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跟自己的兄弟鄰居廣東相比,廣西的曝光率要少很多。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桂林山水就是廣西的代言人,其他地方都養在深閨。但是,這些年來,這塊寶藏之地也逐漸被公眾所關注。無論是人,還是物,都頻頻出現網紅——人有“鄉村超?!标懴扇?、“竊格瓦拉”周某、段子手許華升;物有出圈的美食螺螄粉、酸野、檸檬鴨。
柳州螺螄粉漓江風光廣西最早的意思是“廣南西路”簡稱山東、山西,得名于“某座山以東”和“某座山以西”,這也讓很多人以為廣東、廣西也是這個套路,還有部分人認為廣東是“湖廣以東”“湖廣以西”,就連古人也曾犯這個錯誤。清代學者蒙起鵬在其編撰的《廣西通志》中說:廣東、廣西,輿地諸書不言得名之義,或云粵東在湖廣之東,粵西在湖廣之西,故名廣東、廣西,無明之可證。竊謂廣者,指廣信言之也。意思是,前人的地理著作并沒有把廣東廣西得名原因講清楚,有的人說廣東的意思是“湖廣(湖南湖北分治前的稱呼)以東”,廣西在“湖廣以西”。蒙認為這種說法不靠譜,他接下來道出了“廣”的真相——來自漢代設立的廣信縣。《續漢書·郡國志》記載:“蒼梧郡廣信?!?意思是,蒼梧郡的首府為廣信縣。關于古廣信的地址,一說在廣西梧州,一說在廣東封開,無論哪個,都大致位于今兩廣分界附近——以西為廣西,以東為廣東。但廣東的意思并非“廣信以東”,而是來自宋代設置的“廣南東路”的簡稱。宋初,將原唐代嶺南道改為廣南路,后分為廣南西路、廣南東路,今廣西、廣東名稱由此得名。“粵”最早不是專指廣東,一開始也包括廣西古代,中原人將東南沿海諸多族群泛稱為“百越”,粵和越通用,字面意思是“人”。隨著中原文化在東南地區的傳播,各地因地理環境不同,也衍生出不同的區域文化,漸漸地,江浙一帶稱吳越、福建一帶稱閩越、廣東一帶稱南越。到了唐宋,越一般專指浙江一帶,浙江紹興設立了越州,廣東則為了與浙江區別,專門以粵代之。不過,粵一開始指的是嶺南地區的廣西、廣東,甚至包括越南,隨著越南脫離中國,粵代指兩廣——廣西區域稱粵西、廣東區域稱粵東。南越國水關遺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李彥弼在《八桂堂記》中說:“湘水之南,粵壤之西,是為桂林?!惫鹆质恰皬V南西路”行政中心,“粵壤之西”簡稱粵西,后來代指廣西。南宋時期杭州人吳儆有文《除粵西通判謝宰執啟》,也用粵西代指廣西。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便有《粵西游記》一文。來自廣西的太平軍被清朝稱為“粵匪”廣西和廣東同屬嶺南,因湘桂走廊之便,廣西所在的“粵西”在經濟文化上一度領先。后來兩廣分治后,占據沿海優勢的廣東經濟突飛猛進,話語權遠比廣西強勢——廣西經濟總量不足廣東的十分之一。原本兩地共用的“粵”,被廣東拿去做了代稱。隨著廣東珠三角經濟的崛起,坐擁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的廣東,光芒更加耀眼。廣西簡稱“桂”和桂林的“桂”指的是肉桂秦始皇三十三年 ,即公元前214,南下的軍隊征服百越,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其中今廣西主要被桂林、象郡所覆蓋,桂林郡的治所在今廣西桂平市西南。對于桂林郡名稱來源,《舊唐書·地理志》這樣解釋: “江源多桂,不生雜木?!?/p>顯然,這里的桂,說的是一種植物。關于植物桂的最早文獻與地理環境記述,出自《山海經》中的“南山經”部分這樣記述:招搖之山多桂。招搖之山,專家考證的最靠譜說法,指的是今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境內的貓兒山,紅軍長征的老山界,就位于這里。晉人稽含在《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碧拼短颇静荨芬灿小澳倒鹉藸栄潘颇竟鹨?,葉長尺許,大小枝皮俱名牡桂,出邕州。”宋代的《本草圖經》說:“桂生桂陽。牡桂生南海山谷。箘桂生交趾,桂林山谷?!彼稳朔冻纱笤凇豆鸷S莺庵尽芬粫杏涊d:“桂,南方奇木,上藥也。桂林以地名,地實不產,而出于賓、宜州?!?/p>以上提到的合浦、邕州、交趾、桂林、桂陽、賓州、宜州等地名,多在今廣西及附近地區。