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般而言,當一輛新車登上工信部的公示目錄之后,就離你我能買到很近了。如果,這輛新車一直以來是細分市場的標桿,銷量表現領先,卻因為是進口身份引入售價頗高的話,它進行中國國產再登上工信部目錄,絕對是個高熱度話題,并且未來的銷量走勢絕對不低。最近
一般而言,當一輛新車登上工信部的公示目錄之后,就離你我能買到很近了。如果,這輛新車一直以來是細分市場的標桿,銷量表現領先,卻因為是進口身份引入售價頗高的話,它進行中國國產再登上工信部目錄,絕對是個高熱度話題,并且未來的銷量走勢絕對不低。
最近,引起大量討論的這輛新車,自然就是全新寶馬X5的國產,以及對其價格的猜測,最終的相應結論是,12萬/年的產量是大概率會被消化,并發生銷量神話的。
不過,我們要展開的話題并非只有國產寶馬X5,因為隨著相應公告的揭開,中國國產燃油版MINI的消息,其實是一條和國產寶馬X5等同重量級的消息。
50萬的國產寶馬X5,沒譜,但能殺瘋
國產寶馬X5的產品力亮點已經基本在當下的網絡消息里展開,包括但不限于:
至于其他板塊的消息,基本可以按目前寶馬完成國產后車型的發展軌跡進行推斷,iDrive會配,很多的功能升級/外觀升級會依賴選裝,比如1萬左右買座椅加熱等冬季套裝、比如1萬左右買遠程啟動等舒適套裝,再比如5000元左右買個性外觀套裝,或者更多預算拿下個性定制化。
產品力之外,關于國產寶馬X5的,更多是價格層面的討論。比如網絡里流傳的“內部價55萬元起步”,再比如大膽的猜測“50萬元起步搶占市場”。
關于價格端的猜測,55萬元/50萬元兩種論調都能有一定的既定事實進行支撐,但本質上來看,并不重要。
55萬元的價格猜測,是基于此前寶馬進行國產的相關規律為主。比如國產寶馬X3的價格下探,明面數字上有3-4萬元的降幅,但實際上因為入門版本從兩驅變為四驅,再加上功能水準上同等級(進口/國產版本的同配置車型)的找平,其國產后的價格下探幅度實際在10萬元左右。
所以,結合當前寶馬X5進口版本入門價格69.99萬元,推測國產后的起步價在55萬元,相對比較合理。
至于50萬元的推斷價格,則直接與其12萬/年的規劃產能息息相關。單月萬臺左右的生產量,意味著它要盡可能的進行價格下探,不僅搶走BBA一線品牌中其他對手的份額,也要吃掉林肯/凱迪拉克等二線品牌的相應高配版本份額。很顯然,50萬元這個價位不是沒機會實現,但綜合考慮來看基本沒譜,因為同時有著市場現狀、寶馬內部現狀兩大核心變量。
市場現狀是,奔馳GLE其實短時間內并不牽扯到與國產寶馬X5的競爭中,寶馬X5在中國市場所面對的對手只有大幅度降價后終端起步價格60萬元以內的奧迪Q7,以及下層林肯飛行家的主動競爭。而同時鑒于進口引入時期多年來的銷量冠軍,即便是70萬元以上終端售價也能拿下5萬臺/年的銷量數字這些現狀,基本等同于寶馬可以自己選擇在50-60萬元甚至更高價位里,想怎么定價就怎么定價的局面,因為市場競爭并不充分,品牌/產品力的優勢都很大。
而來自寶馬內部的核心變量,則在于不久之前完成的股比調整,寶馬股份上升至75%,再加上寶馬的這一代車型技術思路和奔馳/奧迪之間差異較大。加長并非是為某一市場單獨研發,而是從初期就設定“標軸+長軸”的組合,也因此,近幾年間的寶馬3系、寶馬5系、寶馬X3等均為全球同步換代節奏。而且,鑒于股比提升,再鑒于此類車型不僅只考慮中國市場,并承載銷往全球的任務,思考維度不能只參考傳統的加長模式。
那么,回到主話題,國產寶馬X5的2022發展之路大體會是如何,實際上當下討論入門版本的定價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近幾年的寶馬營銷玩法不同,核心+個性化依托選裝,入門價格實際更多只是參考。至于回到主標題里,很多人都關注的一個話題“供不應求會不會有價格上的異常波動騷操作”,從近幾年尤其是芯片荒的一系列表現來看,預計仍是商譽為主。封頂是平價銷售,保證經銷商利潤/企業利潤/消費者利益的均衡。
所以,關于國產寶馬X5的未來看點,除了要放在它的定價/是否加價這種淺層上之外,還要有的,其實是配置如何進行搭載,選裝包的價格又是否超出認知,這種話題。
不瞞你說,國產MINI其實是更值得聊的
