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少女時期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少女李清照是個天才,很有靈氣,她十來歲就創作了好幾首流傳至今的千古詞作。這個時候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狡黠可愛,有兩首詞可以體現她這時候的狀態:
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點絳唇·蹴罷秋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
二,少婦李清照:
少婦李清照是個復雜多變的角色,一方面她與丈夫趙明誠感情很好,而且有共同愛好,他們都喜歡金石文物,趙明誠也會寫詩詞,當然水平比李清照差很多,但讀懂和領會老婆大人詩詞意境的能力還是有的。
另一方面,李清照又常有閨怨,丈夫出門遠離了,她填了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除了閨怨,李清照也有一般女子的細膩心思,也有傷春之作,比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三、暮年時期李清照:
李清照44歲時,靖康之辱,46歲,丈夫趙明誠去世,49歲改嫁無恥流氓張汝舟,不久告夫入獄,此后孤苦一人。
暮年的李清照經歷家國之變,凄苦孤獨,最能代表她此時心境的詞作是《聲聲慢·尋尋覓覓》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以上就是是李清照各時期的主要特質表現。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今山東濟南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朝人氏,山東濟南章丘人,北宋因靖康之難而滅亡后,南逃奔波偷安于臨安等地。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堪稱是中國歷史上女強人之一。李清照和古代的眾多女性一樣,只有名沒有字,但她有好多雅稱別號,易安居士是她的號,婉約宗主、正宗第一、藕花之神、藕神、博家之祖、李三瘦等都是她的別稱。那么,這么雅稱別號都是怎么來的呢?就請看樂奀收集整理的資料吧! 李清照的雅稱別號及其由來溯源 1.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后,夫妻倆情投意合,如膠似漆,感情篤深,“夫如擅朋友之勝”,常投詩報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兵攻破北宋都成汴京,徽、欽父子二皇帝連同3000余趙氏宗族同時被俘,北宋亡;在外勤王的康王趙構成漏網之魚而得以倉皇南逃建立南宋,是為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于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只身奔波于臨安(今杭州)、越州(今紹興)、臺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凄苦生活。后來,她隨胞弟遷到了陪都臨安,才定居下來。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南逃顛沛和流離失所,備受逃亡之苦中又使李清照經歷丈夫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歸去來兮辭》一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為“易安居士”, 并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故人又稱她為李易安,后人把她獨具一格的詞體稱作“易安體”。 易安:易天下亂為安定,不久是思安。這個號很有水平! 2. 婉約宗主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向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李清照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如《一剪梅》下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她在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后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李清照文詞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由此構成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明人徐士俊說到: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清人王士禛言到: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編者注:幼安即為南宋詞人辛棄疾)。 李清照后被尊為婉約宗主,她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3. 藕花之神 “藕”即“偶”也!李清照在少女時代就有《如夢令》中的“誤入藕花深處”詞句。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是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相思之情的感受,屬于詞的傳統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即使不帶有狎玩欣賞的心理,也未免隔著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挑選女性悵惘悲愁時所容易聯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細膩的筆法加以組織,因別有風致,如今日仍在傳送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詞,重在寫別后的相思之情。上片雖沒有一個離情別緒的字眼,卻句句包孕,極為含蓄。下片則是直抒相思與別愁。詞以淺近明白的語言,表達深思摯愛之情,纏綿感人。全詞輕柔自然,歇拍三句尤為行家稱賞。伊士珍《瑯嬛記》: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王灼《碧雞漫志》:易安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 李清照曾被尊為藕花之神。自清代起,就將李清照封為藕神以祭祀。位于濟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內有新舊兩副對聯。新的對聯上寫的是:是也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歸去來兮,宋代詞宗才女魂。舊的對聯上寫的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4.博家之祖 李清照精于棋類、打馬等各類智力游戲。。她專門寫過一篇《打馬圖序》,教訓人說:你們賭博為啥就不能像我一樣精通呢?其實賭博沒什么竅門,找到搶先的辦法就行了,只有專心致志地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隨后,李清照列了20多種賭博游戲方式。會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對手。而通宵打麻將是她的一大愛好。北宋滅亡以后,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跟著達官貴人們一起逃難。只要稍一安定,她就趕緊把賭具找出來,賭一把再說!“命辭打馬(麻將)“這種賭博游戲,就是李清照開創的。 博,就是賭博之意。在丈夫先逝,后無子嗣的情況下,李清照也只能借酒澆愁,搞一些玩棋、麻將之類的活動,帶一點金錢的刺激也很正常。也許這是消磨時光的好辦法!因此說,李清照著實是博家之祖,她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棋類、打馬游戲發揚光大,并有開創性的發明。 5.李三瘦 所謂“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詞,來形容花容人貌,并創造了三個因“瘦”而名傳千古的動人詞句: 第一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清代文人陳廷焯評價為“婉轉曲折,煞是妙絕”;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稱“‘新來瘦’三句,申言別苦。較病酒悲秋為尤苦。”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清代文人黃蓼園在《寥園詞選》中說:“‘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 第三瘦:“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據說,李清照寫好《醉花陰》一詞后,寄給了兩地分居的丈夫趙明誠,“明誠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便3天3夜閉門寫作,得15闋,與李清照的詞混在一起請友人陸德夫賞鑒。德夫把玩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阿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絕佳。” 李清照,宋代婉約詞派代表,詩詞造詣很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詩詞多感傷,前期以閨中生活和感情生活為主,后期以懷鄉悼亡為主。她的代表作推薦如下:1、《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3、《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5、《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7、《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8、《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9、《蝶戀花》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10、《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詞被譽為:易安體。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詞被稱為易安體。
易安體的一個顯著特色是善用淺俗語,明白如話而清新工巧。
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體的特殊格調,令人凄愴欲絕。
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是宋代婉約詞派代表,她以“別是一家”創作思想,形成了她的詞作語言清麗典雅的藝術風格。所以,我們討論她的藝術成就,總是要從她的詞入手,而不是少量的詩歌創作。再者,對于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高峰,通常的說法,也是“唐詩宋詞”。
下面我就把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分享給大家。這首詞可以算得上是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詞作。
創作這首詞,融進了詞人大半生的生活感悟,就是一種悲涼凄慘的感覺。如果是一般人來寫,可能就是一種平淡的敘述而已。而李清照的詞,開篇就以系列的疊詞運用,緊扣著讀者的心,一下就使人感覺到的命運的悲催。
當然,詞人的如此抒發情懷,絕不僅僅就是因為“乍暖還寒”這樣的時令變化,也不完全就是“雁過也”和“滿地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情景的觸動,根本的原因,還是她內心無法排解的愁怨。
這首詞是李清照后期作品。那時她丈夫已去逝,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軟弱的南宋統治集團偏安一隅,詞人的內心難以排解的憂憤,就是那種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之恨,這喪夫之哀,孀居之苦時時盤居于心,怎不使人萬般憂怨,情難自禁。還是來讀她的這首凄婉的詞吧,或許我們從中感受的更為真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
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