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日本統計,中條山一戰,國民黨軍陣亡4.2萬人,被俘3.5萬人;而日軍死亡673人,負傷2292人。
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各個據點基本淪落到了日軍的手里,此役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中最大之恥辱”。
究竟有多慘烈,除了日本統計的這組數據之外,我們還可以看看另外一組數據。
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有12位少將以上職銜的將領殉國,其中,有9位戰死或者自殺,有3位被日軍俘虜后慘遭殺害。
還有在1939年的中條山“六六戰役”中,一支由陜西“冷娃”組成的部隊,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且戰且退,被日軍逼到懸崖邊上,因不堪被俘受辱,數千名士兵紛紛跳進黃河壯烈殉國,尸體漂滿大河河面,三日不去,值得說明的是,他們大多是十六七歲的娃娃。
這在整個抗戰史中,是非常少見的。
下面,我們通過12位少將以上職銜將領的事跡、“冷娃部隊”犧牲經過以及人心惶惶的洛陽城說起。
12位將領寧死不屈,彰顯了中國軍人的錚錚鐵骨1. “滇軍名將”唐淮源:第三軍軍長,突圍無果,拔槍自殺。
1941年5月7日,日軍發起全面進攻中條山的戰役。兩日后,國民黨軍第一戰區的總司令衛立煌下令讓唐淮源的第3軍和高桂滋的第17軍主力轉移到夏縣通皋大道兩側,合力阻擋日軍的進攻。
可惜,地形復雜,又遇大雨,聯絡困難,加上日軍用飛機嚴密封鎖黃河各個渡口,這兩支軍隊很快陷入了孤立被圍的困境。
5月11日,日軍主力以合圍之勢圍剿唐淮源的第3軍,唐淮源部傷亡慘重,彈盡糧絕,多次突圍未果。
5月12日,日軍集中兵力,向唐淮源部發起猛攻,在這種形勢下,孤立無援的唐淮源悲憤交加,為沒能成功守住中條山深感自責,眼看日軍突破防線,他仰天長嘆:“我怎能做俘虜?”
說罷,他舉槍自盡,時年55歲,保全了民族氣節。
2.“虎將”寸性奇:“我腿已斷,不必管我”
寸性奇與唐淮源一樣,滇軍出身,隸屬唐淮源的第3軍,是一名師長。
5月11日,在日軍重兵合圍之下,唐淮源深知危局難挽,他依然指揮若定,無所畏懼,鼓勵官兵與中條山共生共死。
寸性奇聽后,率先表態:“槍在手,劍在腰,不令為賊服也。濟則為國爭光,不濟以死繼之。”
5月12日,寸性奇挽起袖子,親自率領將士與日軍展開廝殺,亂戰之中,其胸部不幸中彈。
這時,又傳來唐淮源壯烈殉國的消息,他悲痛萬分,強忍疼痛,大聲疾呼:“殺賊!”
邊喊邊沖鋒在前,率領將士殺向敵陣。
5月13日拂曉,寸性奇率領第12軍突圍至胡家峪,不料,又遭到了日軍的截擊。
本就有傷的他,再次率領將士與日軍苦戰,到了傍晚,一枚日軍炮彈飛來,正好落在寸性奇將軍附近,將寸將軍的右腿炸斷。
寸將軍毫不畏懼,他拖著重傷之軀,且戰且走,率領數十人突擊至毛家灣,可惜,再一次遭遇了日軍的攔截。
在這次交戰中,寸性奇的左腿不幸中彈,血如泉涌。
危機重重之下,寸性奇不愿拖累其他將士。
他喊來身邊的黃仙谷團長,告訴他:“你帶兵快走,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
說罷,他使出最后一把力氣,揮劍自殺。
此情此景,在場將士,無不痛哭流涕。
雖然日軍馬上沖到跟前,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要離開,反而是全部留了下來,與寸性奇將軍一起殉國。
寸性奇將軍犧牲時,年僅46歲,被蔣中正稱為“抗日軍中一虎將”。
3.邢清忠:第65師師長
關于他的犧牲,有兩種說法。
據中華英烈網記載,5月14日,邢清忠率領將士向太岳山區突圍時,中彈犧牲,年僅42歲。
另一種說法來自《嵩縣縣志》。
據記載,1941年春天,邢清忠患上了肺結核,而且愈發嚴重,但是,由于中條山戰線吃緊,他本人拒絕治療。
后來,劉茂恩軍長看不下去了,他強令邢清忠去洛陽住院治療,可惜,在就診途中,咯血不止,病逝,年僅42歲。
4.金述之:國民革命軍第3軍少將軍械處處長