顯然,這些跟廣西密切相關的“桂”,在文獻里明確提到的是牡桂、菌桂(肉桂的別稱品種)是號稱“百藥之長”的肉桂。由于“桂花"的名氣遠遠大過肉桂,很多人將廣西簡稱以及桂林的桂,理解為源自桂花。實際上,這里的桂,是肉桂。當然,廣西也的確盛產桂花樹——它在植物學家那里,更多地被稱為木樨。珠江在廣西流經,但不叫珠江對于整個廣西而言,珠江在古代不僅是母親河,更是交通動脈——整個廣西,正是以它為中心而建(珠江干流在廣西境內的河段分別是紅水河—潯江—黔江)。干流以北的水系:柳江孕育了柳州、漓江養育了桂林;以南的水系:邕江是南寧的母親河;干流有重要的城市梧州,早期曾是整個嶺南地區的治所。廣西境內的珠江河段,在文化上也幾乎將廣西分成兩部分:北岸是受中原影響悠久、深遠的官話區,以南則是白話(粵語在廣西的分支)及壯語、客家話等為主的方言區。廣西比廣東更早開化,更多地引入中原文明秦代溝通長江流域和嶺南,修造的靈渠,是從廣西打開缺口的,那里是漓江和湘水的分水嶺,同時也有一條天然的通道——湘桂走廊,這里也是溝通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靈渠所在,而廣東北部沒有這樣的便利通道。這樣的便利通道,使得廣西更早地接受中原文化。湘桂走廊示意圖元代之前,今廣西地區設置的州、郡、縣等數量明顯多于廣東。如北宋廣南西路有九個州,廣南東路有5個州,南宋這兩路的數字分別是10、4;元代,今廣西地區有12個路,廣東地區有13個路,廣東開始發力反超。從此之后,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和海上交通的重要性凸顯,廣東的海洋資源開始發揮優勢。到了近代,中國大門被打開,以廣州為龍頭的珠三角地區,成為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窗口。廣西人也說“粵語”和“四川話”廣西南寧人周某,用一口南寧口音的普通話——“里邊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走紅網絡。在廣西,不存在統一的“廣西話”。華南地區方言分布北方廣大地區有一種共同語是北方官話,以此為基礎形成了普通話。北方人之間說各自方言也沒有太多交流障礙。而南方其他省份,也基本上有一種相對固定的方言,如廣東以粵語為主、浙江以吳語為主、福建以閩語為主、湖南以湘語為主、江西以贛語為主等。除了屬于粵語分支的白話、屬于西南官話分支的桂柳話,廣西還分布著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區。區內各少數民族有的使用漢語交流,有的使用自己的語言,有的兼用幾種方言。可以說,在“說話”的復雜性方面,廣西首屈一指。廣西主要方言分布這里的方言,就像五彩繽紛的大花籃——有壯語、勉語、布努語、拉珈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水語、京語、彝語、仡佬語等12種少數民族語言;有粵、平話、西南官話、客家話、湘語、閩語等六個漢語方言。雷州半島、海南島曾屬于廣西管轄宋朝的廣南西路是今天廣西的前身,但比今天的廣西大得多:包括今日廣西全境,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欽州、北海等沿海城市曾長期屬于廣東北宋設立的廣南西路和廣南東路,將嶺南地區一分為二,大體就形成了今天廣西的版圖。在明代之前,廣西地區雖然分屬不同的行政區,但總體來說,還是擁有海岸線的。明代到民國,廣西濱海地區劃給廣東,這期間廣西成了是沒有出海口的內陸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廣西重新變成了“沿海省”,首府則變成了南寧。明萬歷時期廣西地圖從明洪武年間到民國時期的5個多世紀,廣西的沿海地區屬于廣東管轄。桂林擔任廣西省會長達千年,南寧“首府”歷史只有幾十年1912年之前,宋代以來,廣西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桂林。盡管1912年省會遷到了南寧,但24年后,也就是1936年,廣西省會又從南寧遷回桂林。直到1949年10月,廣西省會再次從桂林遷往南寧。等到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確立為自治區首府,直接到今日。