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個心理咨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總有人覺得為何心理咨詢如此貴?隨便和個人聊一個小時天就可以賺到大幾百,很多人覺得不值得所以不愿意走入心理咨詢。但是研究將會冷冷地告訴你心理咨詢和陪聊在大腦互動上的差別,可謂是天差地別的。心
一個心理咨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總有人覺得為何心理咨詢如此貴?
隨便和個人聊一個小時天就可以賺到大幾百,很多人覺得不值得所以不愿意走入心理咨詢。
但是
研究將會冷冷地告訴你
心理咨詢和陪聊在大腦互動上的差別,可謂是天差地別的。
心理咨詢起效的因子
以往的研究已經發現心理咨詢中有大量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行為同步,比如音調、頭部運動、身體活動、面部表情、呼吸頻率、皮膚電等,這種同步性能夠有效地促進咨詢關系,幫助來訪者和咨詢師之間建立起工作同盟。
那么什么是心理咨詢中的工作同盟,其實講簡單一些就是,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之間的合作關系。
從心理咨詢一般療效研究的角度講,心理咨詢的效果可能有一半以上來源于咨詢關系本身。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在羅杰斯看來,無非是共情理解、真誠一致、無條件關愛等基本因素,在這種特定的關系中,來訪者感到被接納,情緒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思緒得到安撫與疏理,進而他混亂的心理變得澄明了,他的被壓制的精神能量有機會得到抒發,而個人自我潛能被積極激發出來,可以用來合理地應對壓力,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好的咨詢同盟就意味著連個人之間有了好的咨訪關系,這就大大增加了療愈的可能性。
研究者對于這個問題專門進行了細致探究,對心理咨詢情景下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工作同盟和大腦同步性(interpersonal brain synchronization, IBS)進行研究,并與聊天情景下的互動雙方進行比較。
34名來訪者被隨機分配到咨詢組或聊天組,由三名女性專業咨詢師為這些來訪者在實驗室中提供40分鐘的心理咨詢或陪聊(如下圖),心理咨詢或聊天結束后,我們對來訪者自評的工作同盟及互動雙方的大腦同步性進行了數據分析。
結果發現,與聊天組相比,心理咨詢組的被試在40分鐘后建立起了更好的工作同盟,與之相匹配的是,他們在右側顳頂聯合區(rTPJ)出現了更強烈的腦同步(見下圖)。此外,這種腦同步與工作同盟中的聯結成分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右側顳頂聯合區(rTPJ)是一個和社會聯結、認知同感和心理理論相關的腦區,這也進一步佐證了心理咨詢組比聊天組建立起了更強烈的情感聯結(工作同盟的一個成分)。但他們并未發現,心理咨詢組和聊天組在和高級認知功能有關的前額葉區(PFC)出現差異,這可能和兩個小組的被試都是面對面交流有關。
所以你會發現心理咨詢和普通聊天真的不一樣,這也就是因為它需要一些專業技術支撐。
心理咨詢≠同情+講道理
之前火爆朋友圈的一個網紅講述看心理醫生的過程中提到了幾點我覺得很有趣。
他幫助大家diss那些總是講看心理醫生是很作的人,更加客觀澄清看心理醫生的意義與作用。
有不少來訪者,尤其是電話來訪者,要求心理醫生最好遇到過、處理過他們所存在的問題(似乎只有咨詢師回答是,他們才放心),只有這樣才會同情他、理解他。
好像人們有個普遍的認知就是,看心理醫生就像找個人訴苦然后渴望得到對方的同情,有時候可能心理醫生也許比你的人生閱歷更多一些然后你就覺得對方會喋喋不休給你講道理。
其實這是最錯誤的一種認知!
