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歷史這東西,有時候我很想砸爛它,因為它很不公平,比如它對王政君就太過于惡毒了。歷史雖是個愛打扮的小姑娘,但它可以粉飾卻很難篡改,比如王政君,她的原貌就放在那里,就看你有沒有“剝落脂粉”的功力。
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王政君的出生很神奇,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預言,她家這個地方645年后會出現一位“圣女”。王政君剛出生就有人舊事重提,宣稱這位圣女就是王政君。
果然,645年后的公元元年,漢哀帝駕崩,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身垂簾聽政,圣女預言成真了。
不過,王政君在當“圣女”之前卻差點成了“剩女”。
原來,圣女的命太硬,早年她連續聘了幾位未婚夫,結果都等不到進洞房,男方全都被閻王爺收走了,其中一位還是大名鼎鼎的東平王(漢元帝的弟弟)。
連王爺的命都鎮不住她,這種女人誰敢娶?于是王政君一直熬到18周歲都沒能嫁出去。
眼看女兒就要砸手里了,她老爸王禁愁死了,找了個算命的給她卜了一卦。結果瞎先生道破天機:此女大貴,哪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
王禁一聽大喜,看起來俺閨女真的是“圣女命”啊,于是將她送入宮中為“家人子”。
“家人子”就是備選的秀女,有可能被皇帝相中,大多數會淪為宮女,王政君差點成了后者。
又一件神奇的事發生了,無心選秀的漢元帝隨便在一排女人中指了一下,無意中指上了王政君。就這樣,“圣女”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神奇繼續,當時漢元帝寵幸了十幾個妻妾,七八年沒生一個兒子,王政君卻一槍中的,給漢元帝生下長子劉驁。
母以子為貴,占了先機的王政君被立為皇后,劉驁當上了太子。
不過后來漢元帝后悔了,他一點不喜歡王政君,而是寵愛宮女出身的傅昭儀。于是他絞盡腦汁,企圖廢了劉驁,改立傅昭儀的兒子劉康為太子。
傅昭儀是王政君一輩子的克星,這個女人是個心機婊,狠毒、自私、無知、霸道。王政君母子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歲月,那時候漢元帝眼看著就要駕崩了,卻不讓皇后和太子接近,天天跟傅昭儀母子膩歪在一起。
后來,大臣史丹拼死闖宮,以出色的說話技巧警告漢元帝,如果他要是想易儲,包括他在內的大臣們將不奉詔。
奄奄一息的漢元帝被迫低頭,打消了易儲的決定,漢成帝劉驁才在最后一刻驚險登基。
其實那都是漢元帝和傅昭儀利令智昏,此時王家的勢力已經非同尋常,王政君的哥哥王鳳就掌管著衛尉,假如漢元帝易儲,他的圣旨都出不了皇宮。
讓人感動的是,漢成帝即位后,王政君對傅昭儀母子采取了以德報怨的態度。她絲毫沒有追究傅昭儀的惡行,還給予了他們母子最高的待遇。漢成帝還把劉康留在京城生活了很長時間,甚至一度打算立他做皇儲。
因為漢成帝無子,所以劉康死后,漢成帝最終還是決定立劉康的兒子劉欣為太子。
等到劉欣即位后,老妖婆傅昭儀仗著孫子是皇帝,竟然不顧王政君的恩情,反過來對王政君進行各種迫害。
首先,王家人全部被逐出朝廷、趕出京城。當時王莽已經是大司馬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王政君為了不與傅昭儀產生沖突,勒令王莽主動辭職,王家人全部退出朝堂。
