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喂養寵物已經成為普遍的潮流,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但這也導致了大量動物被迫流浪的現象,這一現象逐漸成為社會廣泛討論的問題,人們一邊喜歡可愛的寵物,一邊厭棄骯臟的流浪動物。而在中國臺灣,有一位獸醫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喂養寵物已經成為普遍的潮流,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但這也導致了大量動物被迫流浪的現象,這一現象逐漸成為社會廣泛討論的問題,人們一邊喜歡可愛的寵物,一邊厭棄骯臟的流浪動物。
而在中國臺灣,有一位獸醫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事業當中,這名獸醫叫簡稚澄,因為她始終與流浪動物們相伴,所以人們稱她為“最美獸醫”。
在這位女性的一生中,她先后安樂死過700多條流浪狗,但在26歲時,她卻將安樂死的藥物向自己扎去。
為什么這位充滿愛心又正值風華的女生要選擇輕生呢?她陪伴狗的背后,又有什么秘辛呢?
埋下夢想的種子
簡稚澄是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女生,她出生于當地的一個普通家庭,這位心思細膩的女孩從小就表現出了對世界的溫柔與對動物們的喜愛。
喂養寵物在當今全世界都很流行,在臺灣也是如此,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時常可以見到寵物們的身影。
簡稚澄一家也養著寵物狗,她從小就與這些動物朋友十分親密地生活,因此她對寵物有超出其他人的關愛。
之所以喂養寵物在各個國家地區逐漸變成潮流,是因為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人們對寵物陪伴的需求增長是必然的結果。
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是城市化的發展,當城市化發展到達一定程度后,人口密度的不斷提升使鋼筋水泥灌注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這些鴿子籠般的建筑阻擋了人們彼此間的交流,使人們變得越來越孤獨。而寵物的陪伴一定程度上削減了這種孤獨感。
于是狗狗們的職責從農村看家護院變為到城市陪伴人類,貓與其他動物也變成了人們的寵物。
但在寵物需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與之相匹配的市場一直沒有得到完善,這造成了許多城市化必須承受的問題。
養寵物需要極大的責任心,雖然寵物們與主人有極不對等的關系,但作為智力與行動力最高的人類,主人需要主動理解自己的寵物,并承擔喂養寵物一生的責任。
但一些人養寵物時并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們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反而將寵物視作玩具,玩膩后便隨手丟棄。
這一做法并沒有觸犯法律,也很難被社會譴責,因此幾乎無門檻的大量養寵物的行為造成了城市中出現越來越多流浪貓狗的現象。
這一現象被許多愛心人士發現,其中包括簡稚澄,因此當年幼的簡稚澄每天都看到許多流浪動物在城市中無家可歸時,年幼的她對此感到十分不解與心痛。
這些流浪狗失去專人的飼養,它們出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雖然很可憐,但也為主要供人居住的城市增添了安全風險。
不系項圈的流浪狗時常成群結隊地覓食,容易對兒童產生危害,若是遇到體型龐大、充滿野性的狗群,就連成年人都要倉皇逃離。
流浪貓的危害比流浪狗更大,貓也經過人類1萬多年的馴服,卻沒有被完全馴化,產自中國地區的貍花貓更加充滿野性,因此它們的體型不如流浪狗大,卻更充滿危險。
流浪貓們沒有食物來源,就會捕殺城市中本就不常見的鳥兒,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就深受流浪貓的困擾。
與中國人喜歡溫馴的貓咪不同的是,這里的人們更偏愛充滿野性的中國貍花貓,而隨著大量貍花貓被遺棄,這些小動物們逐漸成為破環當地生態的入侵物種。