金述之在唐淮源部中任職,是第3軍的軍械處處長。
在中條山戰役中,重圍之下的國民黨第3軍孤立無援,這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了保障第3軍前線的彈藥補給,金述之不顧日軍的飛機大炮,親自扛起彈藥箱運送到前線,在途中,不幸遭到了日軍的飛機轟炸,壯烈犧牲,年僅49歲。
5.“新編第27師少將師長”王竣:奮力死戰,為國獻身
6.“新編第27師少將參謀長”陳文杞:有我無敵,有敵無我新編第27師隸屬于孔令恂的第80軍,這支部隊擔負著中條山西部的西村、牽梨村、王家窯頭等守備任務。
5月7日下午3點,日軍向這一帶發起進攻,新編第27師上下官兵勠力同心,奮起抵抗,可惜,到了第二天傍晚,三道防線均被日軍突破,而且,傷亡極大。
5月9日中午,軍長孔令恂命令還未來得及休整的新編第27師退守太寨村。
無奈的是,一番激戰后,日軍憑借強大的火力,從新編27師手中奪得了很多據點。
為了收復失地,師長王竣和參謀長陳文杞親自登上前線,率軍反擊。
王竣鼓勵官兵:“奮勇殺敵,萬一不行,大家都為國捐軀。”
陳文杞則帶頭宣誓:“有敵無我,有我無敵!不成功,便成仁,此其時矣。”
可是,日軍的裝備太過精良,他們利用轟炸機進行低空掃射,在混戰之中,王竣和陳文杞相繼犧牲,一個年僅39歲,另一個年僅35歲。
7.“新編第27師少將副師長”梁希賢:跳河自殺
梁希賢隸屬于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和參謀長陳文杞犧牲后,身為副師長的梁希賢率領部隊繼續死守太寨村。
5月10日,太寨村被日軍攻破,梁希賢帶領殘兵且戰且退,一路退到黃河邊。
他們想渡過黃河,擺脫日軍的追擊。
可是,當他們行至黃河渡口的南溝時,發現岸邊沒有足夠的渡船。
眼看后面的日軍就要追來,不愿做俘虜的梁希賢“撲通”一聲跳進了黃河,年僅41歲。
8.“第17軍少將參謀長”金崇印:堅決不肯投降
5月11日夜晚,第17軍轉移到了申家溝,還沒有扎穩腳跟,就遭遇到了日軍的沖擊,為了保護軍長的安全,金崇印親自率領一支軍隊攔截日軍的沖鋒,亂戰之中,不幸中彈受傷,隨即被日軍俘虜。
日軍知道金崇印是國民黨軍的少將參謀長,遂對他許以高官厚祿,威逼利誘,勸他投降,甚至,還對外偽造金崇印已經投降的言論。
面對這些,金崇印毫不為所動,拒不投降。
日軍見勸降無效,便將他槍殺了,死時,年僅46歲。
9.“第15軍少將附員”萬金聲:中彈身亡
5月15日凌晨,第15軍轉移到陽城縣境內,在這里,遭遇到了日軍的突襲,戰斗中,萬金聲中彈身亡,時年51歲。
10.“第14集團軍參謀處少將處長”張世惠:被日軍的機關槍無情地掃射
5月13日夜晚,劉茂恩率領第14集團軍總部向南轉移,張世惠負責殿后。
到了5月16日上午,張世惠遭到了日軍的攻擊,激戰中,張世惠受傷被俘。
他和30多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被日軍帶到了一個山溝溝里,面對日軍的威逼利誘,張世惠拒不開口。
惱羞成怒的日軍用機關槍掃射張世惠和10多名國民黨軍官,這一年,張世惠年僅44歲。
11.“河北民軍少將參謀長”劉克信:托著腸子作戰
在一次沖鋒時,劉克信遭到了日軍的機槍掃射,腹部中彈,腸子外溢。
在這種情況下,劉克信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仍然堅持在前線作戰,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年僅49歲。
12.“第12師政治部少將主任”李石安:坦坦蕩蕩,頂天立地
5月10日,李石安被日軍俘虜。
面對日軍的嚴刑逼供,李石安拒不投降。
日軍便當眾調戲李石安的妻子。
李石安見此狀況,不堪受辱,他強力奮爭,掙脫掉日軍的束縛,沖到墻角下,隨手操起一把斧頭,朝敵審訊官砍去。
敵人見狀,蜂擁而上。
李石安毫不畏懼,他一個人單挑10余名日軍,終因寡不敵眾,被日軍亂刀刺殺,其妻和剛剛幾個月的孩子也被一同殺害。
除了這12名軍官壯烈犧牲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的士兵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就像之前提到的“冷娃部隊”。