接著,傅昭儀破壞禮法,企圖壓王政君一頭。按照古代禮法,漢哀帝已經被過繼給了漢成帝,王政君就是他的親奶奶,而傅昭儀只是藩王的母親。
王政君仁慈,特批傅昭儀進京。結果“農夫與蛇的故事”上演,傅昭儀進京后就逼迫漢哀帝反咬王政君。在祖孫倆的聯合運作下,劉康被加上了“皇帽子”,傅昭儀也被冊封為“皇太太后”,傅氏子弟全面掌控朝政。
更來氣的是,傅昭儀居然當眾稱呼王政君為“老嫗”(老太婆)。
漢哀帝在位的六年時間,王政君可謂受盡了世態炎涼,她過著半軟禁的生活。但年近七旬的她卻表現出了超然的生活態度——不爭不搶,唾面自干,如同得道的高僧大德。
大概是連上天都看不下去了,終于收了這對祖孫,漢哀帝駕崩時才24歲,沒留下一兒半女。
當時滿朝恐慌,漢哀帝不光無后,還把大權給了一個叫董賢的男寵,并承諾把皇位傳給他。
大臣們誰也不敢做主,只好請求王政君出來主持大局。
王政君這輩子從來不干預政治,這會兒被迫走到前臺,她能怎么辦?于是老太太一邊收繳董賢的大印,一邊令大臣們推舉一人代替董賢執掌朝政。
結果大臣們眾口一詞:王莽。
就這樣,王莽又回到帝國的統治中心,從此走上了權力的頂峰,最終在舉國擁戴下完成了代漢。
當王莽稱“假皇帝”的時候,王政君才預感到大事不妙,她雖有心阻止,但卻回天無力。王政君最后唯一的抗爭,就是將象征皇權的玉璽生氣地摔到王莽的面前。
王政君的晚年有點悲涼,盡管王莽對她這個姑姑竭盡討好之能事,也給予了她最高的尊崇,但大漢帝國畢竟亡在她手里。就這樣,她在對王莽的無盡詛咒中離世,終年84歲。
表面上看,是王政君一手摧毀了大漢帝國,著名的思想家王夫子甚至大罵王政君是“老妖”。
不過我認為,這些評價很不公平,西漢帝國的滅亡跟王政君沒有一毛錢關系,相反她是一個值得后人尊敬的偉大女人。
一,王政君原本就不是政治家,也從來沒有政治野心,她無需對帝國的滅亡負責。縱觀王政君的一生,除了漢平帝即位后她有短暫的垂簾聽政外,她從來沒有涉足政治,也從來沒有干預政治的圖謀,盡管她有這個條件。
漢哀帝即位后,如果不是她主動退讓,以王家的勢力,完全具備架空漢哀帝的實力。事實上,漢哀帝清洗王家的時候,連傅家人都看不下,朝中有很多人公開指責漢哀帝太過薄涼,對不起漢成帝。
所以無論憑實力,還是憑德道制高點,王政君都可以壓制住漢哀帝。她卻令王莽辭職,令王家人全力配合,主動退出。
漢哀帝卻把國家搞得一塌糊涂,這是王政君的責任嗎?
漢哀帝死后,王政君被迫主政,她沒有貪戀權力,而是讓大臣們推選執政大臣,之后她就握在橡皮圖章退養,從來沒有干預過朝政。
你能把國家敗亡的責任,推給這樣一位女人嗎?
二,王政君的個人品行無可挑剔,她的善良、謙讓、謙虛值得我們尊敬。事實上,我每每讀到王政君的事跡,除了感動就是敬佩。這個女人的胸懷博大到讓那些爭權奪利的大人物、蠅營狗茍的小人物,甚至為一毫一厘爭得面紅耳赤的普通老百姓都汗顏。
她這輩子真的很像一位修行的高僧,傅昭儀給她帶來太多的痛苦,她一次又一次選擇了原諒。
有人說,老太太為她的弟弟們沒少爭利益,要不然哪來“一日五侯”的咋舌之舉?沒錯,王政君確實也替娘家人爭過利益,但那是她應得的。
給舅舅封侯是西漢的傳統,不是王政君發明的,不能因為王政君的弟弟太多就認為她自私,相反,她已經很節制了。
首先,她的八個兄弟分了三批才全部封侯。第一批兩人,是她的同母兄弟;第二批五人,是她的異母兄弟;第三批一人,是已經故去的弟弟(即王莽的父親),歷時7年。
其次,她還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叫茍賓,王政君曾經試圖也給他封侯,卻遭到了漢成帝的拒絕。王政君不服:當年漢武帝不也給母親的同母異父弟弟田蚡封侯了嗎?漢武帝可以封田蚡,你怎么就不能封茍賓?
