀察自己的病情發展,做好周期性檢查;
除了以上幾種,長期生活習慣不良;生活在水質、土質比較特殊的地區;特殊職業等等也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這些群體一年至少需要做兩次針對性的排查,平時也要注意防范。
其實胃癌聽起來可怕,但是早期病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治愈,而且只要注意防范,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高危人群,病發率其實都可以控制。平時多關注身體發出的信號,做好胃鏡檢查,才是我們保持健康的根本秘訣!#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齊鈺,《胃病發病率高達80%,多與生活習慣有關!盲目用藥反而更傷身》,健康時報,2018-10-30.
[2]鄭新穎,《全國超7億人患慢性胃炎!胃病還是胃癌,一查就知道》,健康時報,2019-4-11.
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