在1939年中條山保衛戰“六六戰役”中,數千名中國士兵跳進黃河,壯烈殉國。
此戰除了造成大量中國士兵傷亡之外,我國后方的一些城市也遭到了嚴重的空襲,就拿洛陽來說,這座城市是中國軍隊第一戰區總部機關所在地,居民有10多萬人。
它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北面不僅有中條山的險要工事,還有急湍迂回的黃河天險,按理說,日軍的陸軍部隊是無法輕易攻占洛陽的。
但是,這樣的天險屏障擋不住日軍的飛機轟炸。
一時間,洛陽城內陷入了恐懼、驚慌之中。5月11日,在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洛陽城內的電廠損壞了,學校停課了,商店關閉了,物價也上漲了。
每天的轟炸,讓這座城市變得七零八落,破爛不堪,大街上的人們競相正跑,甚至,還為了爭奪財物,大打出手。
5月16日,日軍出動飛機700多架次,投彈700多枚,再一次多洛陽城進行了慘重的轟炸。
轟炸之后,城內到處是一堆堆死去的遇難者,而在黃河沿岸,逃難者更是不計其數,他們哭著,彷徨著,呼喚著,尋找失散的親人,一幕幕親人的離散,增添了戰役之后中條山地區的恐懼和荒涼。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次戰役的失利呢?作為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重地,又有國民黨軍重兵把守,在短短20天的時間里,中條山卻被日軍占領了。
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蔣介石力圖避戰,衛立煌遠離戰區。
抗戰以來,中條山軍民共擊退日軍13次進攻,1941年前后,日軍無力再次大舉進攻,衛立煌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準備反擊。
當他將作戰計劃上報給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時,蔣介石內心十分矛盾,他不僅不同意衛立煌的作戰計劃,還將衛立煌召至重慶述職,甚至,還命令衛立煌“暫住重慶待命”,并且,在此期間,蔣介石還從中條山地區調走了部分主力和炮兵團。
及至戰爭爆發前,衛立煌還遠離戰區,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群龍無首,人心惶惶。
后來,衛立煌日夜兼程,倉促趕回洛陽,但是,面對眼前的瞬間混亂,他一時沒有找到有效的指揮方法,這為中條山戰役的失利埋下了隱患。
2.防御積極,指揮保守。
中條山地區無險可守,背靠黃河,又無路可退,所以,國民黨軍應該采取積極防御、主動出擊的戰略。
但是,衛立煌寄希望于所謂的“馬奇諾防線”,沒有集中優勢兵力,更沒有主動反擊,而是把第80軍、13軍、3軍、17軍和98軍等部隊一字兒擺開,試圖攔截日軍的進攻。
可是,裝備精良的日軍集中兵力從中間突破,撕開了衛立煌所認為的“馬奇諾防線”,致使國民黨軍陷入“前臨強敵、后背深水”的窘境。
3.軍中有些將領過分自信。
比如曾萬鐘所部,他們在晉南駐扎多年,軍機松弛,戒備不嚴,日軍特務混入營地偵查,致使曾萬鐘部的指揮機關暴露在了敵軍的槍口之下。
除此之外,軍中有些將領還存在消極厭戰的情緒、臨陣自保的錯誤想法以及缺少配合的做法,種種原因混合在一起,注定了這次戰役慘敗的命運。
若說李自成是怎樣的人?得看看他對歷史的貢獻是什么, 李自成一個平平凡凡的陜北農民,是如何變成滅亡明朝的罪魁禍首,他是在什么條件下脫穎而出,被歷史選擇,最終改變歷史軌跡。首先說李自成,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現的,明朝和清朝世紀性大戰,李自成為什么無緣無故的被兩者綁在中間。說起此事,得看看他的歷史背景。
1644年是歷史轉折的重要時期,那一年東方中國發生了巨大的政治事件,清朝成功取代明朝,如果沒有清朝也就沒有我們現在中國版圖,在這一點,清朝是功不可沒的。是誰成就了清朝成功入住中原的,是清帝國本身嗎?