當然,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即便是國產之后把價格下調至60萬元以內,也依然是相對“天文數字”無法觸摸的存在。而結合眼下國產寶馬的高熱度,以及最新放出的另一條公告,關于燃油版本MINI將在沈陽生產的消息,20萬左右能拿下一輛個性+性能都屬于高等級的車型,這顯然比55萬起步的寶馬X5更接地氣不少。
誰會是燃油版MINI的國產車型?答案大概率是MINI COUNTRYMAN,原因在于內部代號流露出的端倪,以及MINI品牌的技術特征、品牌未來發展計劃。
可確定的是發展計劃、技術特征,不可確定的則是內部代號流出。
發展計劃里,MINI已經確定會在2025年發布最后一款燃油車,2030年實現純電動化,留給它的燃油車最后可支配時間還有8年左右。為了收獲相應紅利,必須滿足的條件是,高效投產/快速兼容/推出高利潤高收益車型為主。
所以,為了滿足高效投產+兼容以及高利潤等特點,直指的就是前驅平臺+SUV的組合。而再進一步結合已經流出的U28內部項目代號,與寶馬X1的U12/U12BEV等相似度來看,FAAR前驅平臺的MINI COUNTRYMAN,可能性和合理性顯然都是最高。
24.98-34.58萬元,這是當下該車型進口方式引入的指導價區間,如果在寶馬的車型序列中找尋與其局面高度相仿的車型是寶馬X2的發展進程。寶馬X2引入中國市場之后,價格區間為28.18-36.98萬元,較MINI COUNTRYMAN略貴,在驅動形式上同樣為前置前驅/前置四驅,動力組合同樣為1.5T/2.0T。
其國產之后,在最初2020款上的價格制定是26.68-32.98萬元,下探2-4萬元左右,以此對MINI進行可能性推斷,則是下探至22-30萬元的大致區間。
下探至這一區間后,其面對的對手將是本田CR-V、豐田RAV4之類的家用兼容屬性車型,但因為產品側重的不同,所面向的消費人群/消費策略也會不同。
產品側重上,MINI COUNTRYMAN的亮點顯然是設計個性化+使用個性化,不用過多參考大空間或更多舒適性方面的兼容性,主要以傳承自身特點為主。也正因其產品獨特性,才會吸引到那些已經滿足兼容需求用戶的目光,以及獨特小資定位的目光。
相信你我身邊都有類似的局面,一個已經買了大空間+高舒適性主流車的人,會被MINI的個性所吸引。但,苦于其進口身份,高定價下的相對較低性價比等原因,最終更多是心頭好的存在。
國產之后,相應的問題會得到初步或相當程度的解決,鑒于當前深度信息并未得到完全驗證,于是留下的可思空間極大。
譬如,
MINI COUNTRYMAN有沒有可能加長,提升實用性?有,但機會五五開,因為要考慮是否會影響到寶馬X1的升級換代;
MINI COUNTRYMAN有沒有可能提升配置,增加性價比?有,但機會同樣五五開,因為要保持其高調性/設計等,需要在設計/調校上進行更多的成本分攤。
拋開上述不談,MINI如果真的在2022完成COUNTRYMAN的國產或嘗試,其未來的市場空間顯然是可觀的,考慮到定價,再加之終端優惠。它會給那些手握20萬左右預算的年輕人,極大的殺傷力,當然,因為產品定位的側重不同,它能從主流車型手中搶走份額的機會有限,影響更大的,會是其余豪華品牌偏入門SUV的銷量表現,比如基本處于同樣價位的奔馳GLA、奧迪Q3等。實用性均不是長項,但個性化卻明顯有更大優勢。
至于MINI的燃油全新車型進行國產,還有很多可延展的,比如轎車的引入或更個性車型的引入,但總歸,它對于大盤的影響不大,受到高關注度的同時,因為兼容能力的不足,還無法做到價格逆升的相應操作。
寫在最后:
當下,更多是對可能性的討論,比較明確的是二者的價格都會下探,也大概率都能補齊此前的短板,用優勢長板完成市場的突圍。至于寶馬X5和MINI燃油車型的國產,依照其品牌、產品此前市場表現所展現出的能力,可發展空間很大,優勢也很明顯。
接下來對其的關注點,可以是,消費者端,關注寶馬X5的選裝和標配配置對于消費者的態度大概是什么,MINI的國產車型是追求銷量還是追求利潤提升等。不同的策略下,最終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其實有比較本質的不同。
而對于行業的關注點其實是日后的未來利好。細分市場一直以來的優勢標桿車型,率先破除傳統限制,那對于原本的競爭對手來說,大概率是倒逼其同模式發展的。所以,留給奧迪/奔馳的空間還有多少,以及這類車型下探之后對新能源市場會不會引起波動。
這些,有機會讓蝴蝶扇一扇翅膀,引發下一輪的市場重構。比如,當前市場里40-50萬區間的水分被抽走,之中所處車型的降價或漲價。
劉夕東