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俗話說:嚴父出孝子!但是過于嚴厲的父親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不幸的童年!我的父親是一個忠誠,厚道,善良,倔強的人,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雖然人老了脾氣性格卻還是跟年輕時候一樣,沖動,暴躁,活脫脫的‘老頑固’一個。我們姐妹兄弟四個,老大已經抱幾個孫
俗話說:嚴父出孝子!
但是過于嚴厲的父親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不幸的童年!
我的父親是一個忠誠,厚道,善良,倔強的人,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雖然人老了脾氣性格卻還是跟年輕時候一樣,沖動,暴躁,活脫脫的‘老頑固’一個。
我們姐妹兄弟四個,老大已經抱幾個孫子了,最小的我都已經步入中年了,但是我們依然很怕我們的老父親,因為從小到大我們一直生活在父親嚴厲管教的陰影之下,性格也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沒有主見。
小時候,我們姐妹幾個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出半點差錯,因為被父親知道我們犯錯,就會一頓嚴懲。
姐妹幾個當中,我算是最聽話的一個,兩個姐姐大些比較貪玩,哥哥就愛惹事生非。所以我的記憶里,大部分是姐姐哥哥被父親扇耳光和面壁思過的恐怖畫面。
我雖然沒有挨過父親的打,但是也有被父親嚴厲批評到哭的時候。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吃晚飯,我們都吃好了,父親一個人還在飯桌上喝酒,哥哥姐姐都出去玩了,父親就叫我到村里小賣部給他買包煙。
那時候流行抽紅金龍和白金龍的煙,紅金龍一塊錢一包,白金龍九毛。父親給了我一塊錢買煙,(因為平時父親都是抽紅金龍的煙)
來到小賣部之后,我看到小賣部的泡泡糖擺在手邊,突然很想吃,就靈機一動買了白金龍的煙,剩下一毛錢剛好買一個泡泡糖,走在路上看著馬上可以吃的泡泡糖,我還高興了半天。
回到家之后,我就把煙往父親桌子上一放,準備走開。父親一下叫住我說:誰叫你買白金龍的煙了,我不是給你一塊錢嗎?還有一毛哪里去了?
我嚇得慌慌張張的小聲說:我買了一個泡泡糖。
“誰叫你買泡泡糖的,我給你一塊錢是買紅金龍的煙,你就私自給我換了白金龍的煙,你經過我同意了嗎?”
聽到父親這樣嚴肅的批評我,我眼淚汪汪不敢吭聲,母親在一旁看我很可憐的樣子,就對父親說:算了吧買了就買了,小孩子想吃個糖而已。
父親一臉怒火的說:怎么叫算了,我叫她買什么就得買什么,這是規矩。想吃糖的話要跟我商量,我說給錢你買你就可以買,我沒說就不可以私自換掉我的煙。趕緊給我去退掉,要不然今晚就別想睡覺了。
我真的沒有想到父親會因為這么小的事情,對我大動肝火,心里難過極了!
拿著剛才買的白金龍和泡泡糖,我返回小賣部,不好意思的說退換東西,小賣部的叔叔看我哭紅的眼睛說:是不是你爸爸罵你啦?
我難過得點點頭,眼淚忍不住又流出來。
那個叔叔就說:你爸也真是的,對小孩子也太苛刻了,這么點小事也要搞得那么嚴肅。算了算了,我幫你換一包紅金龍,泡泡糖你就拿去吃吧,算叔叔送你吃的。
就這樣,我就把換好的紅金龍送到了父親手上,結果父親又拿出一毛錢給我說:你拿去買糖吃吧,以后沒有經過我的允許,不可以私自做主換掉我的東西,知道嗎?
我傷心的點點頭,心里委屈極了。
父親就是這么一個規規矩矩,不允許我們犯半點錯誤的人
別人家的小孩子無憂無慮,可以跟小伙伴打架,可以去別人地里偷東西吃,可以騎在父親的肩頭嬉笑,可以做很多小孩子無理取鬧的事情……
可是我不敢,因為假如我跟別的孩子打架,被父親知道后只會自己再挨打一次,假如父親交代我們做的事,我們貪玩忘記了沒有完成,回來也是一頓嚴懲。
哥哥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親也沒有因此溺愛他一點,相反還更加嚴厲。記得哥哥小時候不止一次被父親的耳光和拳打腳踢弄得遍體鱗傷,母親傷心的眼睛都哭紅了。
所以,我們從小到大都是規規矩矩,小心翼翼的做人,性格變得膽小,自卑,沒有自信。
在我的記憶里,我好像從來沒有主動擁抱過父親,父親也從沒有擁抱過我們,到老了也沒有。從小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父親面前撒嬌賣萌的,羨慕得不得了。
在我的記憶里,感覺就像沒有父愛一樣。
現在回想起小時候父親嚴肅的臉,就有一種恐懼感!
姐姐說~她到老了看到父親依然很怕他,不敢跟他對面交織,言語抵抗。
見證了我們用盡一生,來治愈我們的童年!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恨過我們的父親,從小到大一直很尊重他,愛護他。因為他永遠是我們的父親,我們最親的人。
其實,太過嚴厲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很多人小時候被爸媽嚴厲的批評,打罵,到最后心里一輩子都有陰影。
可打孩子,真的那么管用嗎?
樊登老師說:
“孩子能夠輕易地原諒父母,很快和父母和好的原因,不是教育方法有效,而是因為孩子愛我們遠勝過我們愛孩子!”
德國有部非常著名的繪本,叫《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對于父母非常有教育意義。
今天早上,不知道為什么我的媽媽突然沖我發起了脾氣,她生氣地對我大吼大叫!
我的身體被嚇得四分五裂。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里。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
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
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個迷。
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
我想叫,但沒有嘴。
我想找,但沒有眼鏡。
我想飛,但沒有翅膀。
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最后,企鵝媽媽開著輪船,在世界各地一點點找回了孩子失散的身體,再用針線縫補回來。
可這樣拼湊起來的,還是原來的那個孩子嗎?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給自己的孩子一個不需要用一生來治愈的童年。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陳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