有句話“對外靠法律、對內靠心理”,在美國,幾乎每一個中產階級都有自己的心理顧問,有人這樣形容說:當今美國社會,普通美國公民接受一次心理咨詢如同吃一頓麥當勞那樣自然、簡單。
在美國,很多人在與女友約會前,會安排見一次心理醫生,來顯示他對約會的重視,二來有助于提升他的生活質量。
盡管心理咨詢的方式主要是談話,但心理咨詢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有社會學、醫學等方面的知識,有嚴格科學的理論體系和操作規程,從而達到解決心理問題的目的,幫人解除心理危機,促進人格的發展。
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親友的勸解安慰、老師的教育、領導的思想政治工作。
它是通過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之間的關系互動尋找你的問題根源,然后通過兩個人之間的互動中潛移默化讓你不斷領悟,不斷覺察的過程。
如果用一個現象形容看心理醫生,我覺得“照鏡子”這個詞更像真正看心理醫生的過程。因為靠譜的心理醫生不會教育你、批判你、甚至指導你和同情你,他們對你的情感和情緒都是有所克制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更像尋找了一個人去不斷“照鏡子”來看到自己的問題與深層沒有覺知到的情節。這些才是心理咨詢中最重要的部分。心理咨詢作為醫學中的一門學科,有著嚴謹的理論基礎和診療程序,它與思想工作是有本質區別的。
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說服對方服從、遵循社會規范、道德標準及集體意志,而心理咨詢則是運用專門的理論和技巧尋找心理障礙的癥結,予以診斷治療,咨詢者持客觀、中立的態度,而不是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教育。
心理咨詢更多聚焦在你身上
我們知道隨便找個人傾訴雖然對自己的痛苦有所幫助,但是礙于你們兩個之間沒有專業設置,對方也是人不是神,ta也沒辦法保證在整個過程對你保持無條件積極關注,甚至如果你遇到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或許在聽你講了這么多東西后反而受不了教育你一番,這些不僅不會幫助你反而會傷害到你!
《我們是這樣成長的(This is How We Grow)》一書的作者Hibbert表示,心理咨詢是她生活中最有價值的體驗之一:“在我低潮期的時候,我會去接受心理咨詢,因為在咨詢室里,我既可以吐露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又不必擔心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和負擔?!?/strong>
在她看來,心理咨詢是“一個安全的港灣,在這里我可以得到個人交際圈之外的專業人士的幫助,他們會給我真實的反饋、洞見和不同的視角?!?
也是這份安全的關系中,痛苦的一方才敢真是無疑的暴露自己,這些對幫助了解自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平時很難卸下沉重的心理防御坦誠面對自己,這些往往可能就是心理癥狀的癥結。
Hibbert也指出,“心理咨詢的主旨是幫助來訪者發掘他們對自己的期望,而非任何其他人對他們的期望?!?/strong>
所以無論你如何都不需要擔心咨詢師會批判你,這個是本質的不同,你不可能要求一個普通聊天做到如此!
心理咨詢的歷史發展
心理咨詢直到現在也是一個嶄新的職業,它興起于19世紀90年代末和20世紀初,在美國心理咨詢的發展源于一種人道關懷,人們希望借此改善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對人帶來的不良影響。
但隨著發展這個職業不斷遭受各種挑戰與機遇,隨之人們通過很多經驗和錯誤修改了咨詢關系中的各種設置與倫理,直到目前咨詢絕不是單單聊天那么簡單,它需要遵循各種設置和倫理條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里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strong>
所以沒有了這些先決的設置條件和倫理約束,咨詢是不可能有效幫助到來訪者的。
以后有了心理問題你渴望通過簡單聊天解決問題的想法,還是趁早打消了這個念頭吧,因為你浪費的不只是時間,還有你們之間的情感。(誰喜歡天天聽一個負能量的人抱怨呢?)
參考信息:
Zhang, Y., Meng, T., Hou, Y.Y., Pan, Y.F., & Hu, Y. (2018). Interpersonal Brain Synchronization Associated with Working Alliance dur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 (accepted)
??如果你有心理困惑,可以參考我的康復學習經驗:
都知道在焦慮抑郁中接納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這里幾個故事啟發你一下!
專業測試: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專業心理測評量表)
治愈強迫、焦慮、抑郁等神經癥的5個關鍵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癥(正念冥想方法引導)
學習接納抑郁,發現抑郁帶來的積極影響
如何在抑郁期間應對工作高壓力
心理學講解除痛苦要“接納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納自我?
一位抑郁癥患者的自救指南(細節指導,建議收藏)
焦慮癥康復后,我發現這些真相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