晚清時期的桂林省府南寧、桂林、柳州,廣西城市的“三國演義”民族多、方言多、地形復雜,塑造出一個“散裝”而多彩的廣西。廣西作家、翻譯家羅池先生曾說:“各大城市之間的互相品評和取笑,一直是廣西人茶余飯后的保留節目。大凡在廣西各地人匯聚的地方,比如在大學宿舍、機關飯堂、火車上、酒桌上等等,經常用各自南腔北調的普通話來爭辯廣西各地人的優劣。”總的來說,廣西最有影響力的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桂林、近代以來工業基礎雄厚的柳州、共和國時期成為首府的南寧——三者分別擁有文化、經濟、政治上的話語權,形成了“三城鼎立”態勢。“桂林闊子、柳州棍子、南寧巴子”,三地人之間常常這樣調侃。闊子,說的是桂林人炫耀擺闊:桂林長期是廣西政治文化中心,常常開廣西風氣之先河,富足的桂林人生活講究,時不時喜歡炫耀顯擺;桂林城區棍子說的是柳州人是惡棍、賭棍之類,柳州是廣西腹地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交通樞紐,南來北往人多,形成了三教九流的江湖,其中難免有許多在街頭流竄的“棍子”;柳州市區巴子,是說南寧人土氣不講究,桂林人和柳州人的方言有所差異,但都屬于西南官話——有了這個共同特點,面對跟自己方言差異較大的南寧人,二者往往站在一起,一起喊“南寧巴子”,最初意思是調侃南寧人比較土氣,像鍋巴之類。如果換做其他地方,可能會火冒三丈,但南寧人反而欣然接受,后來還反而自稱“南巴仔”。南寧市區廣西當地網絡社區曾發布一則《廣西城市排行榜》,充滿幽默自嘲,南寧被描述為:“廣西最大的城市,最沒號召力的首府。在區內被柳州桂林看不起。以語言難聽出名,民風土俗?!绷莸脑u語是這樣的:“廣西最拽的城市和最發達的城市。把南寧桂林以外的地方一律看作貧困地區?!惫鹆值玫降脑u價是:“廣西最有名氣的城市,也是最悲催的城市。不屑和南寧柳州比經濟,逐漸被老大老二拉開差距。”南寧的摩天大樓很多,甚至超過東部城市說起摩天大樓,國內城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香港、深圳、上海,其次是武漢、重慶、廣州。如果看近十年的摩天大樓建設數據,會發現前十名名單里有一匹黑馬——南寧。南寧華潤大廈很多內地、廣東的朋友到了南寧,都會被這里的城建所震驚。南寧超300米以上的高樓超過10座之多,其中最高的是華潤大廈A座,高達403米,其次是龍光世紀381米,這個數據讓很多中東部的省會城市望塵莫及。以100米+建筑總量而言,南寧甚至超過了廣州。南寧東盟商務區五象區金融中心南寧位于開闊的邕江河谷或邕江盆地之中,一年四季溫暖而潮濕,這里陽光充足、花團錦簇、綠樹成蔭,贏得“綠城”美譽。超高的植被覆蓋,加上遍地摩天大廈,位居北回歸線附近的南寧,被新加坡人孫燕姿稱為“中國的新加坡”。南寧高樓建設規模如此之大呢?首先是地理上,南寧位于開闊的廣西盆地中央,在多山的廣西,城市化和人口勢必會向省會集中。其次是政治經濟地位,南寧集中了全區的優勢資源和國家政策傾斜,它除了輻射廣西,還在力爭成為大西南的區域中心城市,并中國-東盟合作的國際經濟、交通、信息樞紐。論會吃,廣西人不把廣東人放在眼里論會吃,廣東人、四川人、湖南人都是出了名的。這些地方的美食早已被各種美食家和紀錄片翻了個遍,《舌尖》導演陳曉卿卻說:“廣西是中國飲食最復雜的地方,兩部《舌尖》都故意回避了廣西的內容,是因為要留著廣西的美食,憋大招……我吃過全國很多地方的空心菜,包括臺灣種的非常少的溫泉空心菜,都沒有玉林博白的好?!?/p>陽朔啤酒魚廣西人所吃的東西,更是在味覺上創造了各種極致——論吃酸,廣西人發明了又酸又臭的酸筍,這也是柳州螺螄粉的靈魂;此外,酸豬、酸魚、酸鴨,都是廣西人的最愛。有人在吹鄰居貴州人能吃牛癟火鍋,廣西人打了個噴嚏表示不服:我們直接吃羊癟湯!生羊癟螺螄粉,少不了酸筍東北燒烤到了廣西,一定會甘拜下風:一般的烤肉串、烤蔬菜,在廣西只是初段,烤雞爪、烤生蠔、烤黃喉、烤螺絲、烤鵪鶉蛋、烤鴨舌也只是家常便飯,真正讓人咂舌的是烤蛇、烤田鼠、烤豬眼、烤木蟲、烤蝎子、烤蜘蛛……如果廣東人還不服,廣西人就拿出了麻辣蝌蚪、屈頭蛋、羊活血。在這些“殺手锏”面前,廣東人只能瑟瑟發抖。烤蝎子烤蛇烤蝎子吃粉是廣西人的日常,天天吃、頓頓吃當然,如果你享受不了上述黑暗料理,在廣西依然可以吃到各種不重樣的美食,光是粉就吃不完。三大城市南寧、柳州、桂林,各有自己的代表性的名粉——老友粉、桂林米粉、螺螄粉。其實,每個地級市甚至縣,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的粉。