1644年這一年明帝國不算什么弱國,清帝國那時還被明軍拒之關外,雖然幾次踏入帝國首都京郊,但不至于能消滅明帝國。唯一想把明帝國作為消滅夢想的清帝國這時正做為長遠的籌劃中。而真正實踐的人卻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那就是陜西的李自成。若不是李自成,清帝國怎么入住中原,換而言之明帝國仍繼續存在,這一切功勞得歸于李自成。李自成幫助了清朝消滅了明朝,讓清朝成功過渡為中原政權。
李自成出現的時候,明朝后期明顯走下坡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它逐漸落后了西方,閉關鎖國導致它不得不面對現實,全球漸漸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吞并,那一年的明帝國可是戰火連天,歐洲西方殖民帝國向亞洲撲來,葡萄牙和西班牙老牌殖民帝國占領了菲律賓,馬來群島。臺灣和澳門隨之遭殃,歐洲不斷派傳教士進入明帝國,描寫明帝國風土人情,想象中的明帝國版圖只有江南和華北甘肅一帶,還夸其富庶超出任何國家,但他們骨子里卻對明帝國埋藏著侵略的野心,西班牙揚言一兩萬人就可以征服明帝國,時時緊盯著明帝國政局。明帝國以北分界線就是長城,長城以北就是清帝國,清帝國就像一頭狼緊緊咬住它的東西防線。
李自成的出現似乎是里應外合,對付明帝國,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官逼民反。 在陜北一個小地方,李自成當時也不想造反,他年青時還是明朝的公務員,但由于崇禎帝初期的改革精簡驛站,致使他丟失這份工作,生活困苦的他當過和尚,給別人放過羊,為了生活還欠下許多高利貸,致使債主上門討債,吃官司,受厲刑,李自成無法容忍干脆殺了那債主。接著一樁樁悲劇接踵而至,她的媳婦韓金兒嫌他窮好上了同村人蓋虎,在他眼里他成了武大郎,這豈能容忍,干脆一刀干掉兩個,這下他官司吃大了,于是選擇逃跑,后來又去甘肅投了兵。這時的明帝國遭受另一個對手的進攻,后金汗國皇太極南下一舉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煥大軍追不上后金軍,崇禎帝這時已感覺到京師危在旦夕,于是召集四方布政司援軍,護衛京師。甘肅一方援軍被李自成攔下,開始在甘肅榆中造反,這是李自成打響人生中的第一聲槍響。他后來投靠先闖王高迎祥,成了正規起義軍。從此,他的人生徹底轉型,他們的一舉一動漸漸引起朝廷的注意,從地方到國家,崇禎帝命楊嗣昌率十萬南下鎮壓,老闖王被俘,七十多萬的隊伍被零星打的只剩下七八個人,這七八個人中,李自成接下了這一把旗子成了新闖王,他們為逃避通緝躲在山里,還勉強娶了媳婦。
在明帝國上層鎮壓農民軍并不徹底,李自成沒有抓到,這為以后死灰復燃埋下了禍根,李自成走出大山,隊伍回溫,趁天災人禍打著均田免賦旗號,轉戰河南和湖北,攻洛陽活煮福王,十月潼關攻陷,殺了明將孫傳庭,占領全陜,次年定都陜西西安,改西安為西京,建大順朝,稱永昌皇帝。李自成隊伍就這樣像滾雪球越滾越大,發展到一百萬,他將進軍目標直指明帝國首都北京,七十萬北上橫掃山西居庸關兵臨北京。三月,北京城淪陷,崇禎帝上吊自殺。北京拿下了,他這下鐵了心,認為天下已定,于是大封部將,明朝遺臣聚集武英殿高呼萬歲,李自成皇帝寶座剛沒坐熱,就聞風關外滿清就蠢蠢欲動,還有起關鍵作用的山海關吳三桂,為了籠絡住他,釋放善意,把他的父親放還府邸。
