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央視科教頻道《大真探》這個節目中,主持人為了測試食人魚的兇猛,特意找來了一只雞放入水中,沒曾想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這只雞就被水中的食人魚吞噬殆盡,只剩下血肉模糊并且還保持完整的雞架骨。1、威風凜凜的食人魚食人魚,是分布于南美洲亞馬遜河中
在央視科教頻道《大真探》這個節目中,主持人為了測試食人魚的兇猛,特意找來了一只雞放入水中,沒曾想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這只雞就被水中的食人魚吞噬殆盡,只剩下血肉模糊并且還保持完整的雞架骨。
1、威風凜凜的食人魚
食人魚,是分布于南美洲亞馬遜河中的一種中小型淡水魚,它們身形寬扁且肥碩,口腔中長有密集且鋒利的牙齒,有高度發達的聽覺,兩顎短而有力,下顎突出,牙齒為三角形,尖銳,上下互相交錯排列。
食人魚的學名叫做食人鯧,從習性上可以分為雜食性和肉食性兩種類型,外觀呈黑色的食人魚較為溫順,最為兇猛的是紅腹食人魚。食人魚有著群居特性,并且它們還會像海豚那樣協同工作,一起狩獵。
當有魚類、動物、人受傷后在水中掙扎時,傷口中流出的血液和掙扎時的響動都會引起食人魚的注意,它們會快速地朝著目標游過來,并且毫不猶豫地群起而攻之,用它那鋒利的牙齒快速將獵物分食。
食人魚真的會吃人嗎?為了弄清楚這個真相,《河中巨怪》主持人杰里米·瓦德曾在沒有任何人為保護的情況下,只身進入滿是食人魚的游泳池,結果在里面待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食人魚們仍然很“安靜”,并沒有主動攻擊杰里米·瓦德。
在經過多次實驗之后,杰里米·瓦德發現,當食人魚受到血液的刺激之后,便會變得躁動不安,并且隨時發動攻擊。換句話來說,如果我們在沒有受傷流血的情況下和食人魚遭遇時,正常情況下它們并不會主動攻擊。
盡管如此,為了自身的安全,我們也最好能和食人魚保持距離。
2022年1月2日,位于南美國家巴拉圭的巴拉圭河中,一名22歲的男子下水游泳時遭遇了食人魚的襲擊,在他突然“消失后”,當地民眾趕緊報警求教,結果在45分鐘后他的尸體被打撈起來,身上多處被食人魚撕咬吞食,這也是新年來第一起和食人魚相關的襲擊事件。
別看食人魚威風凜凜,出場后總會攪起一場“血雨腥風”,但在食人魚的老家,卻有一種魚不僅讓食人魚無可奈何,甚至這種魚連鱷魚也咬不動,兇殘的食人魚也只有當“點心”的份,它就是——巨骨舌魚。
2、鱷魚吞不下,把食人魚當“點心”
大部分魚類的體表都由魚鱗包裹著,這能有效避免和降低它們被劃傷,不過在面對強大的撞擊、鋒利的牙齒時,這些魚鱗能提供的保護也就微乎其微,然而巨骨舌魚體表的鱗片卻有著更為強大的本領——菜刀砍不動,鱷魚吞不下。
和普通魚類短小淡薄的魚鱗相比,巨骨舌魚的魚鱗長度可達10厘米,外層富含鈣質硬度和陶瓷相當,內層為膠原蛋白纖維能有效地減緩沖擊力,再加上這些魚鱗以布林根結構排列,最終使得這些魚鱗如同擺出防御姿勢的士兵,時刻守衛著巨骨舌魚的安全。
身披“無敵盔甲”的巨骨舌魚,鱷魚對它也無計可施,因為鱷魚無法像撕裂其他食物一樣將巨骨舌魚撕裂,再加上巨骨舌魚在成年后體長可達2.5米~3米,重達200千克,鱷魚再傻也不會去找它的麻煩吧?