漢成帝說:漢武帝這么做本來就不合法。王政君一聽“不合法”,只好就認了,沒有為難兒子。
漢成帝有個嬪妃叫班婕妤(班固的祖姑),當時遭到趙飛燕姐妹的迫害。王政君無力干涉兒子的私生活,但卻將班婕妤接到自己身邊,替她充當了保護傘。
翻看史書,王政君一生沒有任何污點,她一生簡樸,為人和善,這樣的女人不值得我們尊敬嗎?
三,漢帝國的滅亡是歷史的潮流,王莽代漢絕非王政君的責任,甚至跟王莽無關。如果有人非要把王莽篡漢的責任推到王政君身上,只能說這是歷史的無知!
首先,外戚政治是西漢的政治模式,怪不得王政君。
確實,如果不是因為王政君,王莽不可能掌握帝國最高權力,也就不可能篡漢,但這怪得了王政君嗎?
其次,王氏家族輪流執掌最高權利,責任在漢成帝。
漢成帝是個懶政的皇帝,他自幼就形成了對舅舅們的依賴。從骨子里講,漢成帝對大臣們并不信任,他雖然與舅舅們也有矛盾,但總的來說,他就像個沒斷奶的孩子,始終離不開舅舅們。
其三,王莽上位有身份原因,更是士族階級力推的結果。
外戚身份對王莽來說是一塊敲門磚,不是全部。事實上,王莽這個人確實太牛叉,他有能力、有德行、有理想,所以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追隨者。
在王莽被貶出京城的六年里,全國眾多的讀書人跑到他的封國,不離不棄。所以漢哀帝駕崩后,以孔光為首的朝廷老牌政治家們都一致推選王莽出山主政。
王莽代漢,是全國的士族階級、漢家的宗室子弟、普通老百姓一致推崇的結果。所以我一直認為,王莽是唯一一個被選舉的皇帝,說他篡漢不準確。
這些跟王政君有關系嗎?事實上王政君是不贊成王莽代漢的,姑侄倆為此幾乎勢不兩立。
其四,西漢滅亡,士族階級的淪喪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西漢末年,作為中流砥柱的士族集團未老先衰,他們集體進入學術怪圈,集體腐化墮落。
我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這人信讖緯學術,迷信得很,常常用一些云山霧罩的思想指導政治實操。
比如黃河泛濫,他以及一批人都認為,水災是因為咱們德道滑坡了,不用治理黃河,只需要修德水患自然消除。結果導致黃河連續十幾年多次決口,搞得民不聊生。
當時有個民族英雄陳湯,以一己之力,千里奔襲干掉了匈奴單于郅支。但他此舉并未得到朝廷的認可,屬于矯詔行事,因此產生爭議。考慮到陳湯的壯舉太偉大了,所以朝廷還是打折獎勵了陳湯。
這位匡衡先生,居然一直咬住陳湯不放,十幾年不停地彈劾他,最好終于把陳湯搞得流放了才安心。這位自詡道德高尚的偽君子,最后因為投靠宦官、非法侵占土地4萬畝而被廢為庶人。
這就是西漢末年士族集團的真實寫照,孔光這種推卸責任,不敢擔當的人都算是好人了。
所以,西漢的滅亡跟王政君毫無關系,它是士族集團分化歷史中的必然環節,把責任推卸給王政君,我只能說很無知、很無聊!