吳三桂接到李自成詔書同時又接到滿清詔書,他左右掂量,無法下注,最后又收到父親寫給他沉甸甸的家書,李自成還派人不遠萬里送來幾千兩軍餉,還有吳三桂所要的高官厚祿,他以此順頭給李自成回信,明里投順暗里卻打探虛實再做決定。十多萬明軍把山海關移交給大順軍,準備回京,在回京路上,吳三桂行軍步伐相當緩慢,路上突然遇到他的家奴,當得知他的愛妻陳媛媛被李自成部將霸占時,事實并非那么簡單,于是調轉馬頭返回山海關,他又重新占領了山海關。 消息傳到李自成耳邊,他立馬取消登基儀式,換上戰袍御駕親征,率領近五十萬從堯化門和阜成門出發,直奔山海關。
面對家仇和國仇,吳三桂于是決定順清,清軍由多爾袞為統帥,二十多萬奔赴關內,李自成為了堵住吳三桂和清軍必經之路,目的就是讓他們不能聯合,兵分兩路在一片石附近展開決戰。首先與吳三桂十三萬精銳打成一片,吳三桂的號稱英勇的關寧鐵騎招架不住,后續的二十多萬清軍跟上,將農民軍士氣壓了回去,近五十萬農民軍被明舊臣洪承疇喻為烏合之眾的草莽和三十萬明清正規軍相遇,最終不敵對手,落下敗陣。
李自成只帶唯剩幾萬殘兵倉皇而逃,逃到京師的他預想翻本,最后留在京師的那五十萬被窮追不舍的清軍給擊敗,兵敗如山倒,不得己退回西安,清軍追擊步伐超出想象,英親王阿濟格等兩路入陜,攻入西安,李自成逃到哪清軍就追到哪,一直追到湖北九宮山。后來,清軍分兵繼續對農民軍殘余作戰,西路肅親王豪哥攻入四川,大西的張獻忠大敗,五十多萬被消滅,南明也一樣,東路豫親王多鐸由揚州攻入南京,隨后殘明百萬一觸即潰,這和五個世紀前的南宋和金戰爭形成嚴重反差,很快清朝一舉統一中原。
由以上經歷可知李自成是怎樣的人了,能讓他既能短暫的興起,卻短暫的覆滅。說起他有干頭,是因為他在挫折中不斷爬起,接起反明大旗,明顯明朝不是他對手。可一向被明朝阻礙于關外的滿清卻很短時間剿滅李自成,而且很徹底,李自成大軍被冠以草寇稱號,他們之所以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們夢想和滿清不一樣,他們只茍安于現實的小富即安,清朝的成功也正是緊緊抓住他的弱點。
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在日本馬關求和談判的時候,被人打了一槍,痛的李鴻章在發給慈禧的電報中撒起了嬌:“痛呀!”
對李鴻章開槍的是一個日本人,小山豐太郎。
小山豐太郎這一槍一打,日本人和清政府的談判形勢看上去瞬間“急轉直下”,日本人勒索的賠款也從3億兩白銀,縮減到了2億兩。
于是,李鴻章被吹上了天,將日本對清政府少勒索的那1個億的功勞全算在了李鴻章的頭上,算在了李鴻章挨的這一槍上。
可是,日本突然減少了向清政府索要的“贖金”,真的是因為李鴻章挨的這一槍?這一槍真的有這么貴?
顯然不是,當然,小山豐太郎這一槍確實成為了清政府少賠1個億的一個小小的導火索。
1894年11月,慈禧忙著操辦自己的“萬壽節”,可是,前線的戰事連連失利,怎么辦?貿然求和的話,不好聽,所以清政府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洋人出面“調停”。
當時,清政府總理衙門會見了英、美、德、俄、法五國駐華公使,讓他們出來調停。可是,這五個洋國也是各懷鬼胎,一時之間沒有達成一致,英國人說“不便與日再言”,德國人說“現時和議無濟于事”,即便是美國人也沒同意五國聯合出面調停。
這回可嚇壞了慈禧,洋人怎么了?送上門的好處也不要了?