至于體型較小的食人魚,即使它們的牙齒再鋒利也無用武之地,因為巨骨舌魚整齊排列的魚鱗讓它們無處下嘴,同時它們也難以攻破巨骨舌魚的防御,最關鍵的是,食人魚還是巨骨舌魚的食物來源之一,由于兩者的體型差距較大,食人魚也只能算作是飯后“點心”。
3、能在空氣中呼吸,“想去哪就去哪”
相關資料中顯示,巨骨舌魚的起源可追溯到1億年前,是目前地球上僅存的古生淡水魚類之一,是輻鰭魚綱、骨舌魚目、巨骨舌魚屬的物種,也被稱為海象魚。
巨骨舌魚的頭部骨骼由游離的板狀骨組成,舌上有堅固發達的牙齒,這使得它能輕易將獵物咬碎吞食,魚、蝦、蛙類等都是它的食物來源,甚至一些幼小的鱷魚也是巨骨舌魚的口糧。和黑魚一樣,巨骨舌魚有護崽的特性,生殖季節挖穴產卵,雄魚護幼發育達2~3個月,等幼魚能獨立生活后才會離開。
巨骨蛇魚體型碩大,游動速度較為緩慢,因此它們主要依靠潛伏捕食,偶爾也會游動追逐獵物。巨骨舌魚會尋找石塊、樹枝等作為掩體,當有獵物從自己前方經過時,它們便會像鯨魚那樣快速張開大嘴,利用水流的吸引力將獵物吸入口中。
想要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更好地存活下去,擁有在空氣中獲得氧氣的本領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一般可分為雨季和旱季這兩個季節,在旱季時魚類要么進入深水區,要么就進入濕潤的泥土中,等到雨季來臨時,魚類們又變得開始活躍起來。
那些在旱季干枯的樹枝、草料等也會隨著雨季的到來進入河流中,它們腐爛后會造成水體中的溶氧量不足,如果無法從空氣中獲得氧氣時,這些魚類也難逃死亡的命運。
在進化的過程中,巨骨舌魚也掌握了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的技能,它的魚鰾覆蓋了整個腎臟,腎臟的血管經過腎門靜脈系統,而腎門靜脈系統又和心臟相連,然后巨骨舌魚就可以把魚鰾中的空氣,通過腎門靜脈系統供給心臟。
在水中溶氧量不足的情況下,巨骨舌魚會像黑魚、烏龜那樣伸出腦袋在空氣中呼吸,基本上每隔10到20分鐘就會呼吸一次,由于它們體型較大,又不是專業呼吸的選手,以至于巨骨舌魚在呼吸的時候會發出類似咳嗽的聲音,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
食人魚在受到血液的刺激后會變得躁動不安,在聽到水中有動靜之后便會快速向其靠近,巨骨舌魚也是如此,雖然它們對血液并不感興趣,但是巨骨舌魚卻非常喜歡湊熱鬧,哪里有動靜就朝哪里跑。
曾有人拍下這樣一組照片:幾名在水邊玩耍的孩子,可能是水中的動靜引起了巨骨舌魚的注意,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有好幾條巨骨舌魚游到了岸邊,甚至還伸出腦袋觀察岸上的孩子。
4、“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一代王者拜給棒槌
由于有魚鱗的保護,巨骨舌魚也成為了亞馬遜流域中的一代王者,成功地站在了淡水食物鏈的頂端,但“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一代王者卻敗給了一根棒槌。
據了解,一條成年的巨骨舌魚身上能獲得70公斤左右的魚肉,這些魚肉能為當地漁民創造極為不錯的經濟回報,同時巨骨舌魚也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淡水魚,在花鳥市場有著較高的售賣價格,在利益的驅使下,巨骨舌魚也成為了當地漁民的“搖錢樹”。
對于自然界的生物們來說,它們很難傷害到有魚鱗保護的巨骨舌魚,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捕捉、垂釣巨骨舌魚也是極為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為巨骨舌魚一個“甩尾”便可以輕易擊碎我們的頭骨。
經過觀察,聰明的漁民發現巨骨舌魚的頭部是全身上下最為脆弱的一個地方,加上它們喜歡探出腦袋去湊熱鬧,于是漁民們自制了一種類似“棒槌”的木質工具,跟著在水面上發出動靜吸引巨骨舌魚,在巨骨舌魚將腦袋伸出時,便用這種木質工具狠狠滴將其敲暈,最后捕獲上岸。
原本可以輕易“秒殺”人類的巨骨舌魚,卻因為喜歡湊熱鬧最后成為了一個“憨憨”,把自己最脆弱的地方展示在了漁民面前,最終被輕易地捕撈上岸,一些有點經驗的漁民,獨自一人就能輕松捕捉一船的巨骨舌魚。
早在100年以前,僅僅是巴西貝倫港的一個港口,巨骨舌魚的捕撈量就超過了1200噸,不過隨著巨骨舌魚數量的急劇減少。
1986年,巨骨舌魚正式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2001年,巴西立法禁止在指定區域外商業捕撈巴西骨舌魚。據不完全統計,如今野生的巨骨舌魚種群個體數量在5萬-10萬的范圍。
能從1億年前繁衍存活到現在,巨骨舌魚可以說是地球環境變遷的見證者,得益于自身的一些優勢和特點,這才讓它們的種群得到了保留和發展。
然而在面對人類這個“天敵”時,巨骨舌魚喜歡湊熱鬧的行為卻給它們帶來了“滅頂之災”,由于野生巨骨舌魚數量的減少,目前一些國家已經建立了巨骨舌魚的人工養殖基地,敗給棒槌的“水中王者”也借此得以繁衍生息。
參考資料:《河中巨怪》、《維基百科》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