在別處吃粉,一天往往吃吃一次,但廣西人往往是一日三餐甚至四餐(包括夜宵),都要嗦粉。桂林米粉老友粉廣西盛產水果和蔗糖,是中國第一“甜省”論吃甜,東北人拿出鍋包肉和拔絲系列;任何菜幾乎都要放糖的江南人也不服;廣東人則用各種糖水來應戰。但是,吃甜界的扛把子絕對是廣西。廣西百香果首先,這里的水果超級甜。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廣西,陽光充足,可以種植各種亞熱帶、熱帶水果,光具代表性的就有荔枝、楊桃、百香果、菠蘿蜜、芒果、桂圓、柿子、荸薺、沙田柚、甘蔗。其次,廣西有中國第一甜城——崇左。中國蔗糖看廣西、廣西蔗糖看崇左。廣西每年出產我國約6成的蔗糖,而崇左的糖又占了廣西糖總量的1/3。也就是說,全國有五分之一的糖從崇左生產,總量達到460多萬噸。制糖業經濟產值占全市GDP的44%。廣西崇左,以一己之力,支撐著全國人的糖罐子。廣西思昌糖廠制糖的甘蔗堆成山崇左德天瀑布廣西北侖河口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南起點我們常說,中國有一萬八千公里的大陸海岸線。那么,我國大陸海岸線的起點在哪里呢?南部起點是廣西東興市的北侖河口,北部起點是遼寧丹東市的鴨綠江口。北侖河口紅樹林廣西的河就跟文化一樣多彩,每一小段就一個名字流量是黃河六倍的珠江,離不開廣西沿途河流的匯入。廣西河流眾多,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50條。前文已經提到,珠江在廣西流經,卻不叫珠江。實際上,無論珠江干流,還是各級支流,都有五花八門的名字,甚至一小段就有一個名。紅水河峽谷珠江干流進入廣西,先后叫南盤江、紅水河、黔江、潯江,從梧州出廣西進入廣東后,就變成了西江,直至廣州才變成“珠江”。在廣西境內,珠江還有三大支流水系,其中最大一支為郁江,從上游到下游名稱分別是馱娘江、右江、邕江、郁江;其次是柳江,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融江、柳江;然后是桂江,從上游到下游分別叫漓江、桂江。馱娘江廣西人給山取名最有氣勢:“七萬大山”“九萬大山”“十萬大山”四大盆地之外,我國還有各種非典型或半封閉盆地,整個廣西大體就是一個盆地,可稱為“廣西盆地。它形似一只倒掛在中國陸地版圖腹下的錦囊:西北為云貴高原,東南低傾靠海。廣西地形圖但是,廣西盆地相比四川盆地那樣典型的盆地有不一樣,內部又有丘陵與河流的交織,分成了更破碎的小盆地,如桂中平原(桂中盆地)、潯江平原、郁江平原、南寧盆地、右江盆地。圍成這些盆地的那些山脈很有趣:廣西處于第二、三級階梯過渡地帶,總體海拔并不算高,但這里的山名卻都取得十分霸氣:南有十萬大山、六萬大山、云開大山,北有十萬大山、八十里大南山,中部有大明山、大瑤山、大桂山。這些“大X山”、“XX大山”跟西部山脈相比,也就是丘陵的級別,其最高峰海拔2141米。這個最高點也是華南最高峰,偏偏放棄了霸氣風格,取了個接地氣的名字——貓兒山,據說就是《山海經》里的“招搖山”。張景惠共叛離兩次,一次是背叛張作霖,另外一次是背叛張學良。
時勢不僅造英雄,有時候也出漢奸。局勢動蕩之下,有的人為國家、為正義公理、民族大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有很多人為了爭名奪利、恃強凌弱則依附于暫時強勢的一方,而不管強勢的一方屬于哪種勢力,哪怕賣國也在所不惜,比如說本文的主角兒張景惠,普通農民出身,做過小生意,愛交朋友愛賭錢,物以類聚,慢慢的身邊聚攏了不少敢于生事,敢于入寇,敢于打家劫舍,甚至敢于造反的人,這就成了他發家的資本。
當時群雄四起,不止張景惠,很多人都落草為寇,當了土匪,他們欺男霸女,圖財害命,無惡不作。就靠著僅有的些許勢力,張景惠竟然攻占了臺安縣城。雖然張景惠當了土匪,做起了無本萬利的買賣,奈何同行太多,都當土匪搶誰去呢,況且還要為了地盤,為了利益相互火拼,于是占據臺安縣城的張景惠建立自衛團,自任團練長,基本收入來源就是為給錢的富戶看家護院,不給錢的富戶則需要發揚土匪本色去搶一搶,提升一下富戶們的安全意識,深刻認識到自衛團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富戶們深切反省、盤算一下,到底是交保護費多,還是被搶的多,怎么選你懂的。
