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古裝戲中,有點闊綽的古人隨便一出手就是二兩銀子,似乎白銀隨處可見,是古人生活中的常用貨幣。可是那么多的銀子最后都去了哪呢?是不是都隨著八國聯軍侵華時流失海外了呢?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這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不同的歷史時期肯定有著不同的
古裝戲中,有點闊綽的古人隨便一出手就是二兩銀子,似乎白銀隨處可見,是古人生活中的常用貨幣。
可是那么多的銀子最后都去了哪呢?是不是都隨著八國聯軍侵華時流失海外了呢?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
這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不同的歷史時期肯定有著不同的匯率。就拿銀子比較盛行的明朝萬歷年間來說吧,一兩銀子大概可以買二石的大米,換算成今天的計量單位大概是188公斤,如果按照今天大米的價格來計算,大概一兩銀子也合人民幣660元了。
不過早在唐朝,這銀子可就更值錢了。雖然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一個朝代,經濟高度發達,貨物流通也較為頻繁,但以當時的冶煉技術來說,白銀的保有量還是相對較少,所以物以稀為貴,白銀的價值也就更高了。
還是拿大米來舉例,就拿唐朝最輝煌的貞觀年間來說,一斗米只賣5文錢,一兩銀子可以買20石,也就現在的59公斤。這樣換算下來,唐太宗貞觀年間的一兩白銀大約價值4554.8元。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白銀最值錢的時候了!
古代的白銀到底有多少呢?
既然白銀這么值錢,怎么就沒流傳下來呢?有人說了,白銀之所以會慢慢消失,就是因為本來咱們國家的白銀就沒多少。確實白銀雖然早在漢代就已流通,但因為當時中國貴金屬產地少,白銀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甚至在漢武帝時期,因為財政緊張,曾一度以鹿皮為代替貨幣。
但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白銀在我國明朝真正得到了普及和流行。根據資料顯示,中國當時所擁有的白銀擁有量占到了世界總產量的1/3到1/2,這主要是因為明穆宗隆慶皇帝繼位后,順應了時勢,開放了海禁。貿易的開放,使得大批大批的白銀通過貿易流入中國,因此明代的中國也被稱為世界白銀的“吸泵”。
特別是我國開通了絲綢之路以后,很多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他們對我國的陶瓷、茶葉以及絲綢都非常感興趣,引發了洋人的爭相購買。
但我國百姓對西洋人的玩意卻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出口貿易大于進口花費,導致了大量白銀流入。
據統計,從1540年到1644年間,每年約有75噸白銀從日本流入中國。而從1590年到1644年的50年間,僅通過美洲經菲律賓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就達到了4620噸。所以說,我國古代白銀的儲備量其實并不少。
這么多的白銀最后都哪去了?
首先的一個流向就是隨著墓主人長眠于地下了。我國在喪葬方面一直十分講究。許多大戶的墓主人都會在墓葬中放大量的珍寶及白銀。到了明清時期,貴族們甚至會把金銀做出寶物陪葬在自己的墓地里。
像明代的萬歷皇帝在去世之前就在定陵里放了大量的銀錠。到了清代,慈禧太后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批的白銀被她帶入了地宮之中,光是給棺槨填補空缺的小珠寶就價值上百萬兩白銀,當時大清國庫才7000萬兩,大半個國庫的銀子和寶物都被她帶進了自己的墳墓。
不光是他們,古代很多帝王和王公貴族都希望帶著更多的銀子陪著他們一起深埋地下。我們現代人只能通過考古挖掘或民間意外發現才能讓這些銀子重見天日了。
隨著清代中后期的逐漸衰落,銀子逐漸出現了大量外流的情況。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后,西方的槍炮開啟了中國的大門。幾乎所有的海關都被洋人所把控了。中國經濟情況是每況愈下,中國外貿出口由順差變為了逆差。腐敗的清代官員用大量白銀購買鴉片。而中國的茶葉和絲綢,在國際市場上也被巴西絲綢和印度茶葉所取代。
接下來就是帝國主義接二連三的侵華戰爭了,幾乎每次戰爭之后,伴隨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都有大量的白銀流失海外,尤其是光緒27年(1901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簽訂的《辛丑條約》,使得中國向八國聯軍賠款總金額高達四億五千萬兩白銀。
這是中國歷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皇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而正是因為這一條款,使得大清國國庫里幾乎所有的銀子都被掏空了。
但實際上辛丑條約在清朝滅亡之后,就得到了部分的減免和廢除。這倒不是八國聯軍不想要錢了,而是因為各國由于考慮到中華民國的支付壓力,擔心國際輿論的批判會損及自己在中國的各項利益,所以對部分條款進行了減免和廢除。
比如,1908年12月28日,美國就退還了部分賠款,大概約11961121美元,這部分錢后來用于了民國時期清華大學的建設工作。
而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則在1917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作為戰勝國之一的北洋政府自然也就廢除了對德國和奧地利的賠款。
蘇聯則把部分賠款用于了發展中國教育事業;英國則用賠款在中國修建鐵路;法國用賠款在中國開設銀行。
基本截至到1927年前后,各國基本上都完全撤銷了中國對于賠款的支付,有98%的賠款其實都得以免付。最終算上利息,辛丑條約合計導致中國賠款6億5千萬兩。
建國之后,銀子改頭換面
剩下的銀子哪去了?1948年,為了防止國民黨反動派利用銀子等貴重金屬來擾亂百姓的生活。新中國政府開始發行人民幣并對銀子等舊時代的流通金屬類貨幣進行回收,從此銀子等貴重金屬貨幣就徹底地退出了市場。
不過收上來的銀子也不是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人們用它打造了銀飾,作為裝飾品重新步入市場。
除此之外,銀子還被廣泛運用于收藏領域,我們都熟悉珍藏用的紀念幣,就是用這些銀子打造的。
更多的銀子被熔化,用于了現代化科技、工業建設,像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醫院的部分醫療設施,都離不開銀做出的偉大貢獻。
作為我國古代風靡一時的貨幣,銀子充分地展現了它的自身魅力。然而舊事物必將被新事物取代。都甭說銀子了,隨著大家微信、支付寶的頻繁使用,數字貨幣也正在一步步取代我們現有的紙張貨幣,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得上歷史前進的大潮。
高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