這里地廣人稀,適合動物們繁衍,更是貍花貓的天堂,比它體型小的動物都是它的盤中餐。
由于沒有天敵,美國已經因貍花貓的大肆捕食而滅絕了63種動物,因此美國一直視流浪貓為大敵,每年都要花費巨大的財政消滅它們。
這樣的情形同樣發生在中國與澳大利亞等國家,在中國,流浪貓泛濫更加嚴重,每年有100多億動物被流浪貓捕殺,其中死去的鳥類高達40億只。
在澳大利亞,有近3成的居民養貓,逐年增多的流浪貓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鏈,這些看起來惹人喜愛的流浪貓是其他動物眼中的惡魔。
這些問題使城市的養寵物人士受到了日益增多的敵視,簡稚澄察覺到了這一點,并且她不忍心看到流浪動物們因感染疾病或食不果腹而死去,因此她從小就立志要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難以放棄的夢想
懷著這一夢想,簡稚澄整日與流浪動物們作伴,逐漸了解它們的習性,許多動物都成為了她的伙伴。
簡稚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她高考時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臺灣大學,當周圍所有人都看好她即將擁有光明的未來時,她卻選擇了十分冷門的獸醫專業。
家人們接受不了這一現實,他們一直以為簡稚澄只是愛好動物,卻想不到她會把這一愛好下注在自己的未來上。
獸醫雖然也屬于醫生的行列,但一字之差帶來的差異十分巨大,普通醫生是受人敬仰的,獸醫在大眾的印象中卻停留在村子里專治牛、驢病癥的大漢。
雖然寵物行業越來越專業化,并產生了一條逐漸成熟的產業鏈,但人們依然對這一行業充滿偏見。
面對家人的阻撓與周圍人的冷嘲熱諷,簡稚澄并沒有后悔,她不在乎旁邊人的眼光,保護動物一直是她的夢想,于是她毅然進入了大學學習。
在大學生活中,簡稚澄十分刻苦地學習,她為此獲得了許多榮譽,并且在校期間,就有許多當地有名的寵物醫院給她前去工作的機會。
家人們見到簡稚澄有如此成就,便再也沒有對她當初的選擇產生排斥,但簡稚澄畢業后所作的事情,徹底使她與家人產生了裂隙。
原來,簡稚澄拒絕了寵物醫院的邀請,轉而走進了一家公益性質的寵物救護所,這里救治寵物完全免費,志愿者們的收入完全靠社會的捐助。
因此簡稚澄每月拿到的薪水比起寵物醫院的工作十分微薄,她的工作也配不上她名校畢業的身份,家人們都以為她已經走火入魔。
愛狗人士一直是備受爭議的群體,他們往往會被社會譴責為什么對動物那么好,卻不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家人身上。
簡稚澄的家人也十分疑惑,他們覺得簡稚澄的愛心放錯了地方,他們不明白簡稚澄為什么放棄世俗的名利,要追求所有人不看好的事業。
他們不知道的是,簡稚澄一直保持著初心,沒有寵物醫院的裝潢華麗、環境優雅,寵物救護站環境臟亂,救護站的動物們不少有傳染病,身體狀況很差,簡稚澄卻愿意忍受。
家人們見到她心意堅定,只能無奈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但當簡稚澄充滿動力踏上救治流浪動物之路,她才發現前面的路是無比的曲折,她遇到的問題也不止環境差這么簡單,她的身心甚至都遭到了無法承受的打擊。
與世界逆行的勇氣
寵物救護站里有許多與簡稚澄有相同理想的人,因此當與這些人一起工作時,簡稚澄感到渾身充滿干勁,她相信經過團隊的合作與努力,自己的夢想終會得到實現。
但接下來的事情使簡稚澄感到難以置信與不可接受。
原來,救護站的站長發現簡稚澄不僅工作十分賣力,還是名校科班出身,在醫療方面有比其他志愿者更專業的才能,因此站長決定安排簡稚澄為流浪狗進行安樂死。
由于救護站的收支極不平衡,無法為更多動物制造居住環境,但流浪動物在源源不斷地進入救護站,于是根據規定,相當一部分流浪狗在超過12天沒有被認領后需要被安樂死。
簡稚澄得知這一真相后十分震驚,她一直以為流浪動物們都會有好的歸宿,可以在救護站里等待被人領養或壽終正寢,但她沒想到救護站中也有對生命的摧殘。
站長解釋到,這一規定雖然殘酷,但既保證了流浪動物們不會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可以使它們免遭世間痛苦的折磨,而不是因感染疾病或因饑餓而死。
面對現實,簡稚澄只得慢慢接受,但她心中仍充滿歉疚與無奈,因此她每安樂死一只動物,心中的愧疚就增加一分。