后來機緣巧合之中,張景惠結識了逃亡中的張作霖,當時張作霖正值落魄狀態,被人打得昏頭昏腦,就跑到了張景惠的老家(路過)八角臺,手下的人馬不過剩下七八人而已。
張作霖雖是土匪出身,但嘴皮子可不含糊,他為自己規劃的宏偉前景,深深的打動了做夢都挑不好場景的張景惠,當時張景惠的自衛團有100多人,但出于對老哥的尊重,張景惠竟然讓出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基業,請張作霖做首領老大,自己甘居人下做了二把手,這樣的好事,這樣的實力正是張作霖急需的,他需要迅速扭轉局勢,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所以也就順水推舟答應了張景惠的要求,半步沒走就在張景惠的家鄉八角臺擴充勢力,這期間自然又得到了張景惠的諸多幫助。
張景惠對張作霖的原始資本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不但如此張景惠對張學良還有救命之恩。張作霖的原配妻子不小心被金壽山圍困,是張景惠擊退眾多土匪,張學良才得以安全降生。最初張景惠對張作霖的話言聽計從,奉天將軍曾琦想以盜制盜,所以招撫了張作霖,而張作霖為了避免打擊并且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則接受了清廷管轄,張景惠聽從張作霖的安排投靠滿清,兩個人的身份洗白,張作霖成了統領。而張景惠則為管帶。
張作霖仕途能如此順利,同樣少不了張景惠的功勞。比如,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被威逼,是張景惠急電張作霖前來救助,張作霖誅殺革命黨人后,因功掌管東三省兵權,這才是張作霖真正發跡的開始,如果沒有張景惠的緊急情報,奉天總督和東三省軍權將會與張作霖擦肩而過。
看到這兒大家恐怕要說張景惠夠朋友吧,不好意思,他還真不夠朋友,他的眼里只有利益,包括依附于張作霖。他的兄弟杜立三,受清廷忌憚,他連招降都懶得和主子說,直接想騙杜立三自己回來,杜立三不回,張景惠又欺騙杜立三的母親,說兄弟同心,全是為了立三的前程,杜母被騙,讓兒子歸順朝廷,結果呢,剛到地兒就被張景惠槍斃了。
民國建立后,袁世凱將張作霖的軍隊改編為中央正規軍第二十七師,張作霖被任命為師長,張景惠又張作霖被任命為炮兵團團長,于三年后又再次提拔為陸軍53旅旅長。
袁世凱死后,黎元洪任總統,馮國璋任副總統,段祺瑞為國務院總理,三人相處不睦,張作霖以實力判斷,最終決定歸附于段祺瑞,并幫助段祺瑞將馮國璋與閻錫山從日本購進的3萬支槍械搶到自家營房,并將原來的兩個師改編為7個混成旅,一時之間實力大增,張景惠自然更受器重。因為這次任務的執行者就是張景惠,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張景惠不只會硬打硬拼,還能以智取勝。
卸任東北軍第一師師長的張景惠,曾一度出任湘西司令,后升任奉軍前敵副總司令,代表張作霖常住北京。
簡單敘述以后大家應該大概了解了兩個人的關系,相互之間私交不錯,事業上,張景惠也是張作霖的得力臂助,張景惠對老帥的幫助,恐怕更大于張作霖所給予的,張作霖每一個風生水起的重要轉折點,幾乎都少不了張景惠的幫助。
在張作霖的安排下,張景惠曾就讀于奉天講武堂,奉天也就是現在的沈陽。以知識武裝了頭腦的張景惠,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不再完全聽命運張作霖的命令。比如是否對吳佩孚開戰的問題,張景惠就持反面觀點,很可惜張作霖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這是他們之間離心離德的開始,也是第一次直奉大戰,奉系戰敗的主因之一。
等到正式開戰的時候,張景惠雖然被委以重任擔任西路軍總司令,但因曾經的建議不被采納,所以負氣消極怠戰,陽奉陰違,整天花天酒地。吳佩孚則通過曹錕賄賂、收買張景惠,以期得到合作機會,張作霖大怒,張景惠無奈之下奔赴前線,卻又趕上前線士兵嘩變,姍姍來遲的張景惠已無法有效指揮,在全線崩潰后,張景輝逃回北京,至于部隊的疏散和聚攏安置,則完全置之不理,一切都源于張作霖對他意見的輕視,至少他自己是怎么認為的??梢哉f此次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張景惠的指揮失職和臨陣脫逃。張作霖明白這一點,張景惠自然也知道,所以不敢再返回東北,避免自己被盛怒之下的張作霖打擊清算。
