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線----湖北宜昌長江在源頭至宜昌三峽之間為上游;宜昌至江西省湖口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方與北方地區(qū)分界線。
8、水稻小麥種植區(qū)分界線。
9、旱地與水田地區(qū)分布的分界線。
10、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
供暖分界線位于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和淮河一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蘇聯(lián)援助下為城市居民安裝集中供熱系統(tǒng)。但當時的中國正面臨嚴峻能源短缺,于是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淮線”就成為集中供暖的界限。
每年的11月15日,隨著中國政府的集中供暖工廠燒起鍋爐,并在未來4個月內將滾滾熱流送入千家萬戶,生活在該分界線以北的城市居民開始喜上眉梢。而那些生活在該分界線以南——甚至咫尺之遙的居民,將經受沒有任何暖氣的冬季。
長江上中游的分界線是宜昌市。 我們的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位于東經90°33′~122°25′,北緯24°30′~35°45′之間。數(shù)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陜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qū)的部分地區(qū)。
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
可以說,長江的水文特征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占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
東南丘陵是指北至長江,南至兩廣,東至東部海域,西至云貴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總稱。地理位置: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南,雷州半島以北,云貴高原以東。 經緯度位置:20°N——28°N,110°E——120°E。地形多樣,以低山丘陵為主,山脈盆谷交錯分布。東南丘陵氣候上地跨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江南丘陵和閩浙丘陵屬于中亞熱帶,降水充沛,熱量豐富,是中國林、農、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潛力很大的山區(qū)。它包括安徽省、江蘇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部分或全部。海拔多在200至600米之間,其中主要的山峰超過1500米。丘陵多呈東北--西南走向,丘陵與低山之間多數(shù)有河谷盆地,因多紅色土壤,適宜發(fā)展經濟林農業(yè)。其組成又可細分為以下部分:南嶺以北,長江以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東丘陵(湖南和江西兩省以及安徽南部的丘陵)稱為江南丘陵;南嶺以南,廣東、廣西的丘陵稱為華南丘陵(兩廣丘陵);另外,在浙閩邊境的仙霞嶺和閩贛邊界的武夷山,是長江與東南沿海獨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嶺,這一列東北——西南走向山脈以東,浙江和福建境內的丘陵,則稱為浙閩丘陵。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