實際上,美國是想單獨操縱清政府和日本人的和談,從中牟取暴利。所以,當清政府單獨找到美國人的時候,美國人便同意出面了。
美國人對日本人說了一句,你們日本人真要將清朝打垮了,英、法、德、俄這幾個強國肯定會趁機打著維持秩序的旗號瓜分中國,到時候你們日本的利益也沒有保證,適可而止吧。
日本此時雖然也已經發展了起來,可是綜合國力到底不如中國,繼續打的話,即便打贏了,也確實會發生美國人所說的情況,所以同意和談。
1894年11月22日,受到清政府和李鴻章委托的德國人——德璀琳,上了一艘去日本的輪船,代表清政府、李鴻章和日本和談。
美國人聽說了此事后,鬧了一鬧,日本人也不接受德璀琳代表清政府,所以,德璀琳只能無功而返。
1894年12月,清政府又任命張蔭桓、邵友濂二人作為全權大臣,想在上海和日本談判。
日本人此時則想著打垮北洋艦隊,然后占領威海衛,從而獲取更多的談判籌碼,所以日本人告訴清政府,想和談也可以,派代表來日本廣島談!
可是,當張蔭桓、邵友濂到了日本后,日本人又找茬了,他們質問張、劭二人:“究竟敕書中曾否載明便宜行事全權字樣,貴大臣能否遇事自專,毋須電請裁決?”
張、劭和日本人打了一頓嘴炮之后,在日本人的刻意逼迫下,只好安然返國。
這時間一拖,日本打下了更多的地盤,北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
美國人及時地跳出來當起了和事佬,日本想了想,給了個回復,讓恭親王奕訢或者李鴻章來談!
奕訢是皇族,事關清朝臉面,再說慈禧也不是很信任奕訢,所以便選擇了李鴻章。
慈禧這個老妖婦也賊精明,為了不讓和談、割地賠款的帳算在自己的頭上,她將光緒推了出來,讓光緒負責此事。
當時,光緒和翁同龢的想法是可以多賠錢,但是絕不能割地。李鴻章為此幾番奔走于洋人之間,想讓洋人摻一腳,讓他們干涉干涉,可是沒人理他,所以他只好從光緒手里要來了所謂的“商讓土地之權”。
日本人在聽說了李鴻章將成了清政府的和談代表后,或許是出于對李鴻章的了解,他們又趁機提出了更苛刻的條件。
日本人這個算盤打的很好,先抬價,再在和李鴻章談判的過程中,給他打個折,照樣賺的盆滿缽滿!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抵達馬關,20日便迫不及待地到春帆樓和日本人展開了談判。
不過,縱使雙方已經處于談判狀態,但是日軍的動作并沒有停止,然后在繼續攻打清軍。
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和日本人結束了第三輪談判,在返回住所的途中,小山豐太郎持槍從人群里沖了出來,對著李鴻章便開了槍,打中了李鴻章的左頰。
1895年4月1日,在第四輪談判中,日本人突然抬了價,割臺灣,割澎湖,割遼東,賠款3億兩白銀!
不是說,李鴻章挨了一槍,讓清政府省了一個億嗎?怎么反倒加價了?先抬價,再打折唄!
清政府少賠了嗎?沒有,最后這2億兩白銀甚至已經超過了日本人的預期,這兩個億是清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是日本四五年的財政收入,已經賺翻了。
李鴻章像條狗一樣求伊藤博文,能不能再少賠5千萬?5千萬不行,能不能少2千萬?不肯少勒索點錢,能不能少勒索點地?
伊藤博文的回答,統統是不能。
日本要求清政府一個月內交割臺灣,李鴻章急了,能不能多給一個月?貴國何必這么急,臺灣已是你們口中之物!
伊藤博文直接甩了兩個字,饑甚!
清政府原本可以借助李鴻章遇刺一事,讓洋人干涉進來,可惜,李鴻章怕了,慈禧怕了,清政府怕了,所以對此選擇了忍氣吞聲。
日本之所以會將賠款從3億降到2億,一則因為談判本便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他們故意設了高價,本來也是讓清政府討價還價的;二則日本人截獲了李鴻章發回中國的電報,知道了清政府的底線,也考慮到了清政府的財力;三則是因為談判拖了太久了,日本人也不由得擔心洋人會忍不住跳出來插手,或者李鴻章狗急跳墻,用遇刺一事中斷談判,這么一來到手的肥肉便飛走了。
所以說,李鴻章挨的這一槍值不了一個億!