位于福建省順昌縣縣城西北部的寶山主峰上,是一座合葬墓,(齊天大圣和通天大圣)被稱為雙圣廟,始建于元末明初,建筑面積大約18平方米,廟內是一座并立著兩塊石碑的古代合葬墓,墓寬2.9米,深1.3米。
陳濟棠獨霸廣東,有“南天王”之稱,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身為一方軍閥,心狠手辣,翻云覆雨自然是免不了的,不過他對兩廣的經濟文化,還是很有些成就的,老一輩的廣東人對他比較懷念,他對我黨也是有些情誼的(如反圍剿的時候放跑紅軍,還和紅軍簽訂了停戰協議等等)。
【陳濟棠】
陳濟棠畢業于黃埔陸軍小學、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后在廣東地方部隊中任初級軍官,1922年,陳炯明叛變,陳濟棠奉孫中山之命討逆。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陳濟棠與起義軍發生激烈的戰斗,起義軍戰敗退卻;不久張發奎與汪精衛合謀,與黃琪翔發動政變,企圖驅逐廣東省主席李濟深,陳濟棠站在李濟深一邊,迫使張發奎退出廣東。
陳濟棠在和南昌起義軍和張發奎的作戰中,為李濟深立下汗馬功勞,升任為第四路軍長,轄三個師,駐防廣州。
【李濟深】
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李濟深在南京參加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時候,被蔣介石扣押,并和李宗仁一起,被國民黨開除黨籍,駐粵部隊也被調出了廣東,作為國民黨大會的代表,陳濟棠北上來到上海,暗中和國民政府監察委員古應芬聯絡,希望能通過他得到蔣介石的支持。
在古應芬的幫助下,蔣介石答應將廣東大權交給陳濟棠,任命陳濟棠為“中央區廣東部隊編遣特派員”,陳濟棠立刻回到廣州,但此刻他還不敢馬上表示擁護蔣介石,反而召見部下,痛斥蔣介石,直到蔣桂戰爭結束,才宣誓就職,通電擁護中央,并得到蔣介石的任命,為“討逆軍”第八路軍總指揮,掌握了廣東的軍權,徹底取代李濟深。
此時蔣介石又派遣陳銘樞出任廣東省政府主席,陳濟棠便和陳銘樞一起,分別掌握了廣東的軍權和政權,陳濟棠出任第八路軍總指揮之后,命令桂軍立刻退出廣東,他這個做法,加深了粵軍與桂軍的分裂。
不久,白崇禧等人率領桂系軍隊進攻廣東,陳濟棠派遣蔣光鼐、蔡廷鍇(二人皆為陳銘樞的親信)等人迎擊,將白崇禧等人的軍隊打得大敗,白崇禧等人被迫流亡海外,桂系的殘部被李明瑞收編。
【陳銘樞】
不久,陳濟棠以李明瑞、俞作柏“赤化廣西”為由,奪取了廣西的地盤,從此兩廣成為了陳濟棠的天下。
由于陳濟棠和陳銘樞分管軍政,兩人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矛盾,陳銘樞首先發難,引起陳濟棠的強烈反感,陳濟棠趁中原大戰爆發,將陳銘樞的兩大親信蔣光鼐、蔡廷鍇的兩個師擴編為第十九路軍,北調河南、山東戰場,并且借口廣東兵力不夠,趁機擴充部隊。
陳濟棠一直想要脫離老蔣,獨霸廣東。他的老朋友古應芬是胡漢民的親信,在1930年11月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上,蔣介石和胡漢民為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鬧得不可開交,蔣介石一氣之下,軟禁了胡漢民,輿論大嘩,古應芬來到廣東,勸陳濟棠聯桂反蔣,陳濟棠立刻答應了古應芬。陳銘樞見勢不妙,跑到廬山找老蔣告狀。
陳濟棠干脆和李宗仁等聯名通電,限令蔣介石下野,第二天就聯合召開會議,另組國民政府,并推定汪精衛為廣州國民政府主席,和南京分庭抗禮,粵桂軍準備進攻蔣介石,蔣介石也調兵遣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關鍵時刻,九一八事變爆發,兩方在國仇之下,暫時放下了仇恨。
【胡漢民】
陳濟棠在廣州,提出了“整軍經武、改革政治、發展經濟、闡揚文化”的十六字方針,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并且擬定了《廣東三年施政計劃》《救濟廣東農村計劃》等,建設了許多工廠(如蔗糖加工)、基礎設施(如海珠大橋)和學校(如中山大學),提振了廣東的經濟。
1934年春,在蔣介石圍剿紅軍的要求下,陳濟棠提出了很高的條件,但是并沒有認真地圍剿,他圍剿的行動十分緩慢,調子唱得很高,沒有什么實際行動,還跟紅軍簽訂了停戰協議,并且送了許多食鹽和一千多箱子彈,紅軍得以順利突破湘江,進入貴州。
【周恩來】
胡漢民死后,陳濟棠再次聯桂反蔣,可惜遭到余漢謀的背叛,廣東的黨政軍大權最終落入蔣介石的手中,陳濟棠對廣東八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不過總算他沒有和老蔣徹底鬧翻,最后得以跟老蔣一起去臺灣,1954年患腦血栓病逝。
首先,謝邀。孫悟空出現在我國四大名著《西游記》中,現實生活中是根本沒有的,如果非要說是在哪里的話,那就是花果山吧,那花果山又在哪里呢?