長期居住北京的張景惠錢財用盡,無奈之下接受曹錕安排的政府職位,致使張作霖與其反目成仇,張作霖曾說某天如果攻破北京,抓到張景惠,不會念及舊情,這樣一來,張景惠就更不敢自投羅網了。
后來因為母親去世,張景惠又是個大孝子,所以請以前的老兄弟在張作霖面前求情,準許他回家置辦喪事,而張作霖則想直接扣押清算張景惠,后來在眾人勸解之下,張作霖才勉強同意,并在見面后諒解了張景惠。張作霖也明白只有七八個人的他,突然風生水起,全是張景惠的百十號人給他坐鎮打底,他得勢力才逐步做大,沒有張景惠,張作霖雖然可能同樣成功,但不知要再拼搏多少年,而且拼搏的前提是有命可拼才行。
1928年皇姑屯事件,與張作霖同行的張景惠身受重傷,好在性命算是保住了。張學良接手軍權后,沒有在意張景惠曾經的叛離,當時蔣介石為了拉攏張學良,實現統一部署,授予張學良國民革命軍陸海軍副總司令一職,并拿出一個有頭有臉的肥缺跟張學良示好,于是張學良把軍事參議院院長一職,轉手安排給張景惠,并且按張景惠的請求,保留了他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等要職。
無論東省的職位還是南京的職務,都已經證明了蔣介石和張學良對張景惠的器重,但張景惠蛇心不足,并沒有滿足。無論是張學良近乎于縱容的寬待,還是蔣介石、宋美齡對其熱情款待和盛情拉攏,都沒有阻止張景惠投靠日本人的步伐,早期張景惠在張學良與日本關東軍之間穿針引線,試圖搭橋勸說張學良投靠日本關東軍,但張學良拒絕了這種“合作關系”。原因很簡單,張學良對他說:老叔,我與日本人有殺父之仇,無法卑躬屈膝的投降。第二,東北的每一寸領土屬于中國,不能做出賣國求榮之事。
9.18事變后。張景惠安心宅在家里,并未逃跑,卻原來是心中早已打定主意,在事變發生的第2天,張景惠就聯系上了日本關東軍司令,最終他放棄了南京軍事參議院院長和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等職務,死心塌地的為日本人服務。他所要的是官職與實權,投靠日本人后張景惠積極參與打壓抗日活動,并替日本人安撫地方。張學良得知此事以后曾經給張景惠拍發電報要與其共效黨國,無奈張景惠貪圖利益,決意叛變,無從爭取,也無可挽回。張景惠決心之大,連同期抗日的馮占海等人都被張景惠出賣、提供情報后圍殲致死。
張作霖被炸死后在珠林寺停放長達6年,無人看管也少人祭拜,老兄弟張景惠,不想看到張作霖身后如此凄慘,便想給張作霖下葬,經過申請后日本人同意張景惠的主張,但是在選址發生了分歧,一是把張作霖安葬在元帥林,二是要把張作霖安葬在海城老家,而這兩個選項,都是日本人所不樂見的。不但如此,日本人看到張作霖死后還能有如此能量,于是后悔當初答應張景惠安葬請求,本想收回成命,張景惠卻選了另外一個折中的方案,把張作霖安葬在他的母親和原配所在的家族墓地,至少相對來說這個地點離奉天不近,同時也擺脫了海城的影響,算是完美的折中之計。主持儀式的最佳人選也是張景惠,所以日本人將這件事交給他全權處理。
日本人重用張景惠,任命他為偽滿洲國總理究其原因無外五點:
第一,他有一定聲望,內斗是把好手。
第二,胸無點墨,知識貧瘠,沒什么政治主張和傾向。
第三,胸無大志,不會造反,用著放心。
第四,善于逢迎,手下皆是阿諛之輩,沒有出色的人才。
第五,言聽計從,堅決服從管理。
也正是他的言聽計從,阿諛奉承,令他在偽滿洲國長期屹立不倒。1945年,蘇軍令70萬日本關東軍全線崩潰,當蘇聯軍官想從張景惠探聽溥儀下落的時候,張景惠還替溥儀隱瞞,沒想到殊途同歸,他和溥儀一同被押往蘇聯,最終又一同進了撫順戰犯管理所,在這里,張景惠長期服刑,直至88歲去世。
他曾經懺悔過自己的罪行,也曾感激過新中國給予他生活上的特殊照顧,還曾經盛贊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威武之師。但即便如此,他個人的污點卻也是永遠難以抹除的,罪行尚且無法贖清,就更談不上給國家人民作出貢獻,長期監禁未必不是一種變相的保護,以他的作惡多端,如果活著出來,仇家遍布全國的他,恐怕是否死于非命都是未知之數,只要不是橫死的結局,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寬待了。
黑海是特殊公共水域,北約各成員國的軍艦在這一帶演個習啥的很正常,卻并不意味著北約就“大舉挺進黑海”了。克里米亞地區已屬俄羅斯的囊中之物,您啥時候看到俄羅斯有守不住自己領土的情況呢?
