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束縛: 1、捆綁。
指被拘囚。《國語·齊語》:“莊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曰:‘寡君欲以親為戮……’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宋陸游《書感》詩:“幸得還故園,快若解束縛。”章炳麟《訄書·定版籍》:“農夫占田寡,而為傭耕。其收租稅,畝錢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縛詣吏。” 2、捆扎;纏束。《莊子·徐無鬼》:“齊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鐘也以束縛。”郭象注:“乃反以愛鐘器為是。束縛,恐其破傷。”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蜀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縛齊密。”元趙孟頫《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葦作薄曲,束縛齊榛榛。”清張錫祚《編籬》詩:“屏藩宛天成,束縛隨人意。” 3、捆綁,指約束限制。《呂氏春秋·論人》:“意氣宣通,無所束縛,不可收也。”唐元稹《投吳端公崔院長》詩:“臺官相束縛,不許放情志。”明李贄《復焦弱侯書》:“世間功名富貴,與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縛人,人自束縛耳。”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先生救我時,束縛我足,閉我囊中。”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不自由的婚姻,傳統觀念的束縛,家庭的專制,不知道摧殘了多少正在開花的年輕的靈魂。” 接俗:隨順世俗。《呂氏春秋·贊能》:“沈尹莖謂孫叔敖曰:‘……耦世接俗,說義調均,以適主心,子不如我也。’”(原文)俱詣謝公(大意)前往拜訪謝安詣 yì 本義:前往,去到。
1. 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詣闕。詣前請教。
2. [ 造詣 ] 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苦心孤詣(指刻苦鉆研,達到別人不及的境地)。
意思就是:有位同鄉在中宿縣做官,被罷職回鄉后,去看望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安少有盛名,時多愛慕。鄉人有罷中宿縣者,還詣安。安問其歸資,答曰:“有蒲葵扇五萬。”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師士庶競市,價增數倍。
譯文:謝安少負盛名,時人十分敬愛他。有位同鄉在中宿縣做官,被罷職回鄉后,去看望謝安。謝安問他回鄉帶回了多少積蓄,同鄉答道:“有五萬把蒲葵扇。”謝安便拿了其中的一把握在手里,京城士大夫與平民百姓爭著購買這種蒲葵扇,以致扇價增了數倍。
詣,本義是前往。文言文常用于“到……去”。如:“先主遂詣亮。”
——劉備于是就到諸葛亮那里去。
“吏遂縛詣縣。”
——小吏就(把他)捆起來送到縣衙去。
“成妻具資詣問。”
——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到巫婆那里去問卜。在文言文中,詣,更多情況是表示下對上、卑對尊的登門拜訪、晉謁。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
——就與魯肅一起去晉謁孫權。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漁人)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說了這番經歷。
①<動>起立;站起。《鴻門宴》:“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②<動>起身;起床。《報劉一丈書》:“聞雞鳴,則起盥櫛。”
③<動>徒起;隆起。《促織》:“執圖詣寺后,有古陵蔚起。”
④<動>起事;發動。《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⑤<動>發生;興起。《譚嗣同》:“若變起,足下以一軍敵探彼二軍。”
⑥<動>動身;出發。《公輸》:“子墨子聞之,起于魯。”
⑦<動>開始;起頭。《祭妹文》:“不記語從何起。”
⑧<動>起用;任用。《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
⑨<動>出身。《漢書.蕭何曹參傳》:“蕭何、曹參皆起刀筆吏。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