福建順昌縣 | 這里“花果嶺”,“水簾洞”,竟是孫悟空的故鄉?
1986年出版的《西游記》電視劇,一直是許多代人的珍貴回憶,至今也還是暑期檔期必放的影視。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猴子。
在往日,孫悟空原型源于何處的說法多樣,如陳寅恪先生的“哈奴曼”說法等。而今,“孫悟空是福建順昌人”這個說法,卻因一些學者的求索,變得有跡可循。
(86版 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
1
順昌縣:
“孫悟空”原型
或源于順昌“猴崇拜”
順昌縣,隸屬福建省南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丘陵區,武夷山脈南麓,閩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匯合處,為“閩江起源處、順達昌盛地”。
因順昌境內山巒起伏連綿,縱橫交錯,河流錯綜其間,地貌復雜,極為適宜山猴的生存和繁殖,自古以來便有許多關于猴精的故事以及神猴崇拜文化的流傳。
(順昌風景)
地方志載,唐時,福建民間已有供奉“猴王神”的習俗。據考察,順昌在14個鄉鎮的32個村莊中,發現有“通天大圣”廟5座,“通天大圣”碑35塊。
如此高密度的“大圣”神位的供奉,代代相傳,在順昌縣境內至今仍大量存在。與《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西游記平話》和《西游記》雜劇中對于猴行者和通天大圣的神話形象不謀而合。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國內一直以來都有許多專家認為,《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正是脫胎于閩北地區猴崇拜。
2
順昌縣:
“大圣”兄弟合葬墓
全國僅此一處
佐證“孫悟空祖籍在順昌”這一論斷的有力證據,是位于順昌境內寶山上“雙圣廟”的存在。
雙圣廟,始建于元末明初,廟內并立著兩塊石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墓形呈八字形外撇,墓碑刻著“通天大圣”和“齊天大圣”的楷書字樣。
(雙圣廟石碑)
在楊景賢的《西游記》雜劇中,有一段孫悟空的自白:
“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齊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閩北、閩東乃至福建各地至今保存下來許多祀奉齊天大圣的廟宇、神位,但以“通天大圣”為膜拜對象并以神墓的形式保存下來的古代遺存,僅發現順昌寶山這一處,而且早于《西游記》的成書時間。
不僅如此,考古工作者在順昌縣嵐下鄉黃墩村,還發現了一尊孫悟空前身“白衣秀才”的木雕神像。
“白衣秀才”出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孫悟空化裝為白衣秀才,與玄奘一行相遇。據載,順昌境內目前發現的40多處通天大圣、齊天大圣神壇和廟宇中所見的孫行者神像皆為猴形,僅此一尊為早期的“白衣秀才”原型。
(“白衣秀才”書影)
綜上可見,順昌縣與“齊天大圣”淵源之深,在《西游記》敘事發展中地位之獨特,兼有當時距離順昌不遠的建陽書坊對于“西游記”相關讀物的刊刻盛行一時,這讓“孫悟空源于順昌”的說法顯得十分可信。
3
順昌縣:
“水簾洞”、“五指山”、“點將臺”
都在順昌
順昌境內,除了與《西游記》故事相關的線索外,其地形特征與《西游記》中一些場景的描述亦十分契合。
寶山上有名“仙紋石”,當地民間傳說,孫悟空就是從這塊石頭里出生的。仙紋石下方的懸崖下端有一個“八仙洞”,為一字形并列的八個深淺不一的巖洞,巖洞口常年滴水不斷,仿佛掛一水簾。當地一些曾爬入山洞的人稱,洞內有石桌、石凳、石床等物,且洞中有洞,交錯蕪雜,其狀像極了《西游記》中描述的“水簾洞”。
(寶山風光)
不僅如此,寶山的松林間還有兩片空地,分別名為“練兵場”和“點將臺”。當地傳說,這里是孫悟空在水簾洞稱王后,在此練兵點將,摘取鮮桃花果,坐等猴孫們敬獻美食的場所。
(寶山風光)
更驚奇的是,《西游記》描述,孫悟空被如來抓住后,被壓在五行山下,等候師傅唐僧前來搭救。而臨近寶山山頂,就有一塊巨石從山峰的一側突了出來,看起來酷似一個猴子的腦袋,尖嘴猴腮,仿佛在向遠方殷切地盼望“師父”的搭救。
4
順昌縣:
“孫悟空”祖籍地
風景優美,物華天寶
亦只有“大圣”寶地,才會有如此美景與好物。
寶山風景名勝區
寶山風景區位于南平順昌縣西北部,地處大干鎮與元坑鎮境內,由寶山、演山、七臺山三個景區組成。北靠世界雙遺產武夷山,東鄰省級風景名勝區茫蕩山,西與將樂玉華洞、泰寧金湖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毗鄰。