(圖:黑海地理位置示意)
第一,黑海眼下的形勢是北約俄羅斯各玩兒各的,誰也沒想真在這里動手。
從上圖黑海周邊地形能看出,黑海幾乎是一只全封閉的大號洗澡盆子。黑海水域被內陸所包圍,面積僅有40多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于我國的黃海大小。無論多么牛掰的戰艦,進了黑海全沒了發揮的余地。
黑海沿岸有北約的五個成員國,分別是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和格魯吉亞。其中土耳其我們放到下文單說,剩下的四國在黑海擁有六個主要港口——羅馬尼亞的康斯坦薩、保加利亞的布爾加斯和瓦爾納、摩爾多瓦的基希納烏以及格魯吉亞的巴統與季波港。
北約軍艦在黑海沿岸成員國的港口停泊補給沒問題,但萬一跟俄羅斯擦槍走火問題就大了——上述港口幾乎全處在俄羅斯戰機導彈的攻擊范圍之內。所以別看俄羅斯黑海艦隊跟北約海軍相比實力較弱,但俄羅斯擁有制空權及陸上支援火力,真打起來不見得吃虧。
(圖:北約海軍編隊陣容龐大)
目前北約與俄羅斯在黑海各玩各的:美國糾集17國軍艦擺造型搞威懾,俄羅斯針鋒相對派出10艘軍艦刷存在感。北約不敢打,俄羅斯不想打,俄海軍也沒能力打。
第二,北約大舉挺進黑海會受到土耳其的限制,假如土耳其反水來多少軍艦都是送菜。
如果說英國是歐洲的攪屎棍,那么土耳其就是北約不折不扣的攪屎棍。土耳其雖然屬于北約成員國,卻長期不被歐盟接納,在北約也像是腦后生著反骨,具體表現就包括最近從俄羅斯引進S400防空導彈系統。就這樣美國和北約還得對土耳其拉著哄著,關鍵就在于土耳其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圖:土耳其海峽遠眺)
從地圖上可看出,北約戰艦從地中海進入黑海,必須經過土耳其領土所狹持的黑海海峽(又稱土耳其海峽)。該海峽由波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和達達尼爾海峽組成一條狹長水道。根據《蒙特勒公約》規定:黑海海峽由土耳其管理,黑海沿岸國家軍艦可自由進出,而非黑海沿岸國的軍艦進出受到噸位、停留時間等一系列限制。
也就是說假如土耳其反水封死黑海海峽,所有進入黑海的北約軍艦全成了關進籠子里的呆雞,只有給俄羅斯人送菜的份兒。
(圖:俄海軍黑海艦隊戰艦)
第三,刻赤大橋建成后俄羅斯守住克里米亞已毫無懸念,反倒是北約四國六港需要當心。
克里米亞地區被俄羅斯收入囊中已有五年時間,普京早把克里米亞半島經營得鐵桶一般,不但修建了邊境墻,還部署了數目不詳的S400導彈營。特別是經過三年半工期,刻赤大橋于去年五月建成交付使用,孤懸于外的克里米亞半島跟俄羅斯本土無縫對接,俄羅斯已立于不敗之地。
(圖:刻赤大橋位置示意)
受黑海條件所限,北約從海上進攻并奪取克里米亞半島幾乎沒有可能。俄羅斯武裝力量將通過刻赤大橋源源不斷為半島輸血。以克里米亞和俄本土為依托,俄軍導彈和戰機能夠輕松奪取制空權,北約軍艦乃至黑海沿岸港口將變成被動挨打的靶子。
陸地方面,北約地面部隊可通過烏克蘭包抄克里米亞,這也是當年納粹名將曼斯坦因的攻擊線路。問題是北約陸軍敢跟俄軍硬碰硬嗎?