小山豐太郎之所以會刺殺李鴻章,不過是為了敲斷清政府和日本的和談,讓日本繼續打清朝罷了。
他是一個激進的右翼分子。
小山豐太郎被捕之后,日本為了給清政府和李鴻章一個交代,也為了做給國際世界看,對他進行了起訴,后經法院判處無期徒刑。
可是,李鴻章死后過了6年,即1907年,日本政府在看到當年的“刺李”風波早已經風平浪靜,早已經退出了所有人的視野,受害人李鴻章也已經死了之后,便釋放了小山豐太郎。
在小山豐太郎被釋放了27年之后,即1928年,日本人河本大作策劃和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之后,河本被日本政府象征性地監禁了一年之后,又再次來到了中國。
所以,千萬別期待日本政府會因為日本人刺殺中國人而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處罰。
1947年,小山豐太郎在被釋放后又活了40年之后,這才死去。
想念是一件很玄的事情,它可以是甜蜜的,也可以是痛苦的;它可以讓人嘴角上揚,也可以讓人淚眼汪汪。想念,像是處在黑夜里的精靈,既畏懼不安,又懷抱著對光明的希望。
世上有很多關于“我想你”的委婉表達。
比如,我在屋里,你在我心里;
比如,我見到的所有人都是你的樣子;
比如,有沒有那么一首歌,會讓你心里記著我。
關于“我想你”的幾種表達方式如下:
1.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我想你”
以前,說出一句“我想你”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可是經歷的多了,連這句話都不容易說出口。尤其是感情中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的心思,深怕對方察覺到我們的想念,便不懂珍惜。
可是啊,感情中最幸福的就是,我想你,可以直接告訴你,不用隱藏,不用試探。最好的感情是,我想你時,你恰巧也在想我。
2.最含蓄的表達方式:“你在干嘛”
想對你說“我想你了”可又怕你說我矯情;
想對你說“我想你了”可又怕得不到回應;
想對你說“我想你了”可又找不到合適的身份;
可是,忍住了一句“我想你”卻忍不住想念的情緒,于是多少人曾把所有的想念化作一句輕飄飄的“你在干嘛”?然后盯著手機屏幕,從亮起到變暗,再到自動鎖屏,心驚膽戰的等待對方的回復。
真希望某天,當我發了一句“你在干嘛”,會有個人回復我說“在想你啊”;真希望某天,你能看懂“你在干嘛”其實就是“我想你了。
3.最吸引注意的表達方式:“撤回一條消息”
撤回消息,就像一個秘密,總能讓人引起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于是有一些人,會借著撤回消息的名義希望對方能主動跟自己打開話匣子。
前兩天在后臺看到一個聽友發來她和男友的聊天記錄。開始的時候,兩個人聊的熱火朝天,就連她因為打錯字撤回了消息,男友都會立刻追問她發了什么。后來,兩個人的聊天越來越少,而之后無論她撤回多少條消息,也無法引起對方的注意。
她說:“其實我知道他沒那么愛我了,可我還是很想他,想告訴他我想他了,又怕自己太主動得不到回應,于是撤回一條消息,成了我最后的倔強。”
“對方撤回一條消息”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只有對心里有你的人才有意義。
4.最委婉的表達方式:默默給TA的朋友圈點贊
你有太多的想念說不出口,也有太多的話無從說起,于是你只好默默地一遍遍看著TA的朋友圈,TA的每一條動態都點了贊。
你希望TA能讀懂,卻又害怕TA看穿這份想念。
5.最心酸的表達方式:什么都不說
有一類人,再喜歡也會不主動了;再想念也不會說出口了。他們把自己的情感都小心翼翼的封存起來,不敢輕易讓人看透。也許是因為之前受的傷害,于是給自己穿上重重的盔甲,只求不再受傷。
于是,他們把所有的想念深藏在心底,午夜夢回時沾濕枕頭的眼淚有多少,思念便有多深。
當你想起一個人時,你會怎么表達?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們能留在最簡單的時候,想念誰就直接告訴誰;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們都能可以無所顧忌的表露心意。
愿你擁有最簡單的幸福:夢里想念的人,醒來就去見。
泹:普通話讀音為:dàn。
“泹”。簡單地說,焯水就是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開水鍋中加熱至半熟或全熟,再取出備用。
焯水是很多食材烹調前需要經歷的步驟,但焯水用冷水還是熱水,焯水多少時間合適。
而且肉類、海鮮類、蔬菜類焯水的方法是否通用,這里面都是有講究的。
部外筆畫5
筆順丶丶?丨?一一一
筆順讀寫點、點、提、豎、橫折、橫、橫、橫。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