寶山寺
寶山寺大殿,位于順昌縣西北部大干、元坑兩鎮交接處的寶山絕頂。全寺由山門、前殿、拜亭、廂房、大殿及圍墻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梁柱椽瓦均采用花崗巖,大殿和圍墻仍保留著元代仿木石構建筑的風貌。
華陽山
華陽山風景區位于世界“雙遺”武夷山脈的順昌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8公里,以天門峰、華陽峰、三寶峰為核心形成的風景區。景區內森林茂密、峰峻嶺險、流泉飛瀑、珍禽奇獸、怪石嶙峋、洞穴萬狀,自古以來就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元坑古鎮
元坑古鎮至今還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時期古建筑,蕭氏祠堂年代最為久遠,始建于明崇禎年間,迄今僅遺留祠堂大門。元坑古民居多為幾組并列的四進院落,門樓梁架雕飾精美,穿斗月梁造形多樣,椽板上鋪設望磚,布局風格簡潔明朗,充分體現了當時名門宅第的風范。
寶山香菇
香菇等食用菌類,順昌縣山區鄉村都有出產,是順昌縣傳統特產之一,品優質高。據記載在清代和民國期間主要是浙江慶元、龍泉等到地菇農來順昌到深山老林中,砍雜木鑿花培育香菇,將此技術傳入順昌縣。
狀元紅酒
狀元紅酒,始創于清代咸豐年間。在閩江流域尤其是順昌等地享有盛譽。《閩雜記》卷十稱:“名酒,順昌所出最有名”。
順昌海鮮菇
順昌海鮮菇是福建南平順昌縣的特產。順昌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高達78.8%,闊葉木屑、杉木屑等原料資源豐富,結合先進的栽培技術工藝,采用優質地下水作為栽培用水,形成了順昌海鮮菇的獨特品質。
順昌蘆柑
順昌蘆柑果形扁圓形或高扁圓形,單果重125~150g,果色橙黃、皮薄細膩,油胞光亮,肉質脆嫩、化渣,風味濃,甜酸適口,可溶性固形物達13.0%左右,最高達15.4%。
5
祖籍順昌說:
未能定論
卻是借鑒
然而,《西游記》的成書以及《西游記》中由“猴行者”、“齊天大圣”到“孫悟空”的成型,其實經過了一段漫長的發展過程,并不能簡單地說“孫悟空究竟祖籍何處”。
(西游記書影)
不可否認的是,順昌縣內民間的大圣崇拜、地貌神似的獨特,都為《西游記》的成型提供了可借鑒的事實依據。
6
小結
至今,順昌縣的大多數地方仍然保留著對神猴的崇拜,并因此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
而《西游記》里孫悟空的血管里,也仍然流淌著順昌“大圣”的血。讓廣大《西游記》讀者感覺到,孫悟空并不是一位神壇上遙不可及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來自民間的,為廣大群眾所喜愛的,行俠仗義的“行者”。
(后記:《西游記》的出處以及孫悟空的原型歷來為學界所爭論,本文取一方觀點而言之,如有不當,請指正。)
參考:
楊國學:《<西游記><南游記>與順昌民間大圣信仰》 來源:淮海工學院報
齊裕焜:《<西游記>成書過程探討——從福建順昌寶山的“雙圣神位”談起》 來源:福州大學學報
蕭仕平:《從神猴到齊天大圣——由地理文化視角看閩北順昌猴精崇拜對象的變遷》 來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蔡鐵鷹:《南宋浙閩猴行者來源再探——以順昌、泉州的田野考察為中心》 來源:淮海工學院學報
新縣志,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的歷史有著浩浩蕩蕩的五千年之久,在這五千年之中,有著太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的。
就是到今天,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給大家的主人公,這兩男一女都是在那么一瞬間從中國歷史上失去蹤影,更加令人著迷。
千古失蹤之謎:中國歷史上莫名消失的1男1女,至今仍下落不明?絕世的美人西施。
在春秋戰國的時期,越國是被當時的吳國所滅的,當時的國君勾踐是被抓去了我國在吳國里充當了奴隸。勾踐到達了吳國之后并沒有忍氣吞聲,他反而忍辱負重,臥薪嘗膽。表面上是像吳王認罪了,但是他在內心當中想的就是早日被釋放回自己的國家,東山再起。于是他就盼著自己的臣子去尋找各種各樣的財寶,還有各種各樣的美女進獻給吳王。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不讓自己被沙,所以他就裝瘋賣傻,一裝就是十多年。他將找來的美女西施進獻給吳王,以此來瓦解他的意志。最后他終于打敗了吳國。