(圖:瑰麗的黑海落日風光)
綜上所述:北約大舉進入黑海、俄羅斯守不住克里米亞,這個命題純屬于杞人憂天——北約陸軍打不過,海軍沒法打,從戰略態勢來看俄羅斯勝算很大。
唯有碎銀幾兩,可解世間百般慌張。
老話講,“干糧多了不怕餓”,各人當下的境遇和追求不同,也會有不盡相同的選擇和結果;假設我從一個公司辭職后,公司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又邀請我回來工作,有兩個方面我需要考慮或者是考量:首先,薪酬和福利是否給得適合;其次,個人發展空間是否看到的依舊是天花板;所提升的福利空間或者其他的優越條件是否符合當下市場行情以及個人所需,對于一個人才來講,這是一個硬性的要求;否則,我就不回去,因為我已有更好的職場位置和發展空間;反之,我混得還沒有原來好呢,在原公司邀請我回去的時候,又擺譜兒當大爺,這可能就是自己腦袋有毛病了才會做的狂事兒;混得還不如原來的話,我寧愿與人談一下盡快回去工作的事情。
職場如戰場,你需要予以精心彩排。
一個蘿卜一個坑,企業設立這個職位是讓你來解決這個職位的工作任務或者是這個崗位的核心問題的;職場如戰場,不進則退,人生逆旅,砥礪前行,才是王道;我們大家為了碎銀幾兩解決百般慌張也好,為了矢志于完成自己在同學和家人面前吹過的牛皮也好,從離開學校象牙塔奔赴職場的那一刻起,你要記得,你的角色已然發生重大變化,原來的優越感和養尊處優將消失殆盡,換而言之的,你應該就是一個職場行者,步入了社會,從此不再有人慣著你,要么甘于被社會毒打之后變成百毒不侵的職場智者,要么你就淹沒在社會毒打之下。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么就要主動去適應環境的變化吧。
職場要結緣,你需要注重人脈復盤。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混跡于職場,你來我往的,不能像黑狗熊掰棒子,一邊掰一邊散落,這樣你也永遠沒有出人頭地的時候;所以,大家尤其是要注意培養和積累更多的人脈為己所用;職場若要進階,亦需要格外注意提高自己的情商,不飛揚跋扈,不在重復性的事情上固執己見,更要多多樂于助人,培養群眾基礎,得到愈多的好口碑,為自己的職場進階以及個人前程開路。所以,一個注重人脈復盤的人,一個在前行路上不犯同類錯誤吃一塹長一智的人,是一名銳意進取的職場智者。而這樣的人呢,不成功都難。
耿精忠,清朝靖南王,清初三大漢人藩王之一。
清朝建立伊始,曾封明末降將吳三桂為平西王,鎮守云南;尚可喜為平南王、耿仲明(耿精忠的祖父)為靖南王均鎮廣東,時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導致吳三桂起兵反清。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響應,殺福建總督范承謨(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余人。并借修繕于山九仙觀之機,下令改塑王天君神像,改原先的坐像為立像,改"奴才相"為踞傲不恭的形態,暗伏對清廷的反叛;又不斷發展自己的藩鎮勢力,以封官晉爵拉攏黨羽,派遣心腹接管延平(今南平)、邵武、福寧(今霞浦一帶)、建寧、汀洲(今長汀)諸府,以"復明"為幌子收買民心;令官民剪辮留發,衣服巾帽悉依明制,自鑄"裕民通寶"。看時機成熟,耿精忠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分三路出兵:東路攻浙江溫、臺、處三州;西路攻江西廣信、建昌、饒州;中路攻浙江金華、衢州,并請臺灣鄭經攻廣東潮州、惠州,同時邀臺灣鄭經由海道取沿??たh為聲援,一時兵勢甚盛。
當時平南王尚可喜沒有反清,反而與吳三桂等人火并,以示忠誠,他的兒子尚之信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把尚可喜軟禁起來,才舉了反旗。耿精忠反叛震驚朝廷。康熙帝一面派兵進閩,下詔削精忠爵,并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勸諭精耿忠改過自新,剿滅鄭經,繼續鎮閩。耿精忠不予理睬,繼續舉兵攻陷浙江江山、平陽、金華、義烏、諸暨,深入浙東;陷江西石城,進逼寧都、贛州;一度攻陷安徽徽州、祁門,隊伍擴大到10余萬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朝廷派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率軍南下浙江。康熙十四年(1675年),收復處州。由于"三藩"之間相互矛盾,加上同臺灣鄭經反清勢力發生猜忌,耿軍軍餉匱乏,士氣不振,沿途暴虐,很快喪失民心,給清軍得以各個擊破的機會。康熙十五年十月,朝廷命大將軍杰書遵詔招降耿精忠。清兵大軍壓境。耿精忠獻出"總統將軍印",并殺范承謨以滅口,準備率水師外逃。然而其親信徐文煥已暗投清軍,重兵在握,他誆住耿精忠,不讓其出城。清軍至洪塘進福州,耿精忠無奈,率文武官員出城迎降,并請仍留靖南王爵,從征剿滅鄭經軍,以功贖罪,朝廷恩準。耿精忠率兵挫敗鄭軍。接著又進軍潮州,打敗尚之信的軍隊,康熙帝詔耿精忠駐守潮州。耿精忠降清后尚蓄逆謀之心,被部下暗中告發。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以耿精忠心存異志,詔耿精忠入覲,以負恩謀反罪革去王爵,交司法審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大學士明珠上奏說:"耿精忠負恩謀反,罪過大于尚之信。"于是康熙帝下詔將耿精忠及其心腹死黨白顯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遲處死,范承謨子范時崇分割其肉祭墓。耿精忠被誅后,其家屬得到了妥善安置,被"編五佐領,隸漢軍正黃旗"、"如漢軍例,披甲食糧";他的兩個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是在耿精忠被誅后四、五年善終的,并均被賜予了謚號。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