簡稚澄感到自己是殺害動物們的兇手,她也從原來的活潑開朗漸漸轉變為沉默不言。
在外人看來,簡稚澄是一位動物天使,她不僅充滿愛心,還擁有極高的醫療水平,但沒有人想到安樂死對簡稚澄的打擊有多大。
為使寵物們不被主人拋棄,以及救護站里的動物們可以早早被人們領養,簡稚澄做出了許多努力。
她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救護站看起來像是一個溫馨的寵物樂園,讓人們更愿意進入救護站參觀。
簡稚澄還動用網絡的力量,她將與動物們互動的溫馨日常拍下來發到網上,很快就有了極高的熱度。
美女在救護站與動物們相處的事跡在網絡上流傳,吸引到越來越多的網友,他們自發來到了救護站進行參觀。
很快,救護站涌入了大批愛心人士與看熱鬧的人,這大大增加了動物們被收養的概率,需要被安樂死的動物也大幅減少。
簡稚澄的行為得到了救護站同事們的認可,因此她很快就被推舉為救護站下一任站長。
一時間,簡稚澄的夢想道路看起來前途光明,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位再次變得開朗的女孩會以另一種方式再次火爆網絡。
麻繩專挑細處斷
當簡稚澄和救護站的名聲越傳越遠時,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將目光放在了救護站里的動物上,簡稚澄十分樂于見到動物們被人認領,但漸漸地,她在領養的回訪中發現了一些貓膩。
一些最初領養狗的人家里并沒有寵物的半點蹤影,他們時常會找一些理由搪塞,這使簡稚澄感到奇怪。
起初她沒有產生懷疑,但隨著類似的情況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后,簡稚澄心里泛起了嘀咕。
最終在大量調查取證下,簡稚澄才發現這些失蹤的寵物竟然被當成肉狗送上了人們的餐桌,而領養這些狗的人全部都是狗販子。
得到這一消息后,簡稚澄幾乎要暈厥過去,這些流浪狗本就是命運悲慘的動物,它們生前一直在流浪,只有在救護站的一小段時光里感到了世間的溫暖。
當它們終于等到被人領養,可以體會更多的溫暖,最終卻被當作食物死去。
而流浪狗大多感染過疾病,它們即使被治療健康,身上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后遺癥或隱疾,這樣的狗與專門被飼養的肉狗被送上餐桌,不僅擾亂了市場,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于是簡稚澄義無反顧地,將這些人的惡劣行徑向社會公布,一時間引起無數人對這些狗販子的痛恨。
但這一行為無疑也斷了這些狗販子的財路,他們不會對網絡上痛斥他們的人,或落井下石的同行進行報復,只會選擇報復簡稚澄這位柔弱的女生。
于是緊隨其后,簡稚澄安樂死700多只流浪狗的事情被公布在網絡上,這一消息突然爆火,使簡稚澄的風評急轉直下,原本是良好形象的她立即變成網絡上人人喊打的對象。
網絡是人們宣泄情緒的場所,大多數網友不會探究安樂死背后的緣由,只會跟隨消息隨波逐流。
并且由于一些人進行刻意的引導,網絡上對簡稚澄的罵聲,一度蓋過了對她此前所有善舉的贊美。
看到網絡上對她大量的口誅筆伐,簡稚澄感到自己此前的一切努力都化為泡影,雖然周圍的同事與家人都默默地支持著她,但沒有人可以將已經處于深淵的簡稚澄挽救回來。
在別有用心的人的鼓動下,網絡上的人們不管不顧地稱呼簡稚澄為“女魔頭”,簡稚澄的精神不堪折磨,最終她承受不了人們的謾罵,這一新婚不久的女孩將最后一針安樂藥劑打向了自己。
而網絡上的罵聲也一瞬間停止,當所有人都回過味來時,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逼迫簡稚澄自殺的幫兇。
寵物已經是許多城市獨居青年的依靠,擁有寵物后,人們在白天為生活打拼,夜晚帶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后所見的就不會再是黑漆漆的房間與突然襲來的孤獨感,而是寵物的迎接。
寵物不會說話,卻給予了人們無限的安慰。
因此面對寵物,人們既應以主人的態度對其負責,又應保持作為人類的理智,對陪伴自己的寵物更多的理解與疼愛,而不是把寵物當作隨時可扔的物品。
而面對那些投身于流浪動物救護事業上的愛心人士,人們更應對其抱以理解的態度,而不是被網絡風向帶動,進行自己以為無所謂,卻深深傷害他人的敲鍵盤行為。
李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