越王之所以能將吳國覆滅,西施是起了極大的作用的,但是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后,西施已經失去了它最大的作用,而越王勾踐也害怕自己會重蹈覆轍。縱然西施使擁有著令人難忘的姿色,但是構建也不敢占她收入自己的囊中。當時西施仿佛就像是突然從歷史上消失了一般,到了現在仍然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其實有一種說法,就是西施被越王沉入到了張合當中,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西施和他的臣子私奔了。
明朝的朱允炆。
他是明代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朱元璋的孫子,但是由于朱元璋自己非常的自私,不是為了江山社會的穩定,而是為了自己自己洗啊的一個后代,他并沒有將自己的王位讓給當時最有威望,而且最有才華的人朱莉,而是直接傳位給了她最喜歡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傳》位給孫子,這也為明朝的不安定埋下了一個伏筆。
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也很果斷的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
在最開始的時候,朝廷所掌握的軍隊人數和實力都是遠遠超過朱棣的,但是建文帝就是心腸太軟了,下令這些士兵們絕對不允許傷害自己的叔叔朱棣,正是因為這樣,朱棣才能很多次的從鬼門關逃了出來,并帶著一只很精銳的軍隊直接殺到了京城。在進入黃城之后,朱棣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的侄子,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在幾十年之后,有一個和尚就冒充自己就是朱允炆,但是這個謊言很快就被識破了,因為這個和尚和朱允炆的年紀差的實在是太多了,他最后的結局就是被砍頭了。
秦朝的徐福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齊地瑯琊(今江蘇贛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學辟谷、氣功、修仙,兼通武術。 秦始皇第一次東巡,登泰山勒石頌德。然后經黃縣、(月垂)縣,攀成山,登芝罘(今煙臺)山,南下瑯琊臺,逗留3個月。在此期間,秦始皇看到海州灣內出現海市蜃樓,認為是仙人所顯,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尋求長生不死之藥。徐福入海數年求藥不得。
9年以后(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東巡又找來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詐稱海中的大鮫魚十分厲害,船只難以靠近仙山取藥,須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才能上岸求藥。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500多人,裝帶五谷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藥。 個人感覺徐福第一次出海尋找仙藥就已經到達日本,那個時期日本應該屬于沒有開化的民族,可能甚至連文字都處于萌化階段,以至于徐福的到來對日本的影響有如天神下凡,以至于今天我們看到日本的文字在我們看來丟胳膊少尾巴,盡管日本人不承認他們也解釋不清楚。
不管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徐福在日本的確有著很大的影響。日本本土建有不少的徐福廟、徐福祠,甚至也有以“秦”為姓的日本人。日本國史略:“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或云,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墳五典來聘。福求藥不得,遂留而不歸。或云,止富士山。或云,熊野山,有徐福祠。
總結:在現在縣城的所有史書上面,其實都找不到這三個人的消息的,只有一些民間的傳聞,這三個人間蒸發的兩男一女,確實是成了一個千古謎團。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